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献书燕王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二
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善计。
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柰何合弱而不能如一?
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
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之人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
山东合弱而不能如一,是山东之知不如鱼也。
又譬如车士之引车也,三人不能行,索二人,五人而车因行矣。
山东三国弱而不能敌秦,索二国,因能胜秦矣。
然而山东不知相索,智固不如车士矣。
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淩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
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
三物者,人之所能为也,山东之主遂不悟,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
大王之孰虑之也。
山东相合,之主者不卑名,之国者可长存,之卒者出士,以戍韩、梁之西边,此燕之上计也。
不急为此,国必危矣,王必大忧。
今韩、梁、赵三国以合矣,秦见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
赵见秦之伐楚也,必北攻弱。
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
秦久伐韩,故中山亡。
今久伐楚,燕必亡。
臣窃为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戍韩、梁之西边,山东不能坚为此,此必皆亡(《战国策》三十)
燕昭王 战国东周 · 苏代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
秦齐助之伐宋,民劳而实费。
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强而国弱也: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而足下行之,将欲以除害,取信于齐也,而齐未加信于足下,而忌燕也愈甚矣。
然则足下之事齐也,失所为矣。
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雠而世负其祸矣。
足下以宋加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
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
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虽然,臣闻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
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
越王句践栖于会稽,而后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
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乎,则莫如遥伯齐而厚尊之,使使盟于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秦,其次长宾之秦。
秦挟宾客以待破,秦王必患之。
秦五世以结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
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
弗利而势为之者,何也?
以不信秦王也。
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
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矣。
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
韩、魏不听,则秦伐之;
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熟敢不听?
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攻齐,曰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
夫反宋地归楚之淮北,燕、赵之所同利也;
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
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躧。
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伯必成矣。
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
诸侯戴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
王不收燕、赵,名卑而图危;
王收燕赵,名尊而国宁。
夫去尊宁而就卑危,知者不为也」。
秦王闻若说也。
必如刺心。
然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言说秦?
秦伐齐必矣。
夫取秦,上交也;
伐齐,正利也;
尊上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战国策》一十九,又见《史记。苏秦传》)
自齐献书燕王 其一 战国东周 · 苏代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
曰臣贵于齐,燕大夫将不信臣,臣贱,将轻臣;
臣用,将多望于臣;
齐有不善,将归罪于臣;
天下不攻齐,将曰善为齐谋;
天下攻齐,将与齐兼鄮臣,臣之所重,处重卵也。
王谓臣曰:「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
犹划刈者也。
上可以得用于齐,次可以得信于下,苟无死,女无不为也,以女自信可也」。
与之言曰:「去燕之齐可也,期于成事而已」。
受令以任齐,及五年,齐数出兵,未尝谋燕。
齐、赵之交,一合一离,燕王不与齐谋赵,则与赵谋齐。
齐之信燕也,至于虚北地行其兵。
今王信田伐与参、去疾之言,且攻齐,使齐犬马𩤊而不言燕。
今王又使庆令臣曰:「吾欲用所善」。
王苟欲用之,则臣请为王事之。
王欲醳臣剸任所善,则臣请归醳事。
臣苟得见,则盈愿(《战国策》三十)
自齐献书燕王 其二 战国东周 · 苏代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
是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
秦取天下,非行义也。
暴也。
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
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寡人积甲宛,东下随,知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
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
楚王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
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大行。
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
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
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
我下枳,道南阳、封、冀,包两周,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铦戈在后。
决荥口,魏无大梁
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
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
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
魏氏以为然,故事秦。
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于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
寡人地绝兵远,不能攻也。
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
已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
秦欲攻齐,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
有齐无秦,无齐有秦,必伐之,必亡之」!
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秦欲攻魏,重楚,则以,南阳委于楚,曰:「寡人固与韩且绝矣!
残均陵,塞𫑡隘,苟利于楚,寡人如自有之」。
魏弃与国而合于秦,因以塞𫑡隘为楚罪。
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
赵得讲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
兵伤于离石,《史记》作谯石,遇败于马陵,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
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
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羸则兼欺舅与母。
适燕者曰:「以胶东」。
适赵者曰:「以济西」。
适魏者曰:「以叶、蔡」。
适楚者曰:「以塞𫑡隘」。
适齐者曰:「以宋」。
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陆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
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
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
秦祸如此其大,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战国策》三十: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燕王燕昭王不行。又见《史记。苏秦传》)
献书报燕王 战国 · 乐毅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
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
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
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
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
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
先王曰「善」。
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
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
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
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齐王逃遁走,仅以身免。
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
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皇。
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
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
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
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
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
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
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
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战国策》三十,又见《史记》,又见《新序。杂事》,小异。)
燕昭王黄金台 唐 · 韩彻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伊君有燕。国隘朔边。
昭王旁求致理。遇郭隗自举推贤。
乃曰人思尔得。礼由我先。
既筑高台。所损者宁辞百镒。
斯为下士。效死者何啻三千。
苟柱石之来助。冀土宇之获全。
原夫累土足阶。披沙何损。
势迢迢而迥出。价洋洋而弥远。
宁同戏马。兴诱劝以立基。
有异思仙。得富强而为本。
尔乃经营是设。积思方成。
欹危既差于九仞。委弃自多于一籯。
潜思润屋之谋。宝不足贵。
远得利国之术。贤岂能轻。
所以士因台而取重。台因金而播名。
振一时之德美。传万古而风清。
是则厥状足徵。斯义可考。
孤峻上符于臣节。崔嵬下瞰于王道。
将昭千乘。继文侯忠良为心。
未敢一言。得季布诚信为宝。
所谓南金置而非重。北方倚而自强。
来侧陋以毕至。历磴道而可常。
乍激天风。还如掷地之响。
临都邑。更同悬市之光。
想夫典刑有准。声教可则。
若周室之称灵。似殷鼎而在德。
穹崇可仰。权谋实自于一夫。
纲纪更张。威刑遂加于四国。
岂比夫铜雀美于魏日。章华侈于秦时
顾凌云之小者。何积瑶而方之。
今与燕非匹。惟唐接踵。
康衢扣角之咏。仄席无筑台之宠。
顾斯赋之至微。安敢为前贤之重。
燕昭王黄金台(以殊礼钓士克昌其功为韵) 唐 · 独孤授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六
战国之分裂寰区。
境削兵抑者。
不惟燕乎。
昭王乃卑身以勤德。
怀霸业之远图。
伊取士之或异。
及成功而莫殊。
抗珍台而临碣石。
廓贤路而走幽都
表之以高居。
尊之以厚礼。
曷云成土木之弊。
适以备股肱之体。
于是云竦山峭。
穹崇䆗窱。
架坱圠以上驰。
饰金宝以内照。
易水之浮景。
荫尾星之垂耀。
是为层构临而时杰臻。
亦犹甘饵悬而巨鳞钓。
展礼于此。
感之在彼。
降其尊以奉其卑。
丰于物而薄于已。
燕蓟之众目。
倾齐赵之奇士。
士之得可霸。
其将四海有焉。
士之失且亡。
岂直千金而已。
然则作为台馆。
实耗财力。
始若剿人。
终能肥国。
宋歌泽门以归怨。
燕尊郭隗而耀德。
苟顺动而若斯。
尚何求而匪克。
义积道光。
声驰风扬。
偫材并用。
坠业乃昌。
屈于一人以钓士
则开霸而图王。
侈于一台以钓国
则兼大而称强。
诚异虏其臣而必弊。
琼其室而是亡。
且惟台则没矣。
代如何其。
绵邈千载。
苍茫一时。
孰为来者。
曾莫嗣之。
国是以兴。
鉴黄金之岂吝。
贤如可得。
下白屋而宁辞。
故九九之术不弃。
齐桓以成功。
善善之道克广。
燕昭以垂风。
用能首五霸。
冠七雄。
抑未有为国而失士。
可摅盛烈于无穷。
燕昭王黄金台 唐 · 张式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燕昭以齐魏黩武。楚赵专征。
地僻援寡。城孤势轻。
体未遑于安席。心每寄于悬旌。
外矜严以示惧。中慷慨而不平。
欲罗天下之彦。总海内之英。
爰筑台于国。以为名。
知夫乔林之木可选。他山之石可转。
将在物之非珍。谓求贤之不显。
苟白驹之可絷。信黄金之可贱。
且设而为已则以奢。设以为人则为善。
岌然既就。赫矣斯存。
象徘徊于前殿。色晃朗于朝暾。
人所贵惟金。我以为土。
时以士为贱。我以为尊。
诚列辟之未制。掩前经之所论。
昔铜雀创于邺都。阳台起于荆国
高丽之殊观。备珍奇而尽饰。
徒竭用而殚人。自矜豪而逞力。
洎夫遗情繐帐。徒怆淫心。
结梦巫山。空资秽德。
岂同夫虑成经始。所宝惟贤。
初假物以求士。终得鱼忘筌
不然者。鸟将栖于茂树。
鱼自跃于深渊。臣亦效诚于大国。
人远谁仕于弱燕。所谓兴亡必系于贤哲。
胜负宁由于众寡。庶斯焉而取斯。
诚大者而远者。及夫剧辛不召而至。
乐毅无媒而萃。咸委质而纳忠。
愿长途而骋骥。然则贤为强国之器。
台实招贤之饵。空悲霸业之雄。
不睹滥觞之自。异乎哉。
历万古而共观。信诸侯之一致。
后之士宁无郭隗之才。后之君但守燕昭之位。
是以千乘虽贵。一士虽微。
必礼之而后为用。必求之而后能归。
不可诱之以利。不可劫之以威。
因酌古之遗意。惜台平而事非。
燕王市骏骨赋(以求骨于好骐骥云集为韵) 唐 · 王起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一
燕王思良马以扶辀。搜扬未获。
寤寐而求。以为激贪可以动物。
明诚可以感幽。乃市乎死骏之骨。
比飞黄与骅骝。则有权奇之类。
倜傥之俦。既沦精于一代。
埋朽骨于千秋。甘委土以从弃。
忽兼金而见留。尔其惬意如生。
沈吟未歇。朔风至若闻其激扬。
纤尘飞想见其灭没。用巳息于蹑影。
状犹存乎挟月。匪充货贿。
殊巨象之焚身。不荐宗祧。
异立龟之祀骨。嗟夫。
君之爱彼。彼竟奚为。
虽云力则无展。傥亦魂而有知。
恩实殊常。诚所谓汗血而匪恨。
生如可再。思所愿肉骨以效奇。
既而视同龟玉之珍。藏诸韫椟之奥。
众既美其惟一。孰不从其所好。
于是不远而致。贲然来思。
竞选奇而往矣。争简异而归之。
迭进騕袅。争呈秀骐。
包在坰于鲁颂。掩食场于周诗。
岂非结之以志。感之以类。
寸诚式孚。片骨罔弃。
不降阶而出身。果鳞集而麋至。
讵比夫虞公愎谏。竟贪屈产之良。
汉武劳师。远取大宛之骥。
乃知市骨以来骏马。则其至成偫。
筑台而尊郭隗。则其从如云。
骨何施焉。姑明好骏之意。
隗未足也。且表乐贤之君。
至矣哉。可垂规于典坟。
国家皇极立。洪勋集。
安轮之聘尚无斁。侧席之求如不及。
傥骏骨之巳收。欲腾骧而见絷。
楚昭王襄州宜城县驿东北有井,传是昭王井。井东北数十步,有昭王。)819年2月 中唐 · 韩愈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楚昭王庙
丘坟(一作园)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昭王成德军节度使 唐 · 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
门下。近制诸侯薨殁。
朝廷或命其子弟嗣守爵者。且虑职卑望轻。
未能弹压军行。乃诏亲王为帅。
以统临焉。盖尚体行权之旨也。
昭王汭。贞祥所聚
姿质幼茂。孝敬天授。
温文日宣。宁劳保傅之规。
自识君亲之道。学礼不倦。
发言有章。式光维城。
宜假分阃。朕以赵地名服。
常山奥区。人多忠朴。
俗尚义勇。少长有礼。
里闾自康。属帅臣云亡。
戎府无长。中权剧务。
巳委诸甥。上将崇名。
允归爱子。顾梁园以雄处。
秉汉节以遥临。光抚旧封。
式膺新命。欢不阻于膝下。
诏荣宣于廷中。邦家有光。
藩屏斯盛。九命俾尊于开府
一方远奉于建牙。实惟至公。
勉服丕训。可开府仪同三司镇州大都督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封如故。主者施行。
燕昭王876年 唐末 · 罗隐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天津市天津直辖县行政区划蓟县燕昭王墓
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
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
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
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
燕昭王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尝胆深思报复来,经纶须仗出群才。
仇齐一扫如风叶,只为黄金筑台(以上周诸侯王)
三月一日再过杨氏嘉树轩与岑宗昭王起东杨生宗权对酒既用前韵再赋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庸庵集卷五
半月春风两度来,杨家兄弟酒尊开。
西轩已为吟嘉树,东阁那堪见落梅。
此去绿阴还在眼,宁贪清昼更传杯。
吾曹相过多深意,门径无令长绿苔。
燕昭王 明 · 林廷玉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三春旅寓渐秋阑,风景居然改旧观。
枣柿已红霜未降,犹绿露初寒。
千年燕国河山在,二世秦图草木残。
易水尚存轲骨朽,奇谋空自笑燕丹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保定府
二马篇燕昭王燕主慕容皝 明 · 邵宝
生马铜铸像,死马金买骨
生像未置门,死骨终埋窟。
国当冀野君知马,一心真,一心假。
一称骥德一招贤,异事流传今几年。
但闻当时有郭隗,焉知后世无优旃
昭王 明 · 薛蕙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考功集卷五
燕昭无故国,蓟野有空台。
寂寞黄金气,凄凉沧海隈。
腐儒终报主,乱世始怜才。
回首征涂上,年年此地来。
燕昭故台骋望 明 · 王讴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宣武门东春日昏,登临病眼尚乾坤。
废台草王孙赋,流水空山蜀帝
万里风云还北极,千年战伐此中原。
浮名今古堪垂泪,底事弦歌有故园。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顺天府
玉田。过燕昭王。有感 明 · 李德馨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汉阴先生文稿卷之一
金台芜没夕阳馀,古墓千秋只废墟。
地下有魂如念旧,也应垂涕乐生书。
燕昭王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燕昭信是霸王才,得士望诸自魏来。
故鼎遂能归磨室,黄金不枉筑宁台
七雄独尔为宗国,一战还堪振有邰。
谁肯千金市骏骨,功名真自郭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