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张九龄贺西幸延期表 初唐 · 魏知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省表具知。朕初闻三辅之閒。
今岁善熟。朕缘陵寝。
诚欲西幸。然积累虚年。
乍得小稔。即又聚食。
心所重难。傥夏麦不登。
未免匮乏。百姓不足。
君孰与安。所以再三痛怀。
欲去不忍。至于宫苑所乐。
气候非宜。苟得人安。
终不以此为念。卿可宣前旨。
更俟后期。所请遍示朝列及宣付史官
亦岂烦也。任卿等自商量。
张九龄 唐 · 姚崇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
忽辱笺翰。
喜慰攸集。
退惟自省。
惭惧亦深。
实智力之所不逮也。
宜朝廷之所见责也。
仆本凡近之才。
素非经济之具。
叨承过听。
谬膺朝委。
自少及长。
从微至著。
唯以直道为业。
匪以曲路期通。
历官三朝。
年逾一纪。
凡所称荐。
罕避嫌疑。
实有祁奚之举。
非无许允之对。
则天之世。
巳被流言。
行之有恒。
久而自辨。
近蒙奖擢。
倍励驽庸。
每以推贤进士为务。
欲使公卿大夫称职。
岂杨桥之或用。
解狐之可为。
而悠悠之徒。
未足矜察。
嗷嗷之口。
欲以中伤。
上恃天聪。
俯仗神道。
既不得奉身而退。
但知信心而前。
然顾无隐慝。
亦死为分明矣。
猥惟不敏。
敬承厥休。
持当座铭。
永为身宝。
元崇顿首。
张九龄使风见示(时为宣州刺史 唐 · 裴耀卿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引用典故:宣室
兹地五湖邻,艰哉万里人。
惊飙翻是托,危浪亦相因。
宣室才华子,金闺讽议臣。
承明三入,去去速归轮。
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 唐 · 裴耀卿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引用典故:茂先王佐 仲举
茂先王佐仲举信时英。
气睹冲天发,人将下榻迎。
圭符肃有命,江国远徂征。
九派期方越,千钧或所(一作可)轻。
高帆出风迥,孤屿入云平。
遄迈嗟于役,离忧空自情。
饰簪陪早岁,接壤厕专城。
旷别心弥轸,宏规义转倾。
徒然恨饥渴,况乃讽瑶琼。
裴耀卿侍中张九龄中书令李林甫礼部尚书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三
门下。
春秋之义。
尚量卿才。
王国克桢。
莫先相位。
用增其命。
必正其名。
中大夫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宏文馆学士赐紫金鱼袋上护军裴耀卿
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修国史紫金鱼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
经济之才。
式是百辟。
正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李林甫
泉源之智。
迪惟前人。
枢密载光。
而亲贤称首。
审能偫会。
所莅有孚。
宁惟是日畴咨。
故以多年历选。
国钧繄赖。
邦礼克清。
宜命曰鼎臣。
置之廊庙。
耀卿银青光禄大夫侍中
学士勋如故。
九龄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
集贤院修国史勋如故。
林甫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
门下三品勋如故。
主者施行。
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尚书左右丞相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三
门下。
燮和阴阳。
仪刑端揆
自非人杰。
孰副佥谐。
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宏文馆学士上柱国稷山县开国男裴耀卿
才实国桢。
望为人范。
怀匪躬之节。
竭奉上之心。
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始兴县开国男张九龄
器识宏远。
文词博赡。
负经济之量。
有谋猷之能。
自翼赞台阶。
彝伦有序。
直道之心弥固。
謇谔之操逾坚。
并可以仪刑百寮。
缉熙庶绩。
宜回掖垣之任。
俾列宫师之表。
耀卿可守尚书左丞相
九龄尚书右丞相。
散官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张九龄等贺御注金刚经手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
僧徒固请。欲以兴教。
心有所得。辄复疏之。
今请颁行。仍虑未惬。
张九龄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六
太师光庭
尝为重任。
徇忠节。
忽随化往。
空存遗事。
其子屡陈诚到。
请朕作碑。
机务之繁。
是则未暇。
朝廷词伯。
故以属卿。
彼之行能。
卿之述作。
宛其鸿裁。
因兹不朽耳。
张九龄进白羽扇赋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朕顷赐扇。聊以涤暑。
卿立赋之。且见情素。
词高理妙。朕详之久矣。
然佳彼劲翮。方资利用。
与夫弃捐箧笥。义不当也。
张九龄让起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卿去岁礼闱。擢授枢密
实关政本。将倚为相。
顷来升用。是会宿心。
虽属家艰。巳踰年序。
不有至孝。谁能尽忠。
若墨缞之义不行。苍生之望安在。
谓此情难夺。岂成命可移。
比日行在。伫卿促辔。
今既至止。无劳固辞。
朕以非常用贤。曷云常礼哀诉。
即宜断表。今日便上。
张九龄薛王有疾忧变容发请宣付史馆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凡曰兄弟。岂同他人。
况有疾疹。自成忧迫。
不辞容发致改。且喜神心助人。
虽用灵方。犹未痊平。
顾兹德薄。实怀多虑。
所请宣示。良或未然。
张九龄薛王薨损膳请复膳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兄弟之丧。人伦所重。
哀废饮食。礼训有变。
虽欲自抑。有如此情。
张九龄请施行御注道德经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先圣说经。
激时立教。
文理一贯。
悟之不远。
后来注解。
歧路增多。
既失本真。
动生疑误。
朕恭承馀烈。
思有发明。
推校诸家。
因之详释。
庶童蒙是训。
亦委曲其词。
虑有未周。
故遍示积学。
竟无损益。
便请宣行。
朕之不才。
甘失旨于先帝。
卿等虚美。
岂不畏于后生
循环此情。
未知所适。
可广示朝廷。
有能正朕之失者。
具为条件。
录姓名以闻。
当别加重赏。
张九龄请东北将士刊石纪功德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事有难易。因图可否。
小蕃背诞。恶贯巳盈。
人神弃之。指期可灭。
今之尅定。偶会夙心。
记以史官。铭之乐石。
颇矜功伐。不愿为之。
伯献前请。朕巳不纳。
卿等苦论。载用多愧。
使桓山之颂。复在兹乎。
张九龄请御注经内外传授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此经宗旨。先离诸相。
解说者众。證以真空。
僧徒固请。欲以宏教。
心有所得。辄复疏之。
今请颁行。虑无所益。
张九龄请西幸改期宣付史馆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初闻三辅之閒。今岁善熟。
朕缘陵寝。诚欲西行。
然积虚累年。乍得小稔。
即又聚食。所虑重难。
倘夏麦不登。未免匮乏。
百姓不足。朕孰与安。
所以再三疚怀。欲去不忍。
至于宫苑所乐。气非宜。
苟得人安。终不以此为念。
卿可宣前旨。更俟后期。
所请遍示朝列。及宣付史馆
亦属烦也。任卿等自商量。
张九龄请为宁王写经宣付史馆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道由先宗。
钦承馀庆。
所祈福力。
凭以真经。
归谨至诚。
匪存名教。
所请者依。
张九龄康待宾克捷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狂贼远来。
无能支久。
果自奔北。
不扰边人。
岂朕独见之明。
固在大臣良算。
所请宣付史馆者依。
张九龄北庭解围仍有杀获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丑虏违方。
我之有待。
奔亡相次。
天实诛之。
镇抚四夷。
故有贤相
权宜一策。
何独朕躬。
所贺知。
张九龄贺奚契丹离贰廓清有期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比未穷巢穴。
有慎佳兵。
果自猜携。
人神所弃。
折冲樽俎。
遥可图之。
所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