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登黄鹤楼步韵 明 · 彭泽
出处:黄鹤楼集补
使舟昔向荆襄泊,怀古思乡望黄鹤。
转首于今二十年①,湖天极目成空廓。
当年神禹劳疏凿,云土梦乂犹相络②。
讵知后世溺仙禅,鹤楼高倚观音阁。
衡山翠映巫山峰③,江云碧湛湘妃宫④。
蛟龙雷雨中霄作,翼轸光芒下界通⑤。
楼影横波留夜月,笛声裂石来天风。
忧乐多情思范老,虚无何地寻回翁。
凤山拔自南畿彦⑥,道义交游天下半。
文武全才政教兼,不独毫端擅词翰。
銮坡紫闼昔追随⑦,悬瓠梁园曾再见⑧。
一从移节镇东藩⑨,光霁无由觐颜面⑩。
阳春寄我真绝奇⑾,欲和难追句徒练。
病中梦想绕湘潭,万里昭回仰霄汉⑿。
【校注】
(1)二十年:由正德十二年上溯二十年,为弘治十年,时作者当有使楚之行。
(2)云土梦乂:即云梦泽。《书·禹贡》:“云土梦作乂。”孔传:“云梦泽在江南。”
(3)巫山峰:疑指湖南境内的巫山,在城步县东,为巫水发源之地。《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宝庆府·城步县》:“巫水,在县东,源出巫山。”
(4)湘妃宫:即黄陵庙,为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陵庙。故址在湖南湘阴县北。《水经注·湘水》:“湖水西流经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故民为立祠于水侧焉。”
(5)翼、轸:皆星名,属二十八宿。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6)南畿:犹南国。秦金为无锡人,地近南京,故称“南畿”。
(7)銮坡:《石林燕语》卷五云:“俗称翰林学士谓坡。盖唐德宗时,尝移学士院于金銮坡上,故亦称銮坡。……谏议大夫亦称坡,此乃出唐人之语。” 此处乃指作者与秦金先后登进士,在朝任职。
(8)悬瓠:亦作“悬壶”。以城形若垂瓠,故名。古为军事要地。今属河南汝南县。梁园:亦称梁苑,又名兔园,汉梁孝王所筑,古为游赏胜地。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作者与秦金均曾在河南为官,故云。
(9)东藩:指湖广。
(10)光霁句:谓二人此后再无由见面。光霁,光风霁月的省语。以雨后的和风明月,喻人物清朗洒脱的风致。《宋史·周敦颐传》:“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11)阳春:喻秦金等人诗作如阳春白雪,调高难和。
(12)昭回:《诗·大雅·云汉》云:“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毛传:“回,转也。”郑玄笺:“昭,光也,精光转运于天。”本指银河之光,此处喻秦金的道德文章,光焰万里。
此诗作于正德十二年(1517)间,时作者引疾家居。作者二十年前曾使楚,楚地风光,至今犹历历在目。秦金寄来黄鹤楼诗作,使他回忆起两人多年来的交游,秦金移官湖广,他们从此就再没有机会见面了。诗末表达了对老友“梦想绕湘潭”的思念之情。
登黄鹤楼步韵 明 · 费宏
出处:黄鹤楼集补
吾宗老仙此栖泊①,炼得身形似黄鹤。
一时羽化喜流传,万古楼居占空廓②。
星辰历历只平临③,城郭茫茫总联络。
白波九道来雪山④,翠巘千重横剑阁⑤。
灵瑟遥闻江上峰⑥,鼓声近出冯夷宫⑦。
乘鸾翳凤啸俦侣⑧,十洲三岛疑相通⑨。
何人醉后欲捶碎,谪仙非仙犹仙风⑩。
横江孤飞感奇梦,后来复有东坡翁⑾。
祢衡、崔颢俱英彦,景物牢笼已强半⑿。
中丞有兴时登临⒀,欲起诸公校词翰⒁。
高歌寄到和最难,大抵百闻输一见。
扁舟何日倚楼前,晴树芳洲应识面⒂。
却愁地主已非公⒃,当宁股肱须老练⒄。
何心骑鹤上扬州⒅,自合乘槎溯天汉⒆。
【校注】
(1)吾宗句:指传说中乘鹤仙人费文伟,因与作者同姓,故称“吾宗”。
(2)一时二句:谓费文伟登仙,驾黄鹤憩于此,故号为黄鹤楼。
(3)星辰句:谓楼与天近,故平眺星辰,历历可数。
(4)白波句: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犹九派,长江支流。雪山,谓白波涌起,高如雪山。
(5)翠巘:翠峰。剑阁:即剑阁道,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大、小剑山之间,古为川、陕间主要交通栈道,形势十分险峻。
(6)灵瑟句: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7)鼓声句:曹植《洛神赋》:“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8)翳凤:以凤羽为华盖,指仙人出游的仪仗。啸俦侣:谓仙人召唤同伴。
(9)十洲三岛:传说中神仙所居,皆在大海中。十洲为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鳞、聚窟十洲;三岛即蓬莱三岛。
(10)何人二句:指李白诗“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之句。
(11)横江二句:本苏轼《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12)牢笼:包罗。谓黄鹤楼景物,前人诗中多已涉及。
(13)中丞:指秦金。
(14)欲起句:谓秦金约请诸诗家切磋酬唱黄鹤楼诗。
(15)晴树芳洲:为崔颢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省略。
(16)却愁句:大概此时秦金已召为吏部右侍郎,行将离湖广之任,故有此语。地主:主人。
(17)当宁句:意谓朝廷需要秦金这样干练的大臣,以为辅佐。宁,宫殿门、屏之间,为天子视朝所立之处,后因以“当宁”指朝廷或天子。《礼记·曲礼下》: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令狐楚《贺西幸改期状》:“当宁动色,再降德音。”股肱,大臣。
(18)骑鹤上扬州:喻仕宦、财富、神仙兼而有之。《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辛弃疾《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去年骑鹤上扬州。”
(19)天汉:天河。
这首诗作于正德九年以后,秦金将离湖广任时。这时作者已致仕家居数年,秦金将自己与东阳黄鹤楼唱和诗寄给了他,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和诗。由于自己从未登临黄鹤楼,故作者在诗中深有“百闻输一见”之感,表达了想亲眼看看这万古一楼和晴树芳洲的愿望。
登黄鹤楼歌 明 · 张于籍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有客有客从东来,手持碧玉歌莫哀。
黄鹄矶头啸明月,长江万里浮云开。
乃从半夜上黄鹤,天吴叱浪蛟龙骇①。
蛟龙骇,山鬼泣。
千骑万骑来悲风,汉阳两岸涛声急。
珊瑚敲起黄鹤回,翩翩走上凌仙台②。
命黄鹤,尔钦哉③!
为我东海之东、西海之西、南海之南、北海之北,真人仙子一一来此楼,海若阳侯莫惶惑④。
各持径尺明月之神珠⑤,江篱芳芷供其侧⑥。
须臾真人习习黄鹤鸣,景云紫雾楼下生⑦。
但见霓裳羽服绰约之仙子,三五西来拥翠旌。
祝融南至驾火龙⑧,大姑小姑盛妆饬⑨,珠铛佩玉鸣琮琤⑩。
登楼握手转更深,万籁不作天宇清。
江水平,冯夷捧出澄水帛⑾,君山父老吹紫笙⑿。
湘君折有瑶草枝,龙绡裁服霞为裙⒀。
盈盈相见湘君喜,唱和钧天广乐之新声⒁。
风传淅淅月如霜⒂,西池王母行琼浆。
大姑小姑颜色扬,砗磲云母妆衣裳⒃。
起立俱兮琴羽张⒄,相将鼓舞和琳琅⒅。
短笛嘈嘈起黄鹄,声清调急良可伤。
倚台望极无所见,海天惨淡江云凉。
真人仙子于是怅然下楼去,欲行不行仍徜徉⒆。
仍徜徉,留且歌,东西南北奈若真人仙子何!
乃驾长风送之望之,而复立于江之沱⒇。
黄鹤尔归去,黄鹄多狂波21。
人有登楼问踏歌22,云在华山采薜萝23,月明夜半当来过24。
【校注】
(1)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2)凌仙台:喻黄鹤楼的高台。
(3)钦哉:告戒之辞,语出《尚书》。《书·舜典》:“钦哉钦哉,刑之恤哉!”
(4)海若: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相传古阳陵国君溺死于水,而为水神,能兴大波,谓之阳侯波。《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文选·左思〈吴都赋〉》:“揖天吴与阳侯。”
(5)明月之神珠:即明月珠,又名夜光珠。《神异经》:“西北金阙上,有明月珠,径三寸,光照千里。”
(6)江蓠芳芷:皆为香草。江蓠,即蘼芜;芳芷,即白芷。《楚辞·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7)景云紫雾:传说中神仙出行,必伴以祥云紫雾。景云,瑞云。
(8)祝融句:祝融,上古传说中的火神,也被奉为南方之神及夏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管子·五行》:“祝融辨乎南方。”王毂《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9)饬:整理,打扮。
(10)珠珰:耳珠。《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琮琤:玉石相碰发出的声音。象声词。
(11)冯夷:传说中水神河伯的名字。《广雅·释天》:“河伯,谓之冯夷。”《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澄水帛,一种可以消暑的绢帛,相传为唐代同昌公主所用。《杜阳杂编》卷下: “暑气将盛,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纩。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12)君山:即湘山,在洞庭湖中。相传为湘君所游之处。
(13)龙绡:即传说中的鲛绡,相传为海中鲛人所织。韦应物《神女歌》:“的烁龙绡杂琼佩。”
(14)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悦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15)风传:风传送。岑参《宿关西客舍》:“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16)砗磲:一作“车渠”,似玉的美石。《广雅·释地》:“砗磲,石之次玉。”魏文帝《车渠碗赋》序云:“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之。”
(17)琴羽:羽为五音之一,琴羽即琴音中的羽音。此处指琴声。《文选·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18)鼓舞:击鼓而舞。《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琳琅:象声词。此处形容舞蹈时玉佩等相碰的声音。
(19)徜徉:《广韵·阳韵》:“徜徉,犹徘徊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怅徜徉而延伫。”
(20)江之沱:长江支流。喻相送之远。《说文·水部》:“沱,江别流也。”
(21)黄鹄:指黄鹄矶。
(22)踏歌:连袂而歌,歌时以足踏地,以为节奏。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3)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植物名。薜荔,又名木莲。女萝,即松罗。《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24)过:访问。以上两句点明仙人的去向。
这首长篇歌行虚构了作者与众仙欢会黄鹤楼,共作超然物外之游的幻境。诗中黄鹤翩翩而来,飘然而去,伴随作者度过了难忘之夜。从首句看,作者当为江左一带人。
登黄鹤楼八首 其四 明 · 穆文熙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耽玩湖光坐日曛①,大藩风物总纷纭②。
江流不转千年恨,石势常含八阵云③。
山到郧襄秦界合④,星回翼轸楚天分⑤。
兴亡我欲探前代,折简湘灵未可闻⑥。
【校注】
(1)耽玩:留连玩赏。日曛:落日余辉。谢灵运《晚出西射堂》:“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2)大藩:犹言大国。湖广武昌为明代楚王封藩,故云。杜牧《送中丞镇江西》:“惟帝忧南纪,搜贤与大藩。”纷纭:《文选·班固〈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吕延济注:“纷纭,多也。”
(3)江流二句: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 转,遗恨失吞吴。”《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水经注·沔水》:“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垒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
(4)郧襄:谓郧阳府、襄阳府,今皆属湖北,与陕西接壤,故云“秦界合”。
(5)翼轸:二星名,在楚之分野。
(6)折简:犹寄书。《三国·魏志·王凌传》:“凌至项,饮药死。”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凌知见外,乃遥谓太傅(司马懿)曰:‘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古人以竹简作书,简长二尺四寸,短者半之。汉制,简长二尺,短者半之。折简者,折半之简,言其不敬。湘灵:湘水之神。《楚辞·远游》: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此诗亦写登楼远眺。
吊潇湘妃子林黛玉二首(1) 其一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淡烟漠漠雨飘飘,湘馆依然事寂寥2。
今日芳魂何处觅?空留窗外竹萧萧。
注:(1) 潇湘妃子:林黛玉号“潇湘妃子”。《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给林黛玉取雅号时说:“当日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做‘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
(2) 湘馆:即潇湘馆。为《红楼梦》大观园中之一景,与怡红院相对,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潇湘馆多竹,故引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之典命名。见第55首《画竹》“写潇湘”注。
挽许筠庐教授之妻陈夫人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梁庑寄瀛洲,案边春黯鸿无恙;
湘君渺云汉,江上峰青雁不回。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许筠庐:见【寿联41.寿许社长君武】。
陈夫人:陈韵篁。
梁庑:用梁鸿典。
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此处切湖南。
江上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笺:过筠庐新居,晚与贤伉俪同赴南郊观阮园盆景:
双抟鹏翼赋登瀛,云路携归快晚晴,近市却饶居室美,移官还似在山清,镜中仙眷春难老, 望里烟霄月渐明,佳约未妨同适野,瓦盆幽赏寄峥嵘。
陈夫人:陈韵篁。
梁庑:用梁鸿典。
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此处切湖南。
江上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笺:过筠庐新居,晚与贤伉俪同赴南郊观阮园盆景:
双抟鹏翼赋登瀛,云路携归快晚晴,近市却饶居室美,移官还似在山清,镜中仙眷春难老, 望里烟霄月渐明,佳约未妨同适野,瓦盆幽赏寄峥嵘。
钱逸尘先生百年冥诞纪念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湘灵扬鼓瑟新声,诗好能传,一老蓬莱推钜匠;
楚些翻招魂旧调,朋来自远,百年苹藻荐嘉辰。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钱逸尘,见【挽联161.挽钱先生逸尘】。
湘灵: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洪兴祖补注:“此湘灵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一说,为舜妃,即湘夫人。
蓬莱:此处应指台湾。
钜匠:同巨匠。
楚些:指招魂歌。
苹藻: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也用作祭祀的代称。
笺:毕沅题岳阳楼联: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湘灵: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洪兴祖补注:“此湘灵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一说,为舜妃,即湘夫人。
蓬莱:此处应指台湾。
钜匠:同巨匠。
楚些:指招魂歌。
苹藻: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也用作祭祀的代称。
笺:毕沅题岳阳楼联: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