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诸军为唐末帝(题拟) 唐 · 佚名
 押屑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续世说》作「除」)生菩萨,扶起一条铁(见《旧五代史》卷四六《唐末帝纪上》、《续世说》卷七。)
赦事潞王从珂诸臣罪制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朕远提义旅。
寻克皇都
六部相次以奉迎。
兆庶画时而安堵。
旋兹底定。
巳遂廓清。
应文武百官等。
早列通班。
各怀忠节。
掩节虽沦于污俗。
推诚必于维新。
但当共罄嘉谟。
副予虚伫。
虞秦可鉴。
在于用舍之间。
为心。
方务含宏之德。
勉坚臣节。
深体朕怀。
两班臣寮应事伪庭者。
并宜释罪。
末帝即位册书 五代 · 李愚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八
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四月庚午朔六日乙亥。文武百寮特进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微宫使宏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始平郡食邑二千五百户臣冯道等九千五百九十三人上言。
帝皇兴运。天地同符。
河出图而洛出书。云从龙而风从虎。
莫不恢张八表。覆育兆民。
立大定之基。保无疆之祚。
人谣再洽。天命显归。
须登宸极之尊。以奉祖宗之祀。
伏惟皇帝陛下天资神智。神助机权。
庄宗于多难之时。从先帝于四征之际。
凡当决胜。无不成功。
洎正皇纲。每严师律。
为国家之志大。守臣子之道全
泣遗弓。常悲易月。
欲期同轨。亲赴因山。
而自鄂王承祧。奸臣擅命。
致神祇之乏飨。激朝野以归心。
使屈者伸。令否者泰。
人情大顺。天象至明。
东井以呈祥。拱北辰而应运。
由是文武百辟。岳牧偫贤。
至于比屋之伦。尽祝当阳之位。
今则承太后慈旨。守先朝远图。
抚四海九州。享千龄万祀。
臣等不胜大愿。谨上宝册。
太后令。奉皇帝践祚。
臣等诚庆诚忭。谨言。
潞王从珂皇帝位 后唐 · 后唐明宗曹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先皇帝栉风沐雨。平定华夷。
嗣洪业于艰难。致苍生于富庶。
鄂王嗣位。奸臣弄权。
作福作威。不诚不信。
离閒骨肉。猜忌盘维。
鄂王轻舍宗祧。不克负荷。
洪基大宝。危若缀旒。
须立长君。以绍丕构
皇长子潞王从珂。日跻孝敬。
天纵聪明。有神武之英姿。
有宽仁之伟略。先朝经纶草昧。
廓静寰区。辛勤有百战之劳。
忠贞赞一统之运。臣诚子道
冠古超今。而又克巳化民。
推心抚士。率土之讴歌有属。
上苍之眷命攸临。一日万几。
不可以暂旷。九州四海。
不可以无归。况因山有期。
同轨斯至。永言嗣守。
属任元良。宜即皇帝位
后梁二主朱温赐名全忠更名晃,以丁卯篡唐,称梁太祖,在位六年。子友圭弑之自立;友贞诛圭,即位,更名瑱,是为末帝,十一年。癸未,后唐兵入,自杀。共十七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词韵第六部
朱温砀山一民,从黄巢为盗。自华州脱降,即为河中招讨赐名全忠。唐末之赏盗如此,能令奸锋稍杀乎?克用破巢复京,而为全忠所袭。讼之于朝,仅得优诏和解,不愈滋降贼之鸱张乎?既而破秦克蔡,威势益盛。王爵甫进,遂以崔胤密诏,举兵挟主。凤翔攻围,甘为夺天子之贼;椒殿弑逆,岂真繇奴辈而成?宝册如梁,虽本诸公推戴;他日灭族,亦如其兄夙言。夹寨之攻,惊闻李亚子;柏乡之战,已尽梁精兵。诸儿非敌,葬地终无。老贼万段,事急计生。腹背之刃,不在世仇之李氏,而在悖逆之友圭;岂天之假手,以出椒殿之声,以瞑济阴之目耶?均王讨圭即位,虽无荒淫之失,而宠信赵、张,疏弃故老。刘鄩败绩,彦章就擒。河上之军尽亡,卧内之宝已失。若夫见危授命,宁断首于皇甫麟,而不俟李氏刀锯。末帝要为有人心,不得谓朱三儿皆豚犬矣。梁庙既毁,同追废为庶人;温尸未焚,仅削除其封树。予犹有遗恨焉。嗟夫!温之父以《五经》教授乡里,其兄全昱知灭唐所以灭族,其子友贞能守国君死社稷之义。温也上愧厥父,中愧厥兄,下愧厥子。岂特为唐室之乱臣,受恶名于万代哉?
朱三本是砀山民,从巢为盗始抽身。
名甫脱忠名赐,已袭沙陀复破秦。
蔡州克后兵逾盛,河中请幸国初沦。
巧楼恸哭移车驾,执板为歌出相臣。
夺天子贼长安入,此人非复向来伦。
九曲九王归一水,流清流浊总河漘。
椒殿恶名岂奴负,济阴宝册任兄嗔。
可怜号哮孙供奉,羞杀当年舞蹈循。
三百唐家虽灭社,太原馀孽已窥闉。
经营那得藏凶地,腹背终须露逆釿。
郢王授首归廷谔,末帝衔刀俟甫麟。
削封毁庙犹轻典,老贼何当作庶人。
后唐四主(朱邪赐姓于唐,至存勖,以癸未称帝,是年灭梁。晋王克用之子、昌国之孙也。即位四年,伶人郭从谦弑之。明宗名嗣源克用养子也;在位七年。子从厚立,是为闵帝,甫三月,出奔。潞王从珂弑之自立,明宗养子也,本姓王,在位三年。丙申石敬瑭兵至,自焚。共十四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寘韵
李克用以振武节度之子,勇冠三军。大同军乱,推留后。其父昌国上言“终不爱一子以负国家”。及大同违命,并走沙碛。尝曰:“吾得罪天子,愿效忠而不得。”既而克用以墨敕应召,灭巢趋汴,功居第一。乃为降贼所图,讼之于朝,厥怨不伸。虽有愤愤逼京之举,缘全忠扼之于外,令孜扼之于内也。三镇称乱,克用举兵,克邠州,诛行瑜。使其乘胜遂取,李韩十六宅之杀劫,天子之贼,胡为乎来哉!汴贼势成,当时之不奉梁朔者请各帝一方,而拒蜀之书曰:“誓于此生,靡敢失节。”教子之言曰:“吾家世忠孝,他日务以复唐为心。”嗟夫!此心此节,真可凌日星而贯金石。三矢遗恨,百战河壖。观其摧夹寨之凶焰,动柏乡之嚣声;十年而问燕鼎,信宿而倾大梁;可不谓志气远大、吾事必成乎!独惜其忘列圣之深雠,俾老奴之恸哭忽效此曹为,殊非征伐意。是以功臣疏斥,十指徒矜;倡优自为,三年殒祚。生批颊于新磨,死灰骨于善友。有初鲜终,此之谓矣。明宗不改国号,犹以宗属为一家,乃能焚香祝圣,求生民主之早生,何所见之卓也!然而储嗣讳言,以致从荣欲速,父子祖孙一日而绝,岂非胡人目不知书之故欤?闵帝幼弱,朱、冯为政。王氏之子,废而弑之。敬瑭表至,从珂胆裂。诸将飞迎,玄武自焚。以爱婿易养子,自明宗视之一閒耳。而武皇先帝,遂为路人。山前山后,胥沦非类也。悲夫!
沙陀父子初不利,欲向朝廷输夙志。
墨敕朝传起雁门,收复长安功靡二。
每抱孤忠辄受疑,此生此节终难弃。
吾家勿效此曹为,馀恨独留三矢畀。
远大儿成燕鼎移,画日臣来僧宝至。
梁首未函窃帝名,老奴漫洒为唐泪。
百战多年始渡河,自矜十指何容易。
李天下优名可为,敬新磨批颊谁忌。
发陵无罪有伶官平蜀遭屠繇阉寺。
石桥悲涕空彷徨,兴教灰肌凭乐器。
河北令公闻难入,同家尚许国无异。
每夕焚香祝圣人,不谓胡入明此意。
可怜鹰视复称兵,遂使螟蛉终覆嗣。
民间徒敛背胸财,卿辈勿言心胆坠。
玄武楼中避石郎,山前山后归夷地。
附金十主(金祖旻,即完颜阿骨打也;以宋徽乙未称帝,十年。弟吴乞买,为太宗晟,立,十年。熙宗亶,十五年。亮弑之自立,十二年,被弑,降号海陵乌禄立,为世宗雍,二十八年。孙璟立,为章宗,十九年。卫王永济立,五年。胡沙虎弑之,立升王珣,为宣宗,十年。子守绪立,为哀宗,癸巳蔡州,汴陷,十一年。甲午传于末帝承麟,宋、元师入,二主俱死。共一百二十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庚韵
女直有二,同出黑水靺鞨。在南者属于契丹,为熟女真(熟女真,《金史·本纪第一·世纪》作“熟女直”,皆通。);在北者,为生女直,皆古肃慎也。自宋祖建隆遣温突剌来贡名马,此女直求通中国之始也。逮完颜阿骨打,以宋哲庚辰取辽阿疏城,次混同江,不得渡,乘赭白马径涉,诸军随之。既济,使舟人测之,不得其底。称帝号金于宋徽之乙未。宋遣马政浮海,约夹攻,此中国求通夷狄之始也。燕陷辽亡,虽以燕及六州归,金帛子女皆掠而东。所存者,空城耳。我死汝为乞买,遂分道寇宋,非宋之自取欤?既入相、浚,宋师在河南,无一人敢拒者,小舟渡而大梁围。洎夫丁未,遂以徽、钦如青城,立邦昌为楚帝矣。宋立高宗金师岁侵,仍以刘豫帝齐。熙亶即位,册高宗为宋帝。嗟夫!楚、齐叛臣,不足道也。二百年中叶之主,圭冕出自穹庐,宋何以为国?逆亮篡立,自剪厥支。迁燕迁汴,大杀宗室,弑其太后徒单氏,因而大举入寇。苟非乌禄帝辽,瓜州反镝,南北之兵可遽休乎!夷狄有君,金之幸,宋之幸也。孙璟继绪,虽志存润色而诛求无艺。卫王失驭,内成沙虎之逆,外引蒙古。会河败绩,居庸大掠,金替元兴,于兹而决。宣宗立于逆臣,徒以公主金缯乞和于敌,终畏其逼,南徙于汴。蒙古入燕,而祖宗神御及诸妃嫔皆沦没。和宋,弗纳。遣子入寇,将谓失诸元而偿诸宋;岂知宋、元分金之约,亦如海上灭辽之盟乎?守绪弗守,弃汴奔蔡,汴帅降元,而二王两后妃嫔宗室俱赴青城,一如宋人北辕之日。元杀二王族属,送后妃于和林,在道艰楚,不啻徽、钦五国之时也。宋、元入,虽传位承麟,一炬同烬,嗟何及哉!论者曰:肃慎苗裔,宋初贡马,犹有楛矢遗意焉。完颜始大,乞买肆毒。俘人之主,立人之臣,乱夷夏大防,易寇履正位。百年之后,仍假手于华人之崔立,以归蒙古青城。出尔反尔,岂不信哉!熙炀济虐,金绪半刊。世宗以仁易暴,南北熙然,宜历年之逾百也。繇章及宣,蒙古浸逼。狐兔失其故穴,人竞逐之。而犹连兵宋、,自销锋铓。衰麻男子,方笑哭于承天;守绪承麟,空走死于河北。嗟夫!金既灭辽以俘宋,复自灭以兴元而覆宋。黑水馀孽,真夷夏所同雠,天人所必弃矣!
阿骨打取阿疏城,按出虎源金号成(方言谓金曰“按出虎”。)
混江赭马随鞭指,朔土黄龙次第平。
山北谁容辽假息,南侵岂俟宋渝盟。
乞买方图分道入,徽钦已驾北辕行。
立楚立齐仍册宋,熙炀继暴岂能撄。
吴山立马人何在,乌禄来燕众始生。
自璟及珣根渐拨,沙虎翻来铁木旌。
三十七辆和林道,五百馀人血泪盈。
当年宋室何如此,守绪辞合禁声。
蔡州枉就承麟烬,黑水空辜负马名。
按:十年,金太祖完颜旻崩于天辅七年癸卯,当以“九年”为是。十年,金太宗完颜晟天辅七年(天会元年)癸卯即位,崩于天会十三年乙卯,当以“十三年”为是。
偶阅查初白集中有汴梁杂诗八首但称梁宋遗墟殊未详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军得天下始建为东都然温僭位犹在洛也末帝方即京后唐仍迁于洛石晋至汴以其地便漕运乃定都焉汉周宋因之刘豫受封亦尝迁于此海陵谋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来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补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一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一军宣武启雄封,地扼中原四战冲。
自诧五经真有子,几令独眼不成龙。
上源驿近来仙仗,建国楼高报晓钟。
留与豚儿作京阙,杨刘北望夜传烽。
偶阅查初白集中有汴梁杂诗八首但称梁宋遗墟殊未详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军得天下始建为东都然温僭位犹在洛也末帝方即京后唐仍迁于洛石晋至汴以其地便漕运乃定都焉汉周宋因之刘豫受封亦尝迁于此海陵谋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来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补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二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夺得山河国大梁,妇翁岂亦许亡唐。
乞邻直比高无赖(称臣于契丹,拒命翻成石敢当。
出塞叫鸡随币贡,围军啖马少盐尝。
负心等破妻家业,他日何须骂杜郎。
偶阅查初白集中有汴梁杂诗八首但称梁宋遗墟殊未详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军得天下始建为东都然温僭位犹在洛也末帝方即京后唐仍迁于洛石晋至汴以其地便漕运乃定都焉汉周宋因之刘豫受封亦尝迁于此海陵谋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来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补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三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穷庐人去少兵尘,操刺军都坐紫宸
暗伏铁锤曾护主,远颁木拐亦称臣。
糟糠持户家终立,水火盈朝国已屯。
太息郊坛才建号,匆匆父子四年春。
偶阅查初白集中有汴梁杂诗八首但称梁宋遗墟殊未详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军得天下始建为东都然温僭位犹在洛也末帝方即京后唐仍迁于洛石晋至汴以其地便漕运乃定都焉汉周宋因之刘豫受封亦尝迁于此海陵谋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来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补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四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少年花项刺飞翎,岂学班超燕颔形。
早有美人惊衣白,竟闻天子出雕青。
愤兵救命归无路,义子传家讨不庭。
赢得荣封崇义爵,历年三百未曾停。
偶阅查初白集中有汴梁杂诗八首但称梁宋遗墟殊未详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军得天下始建为东都然温僭位犹在洛也末帝方即京后唐仍迁于洛石晋至汴以其地便漕运乃定都焉汉周宋因之刘豫受封亦尝迁于此海陵谋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来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补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五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戎衣一夕换袍黄,返旆从容上御床。
得国也从孤寡手,传家难料弟兄肠。
基开忠厚流终远,运启文明势不强。
遗泽试看南渡日,鱼羹老妪亦从王。
偶阅查初白集中有汴梁杂诗八首但称梁宋遗墟殊未详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军得天下始建为东都然温僭位犹在洛也末帝方即京后唐仍迁于洛石晋至汴以其地便漕运乃定都焉汉周宋因之刘豫受封亦尝迁于此海陵谋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来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补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六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领得狼头纛一枝,仍容守汴建朝仪。
竟从故国乘黄屋,可忆当年拜赤墀。
南牧金戈奴叛主,北来玉册帝称儿。
谁知他日临潢徙,五国城中等泪垂。
偶阅查初白集中有汴梁杂诗八首但称梁宋遗墟殊未详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军得天下始建为东都然温僭位犹在洛也末帝方即京后唐仍迁于洛石晋至汴以其地便漕运乃定都焉汉周宋因之刘豫受封亦尝迁于此海陵谋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来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补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七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一漾南迁两不同,毡车尘土绣旗风。
势强饮马长江外,运去游鱼沸鼎中。
乔木阴犹秋色碧元遗山诗:「两都乔木皆秋色。」),幽兰轩已火光红。
可怜一片青城月,又照蛾眉出故宫
偶阅查初白集中有汴梁杂诗八首但称梁宋遗墟殊未详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军得天下始建为东都然温僭位犹在洛也末帝方即京后唐仍迁于洛石晋至汴以其地便漕运乃定都焉汉周宋因之刘豫受封亦尝迁于此海陵谋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来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补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八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爱子分封锡土田,梁园自古有亲贤。
时平乐府翻筝曲,势急围城散库钱。
朱寨波涛悲末运,大堤弦管记当年。
至今廛市都新筑,多在前人屋脊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