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凯安(《新唐书·礼乐志》曰:“贞观初舞隋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郊庙朝会同用之,舞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籥右翟,著委貌,冠黑素,绛领广袖,白裤,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戚,服平冕,馀同文舞。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袖金甲,豹文裤,乌皮靴,执干戚,馀同郊庙。凡初献作文舞,亚献、终献作武舞,太庙降神以文舞,后改治康舞曰化康,避高宗讳也。”《旧书·乐志》曰:“《凯安》舞,贞观中造。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剋靖关中,三变象东夷宾服,四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詟服,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按贞观礼,享郊庙日,文舞奏《豫和》、《顺和》、《永和》等乐。麟德二年十月,文舞改用《功成庆善乐》,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后以《庆善乐》不可降神,《破阵乐》不入雅乐,复用《治康》、《凯安》如故。”) 隋末唐初 · 褚亮
押养韵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
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
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
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立晋王为皇太子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昔者哲王受图。上圣垂范。建储贰以奉宗庙。总监抚以宁邦国。既义在于至公。亦事兼于权道。故以贤而立。则王季兴周。以贵而升。则明帝定汉。详诸方册。岂不然乎。并州都督右武大将军晋王治。地居茂亲。才惟明哲。至性仁孝。淑质惠和。夙著梦日之祥。早流乐善之誉。好礼无倦。强学不怠。今承华虚位。率土系心。畴咨文武。咸所推戴。古人云。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朕谓此子。实允众望。可以则天作贰。可以守器承祧。永固百世。以贞万国。宜立治为皇太子。可令所司。备礼册命。
册晋王为皇太子文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
维贞观十七年岁次甲辰四月某朔日。皇帝若曰。于戏。惟尔并州都督右武大将军晋王治。忠肃恭懿。宣慈惠和。仁孝出于自然。信义备于成德。祯祥夙著。睿哲日新。永言少阳。匕鬯是寄。畴咨朝列。卿士协从。是用命尔为皇太子。往钦哉。尔其思王道之艰难。遵圣人之炯戒。勤修六德。勉行三善。无或举非法度。忘恭俭而好骄奢。无或理乖彝伦。远忠良而近邪佞。非履道无以彰名。非任贤无以成德。尔身为善。国家以安。尔身为恶。天下以殆。睦九族而礼庶僚。怀万邦而忧遐裔。兢兢业业。无怠无荒。克念尔祖宗。以宁我宗社。可不慎欤。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高宗为太子也) 初唐 · 李元嘉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引用典故:周诵
乾象开层构,离明启少阳。
卜征从献吉,守器属元良。
逖矣凌周诵,遥哉掩汉庄。
好士倾南洛,多才盛北场。
地分丹鹫岭,途间白云乡。
储诚虔晓夕,宸爱积炎凉。
珠璧连霄汉,万物仰重光。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高宗在东宫时,元超为舍人,太宗征高丽,元超、韩王元嘉同太子监守,赋《违恋诗》。一本作薛收诗,误。) 初唐 · 薛元超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储禁铜扉启,宸行玉轪(一作辂)遥。
空怀寿街吏,尚隔寝门朝。
北首瞻龙戟,尘外想鸾镳。
飞文映仙榜(一作诰),沥思(一作济惠)叶神飙。
帝念纡苍璧(一作陛),乾文焕紫霄。
归(一作云)塘横笔海,平圃振词条。
欲应重轮曲,锵洋韵九韶。
谏高宗将伐高丽疏 唐 · 李君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臣闻心之痛者。不能缓声。事之急者。不能安言。性之忠者。不能隐情。且食君之禄者。死君之事。今臣食陛下之禄矣。其敢爱身乎。臣闻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兵者凶器。战者危事。故圣主明王重行之也。忧人力之尽。恐府库之殚。惧社稷之危。生中国之患。故古人云。务广德者昌。务广地者亡。昔秦始皇好战不已。至于失国。是不爱其内而务其外故也。汉武远讨朔方。殆乎万里。广拓南海。分为八郡。终于户口减半。国用空虚。至于末年。方垂哀痛之诏。自悔其失。彼高丽者。遐荒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陛下为人父母。不垂恻隐之心。倾府库有限之赀。贪其无用之地。设令高丽既灭。即不得不发兵镇守。少发则兵威不足。多发则人心不安。是乃疲于转戍。万姓无聊生也。万姓怨则天下败矣。天下既败。陛下何以自安。故臣以为征之不如不征。灭之不如不灭。
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六
维宏道元年岁次癸未十二月甲寅朔四日丁巳。大行天皇崩于洛阳宫之贞观殿。殡于乾元殿之西阶。粤以文明元年五月壬午朔十五日景申。发自瀍洛。旋于镐京。以其年八月庚辰朔十一日庚寅。将迁座于乾陵。礼也。晓雾收碧。晨霞泛丹。庭分羽卫。肂启龙攒。哀子嗣皇帝轮。攀诉容车。崩号扆殿。悲蜃辂之空严。感凤樽之虚荐。擗摽糜溃。充穷殒裂。剡思攀而还迷。羸喘兴而复绝。俯惟茕恳。荼毒交侵。瞻白云而茹泣。望苍野而摧心。怆游冠之日远。哀坠剑之年深。泪有变于湘竹。恨方缠于谷林。念兹孤幼。哽咽荒襟。肠与肝而共断。忧与痛而相寻。顾慕丹楹。回环紫掖。抚眇嗣而伤今。想宸颜而恸昔。寄柔情于素。抚天声于金石。其词曰。
月瑶诞庆。云邱降祥。仙源汉远。圣绪天长。绕枢飞电。丽室腾光。鸟庭开象。龙德含章。六艺生知。四聪神授。晦迹登序。韬光齿冑。缀玉词条。缉琼文囿。发挥绿错。牢笼紫宙。鉴符敦敏。量本疏通。宾门表誉。纳麓彰功。始潜朱邸。或跃青宫。夏余钦德。周诵倾风。粤自铜闱。虔膺宝命。惠沾动植。信洎翔泳。淳化有敷。至仁无竞。教溢璇宇。道光金镜。五龙开运。六羽升年。西云应吕。南风散弦。晷符羲日。荫广尧天。贲园旌士。焚林荩贤。浚明上格。财成下济。问寝承亲。在原申悌。戒盈茅宇。蠲奢土砌。衢室禋宗。云门飨帝。以圣承圣。资明嗣明。礼崇殷夏。乐盛咸英。时和俗泰。天平地成。永同文轨。长垂颂声。德动乾符。威清地纪。澄氛襚穴。扫沴濛汜。推毂六师。坐知千里。亭毒寰县。莹镜图史。霜戟林耸。月旗云亘。叠鼓萧关。鸣笳松嶝。追凉水殿。避暑山楹。霞翻浪井。树响层城。务通三。神凝得一。元池肆赏。青邱伫逸。访道顺风。养真乘日。拜牧襄野。尊师石室。宝献河宗。赆归王会。浮毳交影。飞轮系轪。云封荐款。日观申虔。告成七庙。归功九天。无事无为。爰游爰豫。●96EB域延想。汾川涤虑。仪凤巢阿。飞麟在驭。火林归朔。烛乡移曙。所冀元寿。齐年紫皇。祲兴旅馆。灾缠未央。遽脱屣于宸极。奄乘云于帝乡。亘天维而落构。匝日宇而沈光。殉百身而靡赎。积万古而徒伤。魂销志殒。裂骨抽肠。受玉几之遗顾。托宝业于穷荒。嗣君孝切。谅闇居丧。集大务于残喘。积众忧于未亡。所以割深哀而克励。力迷衿而自强。呜呼哀哉。浃埏遏密。绵区缟素。恨钧天之不归。瞻鼎湖以凝慕。呜呼哀哉。攀圣滋远。恋德滋深。诉昊穹而雨泗。擗厚载而崩心。泣人灵而洒悲霰。晦宇宙而起愁阴。呜呼哀哉。缇琯移序。失明应律。蛩竁方营。龟谋献吉。背九洛而移驭。傃八川而从跸。列璧羽之逶迤。动钟挽之萧瑟。顾园邑之苍翠。望岩之纡郁。乔阳之舄不追。茂陵之书方出。呜呼哀哉。迹图悬圃。神降长流。去重阳之奕奕。袭大夜之悠悠。同霸茔之薄窆。契纪廛而莫修。思门山于夕月。悲陇树于新秋。呜呼哀哉。想轩驾之攀龙。思嵞山之恋凤。矧承眷于先房。誓牵毁而哀送。岂谓务切至綦。事违深倥。仍徇公而抑己。遂夺情以从众。悲千罔极之悲。痛万终天之痛。呜呼哀哉。恭惟圣烈。实镂微衷。敬因彤管。载撰元功。业弥遥而道弥著。时益远而声益隆。播二仪而不极。横四海而焉穷。呜呼哀哉。
对高宗用才当忘亲雠论 初唐 · 李安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十室之邑。且有忠信。天下至广。不为无贤。比见公卿有所荐进。皆劾为朋党。滞抑者未申。而主荐者巳訾。所以人人争噤默以避嚣谤。若陛下忘其亲雠。旷然受之。惟才是用。塞谗毁路。其谁敢不竭忠以闻上乎。
大唐洛州济源县宗姓奉为高宗天皇大帝于奉仙观敬造太上老君石像碑 唐 · 李审几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九
原夫巢燧上皇之代。逖矣难详。胥庭太古之日。悠哉莫纪。研精甄曜。空闻糟粕之言。覃思运枢。讵见权舆之迹。洎乎轩喾唐虞。圣主也。德未寝于□戈。禹汤文武。明君也。功尚劳于任战。爰及秦皇虐政。汉高霸术。区区曹马之事业。芜秽缃图。琐琐齐梁之声教。膏肓翠牒。我大唐凿乾开运。出震乘时。月照瑶光。搆颛顼之昌绪。云浮玉叶。启咎繇之庆冑。高祖受元符而革命。仰迪天心。宪紫极以疑旒。俯从人欲。濡足在念。济四海于横流。授手寘怀。□万邦于炎岳。息麟斗而开日月。两曜贞明。静龙战而叶阴阳。二仪交泰。文武圣皇帝功弥缔搆。道冠财成。夙光玉理之符。载挺珠衡之表。初开凤节。巳赋小言之诗。既袭龟谋。即用大横之繇。修文德而有苗格。讵待七旬。运武略而猃狁平。匪劳六月。大帝含枢降祉。曜魄垂精。景命列于河图。鸿名昭于洛字。湛鹑居之化。不肃而成。凝鷇饮之风。不严而理。宪五材而跻圣。四时将玉烛同和。齐七政以穷神。六气与金浑共顺。若乃重十家之产。仍罢露台。轻千里之足。匪登云厩。茅茨可以庇风雨。无从璿室之奢。陶瓟可以合炎凉。有戒玉杯之侈。禁难得之货。讵惜雉头。绝远方之物。岂甘龙眼。此圣人之淳德也。设谤木待逆耳之谋。悬谏鼓伫沃心之诰。元纁是用。聘耿洁于丘园。圭组斯班。贲英奇于仄陋。闻一言之善。管库无遗。见一行之高。舆台必采。此圣人之任贤也。麟胶凤卵之野。梯翠巘以混车书。槐江穟穴之乡。航紫溟而奉正朔。蚩尤之弃枫木。更若近郊。番禺之流蒟酱。还犹内府。韦韝毳幕月支日逐之长。削衽于稿街。彫题凿齿镂肤攒发之酋。稽颡于魏阙。此圣人之怀远也。功格圆清。甘露凝而景星出。德通方浊。蓂荚植而芝草生。鱼尾之禽。既骞翥于阿阁。狼题之兽。亦腾跃于平原。金鼎不爨而自盈。银瓮不汲而恒满。此圣人之休徵也。江茅鄗黍。表望幸之期。紫鲽青鹣。昭告成之应。采无怀之逸轨。始创宏仪。摭有熊之懿躅。爰修大礼。坛浮青气。映芝谷以氤氲。封聚白云。带松山而烂漫。周王射牛之祭。未足执殳。汉帝讹麟之祠。讵堪扶毂。此圣人之升中也。岂言八骏之御。未宴瑶池。五龙之纪。骤移璿律。崦山骛景。痛尧日之先沈。夜壑飞湍。惜舜河之奄竭。仰惟□□先顾阐□□之徽音。皇帝嗣守隆基。光武丁之睿道。补天维而鍊采石。弹压娲皇。踰地角而献碧砮。牢笼姬后。洛州济源县宗姓前河阳令李儒意云骑尉李公协骑都尉李德异等二百五十人。去陇西而违故里。冠冕之风尚传。就河朔而客他乡。箕裘之业无替。譬夫长江巨海。不乏虬龙。沃野广都。自多鸾鶠。爰以沾濡渥泽。家无杂赋之劳。沐浴湛恩。门有蠲修之泰。耕田凿井。荷亭毒之平分。鼓腹含哺。憙优游而自逸。想攀髯于湖邑。恋德徒勤。眷飞羽于泮林。怀音何极。粤惟元元皇帝远垂圣绪。回膺仙箓。惟恍惟忽。师方羲农之际。不皎不昧。卷舒虞夏之辰。乘日月而驾风雷。摄鬼神而包天地。推之于妙。非常名之可名。引之以真。即上德之不德。鲁司寇之作者。北面□入室之徒。尹大夫之真人。西游应出关之侣。隆周季业。巳求咨于五千。皇唐本枝。方延休于七百。奉为高宗天皇大帝于奉仙观敬造老君石像一座。并夹侍二真人。镂琬镌金。写黄中之瑞色。涂丹绘粉。摹皓首之珍容。日角晨开。羲和恧扶桑之景。月弦夜满。望舒韬仙桂之晖。精诚感造化之功。锐思得冲元之力。山连王屋。即是清虚之天。邑带福庭。更似濑乡之地。仙官侍卫。紫烟开而鹤驾轻。神媛归依。碧落净而龙辀远。所冀蓬莱变海。元元之介福长存。竹箭移川。大帝之神功不朽。惟金昭而玉粹。俾天长而地久。乃为铭曰。
粤若皇唐。諟天明命。瑶光袭祉。□云垂庆。纳麓弗迷。陟元惟圣。隤纲更纽。折柱还正(其一)。
高祖光宅。圣文纂图。九瀛怀惠。万国来苏。捐金抵玉。破玺焚符。秕糠栗陆。草芥尊卢(其二)。
惟皇题象。握契循机。舍枢流气。曜魄分晖。时凝卷领。化轶垂衣。乾坤交泰。书轨同归(其三)。
道冠登三。功包得一。斥彼峻宇。安此卑室。狱静棘□刑宽艾韡。有斯补。无文咸秩(其四)。
元穹效祉。黄牝输祯。月开蓂荚。云覆芝英。龟龙呈象。麟凤飞声。燕□镂绩。梁岑告成(其五)。
能事云备。神功不宰。奄陟九仙。俄悲四海。文物终谢。英威如在。至德方凝。孝思无改(其六)。
少卿远裔。元礼来昆。俱迷帝力。共沐皇恩。号弓沥胆。捧剑销魂。敬惟仙系。邀福元门(其七)。
奇表既开。真仪式像。五字见足。千文曜掌。日角晨融。月弦夜朗。害马巳去。犹龙可仰(其八)。
归山曾镇。沇水清澜。险疑巫谷。流似涡湍。既铭功而握椠。亦颂德以濡翰。期翠石之永固。庶鸿名之不刊(其九)。
高宗天皇大帝谥议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窃闻星回日薄。悬象著明之谓天。龙跃凤翔。握镜乘时之谓圣。天以不言为德。非言无以畅其神。圣以无名会道。伫名然后筌其用。营窟橧巢之代。犹昧典章。如云类海之君。方崇号谥。所以阐扬功美。荣镜古今。伏惟大行皇帝禀枢电以降灵。应星虹而延睿。以大圣而乘圣。克昌宝历之基。由至德而纂德。载广金图之运。对日之岁。穷象外之微言。弄田之辰。尽天下之能事。逮入膺储副。养德春闱。恒侍禁中。问安之道斯极。长居膝下。色之诚逾励。因心隆于爱敬。率性感于神明。此先圣之孝德也。洎乎正位旒扆。光宅区县。孚俗轸如伤之念。负重怀若厉之心。求瘼恤隐。寒扇渴浆。追夏禹之焚甲。袭殷汤之解网。一物有违。则满堂兴虑。一夫弗获。则推沟寘怀。此先圣之仁德也。无幽不察。观六合于目前。无远不昭。视八纮于掌内。循机授政。则旁烛于九围。命将出师。则坐知其万里。此先圣之明德也。寅畏上元。肃雍清庙。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提衡均驭朽之危。履石同蹈冰之惧。虽处泰乘□休而勿休。此先圣之恭德也。卑宫菲食。土簋茅檐。身好弋绨之衣。手无金玉之玩。翚裘必烬。牂袂安撤。□士星(疑)莫施劫于影而勿驭。此先圣之广德也。荣河绿错。授宸鉴而生知。温洛丹清。澡璇襟于性奥。汾水秋风之唱。仰天翰而扶轮。妫汭丛云之歌。钦睿词而拥彗。此先圣之文德也。以德敷化。无远而不怀。以我伐戎。有征而必伏。提封所亘。拓地位于邹瀛。正朔所通。辟境踰于亥步。此先圣之威德也。□为于无事。鸣銮访道。敬拜小童之言。修道就□载感大庭之梦。此先圣之元德也。体至道而调一气。舒卷阴阳。运冲和而契两仪。发挥风雨。将百灵以交际。与万物而通诚。珍瑞普彰。休徵毕应。此先圣之神德也。以兹九德。上则九元。顾连陆于后尘。掩胥燧而高视。若乃茂育偫方之惠。财受贶于元符。封岳没(疑)金。复推功于文(疑)帝。巍巍荡荡。无得而名。方冀千祥翊圣。万瑞赞德。长居北极之尊。永契南山之寿。岂谓十枝坠景。遽沦悬晷之辉。八柱倾天。奄落闿阳之构。云舆在御。仙路方遥。攀号无再奉之期。摧殒深百年之痛。鼎湖弓剑。逾增日远之悲。璇寝衣冠。空怆月游之感。顾以虚菲。夙承乾荫。既忝彰明之地。常怀辅佐之诚。荐萤烛以助光。引鹤露而添海。而圣心虚受。无来不应。每听览馀暇。侍奉诰言。论道德则洞启元枢。语忠孝则广通心极。叙轩顼之淳化。积若神交。述尧禹之清风。宛成晤对。在位三十五载。功超七十二君。传象所莫传。开辟所不睹。罄楚越之竹。书善未穷。极泉云之才。颂德难尽。自贤猷(疑)厌俗。缇律亟移。祸变相仍。荒梗弥切。正惟凭几之夕。爰及启廞之际。神情湛正。顾托殷勤。痛道范之既远。惧先圣之无述。所以偷延荒息。强终彝伦。望霄汉以兴摧。瞻扆筵而永慕。今者龟谋既袭。蛩将临。敬上尊号之仪。燕叶大名之典。谨按自然覆育曰天。明一合道曰皇。无所不包曰大。谨状上议曰天皇大帝。庙称高宗。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太和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冬韵
时文圣后,清庙肃邕。
致诚勤荐,在貌思恭。
玉节肆夏,金锵五钟。
绳绳云步,穆穆天容。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肃和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阳韵
天子享孝,工歌溥将。
躬祼郁鬯,乃焚膋芗。
臭以达阴,声以求阳。
奉时烝尝,永代不忘。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其一 雍和二章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庚韵
在涤嘉豢,丽碑敬牲。
角握之牡,色纯之骍。
火传阳燧,水溉阴精。
太公胖俎,傅说和羹。
郊庙歌辞 享(《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太庙乐章 其二 雍和二首 唐 · 张说
四言诗
俎豆有馥,粢盛絜丰。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鼓钟管磬,肃唱和鸣。
皇皇后祖,来我思成(此首与封泰山乐章雍和同)。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文舞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先韵
圣谟九德,真言五千。
庆集昌胄,符开帝先。
高文杖钺,克配彼天。
三宗握镜,六合涣然。
帝其承祀,率礼罔愆。
图书雾出,日月清悬。
舞形德类,咏谂功传。
黄龙蜿蟺,彩云蹁跹。
五行气顺,八佾风宣。
介此百禄,于皇万年。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光大舞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元韵
肃肃艺祖,滔滔浚源。
有雄玉剑,作镇金门。
玄王贻绪,后稷谋孙。
肇禋九庙,四海来尊。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长发舞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东韵
具礼崇德,备乐承风。
魏推幢主,周赠司空。
不行而至,无成有终。
神兴王业,天归帝功。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大政舞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于赫元命,权舆帝文。
天齐八柱,地半三分。
宗庙观德,笙镛乐勋。
封唐之兆,成天下君。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大成舞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阳韵
帝舞(一作符)季历,龙(一作袭)圣生昌。
后歌有蟜,胎炎孕黄。
天地合德,日月齐光。
肃雍孝享,祚我万方。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大明舞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东韵
赤精乱德,四海困穷。
黄旗举义,三灵会同。
旱望春雨,云披大风。
溥天来祭,高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