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酬潘(耒) 清 · 朱彝尊
押佳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七
燕京秋九月,雨雪纷湝湝。
初晴出户去,延望西山崖。
薄衣先苦寒,炙背返荆柴。
晚闻僮仆语,有客叩吾斋。
新诗题纨扇,留赠出中怀。
临风百过诵,音响一何佳。
泠泠朱弦瑟,调必宫商谐。
壮哉四方志,独棹浮江淮。
伤禽戢羽翼,鸣鹿求其侪。
河东卫先生(简讨既齐),埽室道南街。
希音辨元始,望古穷津涯。
同声一相应,众说诚可排。
尔雅及三仓,豪发未尝乖。
伊余去乡国,万里敝青鞋。
愧乏洛生咏,徒观泰山祡。
戛玉闻琳琅,披云豁尘霾。
譬彼同岑草,所惜在根荄。
愿贞岁寒期,簦笠行相偕。
附:赠朱十(吴江)潘耒(次耕) 天台拔群峰,东壁辉列宿。南州盛衣冠,之子为领袖。杰然云霄姿,大厦资结构。匏瓜悲天悬,井渫恻寒甃。间为苏门啸,善作伶伦奏。大雅还初元,风骚独驰骤。峨峨春明门,英贤毕来辏。高斋埽晴雪,玉山惊邂逅。闻游泰岱还,应宿天门岫。日轮涌榑桑,几时割昏昼。仆本同岑人,折麻欣有旧。才非士龙奇,齿是公明幼。偶然吊燕昭,金台暂停留。方办五岳装,青精煮粮糗。何日相提携,莲峰掇三秀。
答明惺斋招隐沧洲原韵 其三 清 · 戴亨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拂衣沧海梦魂安,南亩桑麻课不难。
收雨懒云归峤远,培风雏凤薄霄盘。
尊当花月烹肥羜,座杂渔樵著小冠。
回首应怜荣竞路,缁尘鸳鹭正追攀。
附:招戴遂堂偕隐沧洲(明善)匏瓜何久系长安晓起兴怀出处难画角吟风传雁唳霜林啸月动雅盘燕台芳草谁逢骏沧海清波可濯冠心侣鱼樵云水兴高轩肯过一追攀
续佛经 清 · 洪亮吉
出处:拟两晋南北史乐府卷上
君不见,长安天子好禅论,浮图沙门多以万。
殿陛空陈丰草诗,深宫自进伊蒲饭。
又不见,长安天子多武功,蜀氛西靖燕东封。
一朝荧惑星失守,万劫昆明火更红。
可怜德修期愈促,自谓当时邀佛福。
邀佛福,三千佛经盈卧阁,万死难忏姚苌恶。
按:后秦姚兴好佛,与鸠摩罗什续佛经。长安里中沙门至万人。○兴好猎。杜挺著《丰草诗》以谏。○荧惑入匏瓜中,忽亡不知所在。是岁秦大旱,昆明池竭,童谣讹言,国人不安。
梦扬州 和寄庵,即赠 清末至现当代 · 姚鹓雏
押尤韵
暮江头。
正冷烟、斜照当楼。
笑指鬓丝,又惹天涯新愁。
袖衔诗卷还凭眺,共去鸿、身世悠悠。
登临事,重阳近,悄然风雨都收。
长忆南都俊游。
纷画帧词笺,坐啸冥搜。
泛舸素波,醉里曾盟沙鸥。
老来桑海销清泪,谱绮琴闲写幽忧。
遥与和,梅边白石,笛外蘋洲。
附原作:汪东寄庵梦扬州·迫于生事,重为海上之游,示尹默、鹓雏、元龙
晚烟稠。看市街、灯火星流。尽卷翠帘,百尺苕苕朱楼。舞衫歌扇夭斜女,记旧时、争掷缠头。今都改,花腔圆鼓,数声新唱伊州。 风化追还召周,嗟运转小兴,愈感漂浮。故苑万家,一望荒寒如秋。醉怀铅椠嘲难解,甚稻粱,惟许身谋。愁赋永,归田未遂,聊共淹留。
寿梁董事长均默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少日为神童,中年为良相,晚涂为硕学弘儒,粤海地钟灵,威凤一时推间出;
荩猷在枢府,教泽在胶庠,余事在书林诗苑,梁园春不老,明蟾百岁祝长圆。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梁寒操(1898——1975),原名翰藻,号君默、均默,广东省高要县新桥道悦村人。国民革命军成都中央军校中将政治总教官,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1949年从广州去香港,后赴台,专力党化文宣理论工作,历任台湾《中华日报》社董事长、“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美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等职。1975年,因心脏病发猝死。梁寒操工诗文、擅书法。诗作主要有《公余服务团歌》、《端城赞歌》、《驴德颂》、《论诗杂碎五首》等,著有《西行乱唱》、《三民主义理论之探讨》、《国父学说之研究》等书。
梁寒操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梁寒操为首任副所长,成惕轩先后任研究委员,副所长。成氏有诗《过均默先生侨园》《君默居士见示“癃”字韵诗,率和一首》《寿梁均默先生六十》。梁寒操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
晚涂:亦作“晚途”。晚年。
间出:隔世而出。
荩猷:犹荩谋。谓竭忠尽善的谋略,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知其才必可毗任当时,必已卓树荩猷,不特儒雅风流,为相门子弟所罕也。”参见“荩谋”。
枢府:掌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
胶庠:周学校名。胶为周之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庠为小学,在国之西郊。《礼·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梁园:梁园区是道家文哲大师庄子的生地,因西汉梁国的梁孝王刘武所筑的梁园而得名。司马相如在梁园区主打梁园文学,李白在梁园区留下经典名作《梁园吟》。此处切姓,广东佛山亦有梁园,若指此,则兼切家乡。
笺:寿梁均默先生六十:
南绥北靖纪年华,早有勋名重汉家,十载屠鲸舟似叶,一时倚马笔生花(抗战时先生曾任宣传部长暨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论诗读画浑馀事,破妄铨真息众哗,喜向初筵歌戬榖,蓬山正熟枣如瓜。
梁寒操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梁寒操为首任副所长,成惕轩先后任研究委员,副所长。成氏有诗《过均默先生侨园》《君默居士见示“癃”字韵诗,率和一首》《寿梁均默先生六十》。梁寒操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
晚涂:亦作“晚途”。晚年。
间出:隔世而出。
荩猷:犹荩谋。谓竭忠尽善的谋略,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知其才必可毗任当时,必已卓树荩猷,不特儒雅风流,为相门子弟所罕也。”参见“荩谋”。
枢府:掌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
胶庠:周学校名。胶为周之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庠为小学,在国之西郊。《礼·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梁园:梁园区是道家文哲大师庄子的生地,因西汉梁国的梁孝王刘武所筑的梁园而得名。司马相如在梁园区主打梁园文学,李白在梁园区留下经典名作《梁园吟》。此处切姓,广东佛山亦有梁园,若指此,则兼切家乡。
笺:寿梁均默先生六十:
南绥北靖纪年华,早有勋名重汉家,十载屠鲸舟似叶,一时倚马笔生花(抗战时先生曾任宣传部长暨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论诗读画浑馀事,破妄铨真息众哗,喜向初筵歌戬榖,蓬山正熟枣如瓜。
挽洪立法委员炎秋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绛帐树清声,人望所归,遂以谠言参国是;
青箱承旧业,父书能读,固知文学本家传。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十年前,识炎秋教授于高闱阅卷之时,承以其尊翁弃生先生骈体文见贻,风格雅近北江,真可谓海东麟凤也。
洪炎秋(1899——1980),原名槱,字炎秋,笔名苏芸,台湾早期作家。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教育系,1929年毕业。在北大求学的洪炎秋受教于沈尹默、朱希祖、周作人等,毕业论文〈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教育},发表于商务出版《教育杂志》第二十三卷第九号,是少数北京大学毕业且在该校任教的台湾人,极力鼓吹「大学教育应为全民开放」与「用人为贤」之主张。光复之前在北大及北师大教书。1946年6月返台,先后在省立台湾师范学院(今师范大学)任教,后调为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师范学院)校长。二二八事变时,曾遭受波及,旋获政府特赦。1948年8月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10月主办《国语日报》创刊。洪先生长期任职国语日报社达三十余年之久。1969年起担任立法委员。1980年3月14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82岁。
绛帐:指师门、讲席之敬称。典出《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
谠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汉书》新注卷一百·叙传第七十:“上乃喟然叹曰:‘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
国是:国家大计。犹言国事。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民哉!”
青箱:《宋书·王淮之传》:“曾祖彪之,尚书令。……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后为世传家学之典。
父书能读:洪出身台湾鹿港世家,名秀才洪弃生之子,自幼受父亲影响,汉文根基相当札实。
高闱:此处应是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尊翁弃生先生:洪弃生(1866~1928),台湾著名古典诗人,谱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
北江: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
笺:李篁仙挽欧阳太宜人 联:
有子能读父书,当禁署挥毫,荻管谅怀前日苦;
将母尚劳王事,正乡闾养志,菊篱惊报朔风寒。
洪炎秋(1899——1980),原名槱,字炎秋,笔名苏芸,台湾早期作家。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教育系,1929年毕业。在北大求学的洪炎秋受教于沈尹默、朱希祖、周作人等,毕业论文〈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教育},发表于商务出版《教育杂志》第二十三卷第九号,是少数北京大学毕业且在该校任教的台湾人,极力鼓吹「大学教育应为全民开放」与「用人为贤」之主张。光复之前在北大及北师大教书。1946年6月返台,先后在省立台湾师范学院(今师范大学)任教,后调为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师范学院)校长。二二八事变时,曾遭受波及,旋获政府特赦。1948年8月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10月主办《国语日报》创刊。洪先生长期任职国语日报社达三十余年之久。1969年起担任立法委员。1980年3月14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82岁。
绛帐:指师门、讲席之敬称。典出《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
谠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汉书》新注卷一百·叙传第七十:“上乃喟然叹曰:‘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
国是:国家大计。犹言国事。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民哉!”
青箱:《宋书·王淮之传》:“曾祖彪之,尚书令。……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后为世传家学之典。
父书能读:洪出身台湾鹿港世家,名秀才洪弃生之子,自幼受父亲影响,汉文根基相当札实。
高闱:此处应是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尊翁弃生先生:洪弃生(1866~1928),台湾著名古典诗人,谱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
北江: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
笺:李篁仙挽欧阳太宜人 联:
有子能读父书,当禁署挥毫,荻管谅怀前日苦;
将母尚劳王事,正乡闾养志,菊篱惊报朔风寒。
挽沈教授兼士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经师难,人师尤难,问子卿消息如何,曾共胡羝淹朔雪;
秋声作,筑声不作,念燕市萧寒特甚,可堪越鸟眷南枝。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兼士浙江人,抗战时,身陷北平,艰贞不屈。
沈兼士(1887——1947),名臤[qiān],一名臤士、坚士,笔名兼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1905年19岁时与兄沈尹默自费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时章太炎先生居东瀛,沈兼士拜其门下,并加入同盟会。归国之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1922年在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沈兼士创立汉语“文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并写作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抗战期间,曾任《鲁迅全集》编委,参与组织抗日团体“炎社”。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1947年逝世,享年六十岁。有《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传世。
成氏有诗《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沈兼士有文章《余与惕轩兄交谊之回顾》。
经师难,人师尤难: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子卿: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羝:羝羊,公羊。又,三岁的白色公羊。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筑声:高渐离击筑之声。此处或非此义,待考。
燕市:战国时燕国的国都蓟。《史记·荆轲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萧寒:《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特甚:特别厉害;太过分。表示程度超过一般,超过很多。
越鸟眷南枝:《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笺:
1.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
休文世泽承千载,蕊榜高题纪昔时,济美已看庭凤起,忘机唯许海鸥知,平生好善葵同向,百事虚心竹可师,莫道轮囷秋树老,春来依旧发华滋。
2.薛时雨挽李小湖大理:
经师人师大宗师,江上题襟,许我平分一席;
金管银管斑竹管,湘东纪事,如君自有千秋。
沈兼士(1887——1947),名臤[qiān],一名臤士、坚士,笔名兼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1905年19岁时与兄沈尹默自费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时章太炎先生居东瀛,沈兼士拜其门下,并加入同盟会。归国之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1922年在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沈兼士创立汉语“文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并写作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抗战期间,曾任《鲁迅全集》编委,参与组织抗日团体“炎社”。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1947年逝世,享年六十岁。有《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传世。
成氏有诗《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沈兼士有文章《余与惕轩兄交谊之回顾》。
经师难,人师尤难: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子卿: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羝:羝羊,公羊。又,三岁的白色公羊。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筑声:高渐离击筑之声。此处或非此义,待考。
燕市:战国时燕国的国都蓟。《史记·荆轲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萧寒:《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特甚:特别厉害;太过分。表示程度超过一般,超过很多。
越鸟眷南枝:《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笺:
1.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
休文世泽承千载,蕊榜高题纪昔时,济美已看庭凤起,忘机唯许海鸥知,平生好善葵同向,百事虚心竹可师,莫道轮囷秋树老,春来依旧发华滋。
2.薛时雨挽李小湖大理:
经师人师大宗师,江上题襟,许我平分一席;
金管银管斑竹管,湘东纪事,如君自有千秋。
挽万先生君默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稽首大罗天,从万劫里安禅,未信晚来输玉局;
呕心文字海,于十年前谈艺,可堪高处忆琼楼。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万君默:待考,佛学居士欧阳竟无曾复万君默书,《癃吟集》。
稽首:古时一种跪拜礼。
大罗天:三清天之统称。
安禅:佛教用语。安静地打坐,犹言入定。
玉局:指苏轼。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后称轼为苏玉局。
高处忆琼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笺:清代袁世凯贺梁涧泉寿联:
白沙诗思同康节;
玉局文章继老泉。
稽首:古时一种跪拜礼。
大罗天:三清天之统称。
安禅:佛教用语。安静地打坐,犹言入定。
玉局:指苏轼。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后称轼为苏玉局。
高处忆琼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笺:清代袁世凯贺梁涧泉寿联:
白沙诗思同康节;
玉局文章继老泉。
豫园怀古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荷风起处觉新凉,翠减红销鬓亦苍。
四壁藤牵终古恨,一天秋入点春堂。
小刀空幻龙飞影,清酒难浇蚓折肠。
寄语游鳞休自乐,他年劫换海生桑。
注:点春堂为豫园景点,以坡翁“翠点春妍”句而得名。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820 年),曾为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在沪祀神议事之公所,俗称“花糖公墅”。咸丰三年(1853 年),上海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踞此为城北公署,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次年毁于兵燹。同治七年(1868 年)集资重修,历时四载竣工。堂上有“点春堂”金字大匾,为苏淞太兵备道沈秉成所书。堂中悬挂晚清画家任伯年手绘《观剑图》, 盖伯年少时曾加入太平军也,画两侧有沈尹默所书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堂内陈列起义军所用刀剑,及自铸钱币---日月钱等文物。“点春堂”堂前有小戏台,镂金错彩,式样精巧,名“凤舞鸾吟”。台中悬郭鼎堂一九六一年游此所题一律:“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巾起海陬。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
附:
文华堂和诗:敬步晦窗《豫园怀古》
一叶飞来惊怆凉,栏杆拍处向遐苍。 小刀不敌联英美,社稷何堪卖庙堂。 艛舰汹汹侵海上,青烟袅袅蚀枵肠。 古来多少儿皇帝,徒使骚人拂檿桑!
附:
文华堂和诗:敬步晦窗《豫园怀古》
一叶飞来惊怆凉,栏杆拍处向遐苍。 小刀不敌联英美,社稷何堪卖庙堂。 艛舰汹汹侵海上,青烟袅袅蚀枵肠。 古来多少儿皇帝,徒使骚人拂檿桑!
蝴蝶兰二首 其二 当代 · 林英男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枝空鹃咽后,蝶梦护花泥。
的历兰丛寂,颓然云影低。
嗣春留老眼,芳信蕴新稊。
霁雨清霜夜,魂归月傍西。
注:饮冰:《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比喻内心忧惧如焚。
擪拓: 书法术语。内擪,指意在收敛的笔势;外拓,指意在纵放的笔势。近人沈尹默认为,大凡笔致紧敛,是内擪所成;反是,必然是外拓。
擪拓: 书法术语。内擪,指意在收敛的笔势;外拓,指意在纵放的笔势。近人沈尹默认为,大凡笔致紧敛,是内擪所成;反是,必然是外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