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宛转歌 魏晋 · 刘妙容
月既明,西轩琴复清。
寸心斗酒争芳夜,千秋万岁同此情。
歌宛转,宛转声已哀。
愿为星与汉,光景共徘徊。
悲且伤,参差泪成行。
底红掩翠方无色,金徽玉轸为谁锵?
歌宛转,宛转结复悲。
愿为烟与雾,氤氲共(一作对)容姿。
〖续齐谐记曰:晋有王敬伯者。会稽馀姚人。少好学。善鼓琴。年十八仕于东宫。为卫佐。休假还乡。过吴。维舟中者。登亭望月。怅然有怀。乃倚琴歌泫露之时。俄闻户外有嗟赏声。见一女子。雅有容色。谓敬伯曰:女郎悦君之琴。愿共抚之。敬伯许焉。既而女郎至。姿质婉丽。绰有馀态。从以二少女。一则向先至者。女郎乃抚琴挥弦。韵调哀雅。类今之登歌。曰古所谓楚明君也。唯嵇叔夜能为此声。自兹已来。传习数人而已。复鼓琴歌迟风之词。因叹息久之。乃命大婢酌酒。小婢弹箜篌。作宛转歌。女郎脱头上金钗。扣琴弦而和之。意韵繁谐。歌凡八曲。敬伯唯忆二曲。将去。留锦卧具、绣香囊并佩一双。以遗敬伯敬伯报以牙火笼玉琴轸。女郎怅然不忍别。且曰:深闺独处。十有六年矣。邂逅旅馆。尽平之志。盖冥契非人事也。言竟便去。敬伯船至虎牢戍。吴令刘惠明者。有爱女早世舟中。亡卧具。于敬伯船获焉。敬伯具以告。果于帐中得火笼琴轸。女郎名妙容。字雅华。大婢名春条。年二十许。小婢名桃枝。年十五。皆善弹箜篌及宛转歌。相继俱卒。○以上《乐府诗集》引。乐府又云。唐李端又有王敬伯歌。亦出于此。逯案。续齐谐记。梁吴均撰。然检《御览》、事类赋引此或谓出《晋书》。或谓出《世说》。似王刘歌诗晋世已有记载。今列此俟考。
〗元诗癸集:皇庆改元,有张三郎者,善笛。八月十五夜,倚乐桥作伊州曲。夜静,有老人来曰:「尔笛固清,未能脱俗,为尔釐正之,当熟记无忘。」乃指教其孔,换易数字,曲益清峻。张更别求曲,老人取笛自吹,超出尘壒。张问何人作,答曰:「仙妹刘妙容歌也,因以传我。」复请授其指,老人笑而起曰:「子凡心,我岂能教尔耶?」去数步不见。张后以指寻其曲,终不能得其高古之趣。
吟示景范仲明 其二十 明 · 金麟厚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河西先生全集卷之六
外物交前视最先,中间艳色易流迁。
行庭不见艮其背,一味从今向本然。
按:解二曲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五十四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金鱼紫袋上场时,鼍鼓声停玉笛吹。
乐奏太平唐典礼,衣披一品汉官仪。
注:日本尚有“兰陵王破阵乐”,戴假面具上场,有发扬蹈厉之概。“太平乐”者,四人对舞,皆绯衣佩金鱼袋,俯仰揖让,沨沨乎雅音也。高似孙《唐乐曲谱》, 明皇三十四曲,立部八曲,“太平安舞”,二“太平乐安舞”,三“破阵乐”。高注曰:“太平”并、隋遗音。考《齐书》,兰陵王入阵,必戴假面具,因为“ 陵王破阵舞”。则破阵亦因齐制也。日本唐时遣使习典章制度,此二曲盖得之于唐乐。作时,伶人十数,披裲裆衣,跪坐席外,旁列乐器,先击鼓,鼓停,舞者四人 出,笙簧管龠诸乐杂作,一人吹笛,抑扬抗坠,极和而绥。舞止,乐亦止。余饮巨室家,巨室召宫中供奉伶人为此,千年之乐不图海东见之。《后汉书》谓礼失求之 野,不其然乎?
赠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元韵
振采儒林上希二曲;题名谏院近接三原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三原谓于右老。
二曲清初学者李颙的别号。周至人,自署曰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
题名谏院司马光谏院题名记》论述了谏官的职责与重要性。作者认为向皇帝进谏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设立谏官谏院:官署名。职掌规谏朝政缺失。
三原谓于右老:见【寿联5.寿于院长右任】。
察院于故院长右任百年冥诞纪念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振关学,扬汉声,一代元勋成独往;
登高山,望远海,百年宏业启中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于右任,见【寿联5.寿于院长右任】。
关学:北宋张载长期居住并讲学于关中,后人因称其学派为关学清全祖望二曲先生窆石文》:“于是关中士子争向先生(李颙)问学。关学自横渠而后,三原泾野少墟累作累替,至先生而复盛。”
独往:
(1)、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三国魏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
(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登高山,望远海:于右任临终诗《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笺:清代万同伦挽吕俊孙联:
念名城撄堞,结交与共死生,曾几何时,华岳秋高成独往;
忆萧寺衔杯,相约再联觞咏,言犹在耳,樊川山好不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