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竟陵王子良 南齐 · 刘虬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
四节卧病,三时营灌,畅馀阴于山泽,托暮情于鱼鸟。
宁非唐虞重恩,周、邵宏施?
进不研机入玄,无洙泗稷馆之辩,退不凝心出累,非冢间树下之节。
远泽既洒,仁规先著。
谨收樵牧之嫌,敬加轼龟之义(《南齐书·刘虬传》)
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录序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二
夫五时九部之契,三请四卷之机,玄哉邈乎,奥不可议已。
然法海无涯,航而知大;
慧藏不极,采而得宝。
是以弘誓之士,随时斟酌,马鸣抽其幽宗,龙树振其绝绪,提婆析其名数,诃梨总其条理,并翼赞妙典,俘剪外学,迷津见衢。
长夜逢晓,故智慧之日,名飞于摧邪,功德之月,绩翔于阐化,亦已盛矣。
但群萌殊乘,根力异品,运季道浇,信淡识浅。
至于披瞽发聋,事资恳厉,药愚针惑,宜务功近。
是以后代敷训,显晦不一。
或飏言以泛解,或提耳而指授,所以卷舒教义,抑扬风轨,岂滞恒方,期于悟俗而已。
太宰竟陵文宜王,净刹萌因,忍土现果,慧自天成,道为期出,孝忠淳和之深,仁智博爱之厚,率由而极,因心则至。
若乃栖神二谛,宅业三宝,瞻前卓尔,望后不群,用能降帝子之尊,灼净土之操,屏朱观之贵,下白屋之礼,磨踵以拯俗,刻髓以徇道,望亿劫以长驱,凌千载而独上。
若乃阐经律,弘福施,济苍黎,毓翾动,未尝不虑积昏明,慈洽巨细,感灵瑞于显徵,通觉应于宵梦,固已威蕤民誉,昭晰神听矣。
至于苞括儒训,藻镜释典,空有双该,内外咸照,常欲广彼洲渚,炽此法灯,驻四生之风波,烛九居之霾雾,指来际以为期,总大千以为任。
故恻隐乘教,殷勤敷道。
于是锐临云之思,谈天之文,网罗字轮,仪形法印。
是以净住命氏,启入道之门;
华严缨珞,标出世之术,决定要行,进趣乎金刚,戒果庄严,克成乎甘露。
尔其众经注义,法塔赞颂,僧制药记之流,导文愿疏之属,莫不诚在言前,理出辞表。
大者钩深测幽,小者驰辩感俗。
森成条章,郁为卷帙。
可谓开士住心,道场初迹,冠一代之妙化,乘千祀之胜范者也,祐昔以道缘,豫属嘉会,律任法使,谬其寄。
齐堂梵席,时枉其请,哲人徂谢,而道心不亡。
静寻遗篇,僾乎如在。
遂序兹集,录以贻来世云尔(《释藏》百二)
竟陵王 其一 南齐 · 孔稚圭
 出处:全齐文卷十九
稚圭启:民蚤奉明公提拂之仁,深蒙大慈弘引之训。
恩奖所驱,性命必尽。
敢沥肝髓,乞照神襟。
民积世门业,依奉李老,以冲尽为心,以素退成行,迹蹈善万之渊,神期至顺之宅。
民仰攀先轨,自绝秋尘,而宗心所向,犹未敢坠。
至于大觉明教,般若正源,民生平所崇,初不违背。
常推之于至理,理至则归一,置之于极宗,宗极不容二。
自仰禀明公之训,凭接明公之风,导之以正乘,引之以通戒,使民六滞顿祛,五情方旭,回心顶礼,合掌愿持。
民齐敬归依,蚤自净信,重律轻条,素已半合。
所以未变衣钵,眷眷者,实以门业有本,不忍一日顿弃,心世有源,不欲终朝悔遁。
既以二道大同,本不敢惜心回向,实顾言称先业,直不忍弃门志耳。
岂不思乐方广,勤志一乘。
况仰资明公齐礼道德,加须奉诵明公清信,至制净住子序,万门朗奥亿品宣玄,言虽愿违,心不觉醉,更未测明公善诱之妙,一至如此。
博约纷纶,精晖照出,欲罢尚其不能,欲背何以免向,而昔而前,民固不敏,而今而后,斯语请事。
民之愚心,正执门范,情于释老,非敢异同。
始私追寻民门,昔尝明一同之义,经以此训张融乃著通源之论,其名少子,少子所明,会同道佛。
之此悟,出于民家,民家既尔,民复何碍。
始乃迟迟执迹,今辄兼敬以心,一不空弃,一则归依正觉。
不期一朝霍然大悟,悟之所导,举自明公,不胜踊跃之至。
谨启(《弘明集》十一)
竟陵王 其二 南齐 · 孔稚圭
 出处:全齐文卷十九
事以闻,复窃研道之异佛,止在论极,极未尽耳。
道以论极,极在诸大;
佛乃鄙此,不出三界。
斯则精粗远近,实有惭于大方矣。
然寻道家此教,指设机权,其犹仲尼外典,极惟天地,盖起百姓所见,二仪而已。
教本因心,取会万物,用其所见,顺而尊之。
当其尊地,俱穷妙物,故老子之橐龠,维摩之无我,合德天地。
易家有太极,所以因物之崇天,仍崇之以极妙,而至极终有地,固渊于天表。
老子亦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已是道在天外,稍不以天为道也。
何异佛家罗汉,亦指极四果,方至胜鬘,自知有馀地
道之崇天极,犹佛有罗汉。
果佛竟不止于罗汉,道亦于天不息。
甫信道之所道,定与佛道通源矣。
民今心之所归,辄归明公
所一向道家戒善,故与佛家同耳,两同之处,民不苟舍道法。
道之所异,辄婉辄入公大乘。
请于今日不敢复位异同矣。
服膺之至,谨启下诚。
伏愿采其末悔,亮其始位,退自悔始,自恭自惧。
谨启(《弘明集》十一)
竟陵王 其三 南齐 · 孔稚圭
 出处:全齐文卷十九
十一月二十九日,州民御史中丞孔稚圭启,得示具怀,甚有欣然。
理本无二,取舍多途,诤论云云,常所慨也。
但在始通,道则宜然,教而学者则未可。
君但广寻诸经,不患沦滞其迹也。
比面别一二(《弘明集》十一)
奉和齐竟陵王郡县名诗沈约王融同赋。) 南梁 · 范云
 押东韵
抚戈金城外,解佩玉门中。
白马腾远雪,苍松壮寒风。
临泾方辨渭,安夷始和戎。
取禾广田北,驱兽飞狐东。
新城多雉堞,故市绝商工。
海西舟楫断,云南烟雾通。
罄节畴盛德,宣力照武功。
还饮渔阳水,归转杜陵(○《类聚》五十六。《诗纪》七十七。)
竟陵王子良高松赋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九
山有乔松,峻极青葱
既抽荣于岱岳,亦擢颖于荆峰。
受灵命于后土,方虞舜以齐踪。
贯四时而不改,超五玉之嘉容。
上拂天而独远,下流云而自重。
重阴微微,漏景含晖。
日既升而犹晦,时方中而未晞。
通霄汉而隐影,集鸾皇之翻飞。
偓佺食和而辅性,墨翟昌言于宋围。
周穆之长陂,念东平之思归。
若乃朔穷于纪,岁亦暮止。
隆冰峨峨,飞雪千里。
掔三秀而靡遗,望九山其相侣。
翔雁哀回于天津,振鹭惊鸣于川涘,嗟万有之必衰,独贞华之无已。
皓霰而争光,延微飙而响起(《艺文类聚》八十八、《初学记》二十八。)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隆昌元年四月太祖高皇帝世祖武皇帝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四、全齐文卷五、全三国文 卷三十、文选卷六十
南徐州南兰陵郡县都乡中都萧公年三十五行状。
公道亚生知,照邻几庶。
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天才博赡,学综该明
至若曲台之礼,九师之易。
乐分龙赵,诗析齐韩。
陈农所未究,河閒所未辑。
有一于此,罔不兼综者与!
昔沛献访对于云台东平齐声于杨史,淮南取贵食时,陈思见称于七步,方斯蔑如也。
初,沈攸之跋扈上流,称乱陕服
宋镇西晋熙王、南中郎邵陵王,并镇盆口。
世祖毗赞两藩,而任揔西伐。
公时从在军,镇西府宁朔将军军主,南中郎版补行参军法曹
于时景烛云火,风驰羽檄;
谋出股肱,任切书记
迁左军邵陵王主簿记室参军
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刀笔不足宣功,风体所以弘益。
邵陵王友,又为安南邵陵王长史
东夏形胜,关河重复,选众而举,敦悦斯在。
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诸军事辅国将军会稽太守
太祖受命,广树藩屏。
公以高昭武穆,惟戚惟贤,封闻喜县开国食邑千户。
又奏课连最,进号冠军将军
越人之巫,睹正风而化俗;
篁竹之酋,感义让而失险。
邪叟忘其西𣅳,龙丘狭其东皋。
会武穆皇后崩,公星言奔波,泣血千里,水奖不入于口者,至自
逮衣裳外除,心哀内疚,礼屈于厌降,事迫于权夺,而茹戚肌肤,沈痛疮距。
故知钟鼓非之本,缞粗非隆杀之要。
改授征虏将军丹阳尹。
良家入徙,戚里内属。
政非一轨,俗备五方。
公内树宽明,外施简惠,神皋载穆,毂下以清。
武皇帝嗣位,进封竟陵郡王食邑加千户。
复授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兖徐北兖青冀五州诸军事、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兖徐接壤,素渐河润,未及下车,仁声先洽。
玉关靖柝,北门寝扃。
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方任虽重,比此为轻。
护军将军、兼司徒侍中如故。
又授车骑将军、兼司徒侍中如故。
即授司徒侍中又如故。
上穆三能,下敷五典。
辟玄闱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
翼亮孝治,缉熙中教。
夺金耻讼,蹊田自嘿。
不雕其朴,用晦其明。
声化之有伦,繄公是赖。
庠序肇兴,仪形国冑;
师氏之选,允师人范。
以本官领国子祭酒,固辞不拜。
八座初启,以公补尚书令
式是敷奏,百揆时序。
夫国家之道,互为公私;
君亲之义,递为隐犯。
公二极一致,爱敬同归,亮诚尽规,谋猷弘远矣。
又授使持节都督杨州诸军事杨州刺史,本官悉如故。
旧惟淮海,今则神牧,编户殷阜,萌俗繁滋,不言之化,若门到户说矣。
顷之,解尚书令,改授中书监,馀悉如故。
献纳枢机,丝纶允缉。
武皇晏驾,寄深负图。
公仰惟国典,俛遵遗托俯擗天伦,踊绝于地。
居处之节,复如居武穆之忧。
圣主嗣兴,地居
有诏策授太傅,领司徒,馀悉如故。
坐而论道,动以观德;
地尊礼绝,亲贤莫贰。
又诏加公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萧傅之贤,曹马之亲,兼之者公也。
复以申威重道,增崇德统,进督南徐州诸军事,馀悉如故。
并奏疏累上,身殁让存。
天不憖遗,梁岳颓峻,某年某月日薨,春秋三十有五。
诏给温明秘器,敛以衮章,备九命之礼,遣大鸿胪监护丧事,朝夕奠祭太官供给,礼也。
故以恸极津门,感充长乐,岂徒舂人不相,倾㙻罢肆而已哉!
乃下诏曰:「褒崇庸德,前王之令典,追远尊戚,沿情之所隆。
使持节都督杨州诸军事中书监太傅、领司徒杨州刺史、竟陵王、新除进督南徐州,体睿履正,神监渊邈
道冠民宗,具瞻惟允。
肇自弱龄,孝友光备。
爰及赞契,协升景业
燮和台曜,五教克宣。
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寄重先顾,任均负图。
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
方凭保祐,永翼雍熙。
天不憖遗,奄见薨落。
哀慕抽割,震动于厥心。
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
茂崇嘉制,式弘风猷。
可追崇假黄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领大将军杨州,绿綟绶,具九锡服命之礼。
使持节中书监、王如故。
给九旒銮辂,黄屋左纛,辒辌车,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贲班剑百人,葬礼一依晋安平献王孚故事。
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仆妾不睹其喜愠,近侍莫见其倾弛。
他人之善,若己有之。
民之不臧,公实贻耻
诱接恂恂,降以颜色,方于事上,好下规己,而廉于殖财,施人不倦。
帝子储季,令行禁止,国网天宪,寘诸掌握。
未尝鞠人于轻刑,锢人于重议。
人有不及,内恕诸己。
非意相干,每为理屈。
任天下之重,体生民之俊。
华衮与缊𦅷同归,山藻与蓬茨俱逸。
田广宅,符仲长之言;
邙山洛水,协应叟之志。
丘园东国,锱铢轩冕。
乃依林构宇,傍岩拓架。
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置之虚室,人野何辨。
高人何点蹑屩于钟阿;
徵士刘虬,献书于卫岳。
赠以古人之服,弘以度外之礼,屈以好事之风,申其趋王之意。
乃知大春屈己于五王,君大降节于宪后,致之有由也。
其卉木之奇,泉石之美,公所制山居四时序,言之已详。
文皇帝养德东朝,同符作者。
爰造九言,实该百行。
导衿缡于未萌,申炯戒于兹日。
非直旦暮千载,故乃万世一时也。
命公注解,卫将军王俭缀而序之。
山宇初搆,超然独往,顾而言曰:死者可归,谁与入室?
尚想前良,俾若神对。
乃命画工,图之轩牖
既而缅属贤英,傍思才淑,匹妇之操,亦有取焉。
有客游梁朝者,从容而进曰:未见好德,愚窃惑焉。
即命刊削投杖不暇。
公以为出言自口,骥騄不追;
听受一谬,差以千里。
所造箴铭,积成卷轴,门阶户席,寓物垂训。
先是震于外寝,匠者以为不祥,将加治葺
公曰:此天谴也,无所改修,以记吾过,且令戒惧不怠。
从谏如顺流,虚己若不足。
至于言穷药石,若味滋旨;
信必由中,貌无外悦。
贵而好礼,怡寄典坟。
虽牵以物役,孜孜无怠
乃撰四部要略、净住子,并勒成一家,悬诸日月。
洙泗之风,阐迦维之化。
大渐弥留,话言盈耳,黜殡之请,至诚恳恻。
岂古人所谓立言于世,没而不朽者欤!
易名之典,请遵前烈
谨状
谢齐竟陵王使撰众书启 南梁 · 王僧孺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一
伏惟陛下铜爵始成,早摛从后之句,梁初构,首属骖驾之辞,楚史所受,曾不云述,沛献斯陈,良未足采;
徒以愿托后车,以望西园之客,摄齐下坐,有糅南皮之游,谬服同于鲁儒,窃吹等乎齐乐(《艺文类聚》五十五。)
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过刘先生墓 南齐 · 谢朓
 押皓韵
嘉树因枝条,琢玉良可宝。
若人陵曲台垂帷茂渊道。
善诱宗学原,鸣钟幽抱
仁焉徂宛洛,清徽夜何早。
岁晚结松阴,平原乱秋草。
不有至言扬,终滞西山老(○本集四。《诗纪》十六。)
高松赋奉竟陵王教作 南齐 · 谢朓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三
阅品物于幽记,访丛育于秘经,巡汜林之弥望,识斯之最灵。
提于岩以群茂,临于水而宗生,岂之比性,指冥椿而等龄。
若夫修干垂荫,乔柯飞颖,望肃肃而既间,即微微而方静,怀风阴而送声,当月露而留影,既芊眠于广隰,亦迢递于孤岭,集九仙之羽仪,栖五凤之光景。
固总木之为选,贯山川而自永。
尔乃青春爰谢,云物含明,江皋绿草,暧然已平,纷弱叶而凝照,竞新藻而抽英,陵翠山其如剪,施悬罗而共轻。
至于星回穷纪,沙雁相飞,同云泱其无色,阳光沈而减晖,卷风飙之欻吸,积霰雪之严霏,岂雕贞于岁暮,不受令于霜威。
若乃体同器制,质兼上才,夏书称其岱畎,周篇咏其徂徕,乃屈己以弘用,构大壮于云台,幸为玩于君子,留神心而顾怀。
君王乃徙宴兰室,解佩明,搴幽兰于夕阴,咏耸干于琴朝,陵高丘以致思,御风景而逍遥,夷黻冕之隆贵,怀汾阳之寂寥,邈道胜于千祀,蕴神理而自超。
夫江海之为大,实涓浍之所归,赡衡恒之峻极,不让壤于尘微。
嗟孤陋之无取,幸闻道于清徽,理弱羽于九万,愧不能兮奋飞(本集,又见《艺文类聚》八十八,《初学记》二十八。)
竟陵王子良 南梁 · 乐蔼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道德以可久传声,风流以浸远隳称,虽复青简缔芳,未若玉石之不朽,飞翰图藻,岂伊雕篆之无沫。
丞相冲粹表于天真,渊照殆乎机象,经邦纬民之范,体国成务之规,故以业茂惟贤,功高则哲,神辉眇邈,睿算不追,感缠奉车,恨百留滞。
下官夙禀名节,思义轸慕,望𡑞结哀,辄欲率荆江湘三州僚吏,建碑垄首,庶徽猷有述,茂则方存。
昔子香淳德,留铭江介,钜平遗烈,堕泪汉南
况道尊前往,惠积联绵者哉?
下官今便反假,无由躬事刊斫,须至西州,鸠集所资,托中书侍郎刘绘营办(《南齐书·豫章王嶷传》。)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南齐 · 王融
 押尤韵
追芳承荔浦,揖道讯虚丘。
升裾临广牧,从望尽平洲。
曾山临翠坂,方渠缅清流。
阳台翻早茂,阴馆怀名秋。
岁晏乐光弭,景仄西华收。
端溪昔彦,测水谢前修。
往食曲阜盛,今属平台游。
燕棠缺初雅,郑衮息遗讴
久倾信都美,乃结茂陵俦。
河间诚可咏,南海果难游(○《类聚》五十六。《诗纪》五十七。)
竟陵王教桐树赋 南齐 · 王融
 押庚韵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梧桐生矣,于邸岫之曾隈,仪龙门而插干,伫凤羽以抽枝,踪楚宫而留称,藉溜馆以翻声。
直不绳而特秀,圆匪规而天成。
同岁草以委暮,共辰物而滋荣。
岂远心于自外,宁有志于孤贞(《艺文类聚》八十八)
竟陵王赐纳裘启 南齐 · 王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降饰自尊,垂荣及贱,玄玉不纯,曾波夺采。
南陆方永,北风日壮,无衣无褐,发念圣衷。
而挟纩之问每流,解裘之赐偏委(《艺文类聚》六十七。)
竟陵王示扇启 南齐 · 王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窃以六翮风流,五明气重,若此圆绡,有兼玩实,轻逾雪羽,洁并霜文。
子淑赏其如规,班姬俪之明月,岂直魏王九华,汉臣百绮,况复动制圣衷,垂言炯式,载摹听视,戒范枢机(《艺文类聚》六十九)
竟陵王示法制启 南齐 · 王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翔慧烛于昏涂,洒法水于尘路
至夫澄心洗累之规,庄情束影之制,解网出界之训,灭惑净照之旨,固以行首霜威,字端风厉。
信可以糟滓五书,糠秕百氏,升罩聃周,筲竽尼旦,所谓窥七泽而狭潢污,登太山小天(《艺文类聚》七十七)
竟陵王与隐士刘虬 南齐 · 王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玉烛登年,金商在律,炎凉始贸,动静惟安,勤味道腴,幸遵雅尚,岂不乐哉!
仆诚幸甚,百姓一心,众生不疾,比屋可封,将又何求?
但良书独拥,善谈无析,愿言之子,实痗我心。
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自淳清既辨,浇漓代袭,隐显之术参差,默语之途纷互。
或饰智以警愚,或激情以悟俗,或秽己以暗通,或谬歌以明道。
屠羊驵马,未足磷其坚,佯狂如愚,岂能缁其白?
官楚蕃魏,人外之气逾邈;
入汉游梁,区中之韵弥少。
及推其轻重,品其得失,则渊怀洞赏,宁或符之。
仆夙养间襟,长慕出概,迹尘圭组,心逸江湖,末面自亲,间风如旧。
而回驾之念徒轸,式闾之礼无阶,固已伫轴深衷,倾筐遐路者矣。
君矫然独远,确乎难拔,素志与白云同悠,高情与青松共爽。
宣习质文,缁林枯而重茂,昭辨空有,连河壅而复滔。
所谓忘言之人,可论天人之际,岂能凤举鹤翻,有心仪群,高逾爱海,比策禅衢。
沾濠射之冥游,屈只鹫之法侣,阐三乘于穷子,发二谛于困蒙,有是因也,何其畅欤?
今皇风具穆,至道弘被,四海不溢,五岳无尘,胶序肇修,经法敷广,人贱玑璜,家习礼让,樵苏必时,郊林全郁,罿网有节,鳞羽偕翔。
至于层山绝涧,还带畿畎,膏田沃野,互望庑躔,信可以招往隐沦,栖集胜寄。
文举筑室冶城之阿,次宗植援西山之趾。
葛洪考槃于海岫,释远肥遁于钟幽。
每践其遗踪,辄深九原之叹,若高步可迁,复何怀乎四子。
宣尼之见伯雪,师利之往维摩,岂不知相忘之道哉?
谅有以也。
未叙之间,为道自爱,一二令凌琚之口具(《广弘明集》十九。末云王元长之词也。)
追崇竟陵王子良隆昌元年四月 南齐 · 萧昭业
 出处:全齐文卷五
褒崇明德,前王令典,追远尊亲,沿情所隆。
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中书监太傅、领司徒扬州刺史、竟陵王、新除督南徐州,体睿履正,神鉴渊邈。
道冠民宗,具瞻允集。
肇自弱龄,孝友光备。
爰及赞契,协升景业
燮曜台陛,五教克宣。
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寄重先顾,任均负图。
谅以齐晖《二南》,同规往哲。
方凭保祐,永翼雍熙。
天不憖遗,奄焉薨逝。
哀慕抽割,震于厥心。
今龟谋袭吉,先远戒期。
宜崇嘉制,式引风烈。
可追崇假黄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领大将军扬州,绿綟绶,备九服锡命之礼。
使持节中书监、王如故。
给九旒鸾辂,黄屋左纛,辒辌车,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贲班剑百人,葬礼依晋安平王孚故事(《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又见《文选·齐竟陵王行状》,与此小异。案:《南齐书·郁林王纪》有隆昌元年正月诏,《文苑英华》载有全文,以为沈约作。)
又题焦太史鸡笼山鸡笼山即今观象台一带是也。雷次宗开馆于此,齐高帝就以授经。梁竟陵王子良,亦于其处集四学士,抄五经、百家。太史博雅不减昔人,馆于兹山,山灵其生色矣。) 明 · 邓云霄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太史书藏玉轴新,云边高馆倚嶙峋。
青山旧是翻经地,玄草今多问字人。
不信杖头吹太乙,试从台上验星辰
天鸡一叫琼窗晓,砚水遥分碧汉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