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授陆景初大理少卿制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朝议大夫守中书舍人上柱国陆景初。识悟清真。虚心得妙。言符正直。独行邻几。故能儒元默知。文史明达。翔集仙署。翻飞禁省。而咎繇为理。释之不冤。精求上才。钦恤中典。宜慎刑法。俾闻哀敬。可大理少卿。散官勋如故。主者施行。
遣姚巂陆象先等依前按察制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古者协和万邦。畴咨四岳。柔远能迩。明目达聪。以变于人也。自朴散醇漓。割方回直。失于德者。格之以礼。失于礼者。助之以刑。故惧罗网而畏书。必振其纲而操其柄。庶乎举政之要也。閒岁天下诸州岳牧。先充本道按察。诚以今之刺举。昔之率连。盖欲为吏之黜陟。审人之愁苦。中念作奸犯科。获罪相次。弃木或尤于拙匠。采葑不遗于下体。由是申命有司。咸多叙用。至于按察。暂令休罢。夫泉有鱼矣。虽见则不祥。林有兽焉。而为之不采。与其存而勿用。孰若狎以玩之。俾便于时。复修其政。银青光禄大夫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姚巂处置兵马使上柱国兖国公陆象先等。早蕴宏量。深甄大体。清能励俗。仁以敦风。必将检御权豪。昭明淑忒。宜兴化以树善。伫责成而求当。可依前件。馀各如故。一事以上。并准旧例处分。本道所隶之州。有偏远不稳便者。仍令所司。量宜分割。永为定额讫奏闻。主者施行。
加封魏知古陆象先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侍中兼太子左庶子梁国公魏知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顷属艰虞。歼殄凶丑。咸能仓卒之际。志不顾身。吁谟之初。邪莫干正。有罪斯服。抑惟王典。无言不酬。以劝臣节。俾加茅土。式宠盐梅。知古赐食实封二百户。物二百段。象先封兖国公。食实封二百户。赐物五百段。
授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入而弼政。虽伫忠贤。出则分忧。更资循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品兖国公陆象先。体含清雅。识备贞悫。早修学行。实允谟明。三蜀称殷。一都之会。重寄为邦。朝难其选。朕光宅四海。康惠兆人。乃眷所先。必自于远。故端寮载举。重臣攸属。可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
赠兖国公陆象先尚书左丞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三
象先含和毓粹。体道居身。迹在区中。心游象外。懋昭丕德。光辅先朝。爰降优恩。是为师保。方期承命。以配上祥。厉疾无瘳。徽音遽隔。兴言念旧。震悼于怀。宜旌端揆之职。用光窀穸之事。赠尚书左丞。赙物二百段。米粟二百石。
再改正颜子兖国公祝文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右。臣先据太常博士高远奏。改文宣王配座颜子兖国公祝文昭告字。援小祀例为致祭。高远意者为与武王祝称不等。欲不敢御署。盖迂至尊降屈行拜敬之礼。殊不知中祀云昭告。亦进御署。署讫皇帝不拜。今既升文宣王为大祀。兖国公即便是中祀。而况颜子德冠孔门。徇齐圣智。佐食则绝席居前。侑酳乃服衮在上。既礼容以相称。何贬拂而太悬。武成王祝文。开元天宝中亦云昭告。进署不拜。至正元年。兵部员外郎李纾奏节文云。太公述作止于六韬。勋业形于一代。岂可拟文宣王之盛哉。遂改损昭告字云致祭。不进御署。今者国朝以其拯民靖乱。崇德报功。再奉严禋。重搆庙宇。光灵显被。圣泽优褒。圣典既修。旧章宜正。臣却请升武成王祝文。仍旧归昭告字。国公则不合更贬祝。仍准礼大祝进御署拜。中祝御署不拜。夫礼者。别尊卑。名轻重。奉常沿。酌折衷。后亦何必矫饰閒辞。芜秽简牍。穿凿往事。紊乱彝章。视兹二途。指归一揆。谨具奏闻。
贺册封兖国公主表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宫闱延庆,国邑疏封。诞告有初,均欢无外。臣某诚欣诚抃,顿首顿首。伏以兖国公主天孙禀粹,巽女流占。在姆不勤,承亲允穆。恭惟皇帝陛下至仁敷祐,笃爱成雍。诞生秾矣之姿,前导百斯之福。教宫有典,择配惟嘉。爰选良辰,茂宣华册。肇禹州而启国,筑鲁馆以由章。典物备臻,官司载跃。矧于归夫舅族,谅深沐于皇慈。臣早忝近班,今司外服。徒聆发号,莫获观光。瞻望宸廷,臣无任。
按:《宋元宪集》卷一九。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
论兖国公主议行册礼奏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文恭集》卷七、《宋朝事实》卷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四、《右编》卷一三
今月二十一日,草福康公主特进兖国公主制,窃闻议行册礼,然于事体颇有未便。祖宗以来,公主、长主未有行此礼者。昔汉明帝封皇子,悉半诸国,明德马皇后曰:「诸子食数县,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敢与先帝子等也」。唐贞观中,太宗长乐公主将出降,帝令有司资送倍于永乐公主。魏徵曰不可,引汉明帝之言为对。且曰:「天子姊妹称长公主,加长字示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浅深,无容礼相踰越」。太宗然其言,入告长孙皇后,后遣使赐徵金帛。陛下即位以来,累曾进封魏国、楚国二大长主,亦不曾行册礼。今施于兖国公主,是与大长公主相踰越。兼以贵主之故,贤妃亦蒙殊典,有旨令进纶告,不行册礼。是母子之间,一行一不行,礼意尤不相称。书于史册,后世将有讥议,必谓陛下偏于近情,亏圣德之美。臣愿陛下采汉明之言,开文皇之听,遵祖宗旧典。如国朝公主曾行此礼,行之粗且无嫌,如其不曾,则宜且罢。臣以陛下好忠谏,纳至言,臣职在论思,不敢不言。
皇女兖国公主降封沂国公主制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二、《宋大诏令集》卷四○、《皇朝文鉴》卷三四、《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七、《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九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陈车服之等,所以见王姬之尊;启脂泽之封,所以昭帝女之宠。兹唯亲爱之攸属,时乃风化之所关。苟不能安谐于厥家,则何以观示于流俗?兖国公主生而甚惠,朕所钟爱,故于外家之亲,以求副车之配。而保傅无状,闺门失欢,历年于兹,生事弗顺,达于闻听,深所骇然。虽恩义之常,人所难断,至于赏罚之际,朕安敢私?宜告大廷,降徙下国。于戏!尔惟肃雍以成美德,惟柔顺以辑令名。及其恪思,庶永来福。可降封沂国公主。
兖国公主宅更不置都监诏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三、《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一一(第一册第一六八页)
兖国公主宅自今更不置都监,令入内内侍省选内臣年四十以上、三班院使臣年五十以上无私罪者二人为在宅勾当,及选内臣十五以下者二人为入位祗应,并不得与驸马都尉接坐,著为定制。
曾公亮授尚书左仆射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兖国公加封邑制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一、《华阳集》卷三七、《宋大诏令集》卷六一
门下:上天之縡运大时,不能以全功;睿主之抚统群物,不能以独化。矧予眇德之御,方揽万机之难,实仰成于辅臣,以经起于邦治。爰旌丕烈,庸告群伦。具官某明允笃诚,温恭迪哲,动合圣贤之检,言形社稷之忠。蚤选圣期,遂仪台路。子孟之承先帝,预定于大谋;召公之保三朝,率躬于一德。乃眷宣劳之旧,未昭报礼之隆。其总揆于中台,益侈封于大国,加以爰田之数,倍之真户之输,诞维宠章,优我茂宰。于戏!王命山甫,式是百辟之瞻;天锡鲁侯,祚尔千秋之福。更恢远御,永弼昌图。可。
贤妃苗氏奏亲姊永安县君苗氏男习进士张士昌兖国公主奏苗贤妃亲外甥习进士张阅可并试将作监主簿制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三、《西溪文集》卷六
敕某等:属者朕诞日之庆,均赉宫闱,使得推及近戚。今贤妃暨兖国公主乃以尔等为言,皆苗氏之姻也,其各锡以一命,试于工正之属。其往祗服,思有攸立,毋辱于位。可。
陆象先论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象先为益州长史,司马韦抱真谏以宜行罚,象先曰:「理则可矣,何必严刑以立威」?迁河中尹,录事白以小吏合杖,象先曰:「此人之情,不甚相远,必须行杖,须从汝始」。又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始为烦耳。但静其源,何忧不简」?噫,可谓仁恕长者也。求之古人,其宓子贱之伦乎,两汉以下循吏殆不及也。后世为人上者,以仁爱而抚民,则世谓之柔懦;以教化而训俗,则世之谓迂阔。至有残其民,惟恐其不酷,反得干才之誉;挠其民,惟恐其不烦,反得治剧之名。故近年趋进奔竞者,惟务轧其民,以进己之身,故天下之民日陷网罗之苦。耳不闻仁义礼乐之教,目不见宽和惠慈之化,谓为治之法,自古皆然。至有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踵凶袭恶,填塞牢狱,刑诛杀戮,岁千万数,皆由在上者烦挠而致之。噫,安得国家拔卓茂于密县,显朱邑于桐乡,又求象先辈百十人,分之四方郡县,导民以德,齐民以礼,使其有耻且格,不烦不挠,至简至易,尽成循吏之治,而使吾人熙熙哉!夫以区区曹参,而能守盖公一言,以清净而镇俗,而公卿大夫牧民而不以象先之心为心者,真衣冠而衄者乎!
王圭父准皇任三司盐铁判官太常博士秘阁校理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兖国公可追封鲁国公馀如故制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九、《王魏公集》卷二
朕尊礼辅臣,与图政事,褒崇祖考,厥有常故。具官某父某,行实才名,见称于世,施不大耀,垂裕后昆。为时宗工,位冠百辟,相予肆祀,肃雍在廷。改胙大邦,尚其嘉享。可。
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刘沆可追封兖国公馀如故制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王魏公集》卷三
敕:序德报功,是宜厚往;褒贤念旧,所以劝忠。维时显庸,申彼悯锡。具官某,以宏材远业,经纬四方;以伟望英声,仪刑百辟。相我仁祖,协成圣谟,进建元储,国以泰定。劳勤勋绩,久而自昭,笃实冲深,朕用嘉叹。兖为大国,公爵极崇,尚其明灵,膺此休命。可。
代谒兖国公文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一、《龙云集》卷三○
惟公懿言行以开后学,时用舍以同圣人,视仪上公,以食兹土。某守藩之始,典礼有在,敢不举以从事。是用躬谒祠下,庶其临之。尚飨。
代高邮县祭先师兖国公文 其一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七、《云溪居士集》卷三○
先圣之道,著如日星,万世莫不尊亲者,岂惟其道之高明,抑亦诸子辅佑之功也。见而知之,有功于先圣者,莫如公;闻而知之,有功于先圣者,莫醇如孟子、荀况、扬雄、韩愈,皆宗师之。国家求善不倦,纪功无遗,推存及亡,远迨先哲。比尊孟子以上公之号,分社于邹,配享于先圣,列位于公下。复俾荀况食兰陵,扬雄食成都,韩愈食昌黎,皆加以三等之爵,从祀于先贤。某肃承诏条,将塑绘其象,谨以元日祭告于庙廷。惟公聪明,歆国休命。尚飨!
代高邮县祭先师兖国公文 其二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七、《云溪居士集》卷三○
昔尼父修文武之道于邹鲁,天下之士心悦诚服而来学者三千馀人,孝若子骞,辩若子贡,勇若子路,文若子夏,皆当世豪杰也,莫不推公之贤,服公之德。先圣所与,亦惟在公。具体圣人,交臂儒术,功扶名教,泽流后来,故能存契行藏,没同荐享。皇帝初修郊配,诞布鸿休,咸秩无文,矧伊常祀。式严诏旨,敬款祠宫。惟公有神,歆我国命。
奉安兖国公文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七、《道乡集》卷三八
昔者圣人之门由公在焉,而攀鳞附翼者以三千计,非公步趋言辨,踵续圣人,而能发其立教之旨,使皆智悟而深造焉,何以臻此与!朝廷修明典礼,祓饰太平,而孟、荀、扬、韩咸以道德被服休命,饬工塑绘,仪容肃如,永永庙祠,自兹以始。则所谓门人益亲者,岂独赖公致力于当时哉。公其鉴之。
奉安兖国公文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七、《道乡集》卷三八
惟公体圣人之道无入而不自得,故昔之陋巷非所忧,则今之广厦亦非所乐。唯其因严生敬,使人知学校可尊而名教不可犯,以庶几公之德行焉,殆亦公之所期于后世者。敢吉蠲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