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江行寄俞仲宽察院 北宋 · 释道潜
押词韵第八部
潮回沙浦寒,月落山未晓。
驾言江上行,行远心亦悄。
茅屋两三家,鸡声闻缥缈。
轻风飐垂杨,芳枝何袅袅。
上有双鸣禽,下有蕙兰草。
蒸蒸物已繁,灼灼花更好。
时见赪尾鳞,跳波泳纹藻。
即事起幽情,情含结怀抱。
故交如参辰,咫尺旷烟岛。
红日已三竿,回辕白沙道。
但闻萧苇间,挐音飞杳杳。
寄俞仲宽别纸 其一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闽之八州,惟建、剑、汀、邵武之民多计产育子,习之成风,虽士人间亦为之,恬不知怪。某尝窃悼之,恨世未有诚意,足以感格流俗者。与之广谕曲譬,使少变其习。近得吉甫解惑,读之隐然有得于吾心,然尚恨其说似犹以利害告之也。若以利言,则「多男多忧」,盖古语有之,非特今日也;孰若以理谕之,使民晓然知有不可为之义,则庶乎其惑可解矣。吾郡吾邑此风唯顺昌独甚,富民之家不过二男一女,中下之家大率一男而已。小人暴殄天理,侮悖人义,至身陷大恶而不知省。且为父而杀其子,虽豺虎犹不忍为,孰谓人而为之乎?某比乘舟过境,见有赤子暴尸洲渚间,为乌鹰食者,恻然感之,有泚吾颡。窃惟仲宽仁民爱物出于诚心,计未有以此言闻于左右者,故辄及之。莅事间有衣冠之士,傥或相接,愿以至言谕之,使少变一二,莫大之福也。狂瞽之言,何足仰裨高明万一,徒用增愧耳。
寄俞仲宽别纸 其二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某软懦不立,迷方之学无以趋今,而望古益远。常惧自画,为士君子鄙弃,每思得朋游共学,前引后驱,以进其不及。而所寓乃在乎小州下邑僻陋之邦,贤士大夫罕至其境,乡党之与居,旦暮之与游,不过田夫野老与夫后生晚学章句之儒,辩折声病,为科举之文耳。以是而求道,几何不见笑于大方之家?比因经由,得接教论,若将引至于道者,使驽钝之质增激懦心,慨然知圣人之可窥,而忘其力之不足也,幸甚幸甚。迫于之官,不得款奉,徒深歉然耳。因风幸时见教,乃所愿望。
寄俞仲宽别纸 其三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顺昌之学久不正师席,得长者留意,学者幸幸。好德云何,有意相从否?邑令帅诸生诣门,严师之礼,自近年以来未有如此者,固有道者之不宜辞也。某亦有书勉之矣。
与俞彦修书(一 名袤,仲宽子。)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某昏蔽之久,无以自发,幸蒙君子不见鄙外,曲加奖引,猥赐示问,过自损抑,若将有求者,某何以当之?所谕方寸之间暗浪时时间作,此病岂独公耶,盖学者通患也。从心不踰矩,孔子至七十而后能,况馀人乎?苟未至七十,则犹须操而后存也。故孟子论不动心之道,亦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曰持之,曰无暴,则是虽孟子,犹不敢任其能尔也。虽然,忘之不可也,助长又不可也,其用力固有在矣。循是充之,使吾胸中浩然,则暗浪岂不自息欤?浼渎高明,非敢谓足以资足下之所须,姑欲取正其是非耳。言之是耶,固愿与朋友共之;或未中理,幸明告我,庶警未悟。
送俞仲宽赴宿倅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年少场中晚节寒,去年挥手下天关。
何人肯蹋风波路,自古难言骨肉间。
十里即应归汉阙,一帆从此别淮山。
舣舟如得僧伽印,未用将身付等闲。
宪司取勘倪仲宽以闻诏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九之一四(第六册第五八四八页)
丰城县主簿倪仲宽先次放罢,令宪司取勘以闻,候案到,将上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