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论救杨嗣复李珏陈夷直状841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等闻向外传说纷然。
陛下皆遣中使
未测其由。
臣等相顾忧惶。
不知死所。
嗣复等所涉议论。
实负圣明。
臣等所以显书其罪。
不为末减。
只望止于窜逐。
用戒群邪。
人称刑人于市
与众共弃。
陛下若以嗣复等罪状必不可容。
伏望且降使臣
就彼鞫问。
待得其罪。
显戮不迟。
如便遣使。
必遗后悔
文宗只缘贬宋申锡
更不按问。
至今人以为冤。
臣等于嗣复等。
实无情故。
所利者宗庙。
所惜者圣明。
不欲令一事骇听。
失天下之望。
若使四方将相
或以此为词。
臣等避罪不言。
无以塞责。
伏望陛下特回宸虑。
下纳愚忠。
臣等馀年。
方敢自保。
陛下若以臣等事君不尽。
情涉容奸。
先罪臣等。
实所甘分。
辄陈肝血。
不避严诛。
不任恳切兢惶之至。
谨俯伏待罪。
望速降敕旨。
李珏册赠司空852年5月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大中六年岁次壬申五月丁卯朔十六日壬午
皇帝若曰。
国有元老。
道可咨禀。
天命不助。
倏然去我。
宜加褒命。
以慰重泉
咨尔故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赞皇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李珏
立德行道。
继长增高。
贵而益修。
老而弥笃。
在文宗朝。
遍历清近。
内备顾问。
尝摧奸凶。
外领事权。
善提故典。
爰付魁柄。
实肖象求。
镇抚四夷。
莫不信顺。
训导百吏。
皆有程品。
左官荒服。
众冤非罪。
事君以道。
知我其天。
李固之确论无私。
周公之金縢终启。
自朕统御。
尊敬旧老。
分委戎辂。
作镇孟津
训兵令行。
治人化洽。
饱闻声誉。
渴见风彩。
大冢宰
徵归朝廷。
谠直忠贞。
骨鲠魁礨。
凡所陈启。
无非法诫。
遂乃裂授东夏
表率诸侯。
能救饥艰。
克为康泰。
初陈微恙。
请捐重寄。
驿骑奔问。
待医临理。
旋闻大病。
却食涕流。
命也柰何。
痛悼不及。
今遣使某官某副使某官某持节册赠尔为司空
魂而有知。
鉴兹诚意。
呜呼哀哉。
杨嗣复李珏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运行帝载。
翊赞天工。
必俟辅臣。
以宣至化。
将益秉钧之重。
是资并命之求。
诸道盐铁转运等使正议大夫户部侍郎上柱国宏农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杨嗣复
动必居正。
言惟在公。
峻若孤山
清犹止水。
从政禀诗书之教。
承家达礼乐之源。
朝议郎尚书户部侍郎判户部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珏
质本温明。
才推俊茂。
智能周物。
宏本有容。
守和为君子之儒。
可大见贤人之业。
挺为国杰。
秀禀元精。
生必为时。
宝称希代。
便蕃清秩。
操履有常。
调黄钟而协谐。
和朱弦而疏越。
或总戎重镇。
或敷惠字人。
卒乘有辑睦之功。
茕嫠著昭苏之咏。
洎入司邦赋。
爰掌版图。
事未财成。
公望犹郁。
是可以宰领枢务。
用弼予违。
叙彝伦而建大中。
罄吁谟而调元气。
乂宁华夏。
保合神人。
宜申补衮之规。
致我垂衣之理。
于戏。
孔明相鼎峙之国。
尚闻鱼水之词。
夷吾辅霸业之君。
犹致鸿翼之喻。
矧予祗丕构。
虽未克绍前修。
造次之閒。
不忘遵道。
宵衣旰食
一纪于兹。
灾沴尚生于早蝗。
黎元屡困于衣食。
中夜静虑。
若涉大川。
将求津涯。
俟尔而济。
尔谓是。
靡以拂吾心而不行。
尔谓非。
靡以徇吾志而苟用。
开物成务。
俾乂于得时。
求贤审官
宁我以多士。
则鱼水鸿翼。
夫何足言。
勉副求。
无忝我休命。
嗣复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勋赐如故。
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判户部事
散官勋赐如故。
李珏扬州节度使 唐 · 蒋伸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八
门下。维扬右都。
东南奥壤。包淮海之形胜。
吴越之要冲。阛阓星繁。
舟车露委。若非人伦硕望。
台鼎旧臣。则何以镇抚巨藩。
允膺佥属。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李珏
器量宏深。襟灵冲粹。
道光朝彦。德契人师。
文章穷三变之风。学术洞九流之奥。
庄敬形外。温和积中。
松筠自高。圭玉不耀。
负经国之策。蕴致君之谟。
辅弼两帝。始终一心。
忠直贯于金石。节操励于冰霜。
邦家克宁。毗倚是属。
扬历斯久。声猷益光。
洎受钺孟津宣风列郡。
而能训齐师旅。润泽蒸黎。
奸豪惧秋霜之威。孤弱怀冬日之爱。
载膺参选。望洽冢卿。
铨管无差。操鉴惟允。
惟尔早践骊龙之位。再分邵武之雄。
儒臣之荣。可谓全美。
式崇端揆之重。仍兼亚相之权。
勉思令图。副我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