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石镇”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乞将采石镇租额归并芜湖县乾道六年八月三日 南宋 · 张松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一八之五(第六册第五一一○页)
照对沿江自芜湖县至采石镇,一州两税,实为不便。
和州界有西采石,客旅往来,一日之间,三过场务,刻剥太甚。
太平州采石去州县稍远,乞将租额并归芜湖县,所有淮南岸采石镇依自来条例,以江心为界,不许栏截江南客旅。
欲乞行下太平州和州严行约束。
跋资国寺雄石镇1190年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四五、《象山集》卷二○、《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八六五、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三、乾隆《贵溪县志》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象山西址濒溪,溪有渡曰石龟,夹溪之山曰西山
西山之北,有山峭峙,与西山同出,曰徵君山
故老相传,古有隐者在其上,累徵不就,人号徵君,因以名山。
山麓有寺曰资国,犹藏其立寺时帖,乃雄石镇帖也。
字体结密,行笔有法,非今时吏书所及。
年曰「龙纪元年」,仍书「岁次己酉」,亦不类今时文移。
官曰「镇遏使侍御史」,签书者曰「押衙副将」,印曰「信州石镇」,本末记文乃正篆,不缪叠。
今其地属贵溪,史传所记,故老所传,皆未尝知有雄石镇
乡人常言永泰二年贵溪
考之《唐史》,贵溪之建在永泰元年,而次年大历元年
然大历改号在长至日,是永泰尝有二年矣。
建议至已立,涉两年,亦事势之常。
置县之年,尚传至今。
龙纪后永泰百馀年,而人不复知有雄石镇,何也?
《唐六典》:「镇将副,掌镇捍防守」。
兵部条中又曰:「凡皆有使一人,副使一人」。
今曰「镇遏使」,曰「副将」,盖互见矣。
又曰:「凡诸军,五百人置押官一人」。
今曰「押衙」者,岂几是欤?
施其地者曰周丞邺,丞邺之官曰押衙都监,似亦镇官
然则此有两押衙,又有都监
《唐百官志》本《六典》,《六典》乃明皇所撰。
史臣固曰永泰后诸镇官颇增减,开元之旧制,固宜不可尽考。
丞邺称镇长曰中丞,而其官实侍御史
供奉官御史中丞侍御史联班,此尤足以知非后人所能伪也。
其地则曰「丞邺宅西面东坑徵山脚」,初无君字。
然山上有井,其深无底,旱时祷雨,率多灵应,谓之望井。
水流出为石坑,谓之君坑,实析徵君二字云耳。
寺僧海琼乃周氏子,丞邺之后也。
文学诗,惧此帖之磨灭,将刊诸石,求予为跋。
予观唐于今为近,其季尤近。
龙纪之元,距今才三百有三年。
史传所述,故老所传,已不复知雄石镇之髣髴,则是帖之传,亦足为考古者之监,故备论而书之。
谢方石石镇 明 · 李东阳
 出处:怀麓堂集卷九
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