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上官均奏乞尚书省事类分轻重某事关尚书某事关二丞某事关仆射进呈白劄子七月二十八日三省同上,得旨依。)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司马公文集》卷五四、《司马温公年谱》卷八
今欲应尚书省事,旧有条例,事不至大者,并委六曹长官一面专决,应奏上者奏上,应行下者行下。
其有冲改动条贯,或应临时特取旨,及事体大,非六曹所能专决者,即申都省,委仆射左右丞同商量,或送中书取旨,或直批判指挥
所有都省常程文字,并只委左、右丞一面批判施行。
事体稍大及有所疑者,方与仆射商量同批判
所是诸色人辞状,只委左右丞一面收接,可留即留,可退即退。
六曹判断不当,及住滞不决,即别委不干碍官定夺是非,及根穷住滞因依。
若显有不当及故住滞,其本曹官吏即行按劾。
所贵上下相承,各有职分,行遣简径,事务办集。
承议郎殿中侍御史上官均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叶祖洽礼部郎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五、《彭城集》卷一九
六曹属郎,朝之精选,号曰头司,尤为重任。
春官之掌邦礼,祈父之主戎事,决非美材,曷当遴柬?
祖洽器识宏茂,文彩赡丽,或恪职风宪,或收誉台妙,宜有峻迁,以副众望。
论其初试,始被握兰之宠;
铨此久次,益见应星之贵。
勉修职业,毋负渥恩。
监察御史韩川上官均殿中侍御史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六、《彭城集》卷二○
执法宪府,绳督在位,言屡上而忠一无二,气逾劲而温厚不刿,可谓有司直之风,靖恭尔位者矣。
迁秩殿中,实崇位望,益坚素守,罙著来效。
乞勘会吕陶上官均是否论列张舜民事奏元祐二年五月 北宋 · 傅尧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臣等伏见殿中侍御史吕陶监察御史上官均初皆称罢监察御史张舜民不协公议,各言曾有章疏论列。
尝于理检院众坐间自举疏中语,亦尝于御史厅对王岩叟韩川口诵其章,并谓四月二十五日进入,臣等信以为然。
窃睹今月九日内批圣旨,召臣尧俞、臣焘、臣岩叟、臣光庭、臣觌、臣升、臣等七人赴都堂宣谕,而惟不预召。
御史自来言事不关白长官,臣等非强等论列,自是等对臣尧俞、臣岩叟言有奏章。
都堂之召既不预数,方疑未尝有言。
如此乃是公肆面欺,何以保信?
窃恐前后所上封章亦非情实,有误圣听,不敢不奏。
伏望令勘会,如果无章疏,乞赐指挥施行。
较试将毕呈彦衡察院上官 北宋 · 韦骧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当年京口望清尘,德论于今想记频。
何幸上庠参较艺,又依高鉴免遗珍。
下帷昼寂霜威敛,挥麈宵寒月色新。
早晚奏名归驶迅,九衢多少避骢人。
上官正言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九、《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三
右。
某伏审光膺明命,荣镇巨藩,窃惟庆慰。
恭以知府正言,受材宏博,涉道精深。
忠嘉蚤著于谏垣,澄察久劳于使节。
睿恩甚渥,崇加专面之权;
仁政既扬,伫听近班之召。
曾惟衰旧,幸托庇庥,未遂参承,徒深颂祝。
谨奉状贺。
乞罢斥邓润甫上官均元丰元年四月 北宋 · 蔡确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二(第四册第三八六九页)
被命同鞫相州狱,润甫密自奏事,不令臣签书
必以臣见其朋奸之迹,臣论列,故造非语中伤,及欲动摇狱情,阴结执政
乞早赐罢斥。
吕陶京西运副上官均比部员外郎告词1087年7月16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栾城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某等:士任言责,则无官守。
以言取人,而不试以事,朕以为未也。
汉宣帝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而唐世御史尚书郎相出入也。
盖前世之所以用人者至矣。
由殿中擢与七人之列,而以监察迁为副端之重,其为朕明是非,辨邪正者多矣。
其以刺举许、洛诸郡,而以校计出纳诸籍,苟试之以事,而人无间言焉,则才可见矣。
可。
乞罢上官均劄子元祐五年十二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见殿中侍御史上官均,昔任监察御史,与王岩叟等相约论事,既而背之。
岩叟劾其反复,即缴奏岩叟私书。
一时鄙其倾险,亟罢言职。
近者朝廷复自郎中擢为台属,臣虽知为人阴邪难测,犹觊改过自新,姑受之而观之。
及与之行事以来,见其用心不改。
臣昨论熙河帅臣妄占二堡,以兴边患,宜加责降。
知大臣不说,即上言:边事当听边臣,不宜以臣言而罢。
门下侍郎刘挚求解职事,方其无故去位,中外相视,未知其由。
或留或去,当出圣意。
辄上章留,其意以为若不去,留之足以为己恩;
若遂去,留之亦自无损。
进退两得,心实不堪。
今者臣与台谏俱论:尚书右丞许将,进拟差除管军,前后异议,希合圣旨,以陷同列。
中外公议,皆以为然。
有乡曲之好,素相结托;
凡有所言,阴为表里。
上疏救,谓小过,不当斥逐。
御史,职在击奸,见奸不击,反加营救。
背公死党,忘失本职,情尤深害。
况前三事,率皆希合执政,以求援助。
据其情状,难以复居风宪
臣若不言,留与同事,深恐乘隙进谗,荧惑聪明,有害圣政。
伏乞罢台职,以肃奸宄。
臣备位执法,台有憸人而不能去,何以纠百辟?
谨昧死弹奏以闻。
乞责降上官均劄子元祐五年十二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顷论尚书右丞许将心怀倾险,不可久在庙堂。
蒙陛下照其邪心,即行斥逐。
中外正人,无不相贺。
惟有殿中侍御史上官均向有乡党私好,自居言路,阴为表里。
昨者台谏交章劾奸状,独上言曲加营救。
被逐,自知情状见露,数日以来,诪张失措,度其猖狂解说,无所不至。
御史,人主耳目之官,不宜久留邪党,污浊其间,浼渎圣听。
今月一日,已具论奏。
伏乞检会,早赐降黜外任,庶几奸慝之人,小加惩戒。
岑象求同劾上官均劄子元祐五年十二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等顷言:尚书右丞许将,用心倾崄,议论反复,留之左右,恐害圣政。
伏蒙陛下以臣等所言为然,即令补外,中外称快。
殿中侍御史上官均独言不当罢执政,指臣等所言为非,曲加诬谤,无所不至。
伏惟陛下日月之明,照见臣下情伪,之奸意,具在圣鉴。
乡党,情分素深;
向除台官,实将之力。
度均之意,方欲倚以求进用。
故于将之未去,则出死力以营救,庶几将之复留;
于将之既去,则诬臣等以附会,庶几陛下疑惑。
始终情状,皆出奸邪。
自知必去,无所顾藉,诬污臣等,冀以荧惑圣聪。
若不明加责降,但罢其台职,使均得计而去,何以惩艾奸慝?
臣等前来各已曾论列,伏乞指挥检会,早赐施行。
〔贴黄〕臣等窃见从来台官,弹击奸邪,不择贵近,则为本职。
既未有御史中丞言执政过恶,朝廷公议共以为然,而台中官属阴为执政理雪,反击中丞者。
上官均所为,古今未有。
若非背公死党,欺蔑朝廷,岂敢如此?
上官彦衡斋祠 其一 北宋 · 彭汝砺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廊陛纷纷响佩环,半天星月晓班班。
误瞻宫阙星辰上,疑听金丝阙里间。
万国祭祠严谷旦,百年文物盛贤关
奉常固不烦为最,太史徒知咏仰山(自注:监礼士在秦为奉常御史古史官,自秦为风宪之任。)
上官彦衡斋祠 其二 北宋 · 彭汝砺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五更欲踏月明还,去意迟留马亦班。
栋宇参差天左界,綖旒隐约殿中间。
简编雅有多闻富,杖履清无一事关。
俗状情知烦爱惜,更容栖息道家山(自注:祀毕,诸公见留数刻,乃归。)
彦衡约饮湖亭行不及赴 北宋 · 彭汝砺
 押有韵
主人欲留客,其意良已厚。
行人念行役,奔命惟恐后。
张帆半夜起,撇若惊蓬走。
盈盈水中莲,郁郁堤上
相别不相见,已行更回首。
人生如朝露,理固无可久。
可为惟为德,万一或不朽。
行也死后已,庶犹无大咎。
君恩不胜报,聊一报我友。
彦衡直讲 其一 北宋 · 彭汝砺
 押尤韵
日隐天北角,月飞海东头。
清晖到堂除,转觉夜气幽。
睥睨天地间,无物奚为忧。
彦衡直讲 其二 北宋 · 彭汝砺
 押庚韵
是身如芭蕉,况复身外名。
至人本无心,肯为宠辱惊
彦衡直讲 其三 北宋 · 彭汝砺
 押词韵第十七部
风随月明来,终夜共清白。
先生静无语,独看庭前
冠带褫客衣,诗书倦尘迹。
好风此时来,应与君相识。
彦衡直讲 其四 北宋 · 彭汝砺
 押元韵
照月槐影碎,吹风声繁。
悠悠此时心,可乐不可言。
上官均礼部员外郎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五、《翰苑新书》前集卷一七、《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九、《山堂肆考》卷四九
南宫舍人,士林高选。
笺奏之文,俎豆之议,著为典常,传为口实。
秩清任重,时儒所贵。
不次之用,多出此途。
贺提刑上官正言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曲阜集》卷三、《皇朝文鉴》卷一二三、《启隽类函》卷八八、《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六○○
审奉诏书,改临淮甸
端人所至,善类交欣。
窃以提刑先生学有渊源,行无淄涅。
鸿笔丽藻,兼大夫之九能;
直道正言,过士师三黜
少缓追锋之召。
复为揽辔之行。
内顾缺然,居常仰止。
岂意偷安之迹,获依善贷之仁,未即趋风,罙深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