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德宣”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兖海孙学士寄昼锦编述先德宣公进退之美报之长句四韵奉扬盛事 北宋 · 张方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鲁衣冠古士乡,义方不独有扶阳
德名垂世先君子,经术传家小太常
闾巷共荣新昼锦,吏民司爱旧甘棠。
前人彝鼎铭勋伐,未似盈编盛事光。
故推诚保德宣忠亮节崇仁协恭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致仕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一万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七千六百户赠太师中书令文靖吕公神道碑铭(并序 庆历四年十一月1044年11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乐全集》卷三六、《永乐大典》卷九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宋受命,光宅天下,唯上帝顾保,世赉良弼。
太宗朝,有若吕文穆公蒙正,率循大卞,乂宁王家,克左右乱四方,以底绥大业。
圣上缵服,有若元宰太尉许公,寅亮一德,谟明修辅,答扬祖宗之猷训,以缉熙于光明。
此所以持盈保成,重雍累洽,隆无疆之基者也。
公讳夷简字坦夫文穆公之从子。
太岳之后,流光源深。
大王父梦奇,唐兵部侍郎北京副留守,以文穆贵,追赠太师
王父龟祥,以殿省丞守寿春,有善政,没,因家焉。
蒙亨,尝举进士礼部奏名处高等,方从兄执政,嫌不就廷试。
后选集吏部铨,得引对,太皇顾判铨王旦曰:「某佳士,奈何以蒙正故抑之」?
曰:「此其文学政事有过人者」。
即授光禄寺丞,改丞大理,无禄早世。
公登台司,追锡命三代,并至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尚书令封齐、祁、魏三国
咸平三年章圣始御便座,阅郡国贡士,公以进士擢第,解褐绛州推官,再调盐城监判官将漕以干局闻。
就迁大理丞,榷定盐筴,度署西溪,大储放利。
会诏举六科,以才识兼茂试政事堂
属将封泰山,或言非访阙政时,因例报罢,出倅通、濠。
材誉日洽,章圣识其名。
滨城并河水,羡溢为害,寇莱公镇魏,请择守于朝。
上谕宰司,而以公行。
到郡循堤防,究民利病,平繇省赋,拯诸垫昏。
暇日阅征簿,见田镈之算,曰:「先儒有言,王道本于农,此何名哉」?
表请除之,朝廷推其法天下,自是农器无征。
太尉王文正当国,深器重公。
王沂公曾西掖文正尝从容问沂公:「颇知吕滨州乎」?
曰:「闻名旧矣」。
太尉曰:「他日成天下之务者斯人也,君善交之」。
后公竟与沂公同当钧轴。
两浙提点刑狱,时缘瑞符缮灵宫,上所严向,贵权督作,外希风旨,趋副期会,役徒斩材,或殒林壑,吏辄以亡命闻,而囚其孥。
公具条白,采伐为缓。
筏木浮河,调夫挽送,方冬水涸,暴宿河埭,公请一切散遣,须春流,番兵更。
还陛觐,面承慰奖,擢刑部员外郎,知御史台杂事,赐五品服。
数治诏狱,听讼事,阅实明辩,当比平恕。
天禧旱蝗,祅民惊哗,屡奏谠言,指陈变咎。
公之论事婉而正,而裁,通而易从,不崇空语,以干浮誉,故人主乐于听受。
尝临谕曰:「卿言朕自主,勉毋悼害」。
复因占对称旨,特宠金艾。
近姻除中丞,换起居舍人,领通进银台封驳。
从官小会,必蒙特召,后亦不得以为例也。
每上前目送,注意殊渥。
内史缺,丞相进名而不及公,帝曰:「吕某固宜此选」。
公适持金絮使临湟,命虚员以待。
复节,除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俄授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都邑务剧,尹正才难,击断者杂中善良,循恕者并容奸蠹。
公之为理,雅得其术,威而不猛,宽而无犯,机芒不施,区橐自破,治政清净,府庭肃然。
逮今言尹京之政,公为吏师。
今上莅阼,优除右谏议大夫
永定甫竁,内珰徙筮山,辞连冢司,诏公驰驿覆视,初陵既复,同轨如期。
朝廷曰能,遂以给事中参知政事
章圣愆豫,希见大臣,翼室宅宗,房闼助治,二府机政稍复壅阂。
公时判礼仪事,请亲户牖之听,以分帷帟之重,柅绝矫漏,用周几微。
缀衣移御,即请罢天书仪卫,纳灵文方中,闇然日章,其虑远矣。
祏主登祔,章献慕往,本室器服欲如事生,公执礼文,竟循旧典。
东朝参决,抗尊当宁,裁蕝仪物,无溢等数,事规诸萌,务全王体。
进贰六职,历小宗伯小司徒,毗赞七年,遂正宰席,领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
一心百虑,知无不为,推选名儒,增设讲员,敷经上前,导以典学。
每奏事之间,辄引经史,古昔以谕,哲惠日新,发于启迪。
玉清灾,议止缮营,因表谢宫使,加吏部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登冠三阶。
公自参贰,兼掌国策,合三朝之载以绪成大典,至是史成,凡预笔削,率被迁赏。
公前事确让,特蒙褒许。
久之,拜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复辞都兵。
章懿之即远也,献后俾为菆涂,且毋变朝夕,公请襄事如礼。
司天探旨,挠以拘忌,献后遣谒者挟日官使公裁,公执大义不可夺,卒制服发哭,考吉日,备宫仗,葬近原,以究恤典。
禁籞春宴,献后命无废,会公固启而罢。
翚幄颛威,龙德务晦,懿不待养,弗言而毁,得伸情礼,繄公将顺。
且念辅临之久,而虞倖密之间,规中造膝,事为之慎。
自此至尊举息皆章惠躬涖,简用刚锐,任之言责,协规交警,俾𢥠后心。
钦承二宫,周旋十年,内无隙言,外无异虑。
孝慈笃至,固由上圣之姿;
佐佑弥缝,抑自嘉猷之助。
天圣保定公实勤止。
禁城火,领使庀作,落成,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时二驾复新宫,肆大眚,恩覃内外,特畴公劳而加异数。
公请均同列,恳让不拜,止以吏部尚书鸾台
献后登遐,上念章惠拥翼之勤,褒上崇名,著之遗札。
公以渐不可长,亟白刊诰,止奉保庆之册,以揭大明之照。
时王路方正,乾刚独运,摅发健粹,始初清明。
公手疏七条,以端治本,杜宣授,止中画,断侧门之贡,绝刊章之弊。
天下闻听,廓焉更新,永底蒸民之生,则惟我后之德。
衮司十稔,深怀抑畏,顿首上前,祈避重位。
制授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
将行燕见,愿得上三年计。
帝曰:「行矣,半岁其还相余」。
公之在朝也,则圣人之心易然,而无天下之忧;
公之不在于朝也,则圣人之心慊然,若无与属其天下。
至于朝议涂说,咸企公归。
如期而召,复冠钧衡,修明治方,综核名实。
自左右常任、准人、牧夫,俊乂在官,本于训迪。
光天之下,至于蛮貊之邦,但见巍巍之尊,如天之覆,美利所及,日用不知。
惟景祐之平康,则燮谐之绩用。
若乃并侑三后,著不祧之式,以显扬文武之烈;
崇建中壸,尊顺成之体,以严对宗庙之重。
其纠睦公族也,则官之环尹,以别庶姓,勖之讲学,以纳轨善;
其章叙庶工也,则升之类举,以合公论,集之朝邸,以严班制。
伸理诬枉,若寇忠悯之比,悉及昭恤;
绍续功旧,如潘武惠而下,咸加甄叙。
此又赞襄馀论、推广德泽一二大较也。
若其沃心话言,极深研几,慎密不出,莫悉闻已。
景祐二年,拜右仆射
冬至,上享帝于阳丘封申国公
三年,表六上纳政,手札譬止。
次春,复五上,天子重违冲旨,命以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许州
在许二年,而戎叛,公闻之,曰:「嘻!
羽翼成,是必飏去。
吾恐谋国者虑害不深,事失机先,必致朝廷旰食」。
已而如公言,卒至绎扰,天下被其劳。
故徙公镇魏,固河朔心。
公比当衡,每筹边奏,揣虏动静,效如在目。
及此过觐,手诏问策。
公备陈西北守禦利害,朝议赖以适从。
至魏,浚城洫,除器备,审佼壮籍,蒐补其缺,番休训肄,声慑戎境,大河之北,长城岌然。
康定元年五月,复召辅政,悉仍旧秩。
骑寇犯塞,赤囊日至。
公虑屯戍之久,生他盗心,于是始议营北都、城镇宁,以谨北门之闭;
募民兵,增州防,以重庶邦之守。
三边守宰悉从择遣,俾绥凋敝;
诸府裨校间为召见,使知感叹。
夜思而得,旦请而行。
已而北人来渝平。
山东饥,多盗,备预有素,恃而无虞。
郊,改封许国公,特拜司空,坚谢得允。
上惟文武之柄,付倚在公,倘计议不齐,则事功难集,下制兼判枢密院事
公以二府之旧,相均为重,启辞判总,止兼使名。
上体爱人之心,密讲和戎之画,数下恩旨,切敕边吏,内保疆埸,遏其侵轶;
外推信义,示之绥怀;
意在我守有馀,贼势自殆,而后可与惟新矣。
后诸路防禦益严,夏人通款纳誓,讫如公策。
庆历二年季冬甲寅,夙兴将朝,遂感风眩。
上悯公劳瘁,至忘其身,诏除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听三五日一入。
累牍逊免。
朝机边画,就第咨访。
敕就开宝浮图设道会,祝公延寿。
御府出万金药,上剪髭和匕以赐,至有「移疾朕躬」之谕。
遂再辞位,中旨断表。
三年三月,召见延和殿,俾骑及殿扉,以不良行,顾内侍舆以前,固辞,更给扶,命无拜。
面谢衰笃,慈衷恻然,册拜司徒,犹监史阁、军国大事。
寻致军国之议,频表请老。
乃以太尉致仕,朝朔望班等丞相,使珰密札轸问无虚月。
公世葬郑原,既得谢,如郑展墓。
郡以疾闻,诏使驰饷药奁,而已不及,春秋六十六薨。
问至,辅臣方奏事,上哭发声,谓左右曰:「乃心国家,而任大事如吕某者,可复得乎!
病不就诀,殁不临酹,吾恨何既哉」!
感悼不已,为制服苑中,哭之甚哀,不视朝三日。
太师中书令礼官考行,谥曰「文靖」。
比葬,内密四致奠,赙赐累千。
葬日,复废朝。
有以见大君元臣感通契会,同德一体,恩营始终之极致者矣。
其配秦国夫人扶风马氏,太子少保忠肃公亮之女。
妇体顺而正,母道慈以严。
公在许昌,夫人以殁。
展墓也,且将葬夫人,卜有日矣,而公薨,即以庆历四年十一月壬申,祔于新郑陪先兆,君子以为知命。
七子:公绰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公弼度支员外郎三司盐铁判官
公著、公孺,并太常博士,操行器识,儒学吏用,维其似之,必复大显;
公餗,赠右赞善大夫
馀早夭。
二女:长适司封郎中雍,文正公子也,次不育。
公性庄重,有仪矩,望之毅然而姿宇浑厚,即之温如而神采英发,才全道周,用无常器。
践历台阁,绸缪廊庙。
一话一言,莫不留为故事;
有猷有为,莫不著为令典。
不洁名,不矜劳,敢任天下之怨,不敢有天下之德。
至于风郡国,建学校,以广教育之本;
循贡举,张六科,以大招延之路;
志在得士,为邦家基,推贤援能,汇征于朝。
有自常参同时宰延人物,藻鉴赏别,精裁其品题,初若未尽者,已而果然。
善合群虑,考用众长,乐道人善,而忘嫌恶。
虽待微者,若亡贵贱之间,以延尽下情。
其接僚友,周而不比,宽而有辨;
其事上,直而无怫,顺而能守;
其殿邦抚民,条教明,使人便安,而下不敢犯;
其在朝位,若不胜其恭者,退而燕居,恂恂如也。
与季氏宗简尤为友爱,休暇相对,谈名理之迹,不及公家之事。
而又敏学多闻,精识强记,殚简册而备究,经耳目者不忘。
属辞雄赡,长于理道,朝廷典册多出公手。
至于文史之学,名法之书,当世所行,率公考正。
非夫命世之禀,生人之杰,安能德言并立,功名兼劭,如此其章烜也!
宗简惟古之君子论撰其前人之美,以明著于后世,礼之大者,故推诸孤之志,举烝彝景钟之义,以请于上。
有命史臣,俾敷扬其休烈,康许公,抑所以表其子孙也。
铭曰:
天监有宋,世祚明德。
能哲而惠,以熙衮职。
考慎厥相,用康保民。
式克钦承,相惟其人。
其人维何?
文武许公。
实经大猷,股肱王躬。
帝视公视,帝听公听。
有翼有为,吁谟赋命。
恭默未言,弼谐二尊。
如权如衡,如篪如埙。
向明专治,启发健粹。
秉国之平,遵王之义。
百揆四岳,庶政惟和
六府三事,九功可歌。
于蕃许昌,孰尸鼎铉?
以速寇戎,丕艰庙算。
公体慈旨,请宽叛刑。
敕边谨守,戎卒来庭。
三冠泰阶,再拥方钺。
忠劳则多,恩礼亦绝。
曰师曰公,名器之隆。
于申于许,山川之封。
二十三年,尽瘁王室。
纳政于上,请老以佚。
临雍未拜,荧圃言归。
古有知命,公乎庶几。
讣奏来闻,上哭之恸。
盖隐家邦,摧此隆栋。
爰命史臣,纂扬丕绩。
陵谷有迁,音徽无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