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拟朝会乐章 天命有德之舞 其二 四夷来 明 · 明神宗
四言诗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一(上)
天子践祚,宏拓皇谟。
义声翕遝,阴肃阳嘘。
东款扶桑,西徼余喜。
瀚海况栗,统为一家。
绳牵索引,咸传于都。
莫不震慑,天休涵濡。
𤞓𤞓狉狉,以拱宸枢。
玉帛匪颁,《王会》有图。
万岁千秋,协我贞符。
田按:此朝会乐章,王景所拟,见《明文衡》。
田按:《明史艺文志》集部称:「各藩及宗室自著诗文集,巳见本传,不载。」及检本传,良不尽然,盖史馆编纂时,以王鸿绪《史稿》为底本,《史槁》藩王宗室自著诗文集散见于本传中,故志文云然。《明史》于本传削去诗文集名,仅存一二,体例简严,史法应尔。但于《艺文志》内未及将所削诗文集名补入,而《史宁》所称「本传已见不载」原文亦未删去。今将《明史》所载宗藩集名,及史所未载而见于《史稿》并《四库总目》、各家书目总集、专集杂载所述,备列于此,以待参考。秦藩简王诚泳《宾竹小鸣稿》十卷。王孙敬錪《自吟亭诗草》。敬铍《梅雪轩诗槁》四卷。谊㳆有集。晋藩庆成荣懿王慎钟《太霞稿》、《宝善堂稿》二卷。周藩宪王有燉《诚斋录》、《新录》。镇平恭定王有爌《德善斋诗集》。镇国中尉睦㮮《陂上集》二十卷。辅国中尉睦横、奉国将军勤𤆇、王孙朝台三世诗合为《三业集》。楚藩庄王孟烷《勤有堂诗集》。宪王季堄《毓秀轩集》。武冈保康王显槐《少鹤山人集》十六卷。王孙华圉《梅湖桃溪集》。齐藩王孙庆𣚄《箨冠集》。鲁藩靖王肇煇《凭虚槁》。惠王泰堪《悔斋槁》。庄王阳铸《尊德堂槁》。镇国中尉颐堟《赤霞馆集》。安丘奉国将军颐墉《玄同馆集》。王孙颐屋《市隐堂集》六卷。蜀藩献王椿《献园集》。定王友垓有集十卷。惠王申鉴《惠园集》。成王让栩《长春竞辰集》十六卷。端王宣圻《端园集》。代藩灵丘荣顺王逊烩《云溪槁》。王孙俊格《天津集》。襄垣王孙俊噤《佩兰集》。肃藩靖王真淤《星海集》。辽藩简王植有集。庶人宪㸅《味秘草堂集》。辅国中尉术珣《綦组堂集》。镇国将军宪燮《哀黍离诗》。《宪烁郢中御史集》。光泽荣端王宠滚《博文堂稿》。王孙俨𨰞《句曲山人诗》,宁藩献王权《采芝吟》。靖王奠培《仙谣》、《却埽吟》、《拟古诗》。健安奉国将军栱樋《瑞鹤堂集》。石城王孙栱梃《巢云集》四卷。镇国甲尉谋㙔《枳园近稿》。王孙谋晋《羔雁》,《淹留》、《芜城》、《巾车》四集。端昌镇国中尉多𤏳《国香集》。奉国将军多煃《用晦集》。乐安中尉多焀《支离市隐集》。镇国中尉统铁《适园诗集》、《面壁斋文集》、弋阳辅国将军栱桧《负初集》二卷。奉国将军多煌《委蛇集》。奉国将军多炡《五游倦游集》。宁国王孙谋尧《享帚集》、谋境《击辕集》。容重《初吟草》。沈藩安王诠鉌《凝斋集》。宪王胤栘《清秋唱和集》、《保和斋稿》。宣王恬烄《绿筠轩槁》。定王埕尧《修业堂》、《崇玉山房槁》。沁水康僖王埕阶《衡漳稿》、《沧海披沙集》。镇国将军恬烁《振庵集》。镇国将军恬烷《达庵集》。辅国将军埕𬬔怡真亭槁。辅国将军埕塯玉田集。奉国将军玄𬬔揽斋、盘秀山房集。清源庄简王幼朱幼序饮河集二十五卷、续集八卷。王孙胤柠重瞳老人集。德平荣顺王胤榳集书楼稿。安庆端懿王恬爖嘉庆集,镇康恭裕王恬焯西岩漫稿。奉国将军效锡壶峰集。唐藩成王弥鍗瓮天小稿。恭王弥钳谦光堂诗集、秋江词。三城康穆王芝垝进修稿。承休昭毅王弥鋠存斋乐府、复斋录。新野镇国中尉硕熏巨胜园集。辅国中尉器封巢园集。汉庶人高煦拟古感兴诗。赵藩康王厚煜居敬堂集十二卷。荆藩富顺王厚焜东蕲集二卷。樊山王载埁大隐山人集。王孙翊𬫌广宴堂集二十四卷。衡藩新乐康宪王载玺楼居田层稿、梦玩神览集。益藩庄王厚烨勿斋集、咏史诗。王孙常浙防露馆稿。总集则中尉观熰辑海岳灵秀集,新乐王载玺辑诸藩著述为绮合绣扬集,中尉谋㙔辑藩藻麟角集、明藻诗菁英。
田按:《明史艺文志》集部称:「各藩及宗室自著诗文集,巳见本传,不载。」及检本传,良不尽然,盖史馆编纂时,以王鸿绪《史稿》为底本,《史槁》藩王宗室自著诗文集散见于本传中,故志文云然。《明史》于本传削去诗文集名,仅存一二,体例简严,史法应尔。但于《艺文志》内未及将所削诗文集名补入,而《史宁》所称「本传已见不载」原文亦未删去。今将《明史》所载宗藩集名,及史所未载而见于《史稿》并《四库总目》、各家书目总集、专集杂载所述,备列于此,以待参考。秦藩简王诚泳《宾竹小鸣稿》十卷。王孙敬錪《自吟亭诗草》。敬铍《梅雪轩诗槁》四卷。谊㳆有集。晋藩庆成荣懿王慎钟《太霞稿》、《宝善堂稿》二卷。周藩宪王有燉《诚斋录》、《新录》。镇平恭定王有爌《德善斋诗集》。镇国中尉睦㮮《陂上集》二十卷。辅国中尉睦横、奉国将军勤𤆇、王孙朝台三世诗合为《三业集》。楚藩庄王孟烷《勤有堂诗集》。宪王季堄《毓秀轩集》。武冈保康王显槐《少鹤山人集》十六卷。王孙华圉《梅湖桃溪集》。齐藩王孙庆𣚄《箨冠集》。鲁藩靖王肇煇《凭虚槁》。惠王泰堪《悔斋槁》。庄王阳铸《尊德堂槁》。镇国中尉颐堟《赤霞馆集》。安丘奉国将军颐墉《玄同馆集》。王孙颐屋《市隐堂集》六卷。蜀藩献王椿《献园集》。定王友垓有集十卷。惠王申鉴《惠园集》。成王让栩《长春竞辰集》十六卷。端王宣圻《端园集》。代藩灵丘荣顺王逊烩《云溪槁》。王孙俊格《天津集》。襄垣王孙俊噤《佩兰集》。肃藩靖王真淤《星海集》。辽藩简王植有集。庶人宪㸅《味秘草堂集》。辅国中尉术珣《綦组堂集》。镇国将军宪燮《哀黍离诗》。《宪烁郢中御史集》。光泽荣端王宠滚《博文堂稿》。王孙俨𨰞《句曲山人诗》,宁藩献王权《采芝吟》。靖王奠培《仙谣》、《却埽吟》、《拟古诗》。健安奉国将军栱樋《瑞鹤堂集》。石城王孙栱梃《巢云集》四卷。镇国甲尉谋㙔《枳园近稿》。王孙谋晋《羔雁》,《淹留》、《芜城》、《巾车》四集。端昌镇国中尉多𤏳《国香集》。奉国将军多煃《用晦集》。乐安中尉多焀《支离市隐集》。镇国中尉统铁《适园诗集》、《面壁斋文集》、弋阳辅国将军栱桧《负初集》二卷。奉国将军多煌《委蛇集》。奉国将军多炡《五游倦游集》。宁国王孙谋尧《享帚集》、谋境《击辕集》。容重《初吟草》。沈藩安王诠鉌《凝斋集》。宪王胤栘《清秋唱和集》、《保和斋稿》。宣王恬烄《绿筠轩槁》。定王埕尧《修业堂》、《崇玉山房槁》。沁水康僖王埕阶《衡漳稿》、《沧海披沙集》。镇国将军恬烁《振庵集》。镇国将军恬烷《达庵集》。辅国将军埕𬬔怡真亭槁。辅国将军埕塯玉田集。奉国将军玄𬬔揽斋、盘秀山房集。清源庄简王幼朱幼序饮河集二十五卷、续集八卷。王孙胤柠重瞳老人集。德平荣顺王胤榳集书楼稿。安庆端懿王恬爖嘉庆集,镇康恭裕王恬焯西岩漫稿。奉国将军效锡壶峰集。唐藩成王弥鍗瓮天小稿。恭王弥钳谦光堂诗集、秋江词。三城康穆王芝垝进修稿。承休昭毅王弥鋠存斋乐府、复斋录。新野镇国中尉硕熏巨胜园集。辅国中尉器封巢园集。汉庶人高煦拟古感兴诗。赵藩康王厚煜居敬堂集十二卷。荆藩富顺王厚焜东蕲集二卷。樊山王载埁大隐山人集。王孙翊𬫌广宴堂集二十四卷。衡藩新乐康宪王载玺楼居田层稿、梦玩神览集。益藩庄王厚烨勿斋集、咏史诗。王孙常浙防露馆稿。总集则中尉观熰辑海岳灵秀集,新乐王载玺辑诸藩著述为绮合绣扬集,中尉谋㙔辑藩藻麟角集、明藻诗菁英。
论牛焘诗 清末民国初 · 赵藩
七言绝句 押豪韵
何曾一语著粗豪,琢句矜严选韵牢。
垂老空山抱琴死,招魂谁与续《离骚》?
注:涵万(牛焘字)先生之女弟,吾外舅王梅村先生之淑俪也,以此闻先生之轶事甚多。先生诗、文、书法皆工雅,尤娴乐律,善弹琴,家藏雷氏琴一,咸丰中,避兵山洞,犹携之不离,竟抱琴而卒。同时马子云先生能吹铁笛,有牛琴马笛之目。 赵藩 识。
自度曲·题红梅(1923年作) 清末民国初 · 陈衡恪
押词韵第十六部
红云薄。
前村约。
春在阑干角。
何处笛声和梦觉。
峭寒珠错落。
注:师曾自度曲,辛酉初春写为石禅石友博粲。
惘惘寄石禅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惘惘经过意未甘,槐阴门巷旧宣南。
从来大好应大怪,所见不生良不谈。
独旦敢辞知日罪,亡羊未悟挟书憨。
逡巡待共濡需尽,珍重凉宵对一龛。
注:〔题〕《诗存》作「惘惘」;巾箱本「寄石禅」作「同石禅」。
寿潘教授石禅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当圣言垂废之时,虔事黄君,以上接余杭君,薪尽火传,照海高文能载道;
于经术专精而外,别谙红学,并深通敦煌学,星钞雪纂,藏山盛业与延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石禅教授为薪春黄氏入室高弟,余杭君谓章先生太炎也。
潘重规(1908——2003),本名崇奎,字石禅,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为蕲春黄氏入室高弟。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中文系。读大学时,章太炎先生见之,将其易名为"重规"。 曾任东北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曾获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韩国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95年,荣获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00年7月,中国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及敦煌研究院颁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贡献奖"。2003年4月24日逝世于台北国泰医院,享年97岁。除大量敦煌学学术著作外,还著有《红学六十年》诸书,编有《红楼梦研究专刊》、《龙龛手鉴新编》等。
潘重规有诗《闱中和韬园,并示惕轩》,悼文《悼念成惕轩兄》。
垂:将近。
黄君:黄侃(1886—1935),湖北省蕲春县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干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余杭君:见作者原注,章太炎,浙江余杭人,黄侃之师。
薪尽火传: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本为譬喻人的形体有尽,而精神不灭。后来也比喻学问技艺世代相传。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星钞雪纂:疑露钞雪纂,指勤于收集钞录,昼夜寒暑不停。出自宋叶适《水心集》《宋厩父墓志铭》:“家居或尽一史,露抄雪纂,踰月不出门。”。
笺:清代梁同书贺袁枚寿联:
藏山事业三千牍;
住世神明五百年。
潘重规(1908——2003),本名崇奎,字石禅,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为蕲春黄氏入室高弟。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中文系。读大学时,章太炎先生见之,将其易名为"重规"。 曾任东北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曾获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韩国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95年,荣获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00年7月,中国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及敦煌研究院颁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贡献奖"。2003年4月24日逝世于台北国泰医院,享年97岁。除大量敦煌学学术著作外,还著有《红学六十年》诸书,编有《红楼梦研究专刊》、《龙龛手鉴新编》等。
潘重规有诗《闱中和韬园,并示惕轩》,悼文《悼念成惕轩兄》。
垂:将近。
黄君:黄侃(1886—1935),湖北省蕲春县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干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余杭君:见作者原注,章太炎,浙江余杭人,黄侃之师。
薪尽火传: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本为譬喻人的形体有尽,而精神不灭。后来也比喻学问技艺世代相传。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星钞雪纂:疑露钞雪纂,指勤于收集钞录,昼夜寒暑不停。出自宋叶适《水心集》《宋厩父墓志铭》:“家居或尽一史,露抄雪纂,踰月不出门。”。
笺:清代梁同书贺袁枚寿联:
藏山事业三千牍;
住世神明五百年。
挽潘重规教授之母刘太夫人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贤母得安仁以奉板舆,秩秩闲居,已绵鹤算;
冢嗣若次耕之邃经术,皇皇懿教,早励熊丸。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潘重规,见【寿联36.寿潘教授石禅】。
秩秩:清明,有常。
冢嗣:嫡长子。
次耕:潘耒,清初学者。字次耕,一字稼堂、南村,晚号止止居士,藏书室名遂初堂、大雅堂,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终以浮躁降职。其文颇多论学之作,也能诗。所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此处切姓。
熊丸:药名,用熊胆和药为丸。唐柳仲郢少时好学,其母韩氏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后因以熊丸作为贤母教子的典故。见《新唐书·柳公绰传》柳仲郢。
笺:民国陈鉴湖挽南麟阁母联:
欧母荻,陶母发,柳母熊丸,教子广培桃李荫;
程门雪,扬门车,韩门膏火,为师永废蓼莪篇。
秩秩:清明,有常。
冢嗣:嫡长子。
次耕:潘耒,清初学者。字次耕,一字稼堂、南村,晚号止止居士,藏书室名遂初堂、大雅堂,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终以浮躁降职。其文颇多论学之作,也能诗。所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此处切姓。
熊丸:药名,用熊胆和药为丸。唐柳仲郢少时好学,其母韩氏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后因以熊丸作为贤母教子的典故。见《新唐书·柳公绰传》柳仲郢。
笺:民国陈鉴湖挽南麟阁母联:
欧母荻,陶母发,柳母熊丸,教子广培桃李荫;
程门雪,扬门车,韩门膏火,为师永废蓼莪篇。
集刘凤诰、龚自珍句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豪韵
四面荷花三面柳;二分梁甫一分骚。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笺:赵藩题剑川海云居寺联:
世外凭临,三面青山一面海;
云中结茅,二分人力八分天。
世外凭临,三面青山一面海;
云中结茅,二分人力八分天。
崇州白塔寺谒果平法师次孔凡老廿年前赠隆莲法师韵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水虚涵碧落清,塔尖檐角与云平。
谈空说有经千卷,漱石拈花茗一觥。
劫外初瞻青竹影,座中还忆白鸥盟。
他年倘侍莲台侧,不问灵山路几程。
按:【注】白塔寺住持果平法师,字本一,曾依上隆下莲和尚尼座下增受二部僧戒,承其不弃,赠所著《碧落秋水》一册。因忆一九九零年初春,孔凡老甫从锦城返京,有诗赠隆莲法师曰:“刻烛诗成雪比清,巴山文采盛升平。荷花耀彩红生座,竹叶流香绿满觥。一劫已醒名利梦,四空何有酒诗盟。茫茫烟雨中原路,乞指来程与去程”(《隆莲法师年逾八旬,诗才敏捷,即席步韵和章筵上诗,无任钦佩,因用元韵呈赠》)。当时属而和者,无虑数十家,余亦曾和之云:“幽幽慧剑凛霜清,斫却胸中块垒平。一树菩提香绕殿,四厢月影水流觥。华严真幻期先觉,翰墨情缘缔后盟。明镜高悬尘未染,可能为我指迷程”(《步韵奉和凡章丈原玉并呈隆莲法师》)。岁月不居,忽忽二十载矣,孔老早归道山,莲师亦已圆寂,我亦垂垂向老,浊尘空扰,净土难求,闻果师开示,弥觉人生不过梦幻泡影而已。义山《北青萝》诗云“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调初夜磬,閒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真于我心有戚戚焉。又,《介庵进禅师语录》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语,颈联出句盖用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