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寿李先生静园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世葆先芬,通犹龙一经,诵倚马万纸;
天贻晚福,拥雏凤四座,对圆蟾九宵。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李静园:疑为李鸿绪,参加【挽联164.挽李先生栋材】。
先芬:祖先的美德宋梅尧臣张侍郎中隐堂》诗:“门高知后庆,宾至诵先芬。”
犹龙一经:典出老子犹龙,切其姓李,故犹龙一经指《道德经》。
倚马:晋桓温北征,袁宏倚马前草拟文告,顷刻写成七纸。事见《世说新语·文学》。后称人文思敏捷为倚马才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如为李白典,则为切姓。
雏凤:幼凤,喻有才华的子弟。 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笺:清代翁同龢李鸿章联:
国相司马矣;
老子其犹龙乎。
沈教授兼士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经师难,人师尤难,问子卿消息如何,曾共胡羝淹朔雪;
秋声作,筑声不作,念燕市萧寒特甚,可堪越鸟南枝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兼士浙江人,抗战时,身陷北平,艰贞不屈。
沈兼士(1887——1947)名臤[qiān],一名臤士坚士,笔名兼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1905年19岁时与兄沈尹默自费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时章太炎先生居东瀛,沈兼士拜其门下,并加入同盟会。归国之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1922年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沈兼士创立汉语“文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并写作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抗战期间,曾任《鲁迅全集》编委,参与组织抗日团体“炎社”。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1947年逝世,享年六十岁。有《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传世。
成氏有诗《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沈兼士有文章《余与惕轩兄交谊之回顾》。
经师难,人师尤难: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子卿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羝:羝羊,公羊。又,三岁的白色公羊。乃徙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筑声:高渐离击筑之声。此处或非此义,待考
燕市战国时燕国的国都。《史记·荆轲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萧寒:《荆轲歌》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特甚:特别厉害;太过分。表示程度超过一般,超过很多。
越鸟眷南枝:《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鸟巢南枝。
笺:
1.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
休文世泽承千载,蕊榜高题纪昔时,济美已看庭凤起,忘机唯许海鸥知,平生好善同向,百事虚心可师,莫道轮囷秋树老,春来依旧发华滋。
2.薛时雨李小湖大理
经师人师大宗师,江上题襟,许我平分一席;
金管银管斑竹管,湘东纪事,如君自有千秋。
赠曾考试委员霁虹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支韵
此事推袁良不忝;平生说项总无私。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近览霁虹“读湘贤诗”七古十余首,波澜壮阔,气象高华,跻诸古作者之林,无愧色也,喜题二语以贻之。
曾霁虹(?——1993)原名昭忠又名式谋字士侔湖南长沙人。自幼颖悟过人,髫龄能成绝句,博通经史诸子,并工于诗文,对日抗战期间即以文采见重于世。1950高考国文满分,并题名普通行政科榜首,传为一时佳话。历任公职,1973年任考试院参事1976年以《五朝湘诗家史咏》诗集获国家艺文奖;1984年被提名为第七任考试委员,并于公余兼任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所教授,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退休后赴美定居,1993年病逝于旧金山,享年六十九岁。 著有《国家考试作文满分范例》、诗集《五朝湘诗家史咏》、诗文集《鹏湖文诗联存》、词集《欧轺杂韵》,并端书《后赤壁赋》、《成惕轩先生墓志铭》、《洛神赋》、《桃花源记》等书帖刊行于世。
1950年秋闱国文试卷论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被成氏给予满分,但试委张默君以“为文学无止境”酌减两分,但九十八分仍为历年来最高;曾霁虹高中后,成氏复赠《拔汝抑塞磊落之才》序文及诗章。成氏有诗《喜霁虹孝推同至》《读曾君霁虹近撰时务论文喜而有作》《霁虹将有南美之行,赋赠》等,骈文《赠曾君霁虹序》,并有其他文墨往来。成惕轩墓志铭与《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汇编》中《成惕轩先生行状》均为曾霁虹所撰。曾霁虹有诗《一九五一年秋惕轩“委员”高闱典试》《惕老以诗见示,次韵和呈》《康庐成公挽诗三首》《嘉英教授见示己巳高闱怆怀 楚望成公诗次韵奉和》。《张副院长宗良先生八秩寿庆纪念册序》为曾霁虹撰,成氏书。
推袁:典出东晋文学家袁宏,《晋书•文苑传》:(袁宏)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尝与王珣伏滔同在坐,读其《北征赋》,至“闻所传于相传,云获麟于此野,诞灵物以瑞德,奚授体于虞者!疚尼父之洞泣,似实恸而非假。岂一性之足伤,乃致伤于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韵。云:“此赋方传千载,无容率耳。今于‘天下’之后,移韵徙事,然于写送之致,似为未尽。”云:“得益写韵一句,或为小胜。”曰:“卿思益之。”应声答曰:“感不绝于余心,愬流风而独写。”诵味久之,谓曰:“当今文章之美,故当共推此生。”后因将对人才的赞成称之为“推袁”。
说项:唐代杨敬之看重斯项,赠诗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斯项”的句子。后来用“说项”指替人说好话或说情。见《唐诗纪事·项斯》。
笺:
1.霁虹仁棣以所编高普考国文试题答案属缀数语书此归之:
释谒金门早致身,胸罗典索气能。即看狐腋收千卷,不让鳌头第一人。阵密曾惊横扫笔,才多尚积后来薪。词华风骨应兼重,肯与杨雄说美新。
2.曾霁虹为大陆重建滕王阁撰书上下各九十九字之长联,时人以为足堪与〈滕王阁序}并俦。附录于下:
杰构倚晴霄,自王子安题序表扬,旧馆犹存,长洲无恙。浔阳九派,挟赣水以俱东;匡岭千重,挂银河而直上。北门锁钥,骄踞小孤;南服屏藩,高盘大庚。鄱湖展明镜,波光照耀海隅;石钟奏古乐,仙韵传来江左。春花秋月,结伴登临,美景岂胜收,风物八方归品藻;
名区饶伟迹,溯陶靖节赋诗先导,才人踵接,作者辈兴。永叔雄辞,得马班之嫡嗣;涪翁雅咏,与白苏为比邻。奕叶清芬,缅怀祖巩;两间正气,秀出文山远公辟道场,莲社遂成净土;雪个痛宗祚,丹青蔚起艺林。玉振金声,乘时奋厉,前修宜可则,云龙百代启贤豪。
3.读曾君霁虹近撰时务论文,而有作。霁虹以一九五○年高考优等及第,国文得百分,一时叹为希有:
往事登龙盛,新篇倚马成文微有寄,多士漫相轻;已卜云程迥,宁惭水镜清, 抡才吾所志,未觉负平生。
赠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歌韵
倚马书成春帖好;探骊夺得锦标多。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倚马:晋桓温北征,袁宏倚马前草拟文告,顷刻写成七纸。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后称人文思敏捷为倚马才
春帖:亦称春端帖子、春端帖、春帖。宋制:翰林书春词,以立春日剪贴于宫中门帐,谓之春端帖子。文字以工丽为尚,体近宫词,多用绝句;大都粉饰太平,或寓规谏之意。见宋周辉《清波杂志》,陈元靓《岁时广记》《撰春帖》、《请春词》。
探骊:探骊获珠,出自《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微之有哉?”。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
锦标:挂于标竿上之锦彩,用以奖励竞赛取胜之人。 唐白居易《长庆集》《和春深诗之十五》:“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笺: 清代廖厚初联:
文化庆重光,看凤举九天,多士快登云路去;
昌期欣再遇,趁龙飞五日,同人盍夺锦标来?
满江红 其二 壬午岁暮感怀寄杨建科 当代 · 魏新河
 押词韵第四部
灞上风号,吹尽了、茫茫万古。
青史上、频迁九鼎,岂非天数。
汉室能容韩信走,神州自有廉颇戍。
似太仓一粟竟何能,吾和汝。

曹刘辈,休自许。
英雄事,关黎庶。
枉寒鸡叫罢,匹夫狂舞。
一曲不凡桓子野,大牛可杀王夷甫
东山也不为苍生,渠无语。
注:晋书·桓伊传:字叔夏,善音乐…帝招饮宴,(谢)安侍坐…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晋书·桓温传:()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作色谓四座曰:颇闻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荆州,以享军士。意以况,座中皆失色。
世说新语·排调篇: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不动。…(高灵)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