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石州方山县王佐可著作佐郎泗州盱眙县吴天常睦州司法参军前监温州在城商税务傅燮并可大理寺丞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文恭集》卷一二、《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敕:某等久从掾令之职,咸有干廉之称。
使者交章,攸司覆实,言尔最状,甫应迁科。
朕亲御便廷,訾相其质,可以才使,因而叙迁。
进属上台之联,益思良吏之守。
寄酬吴天常中散 北宋 · 赵抃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仕契最敦厚,夤缘绝夤伦。
同登甲戌第,俱是戊申人。
把酒曾四老,分携又五春。
新诗光箧笥,珠宝未为珍。
次韵吴天常 北宋 · 赵抃
五言绝句 押豪韵
尘事不留毫,谁云梦寐劳。
因思四老会,今复数年高(自注:戊午岁,余邀叔平少卿同行湖上,时君与吴著作皆和诗,号四老云。)
次韵吴天常中散 北宋 · 赵抃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教言今觉昔诸尘,不了心源未是真。
却念樵夫无所得,当年虚作烂柯人
石州方山县王佐可著作佐郎泗州盱眙县吴天常睦州司法参军前监温州在城商税务傅燮可并大理寺丞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二、《苏魏公文集》卷二九
敕具官某等:久从掾令之职,咸有干廉之称。
使者交章,攸司覆实,言尔最状,甫应迁科。
朕亲御便廷,訾相其质,可以才使,因而叙迁。
进属上台之联,益思良吏之守。
可。
吴天常志铭元符元年八月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柯山集》卷五○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公讳天常字希全河南府洛阳人
惟吴氏之先,与周同姓,至越入吴,子孙散居四方,以国为氏。
公自祖考始占籍河南之洛阳
公少贫,不治生产,以气节自许,力学问。
河南大府,号多士,而公自少已知名里中,而舅建宁军节度使王正伦深器之。
正伦死事恩为郊社斋郎,调濮阳县主簿,又调舒州司法参军
郡大猾章氏数犯法系狱,其势能得于有司,公论正其罪,流之,一郡畏伏。
泗州盱眙县,守笞病人死,公当覆验,而前验官言死者不病,公将直之,守以利啖公,欲得如前验,公谢守曰:「我受公恩固善,如死者恨何」?
卒直之,守为得罪。
洪州奉新县奉新号难治,讼者或先以钉贯其足,以胁有司。
公画巨钉于市,令之曰:「钉必如此,则受讼」。
乃稍变俗。
彭州永昌县转运使范公纯仁深知公。
是时方变差科为免役钱,公原究蜀役法利害,讲之至精。
后以书见王荆公荆公召公议于司农寺
时欲举江西役法行于蜀,公曰:「蜀不足于地,江西不足于民,利害异宜,恐不可行」。
主者是公议。
久之,公所陈浸忤,遂罢归审官调院,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
丁母忧,服除,以便亲调蕲州蕲口镇都大监辖。
丁父忧,服除,通判无为军
公讽军守兴庠序,勉士以学。
部有矾池,官专利,民多冒禁,公为立法,公私便之而犯者鲜。
通判鼎州,以朝命按知诚州世隆
帅司部使者皆欲致世隆于罪,公言世隆习蛮事,且未尝有罪,论执甚坚,卒免世隆,人以为难。
辰州有军事,以公摄守。
公之官,见属县吏部夫千馀挽木山间,公曰:「方役民,妨农耕」。
悉罢之。
公至郡,蛮酋系狱者,公谕以朝廷德意,尽遣之,皆感泣而去。
公因言自诚州融州道新通,请每三十里建一佛寺,择僧知蛮情者居之,诸蛮信佛,平时可使入蛮与之习熟,有警可用以间谍,而佛舍可因以储粮,其利边甚大,朝廷许之。
后为谏官,言不当废诚州为军,顷蛮所以数叛者,盖虽输款而未尝去巢穴,一失抚循则乱,稍内徙则定矣,虽不致州尚可,安事废州乎?
是时方议役法,有访公者,公陈三事,谓州县之役莫重于衙前,今虽易雇为差,衙前数之多寡与役之优重,请守熙宁元丰之旧,毋辄改。
又言乡差于官类不知书计,势必雇人,代者必要厚价,请官为立直。
又言县所积免役钱,请皆纳州或输旁郡。
户部皆奏行之。
用荐者除知宿州
荆门新复军,择守,乃以公为知军
宰相召公,谕以择才之意。
军久废,百事圮毁,公至,为兴起弊败,必使完好可持久,不为苟且计,人至今颂之。
俄知沅州,其去荆门,人为立祠,岁时父老率子弟拜之。
公既习知蛮情,其治沅务安静,严守备,抚溪獠。
久之,奏请出巡边防,军行,有告帐下谋变者,公独保其不然,罪告者,卒如公言。
又檄诸县寨,使察游民与蛮交易为向导者捕之。
俄复知辰州,公去沅如去荆门,而辰之吏民与蛮酋皆相贺曰:「我公复来矣」。
蛮相约无犯边,郡为无警。
辰民春夏多疫,公饬医工亲视药物,人赖以全甚众。
乃立学校,劝以读书,人皆服从,风俗为变。
朝廷既知公有功南边,将用之矣。
以病求告,卜居蕲州金沙溪上。
家藏书万卷,有以自乐,泰然也。
公喜读书,于书无所不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卷,至其閒居,好之尤笃。
有诗集三卷,奏议三卷。
绍圣四年八月六日以疾卒,预治终事,至属纩精爽不乱,享年六十有一。
公曾祖讳延庆,祖讳泽,皆不仕。
考讳英,以公登朝恩,授大理评事,累赠朝议大夫
三男子:长忱,太庙斋郎
仲惇,未官;
季悟,假承务郎,皆以进士知名。
三女:长嫁万载县黄公孺,次嫁进士世南,季嫁宁州录事参军谭康世。
公自濮阳县主簿积官至朝奉大夫,积勋至柱国
公为人厚重宽博,达于为吏,官无大小,所临必有绩,当其有所建立,必得所欲而后已,或以利害怵之,不顾也。
其仕宦多往来南边,故深知溪洞诸蛮所以治乱,有所措置,后不能易。
然考其大体,本于安静宽简,不为苛扰,而颇立堤防,明条教,期无乱而已,不徼有功也,君子韪之。
公少尝从丁宝臣学,宝臣异其才,荐于欧阳文忠文忠称焉。
既仕,则不苟取知于人,而一时贤公卿咸知之,独吴正宪知之尤深,而公自重,不轻就人。
故虽知之,不绝出力,而公才见于世者,如此而已也。
其孤将以元符元年八月二十有一日,葬公于蕲春县安平乡黎企里,启先夫人之兆而合焉。
夫人程氏,有贤行,封文安县君,前公二年卒云。
铭曰:
其直非以为讦,其和非以为悦也。
独尽力于为吏,无剧易必达也。
其至民以为赐,其去民以为夺也。
既或知之矣,乃掩而不发也。
进啬而退果,而后知公之节也。
安平之丘,公藏惟列,尚语后人,洛阳之吴也。
湖州作山水横轴吴希全家藏其子诚伯求苏养直赋诗语特奇妙遂用其韵同赋 宋 · 林敏修
明窗十日复五日,出此湖光与山色。
前身画师语不妄,文侯乃是金门客
乍从云际辨远岫,争数乔林誇眼力。
(原校:一作波)漂菰米岁事空,水滨柱(《宋诗拾遗》卷一○作枉)下南飞鸿。
欲投晓渡唤舟子,急桨已入昏烟中。
径思天边问归路,错认江乡旧洲渚。
能传万里在尺素,豪夺应防卷寒雨(同上书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