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与修史舍人手书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七、《竹隐集》卷九
某惶恐再拜修史舍人内翰阁下:某不肖,愿见门下之日久矣,愚甚且贱,窃自鄙陋,不敢妄以姓名辄自闻于将命者。前日亡友关止叔之病,遂获因缘,瞻望履舄。止叔之殁也,执事不以为愚,而辱诿以事,敦匠薄遽不得究尽所欲言者。翌日,尝干典谒,冀粗白于一二,未获承命,不胜悃愊。拳拳之愚,敢复以启具之,惟执事察焉,某死罪。止叔文学行义,自执事所深知,姑置是事。而一旦不幸,至于大故,内无骨肉强近之亲,外无心腹纪纲之仆,无钱以供饭含,具棺椁,天下之穷者,尚复有过于此耶?执事闻讣,匍匐躬哭而亲临之。凡止叔所以得就木者,待执事之力而后能。某虽愚,已深服执事之义矣。今逝者已矣,要于无可奈何。然哀死者而及其生,是又君子之所不能已也。止叔家素贫乏,兄弟仰禄以养其母,母年七十二,女未嫁,惟有一子,茕然尚幼。兴言及此,不觉涕○。此固执事所为衋然伤心者。虽然,资之以财,财尽而不可继;托之于人,岁久而不能保。必将济其穷而恤其家,某以为当使泽及其孤儿,然后为策之良也。恭惟朝廷既已察知止叔之贤,凡其待遇而假优之者,皆非群工庶僚之所可望;而执事有昔日之好,居今日之地,然则抚止叔之孤而存关氏之后,非执事将谁望乎?某冗贱且疏,幸见之日殊浅,不当僭越以干高位者之议;伏自惟念妄于止叔有一日之分,而执事仁心恻怛,计所乐闻而不厌者,是以冒进直前,而窃不自量也。区区之诚,宜在躬禀;而阍守严甚,惧于不通,故敢遣人仰冒台听。狂妄不韪,伏须罪诛。无任俯伏俟命之至。不宣。
某前日谒见国史侍读尚书获款燕谈蒙出示周杨子书报许藏山中得岩壑之胜过冷泉亭者叹想不已俾某赋诗退成七言古句一首上呈 宋 · 程俱
押词韵第四部
素王之宫行秘府,断取瀛州纳环堵。
诸儒何必四库书,正自胸中有千古。
野人上车才不落,索米无庸面如鼓。
归来仰屋坐太息,咄咄书空欲谁语。
石林居士今龙坂,忧国形臞心独苦。
向来岂止见夷吾,叩阁何由避寒暑。
伯仁三日应可尔,顿解新亭对悽楚。
坐中人传双尺素,思洛桥南霅溪渚。
山回壤接二百里,许藏幽奇天所与。
人间那得此岩壑,坐想周郎喜而舞。
苍崖壁立欲千仞,蔽日青林自风雨。
信知灵境不待匠,古涧穿岩巧吞吐。
慇勤留此万里流,更觉山川生媚妩。
了观澄湛本非住,却觅喧豗无处所。
手诛阴木结茅屋,掀抉高深期尽取。
四山擢翠若无地,三石撑空袅相柱。
书词岂夸惊我甚,下视呼猿触天姥。
卞(原作下,据四库本改)峰胜绝固自足,莫为东山思解组。
龙骧云起要侯王,鹤唳风声走夷虏。
会令藿食保(四库本作饱)安眠,北固山南事幽圃(自注:三馆寓局夫子庙之西庑,故有素王之宫之句。)。
与史丞相小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一、《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四
某中昨尝奏记职笺,方惧获简侻之罪,伏蒙钧慈颁赐翰札,礼意郑重,仰认谦明。某窃尝谓作郡莫难于宽,作相莫难于公。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故宽难;甄陶万物本无心,故公难。昔有为宰相而功名损于治郡者,又有为平原太守民未有闻,及其为相,称近古社稷臣者。然则治郡、相国,固久难于兼善。仰惟大丞相手握天下砥则与伊周比隆,出膺方面寄则凌轹龚黄为不足道。元勋硕德,景铄鸿烈,照映今古,行遂股肱元圣,师保万民,尺箠以鞭赤眉,盖其馀事。上方虚左,以俟公归,舆论快然。
题会稽郡王像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三
国戚元老,善世英豪。淹贯群籍,精明六韬。宣戚万里,紏察百寮。追王庙食,世膺宠褒。
按:《钱氏家书》第二种。
阿育王山有松万株乞亭名于真隐居士榜曰松风陆务观作诗因次韵 宋 · 史浩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飕飕万峰顶,宇宙尽闻声。
会得真消息,知予是强名。
时晋亨作小轩块石盆池名曰趣远真隐居士赋之 宋 · 史浩
押侵韵
新晴可步履,杖策穿云林。
萧斋有达士,六合涵胸襟。
东偏辟小窗,广袤不盈寻。
片石远山意,寸池沧海心。
乃知一芥子,可纳须弥岑。
归鸿目不尽,为尔发微吟。
真隐居士自赞(一) 宋 · 史浩
押哿韵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道服仙巾,盘陀燕坐。
观者欣然,谓即是我。
于此可求,灵珠一颗。
何以知之,石中有火。
真隐居士自赞(四 为女妙音书) 宋 · 史浩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仙冠道服,鹤发童颜。
寂然不动,风静云閒。
沧溟万顷,著在中间。
若能会得,何必观澜。
真隐居士自赞(七) 宋 · 史浩
押青韵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画史具眼,运笔不停。
若其空洞,万顷沧溟。
只恐画史,徒费丹青。
真隐居士自赞(二 为弥坚书)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貌虽寒薄,少病长年。心虽鄙野,乐善好贤。施恩不责报效,受敌却反矜怜。进则彰我后之德,退斯远当世之权。无乃不求媚于人,而求媚于天者乎!达识于此,见道大全。知其不可以貌取,而可以心传。则此尺素,吾无取焉。
真隐居士自赞(三 为女净真书)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仙巾鹿裘,燕坐优游。茹芝玩世,竹石是俦。不知里许,却有阳秋。寄言具眼者,莫向笔端求。
真隐居士自赞(五 为女妙胜书)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内秉灵台之夷坦,外彰道貌之冲融。和气既归于橐籥,正音斯洽于丝桐。友千龄之龟鹤,理三径之菊松。鸿冥冥而高举,笑弋者之弯弓。
真隐居士自赞(六 为女孙妙云书)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足蹑坦途,身骑白鹿。貌既萧散,心无局促。鼓云和之虚畅,来微风之清穆。其谁知之,伯牙一曲。
真隐居士自赞(八)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官身乞得自由身,不著峨冠只葛巾。若也于斯能荐得,始知天地有閒人。
真隐居士自赞(九)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沤在海中,起灭无迹。画史窥见一班,是以具兹形色。在吾旁者,貌行行而心翼翼。不然,何以宝吾陋影而求吾真迹邪?
诉衷情 史丞相宴曲水席上作 南宋 · 曾觌
押尤韵
兰亭曲水擅风流。
移宴向清秋。
黄花未应憔悴,盏面尚堪浮。
围艳质,发歌喉。
细相酬。
明年此会,主人还是,在凤池头。
祭史丞相母夫人文 北宋 · 熊彦诗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一
惟灵懿范蔼乎闾里,庆纪缉乎闺门。早占梦熊之祥,是产调鼎之杰。践公槐而拥帅钺,䌽服娱亲;览帝畿而还家园,板舆佚老。固一时之罕并,实五福之兼全。嗟弗吊于上穹,叹莫留于长谢。某实缘自昔,守职于兹,顾靡逮于升堂,敢薄陈于奠斝。
贺开府史丞相帅闽启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拙斋文集》卷一一
被衮绣而位上公,四海久钦于德望;拥节旄而镇南国,三山甫借于威声。行将沛霖雨之仁恩,坐致塞乾坤之和气。欢谣四合,舆颂一新。恭惟某官酝藉含弘,操履刚正。立忠孝之大节,抱文武之全材。铸就袅麟,金常经于百鍊;养成梁栋,木寖底于百围。繇要路之荐更,挺宏规之屡试。蔼甘盘之旧学,皆正心诚意之渊源;富伊尹之先知,摅致君泽民之底蕴。嘉绩已垂于竹帛,殊勋列在于鼎彝。谢安石蚤为东山之游,裴晋公尚赖北门之护。分陕以治,仗钺而行。百粤承风,可爱甘棠之蔽芾;三台近日,重期梅鼎之和调。闽地增光,帅旌俄指。父老翕然而相庆,慰岩石之具瞻;吏民晏若以交孚,快景星之先睹。隆私莫比,厚眷有加。第恐思纳诲之功,不容处承流之寄。再恢宇宙,永会风云。某踸踔微踪,跰跹弱质。蓬山备数,猥蒙顾盼之荣;宗邸负丞,便有升沉之隔。叹槐庭之深邃,幸梓里之依归。坱圠大钧,行遂二天之托;卑微小吏,敢凭一日之知?辄修竿牍之诚,少叙门墙之旧。高秋澄肃,潭府优游。顾迎玉烛之和,重赴金瓯之选。
论史浩劄子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八、《梅溪先生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四、《右编》卷一七、嘉靖《温州府志》卷八、《南宋文录录》卷五
臣闻人臣之罪莫大于怀奸误国,植党盗权,忌言蔽贤,欺君讪上。有一于此,罪不容诛,众恶备焉,其何可赦?臣谨按尚书右仆射史浩人品凡下,天姿险奸。昔为士人,以榷酤犯罪,身几不免。及试吏州县,奸赃狼藉,恶声播闻。浩能以谄佞取容,致身朝列,夤缘遭际,事陛下于潜藩,龙飞在天,躐居政府。浩不知尽臣子之大节,报非常之恩,机巧百端,得罪公议。臣请条其罪恶之著者有八焉:往岁太上皇帝闻钦宗之讣,痛切宸衷,下诏亲征,思雪国耻,知陛下春秋鼎盛,智勇天锡,断然以社稷付之,深望陛下之大有为也。浩为心腹之臣,不能以忠自效,乃于义不共戴天之日,首进寝兵之言,专主和议,以沮大计。盖欲踵秦桧之态,为固宠之身谋。此怀奸之大罪一也。太上皇愤逆亮之渝盟,悟和戎之失策,以疆场之事付爪牙之臣。大将吴璘等奋身血战,复秦陇故土,屯兵固守,俟时投机,纵未能长驱以定中原,亦可以牵制虏人南牧之患。浩既主和,惧吴璘进取,阴使其党鼓扇浮议,妄谓虏与西夏协力攻璘,遥从中制,令不退者斩,遂取十三州之地而尽弃之。将士丧气,中原离心,误彼生灵,尽遭鱼肉。不独弃地,是乃弃民,不独弃民,是乃弃信,皆由浩欲售一己之私而不顾国家之大计。此误国之大罪二也。浩履历既浅,德望素轻,骤居要涂,天下窃笑。于是取国家名器为一己私恩,躁进之徒,翕然合为一党,门阑可以炙手,士论为之沸腾。至有嫡子嫡孙之号,亲侄过房之称,有号密传心印者,有号正法眼藏名者。名居宗派,布在朝列者纷如也。昔王叔文窃柄,有八司马之党;李逢吉用事,有八关十六子之徒。浩得时遇主如此,乃欲效叔文、逢吉之为人。此植党之大罪三也。浩自参朝政,即盗大权,视宰相若无人,待同僚为不物,人皆畏其凶焰,莫敢谁何,官爵科第轻以与人,进退百官悉自己出。自为右揆,益肆其奸。方欲排击所憎,驱除异己。会其腹心内溃,党与相攻,陛下察其奸邪,知其朋比,收揽权柄,出自宸衷。不然,朝廷之祸可既耶?此盗权之大罪四也。陛下嗣位之初,首下求言之诏,忠臣义士上封言事者非一。浩抑谠直之言,不使上达,有佞己者则以免解啖之。春闱省试,知举三人上体圣心,策问时事,浩疑其斥己,遂令党人林安宅追捕雕匠,勒令毁板。三知举尝面奏其事,有旨令刊行。安宅憸人也,知有浩而不知有陛下,不遵圣旨而惟浩是从,卒不许刊。陛下取士之始,而浩首禁程文,何以彰清朝不讳耶?此忌言之大罪五也。太上皇用天下人望,起旧相张浚知建康,陛下因付以江淮重任,擢为枢府,委任之专,不啻若宪宗之待裴度。浩与浚冰炭不同,且惧其成功,凡有奏请,必多端沮之。初遣史正志往建康,欲沮浚进取之计,及其既还,遂酬以郎官。又因诏百官言事,遂令正志等密加诋毁,指为许靖、房琯,有识为之不平。此蔽贤之大罪六也。浩凡与同列奏事,未尝不留身,退则妄称圣旨以诳之。浩尝有辞免参政劄子,未尝称祖宗及太上皇之德,退则增加数语以报行。浩之欺君大率类此。昔王钦若为相,每奏事必袖数奏,但出其一,馀则诈称已得圣旨,马知节尝面折其奸。浩挟钦若之奸以罔众,朝廷无知节之直者以折之。此欺君之大罪七也。陛下即位之初,以太学生经太上皇教养之久,并与免解,浩乃为己恩,务在笼络。已而闻诸生议己,遂深疾之,复加沮抑。尝于稠人中言太学有风波,臣对以子产不毁乡校,浩曰:「某固无他,但上怒之尔」。浩近赴景灵宫行香,道由贡院,会太学补试,士子填壅。邓王回车避之,闻者钦叹。浩乃作威以逞,为士子所嘲。既而语人曰:「上怒补试喧哗,欲令不考。某以误其远来救之」。浩善则称己,过则称君,皆此类也。此讪上之大罪八也。浩无宰相才而居具瞻之位,遇尧、舜主而怀共、鲧之凶,陛下方当任贤使能,图回大业,如使浩辈久在庙堂,其可以望中兴之治耶?臣愿陛下正其罪恶,窜之远方,以快天下之心,以为群臣之戒。
再论史浩劄子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八、《梅溪先生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四、《右编》卷一七、嘉靖《温州府志》卷八
臣闻人主之职莫大乎任贤去邪,任贤去邪莫先乎信赏必罚。任贤而不知赏,与不任同;去邪而不能罚,与不去同。古之帝王能任贤去邪者莫如舜,举八元、八恺而相之,取四凶而流之,可谓能赏罚矣。未闻以十二牧之任而处四凶于外也。臣昨日面对,论列尚书左仆射史浩之罪,乞加窜殛。陛下谓今日已罢之。臣知陛下能去邪勿疑,可谓无愧于舜矣。及宣麻于庭,乃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府,舆论咸以为疑,谓陛下虽能去邪,而未能如舜之正名定罪也。人臣得时遇主,未有如浩,不忠于主,亦未有如浩。浩不忠之罪不可以一二数。臣姑论其大而著者有八,已见前章:效秦桧而主和议,可谓怀奸;弃德顺而资寇雠,可谓误国;名在宗派者不止八司马,可谓植党;窃天下之柄不止如王叔文,可谓盗权;陛下导人使谏,而浩钳人之口,可谓忌言;陛下委任忠臣,而浩百端谮毁,可谓蔽贤;留身奏事,妄称圣旨,可谓欺君;善则自称,过则归主,可谓讪上。八罪有一,且不容诛,浩备有之,其何可赦?纵不投之四裔以禦魑魅,其可以巨藩大府而赏奸耶?臣恐天下未必咸服如虞舜时也。况绍兴密迩王都,最为大府。浩昔尝为属吏,奸赃著闻,亦何面目见其吏民耶?臣愿陛下出臣前章,正其罪恶,褫爵名,罢差遣,窜之三危之地,与天下共弃之,庶使大功不专于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