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谢高燕公惠生衣 唐 · 张祜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高公宠赐白衣裳,惊讶灾天雪满箱。
乍展轻烟总手滑,如披薄雾觉身凉。
谁家织素秋蟾色,何处丝抽嫩异香?
珍重六铢无可赠,空凭七字当琼浆。
贽高骈歌(题拟) 唐 · 无名氏
押陌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五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旌引烟策(见《南部新书》卷癸。)。
成都罗城北门石记(上有乾符三年高骈名衔,馀字断缺,莫知其为何诗也。) 唐 · 不详
押词韵第四部
五五复五五,五五逾重数。
浮世若浮云,金石一如故。
与君相见时,杳杳非今土。
献高骈(骈筑罗城,多发掘古冢取砖。有一冢上鬼夜啸,自称冥司赵𤰳。献书,略曰:“𤰳一介游魂,叨掌冥司,希于万雉,免此一抔,倘全马鬣之封,敢忘龙头之庇。”并附一诗于后幅)。(一作慕容垂诗) 唐 · 赵𤰳
五言绝句 押侵韵
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
人生一世事,何用苦相侵(此诗与慕容垂冢上答太宗多同,以各载事迹,故两存之)。
高骈除祭酒兼侍御史依前充职右神策军兵马使制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九
敕。右神策军右厢兵马使兼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前灵州大都督府左司马殿中侍御史上柱国高骈。禁旅典兵。为吾爪士。言念付禄。未称输劳。外之王官。帖以宪秩。可曰荣遇。无忘尽瘁。可检校国子祭酒兼濮王府司马侍御史。馀如故。
切责高骈诏 唐 · 郑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省表具悉。卿一门忠孝。三代勋庸。铭于景钟。焕在青史。卿承祖父之训。袭弓冶之基。起自禁军。从微至著。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自秦州经略使授交趾节旄。联翩宠荣。汗漫富贵。未尝断绝。仅二十年。卿报国之功。亦可悉数。最显赫者。安南拒蛮。至今海隅尚守。次则汶阳之日。政声洽平。洎临成都。胁归骠信。三载之内。亦无侵淩。创筑罗城。大新锦里。其为雄壮。实少比俦。渚宫不暇于施为。便当移镇。建邺才闻于安静。旋即渡江。自到广陵。并钟多垒。即亦招降草寇。救援临淮。大约昭灼功勋。不大于此数者。朝廷累加渥泽。靡吝徽章。位极三公。兵环大镇。铜盐重务。绾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于万里。朕瞻如太华。倚若长城。凡有奏论。无不依允。其为托赖。岂愧神明。自黄巢肆毒咸京。卿并不离隋苑。岂金陵苑水。能遮鹅鹳之雄。风伯雨师。终阻帆樯之利。自闻归止。宁免郁陶。卿既安住芜城。郑畋以春初入觐。遂命上相。亲领师徒。因落卿都统之名。固亦不乖事例。仍加封实。贵表优恩。何乃疑忿太深。指陈过当。移时省读。深用震嗟。聊举诸条。粗申报复。卿表云。自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者。朕拔卿汶上。超领剑南。荆润维扬。联居四镇。绾利则牢盆在手。主兵则都统当权。直至京北京南。神策诸镇。悉在指挥之下。可知董制之雄。而乃贵作司徒。荣为太尉。以为不用。何名为用乎。卿又云。若欲俯念旧勋。伫观后效。何不以王铎权位。与臣主持。必能紏率诸侯。诛锄偫盗者。朕缘久付卿兵柄。不能剪灭元凶。自天长漏网过淮。不出一兵袭逐。奄残京国。首尾三年。广陵之师。未离封部。忠臣积望。勇士兴讥。所以擢用元臣。诛夷巨寇。心期貔武。便扫欃枪。卿初委张璘。请放却诸道兵士。辛勤召置。容易放还。璘果败亡。巢益颠越。卿前年初夏。逞发神机。与京中朝贵书题云。得灵仙教导。芒种之后。贼必荡平。寻闻围逼天长。必谓死在卿手。岂知鱼跳鼎釜。狐脱网罗。遽过长淮。竟为大憝。都统既不能御遏。诸将更何以枝梧。果致连犯关河。继倾都邑。从来倚仗之意。一旦控告无门。凝睇东南。惟增悽恻。及朕蒙尘入蜀。宗庙污于贼庭。天下人心。无不雪涕。既知历数犹在。讴谣未移。则怀忠拗怒之臣。贮救难除奸之志。便须果决。安可因循。况恩厚者其报深。位重者其心急。此际天下义举。皆望淮海率先。岂知近辅儒臣。先为首唱。而穷边勇将。誓志平戎。关东寂寥。不见干羽。洎乎初秋览表。方云仲夏发兵。便诏军前。并移汶上。喜闻兵势。渴见旌幢。寻称宣润阻艰。难从天讨。谢元破苻坚于淝水。裴度平元济于淮西。未必儒臣。不如武将。卿又云。若不斥逐邪佞。亲近忠良。臣既不能保家。陛下岂能安国。忽当今日。弃若寒灰者。未委谁是忠良。谁为邪佞。终日宠荣富贵。何尝不保其家。无人捍御寇戎。所以不安其国。岂有位兼将相。使带铜盐。自谓寒灰。真同浪语。卿又云。不痛园陵之开毁。不念宗庙之焚烧。臣实痛之。实在兹也。且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也。鲸鲵漏于网外。抑有其由。卿手握强兵。身居大镇。不能遮围擒戮。致令脱漏猖狂。虽则上系天时。抑亦旁由人事。朕自到西蜀。不离一室之中。屏弃笙歌。杜绝游猎。蔬食适口。布服被身。焚香以望园陵。雪涕以思宗庙。省躬罪已。不敢遑安。奸臣未悟之言。谁人肯认。陛下犹迷之语。朕不敢当。卿又云。自来所用将师。上至帅臣。下及裨将。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为谋。安能集事者。且十室之邑。犹有忠信。天下至大。岂无英雄。况守固城池。悉严兵甲。纵非尽美。安得平欺。卿尚不能縳黄巢于天长。安能坐擒诸将。只如拓拔思恭诸葛爽辈。安能坐擒耶。勿务大言。不堪垂训。卿又云。王铎是败军之将。兼徵引矍相射义者。昔曹沫三败。终复鲁雠。孟明再奔。竟雪秦耻。近代汾阳尚父咸宁太师。亦曾不利鼓鼙。寻则功成钟鼎。安知王铎不立大勋。卿又云。无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耻。但虑寇生东土。刘氏复兴。即轵道之灾。岂独往日哉。我国家景祚方远。天命未穷。海内人心。尚乐唐德。朕不荒酒色。不亏刑名。不结怨于生灵。不贪财于宇县。自知运历。必保延宏。况巡省已来。真祥荐降。西蜀半年之内。声名又以备全。塞北日南。悉来朝贡。黠戛善阐。并至梯航。但虑天宝建中。未如今日。清宫复国。必有近期。卿云刘氏复兴。不知谁为其首。遽言刮席之耻。比朕于刘盆子耶。仍忧轵道之灾。方朕于秦子婴也。虽称直行。何太罔诬。三复斯言。尤深骇异。卿又云。贤才在野。憸人满朝。致陛下为亡国之君。此子等计将安出。伏乞戮卖官鬻爵之辈。徵鲠直公正之臣者。且唐虞之世。未必尽是忠良。今岩野之间。安得不遗贤彦。朕每令铨择。亦遣访求。其于选将料兵。安人救物。但属收复之业。讲求理化之基。自有长才。同匡大计。卖官鬻爵之士。中外必不有之。勿听狂辞。以资游说。且朕远违宫阙。寄寓巴邛。所失恩者甚多。尚不兴怨。卿落一都统。何足介怀。况天步未倾。皇纲尚整。三灵不昧。百度犹存。但守君臣之轨仪。正上下之名分。宜遵教约。未可隳淩。朕虽冲人。安得轻侮。但以知卿岁久。许卿分深。贵存始终之恩。勿贮猜嫌之虑。所宜深省。无更过言。
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 唐末 · 罗隐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
仙境是谁知处所,人间空自造楼台。
云侵朱槛应难到,虫(一作尘)网闲窗永不开。
子细思量成底事,露凝风摆作尘埃。
延和阁诗(高骈末年,惑于神仙之术。起延和阁于大厅之西,七间,高八丈,饰以珠玉,绮窗绣户,殆非人工。每旦,焚名香,祈王母之降。及毕师铎乱,人有登之者,于藻井垂莲之上,见二十八字云。) 唐末 · 罗隐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延和高阁上干云,小语犹疑太乙闻。
烧尽降真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
代高骈回云南牒 晚唐 · 胡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牒。前件木夹。万里离南。一朝至北。开缄捧读。辞藻焕然。奖饰过多。欣慰何极。实以昨同边镇。才到藩篱。且按此朝之旧仪。未委彼国之新制。不知鹤拓。惟认苴咩。尚呼南诏之佳名。岂见大朝之美号。要从微耗。且是所宜。伏承骠信。王化风行。君德云被。雕题屈膝。鴃舌折腰。卉服来庭。毳裘入贡。盖以深明豹略。精究龙韬。波伏西天。草偃南土者。然侵轶我华夏。无乃不可乎。将谓我皇帝有所负于彼邦。边臣有所负于彼国。虑彼直我曲。获罪于天。是陈木夹申怀。用贮荣报。及披回示。已见事根。止于囚系使人。放归彼国。始乎小怨。终此深雠。吞噬我朗宁。虔刘我交阯。取我越巂。犯我益州。若报东门。乃及再四。夫物居中者尊也。处外者卑也。是以众星拱之北辰。百谷趋之东海。天地尚不能违。而况于人。我国家居天之心。宅地之腹。四方八表。莫不辐辏。亦由北辰之于东海也。诚知土地山河。归于有德。虽云有德。亦须相时。苟无其时。安可妄动。明公博识多闻。岂不见仲尼乎。仲尼之圣踰尧舜。颜子之贤过夔龙。六合茫茫。无立锥之地者。盖无其时也。适使孔子生于秦末。乘胡亥之乱。用颜回闵损为宰相。子路冉有领将军。子贡宰我充行人。子夏言偃典书檄。虽六合鼎沸。可期月而定也。当此之时。刘项只可都头。韩彭不过部将耳。圣人虽有帝天下之德。而无帝天下之时。终不妄动。及子路欲使门人为臣。以为欺天乎。及自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止于负手曳杖。逍遥倚门。告终而已。王莽不识天时。符坚不知历数。妄恃强富。争帝乾坤。莽以百万统师。来袭后汉。光武以五千之旅。破于昆阳。坚以六十万精兵。寇于东晋。谢元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国富兵强。何足恃之。周王仗箠于岐山。汉祖脱褐于泗水。我高祖起自陇州。盖明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见其形未知其兆也。今与明公陈之。望审参焉。昔周公承公刘之德。遇殷纣之暴。刳剔孕妇。涂炭生灵。剖贤人之心。断朝涉之胫。三分天下而二归周。文王率诸侯而朝之。至武王观兵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尚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退归修德。观乎圣人去就。岂容易哉。及微子去。比干剖。箕子奴。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武王方援旗誓众。一举而灭纣者。盖天夺殷而与周也。我皇帝宵衣旰食。肩尧踵舜。父事三老。兄友百僚。推赤心于比干腹中。悬白日于微子头上。诸侯合德。百姓欢心。天下有人圣如周王。家有姬旦。户生吕望者乎。汉祖承帝尧之德。遇秦皇无道。并吞六国。恃宇宙一家。焚烧诗书。坑灭贤哲。筑长城于紫塞。造阿房于皇州。鬼母哭蛇。人臣指鹿。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是以陈胜一呼。天下响应。汉祖西入。五星都聚者。盖天夺秦而与汉也。我皇帝方崇诗书。任贤哲。卑宫室。恤黔黎。野无歌凤之人。朝有问牛之杰。天下有人英如汉祖。家有韩信。户生张良者乎。我高祖承元元之德。遇隋炀荒淫。徭役不均。征敛无度。竭民生之财产。为巡幸之资粮。虎噬偫贤。猱蒸庶母。浮沈辽海。疏凿汴河。今年东征。明年西伐。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是以我高祖应天顺地。奄有四海者。盖天夺隋而兴唐也。我皇帝方澹泊声色。杜绝巡游。梦卜宰辅。倚注藩屏。思成垂拱。恶习干戈。皇天方赞。国人方欢。天下有人雄如唐祖。家有敬德。户生玄龄者乎。仆虽自绛纱。素耽黄石。既探师律。亦识兵机。奉诏镇压三巴。抚安百姓。思敦礼乐。耻用干戈。每伤虞芮之争田。念姬周之让路。苟不获已。即须训戎。且蜀地数千里。郡列五十城。户口之多。士卒之众。可以挥汗成雨。吐气成云。盖缘从前元戎。皆是儒者。有昧见机而作。但守升平之元规。虽分常忧。不教民战。是以彼国得以深入。无备故也。仆示之以三令。教之以八阵。鼓声而进。钲动而退。甘与之共。苦与之均。义等埙篪。情犹瓜葛。悦礼乐而敦诗书。务耕桑而聚谷帛。使家藏甲冑。户贮干戈。赏罚并行。公私共贯。既识三略。便可七擒。不惟喝倒不周。亦可劈开太华。况彼国自长庆以来。搔扰益部。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掠人之妻。鳏人之夫。焚人之庐舍。使人暴露。剪人之桑麻。使人寒冻。蜀人怨恨。痛入骨髓。仆乘其众怒之势。示其暴怨之门。况抱鸡搏狸。不繇人教。乳犬敌虎。自是物情。既仗宗庙之威灵。兼统华夏之精锐。若乘流纵棹。下坂推车。岂劳心哉。仆官是宰衡。位当侯伯。披坚执锐。虽则未曾。济河焚舟。平生所贮。彼国将帅之强弱。邦国之盈虚。坐可酌量。何烦询诱。且六合之外舟车不至。圣人不言。彼国在圣人不言之乡。舟车不及之地。纵主上英哲。人臣俊乂。亦犹烛龙衔耀。只可照于一方。春雷振声。不能过于百里。天与不取。谈何容易。夫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彼国纵晓六韬。未娴五贼。而欲泥封函谷。水灌晋阳。何其谬哉。五贼者。夏桀张罗。殷汤祝网。是以仁而贼不仁也。殷纣剖生人。周文葬枯骨。是以德而贼不德也。齐国厚徵薄贷。鲁国厚贷薄徵。是以恩而贼不恩也。项羽杀义帝。高祖举哀。是以义而贼不义也。陈后主骄奢。隋文帝恭俭。是以道而贼不道也。能行五贼。兼晓六韬。方可夺人山河。倾人社稷。我朝未有五失。彼国徒自陆梁。以此推之兴亡可鉴。何劳远离庭户。始识安危。久习韬钤。方明胜负。而妄要姑息。不务通和。回示荒唐。一何乖戾。罔念孔颜之知命。翻效莽坚之覆车。交阯丧亡。可知人事。新都失律。足见天时。若望降尊。便希抗礼。但百谷不趋东海。众星不洪北辰。则不可议也。苟未如是。则不可改图。昔管仲入周。不受上卿之礼。苏武在北。无亏中国之仪。事有前规。固难更易。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若彼直我曲。恐招天殃。既彼傲我谦。何患神怒。见已训齐士卒。调集糗粮。或玉露垂槐。金风动柳。建鼓数里。命车指南。涉巂吊民。渡泸会猎。继齐鲁之夹谷。绍秦赵之渑池。便是行人。岂遗佳策。皇帝圣旨。已具前缄奉闻。臣下不复多谈。恐乖忠告。谨牒。
与罗隐互谑(隐与云同谒淮南相公高骈,高以云为人雅律,遂留云而远隐。隐欲归武陵,与宾幕酌饯于邮亭。盛暑,青蝇入坐,高公命扇驱之。云即以谑隐,隐顾见白泽图钉在门扇,应声荅之,乃以讥云之独留,不能去也。) 晚唐 · 顾云
押元韵
隐与云同谒淮南相公高骈。高以云为人雅律,遂留云而远隐。隐欲归武陵,与宾幕酌饯于邮亭。盛暑,青蝇入坐,高公命扇驱之。云即以谑隐,隐顾见白泽图钉在门扇,应声答之,乃以讥云之独留,不能去也。
青蝇被扇扇离席(云),白泽遭钉钉在门(隐)。
代高骈上僖宗奏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臣伏奉诏命。令臣自省。更勿依违者。臣仰天诉地。血泪交流。如剑戟攒心。若汤火在已。只如黄巢大寇。围逼天长小城。四旬有馀。竟至败走。臣散徵诸道兵甲。尽出家财赏给。而诸道多不发兵。财物即为己有。纵然遣使徵得。敕旨不许过淮。其时黄巢残凶。才及二万。经过数千里军镇。尽若无人。只如潼关已东。只有一径。其为险固。甚于井陉。岂有狂寇奔冲。略无阻碍。即百二之地。固是虚言。神策六军。此时安在。陛下仓皇西出。内官奔命东来。黎庶尽被杀伤。衣冠悉遭屠戮。今则园陵开毁。宗庙荆榛。远近痛伤。遐迩嗟怨。虽然。奸臣未悟。陛下犹迷。不思宗庙之焚烧。不痛园陵之开毁。臣之痛也。实在于斯。此事见之多年。不独知于今日。况自萑蒲盗起。朝廷徵用至多。上至帅臣。下及裨将。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为谋。安能办事。陛下今用王铎。尽主兵权。诚知狂寇必歼。枭巢即覆。臣读礼至宣尼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使子路出延射曰。溃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于射也。严诫如斯。图功也岂宜容易。陛下安忍委败军之将。陷一儒臣。崔安潜到处贪残。只如西川。可为验矣。委之副贰。讵可平戎。况天下兵骄。在处僭越。岂二儒士能戢强兵。万一乖张。将何救助。愿陛下下念黎庶。上为宗祧。无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耻。臣但虑寇生东土。刘氏复兴。即轵道之灾。岂独往日。乞陛下稍留神虑。以安宗社。今贤才在野。憸人满朝。致陛下为亡国之君。此等计将安出。伏乞戮卖官鬻爵之辈。徵鲠直公正之臣。委之重难。置之左右。剋复宫阙。莫尚于斯。若此时谤诽忠臣。沈埋烈士。匡复宗社。未见有期。臣受国恩深。不觉语切。无任忧惧之至。
答高骈请停差发三道兵士诏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蛮蜑如尚凭陵。固须倍兵御敌。若巳奔退。即要并力追擒。方藉北军助平南寇。其三处兵士。宜委高骈。到蜀日分布驱使。且务多多之办。宁辞整整之师。其河东一千二百人。令窦浣不要差发。
奖高骈筑成都罗城诏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省所奏。修筑罗城毕功并进画图事。具悉。卿天平急召。井络专征。临邛梦叶于三刀。按部恩覃于两剑。上言大镇。空有子城。殊百雉之环回。是千年之旷阙。便依陈奏。未隔寒暄。每日一十万夫。分筑四十三里。皆施广厦。又砌长砖。城角曲收。逸迭攻而势胜。瓮门直截。容拒守之兵多。利及后人。智高前古。继孔明于掌内。坐张仪于腹中。是以轻笑木牛。感通金马。增上头之睥睨。架里面之阑干。桥象七星。不移旧岸。锦逢三月。可濯新濠。役徒九百六十万工。计钱一百五十万贯。卓哉懋绩。固我雄藩。罄府库之资储。舍阴阳之拘忌。但为国计。总忘身谋。并无黎庶之怨嗟。不请朝廷之接借。忽闻进奏。言巳毕功。见图写之甚明。举神化而急速。方念处身廉洁。报国忠贞。始终能协于一心。清美久闻于万口。欲人检验。具见公忠。朕巳知臣。何劳请使。便欲宠渥。恐卿自往雅州。既发师徒。方劳馆驿。且留赏典。专俟回军。蜀川既及于春风。蛮寇尽离于河岸。便酬勋绩。各进官阶。勉效七擒。伫闻三捷。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冬寒。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明远夏氏界画高骈夏日山居诗意 元末明初 · 凌云翰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科分界画见良工,诗意分明笔意同。
直下楼阴浑似雾,偶来花气却因风。
水晶帘动粼粼皱,云母屏开曲曲通。
闻道主翁骑鹤去,不应犹落画图中。
为干景瞻题唐高骈山亭夏日诗画十韵 明 · 张宁
七言排律 押阳韵
碧山亭馆抱回塘,门巷阴阴夏日长。
新竹过林梢碍柳,野藤缠树叶迷霜。
炉香细引蔷薇架,庭草阴连薜荔墙。
画栋云閒天伏暑,疏帘风急雨生凉。
棋声落枕醒幽梦,楼影沉波近夕阳。
临水独垂盘谷钓,采莲新办越溪航。
何人隔竹敲茶臼,有客携琴问草堂。
望远欲穷千里目,吟馀空费九回肠。
功名自许今犹未,寒暑催人老又将。
会整旧书归旧隐,故园松菊晚苍苍。
王相如文学千里来访诗以赠别 明 · 徐熥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少年名姓满词场,千里相寻问草堂。
博物每披周石鼓,摛文能赋鲁灵光。
九龙夜吼门前水,疋马秋归岭外霜。
收得秘书盈万卷,王家事业本青箱。
高骈 清 · 张晋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坐制东南意可知,中原盗贼任交驰。
可怜后事输周宝,且欲三分效猘儿。
楼上迎仙终未见,庭前乘鹄复谁欺。
野乌入室成先兆,正是将军跋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