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张钦夫机宜惠灵寿杖(影印《诗渊》册二页一五三八作许志仁诗) 宋 · 王庭圭
九疑连绵青未了,郴江擘出蛟龙吼。
雷公霹雳搜岩幽,化为郁律黄蛇走。
飞电迸火出奇节,黄蛇走立僵如铁。
携看玉女洗头盆,拄上九疑
莫挑马箠渡黄河,莫扣天门阍者诃。
但挂百钱时一醉,从教风雨湿渔蓑。
青钱学士年方少,年少羞为老人调。
即看飞步上蓬瀛,别有青藜夜相照。
张钦夫机宜书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卢溪文集》卷三○
某疵贱之迹,平昔未获扫相君之门,虽天下士大夫诵阁下伟才谦德,独某无阶进谒,尝恐抱终身之恨。
曩者窜居夜郎七年,王彦恭时出所惠书,屡蒙记恤。
东归之日,道经长沙,始获进拜大丞相于服制中,仰辱盼睐之意,视如门阑旧物,过于所望。
既而退瞻履幕,且承顾接,存抚甚厚,一见忘其流落之情,以尽释平生之愿,此幸岂多得哉!
伏自拜违以来,屡欲修起居问,而身贱迹疏,坐是不敢。
比者忽奉教墨,词谦礼勤,奖引不倦,顾衰朽何以当此?
阁下席相门之贵,平生讲磨道德,佩服仁义,凡著于言行之际者,皆欲仰希圣贤君子事业而不鄙。
谓某可以追逐其间,此盖阁下好贤喜士,出于诚素,心追古人而姑从今之人,其使某踊跃而不能自已也。
窃惟丞相龙卧湘波,天下企望霖雨久矣。
一旦父子接武云衢,发舒素志,海内蒙福,则某亦受赐一人之数,犹恨老病,不获日承议论之末,惟矫首遐想而已。
灵寿杖敬拜佳惠,辄成古诗一首,聊致谢意,更冀采览,幸甚。
乐斋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二、光绪《常郡艺文志》卷二
余归田五年,始斥舍旁地数十亩,除灌莽,植藩垣,筑屋居之。
营一斋,广深寻丈,度可容膝,以朝夕从事于此,名之曰「思乐」。
思乐者,尝安于乐矣,而不自知也。
一出而撄世患,忧惧万端,险阻百态,如蒙坏絮,坐蒺藜而莫之胜脱,于是怅然思平居无事之可乐而不得也。
余尝绝京江,浮长淮,溯汴流而上,北至京师,又东航太湖,出苕霅,并桐江,下三衢,历抚、信、洪吉二江之阻,直抵衡湘。
桂岭而南至象江上,山行海宿,水陆万里。
其高缘絙而上,与猿鸟争道于垂崖一发之间,其下冲波急洑,以入于龙鱼之宅,争一旦之命。
当是时也,则思平地之乐。
夷狄不道,以杀为嬉,毒流四海,幸而免者,又窘于他盗,疐后跋前,颠倒失据。
如触藩墙,如蹈坎井,如探汤沸鼎,而无所寄足焉。
当是时也,则思太平之乐。
学迂材下,娄窃非据于众人必争之地,以和戎缓兵为是,以伏阙首乱为非,众怒不容,聚而见讪,椎挠于十夫,抒投于三至,独持一喙,终日号鸣大咤以自解说,卒莫能胜,遂陷于不测。
当是时也,则思居閒之乐。
已而触罪,窜投岭海。
蛮蜑杂居,鸟言夷面,鬼啸于梁,鵩集于舍,下榻畏蛇,对食惧蛊,岚薰瘴染,意象昏昏。
然飓风忽起,吹簸天地,江翻海浑,仰屋四顾,若将压焉。
当是时也,则思还乡之乐。
今幸蒙恩还复故栖,先人之敝庐与童子时钓游之处,皆在焉。
去国十年,名不著于吏部之籍,毁誉不挂于缙绅士大夫之口,天宽地大,徒步自由。
四封之内,椎埋群剽之奸剪除殆尽,南北之使已议息兵,江干撤警,千里宴然。
朝而出,藜杖幅巾,与田夫野老相尔汝于东阡西陌之上;
暮而归,折野蔬,酌秫酒,饭脱粟,老稚团栾,哇笑相杂,挽须问事,足慰目前。
凡吾昔日无事之乐,举集于此矣。
夫天下之乐无穷,而意适则为乐。
吁嗟其所不获,则不乐也;
呻吟其所疾痛,则不乐也。
今无是一者也。
行歌坐啸,汎若不系之舟,而无所系焉,何为而不乐?
虽然,世之君子有以功名为乐者:为天子操尺箠笞兵万里外,一取单于,否则驰一乘之传,折冲口舌之间,此将相之事,非吾之狂所敢议。
有以贫贱为乐者:箪食瓢饮餐毡齧雪,茹草木之实,若不堪其忧,而气塞天地,足以易穷饿而不怨,此圣贤之事,又非吾之愚所能及。
特以桑梓之国,丘墓所寄,闭门高卧,日宴而起;
无愧于中,无求于外,无畏途风波之虞,无徵呼发召之警,无骂讥讪笑之辱;
有田以食,有屋以居,忧患已空,吾心翛然,了无一事,杞人奚惧而忧?
偃师奚伤而怒?
拔剑逐蝇奚诛?
具狱磔鼠奚怼?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然后知余之乐有在于此也。
尚恐习性易流,操之不熟,一为外物之所訹,而立于争地,材不足以堪富贵,道不足以安贫贱,幸福而祸,悔不可追,故名其斋以自警云。
绍兴九年十月日,晋陵孙某记。
王岩起乐斋 宋 · 曾几
 押词韵第四部
欢悰挽不来,愁思推不去。
达人方寸地,固自有乐处。
得非山林欤,或用诗酒故。
一朝不在眼,便觉少佳趣。
人言颜子瓢饮映蔬茹。
何曾梦见渠,浪自起欣慕。
此君与天游,于物初不寓。
携持小斋名,扁榜随所住。
要知真乐事,未省离跬步。
我亦欲睎颜(原按:睎颜二字,见《法言·学行篇》,原本误彦,今改正。),从君尚能屡。
王岩起乐斋 宋 · 张守
 押词韵第十一部
静者悦山林,夸者慕钟鼎。
人生各有适,所乐滞一境。
王郎超世姿,名教得深省。
穷通付风雨,一笑万累屏。
闲居秖蔬水,开卷味自永。
从事虽贤劳,游刃綮肯
此心故休休,阅世徒耿耿。
开轩理松菊,留客办果茗。
得趣地自偏,无尘句尤警。
他年观出处,廊庙即箕颍。
王岩起乐斋 宋 · 李弥逊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漫浪行地一舟虚,神手逢场乐有馀。
客里纵令怀旧国,公家何必爱吾庐
饱知世事同分鹿,肯为时名更羡鱼。
吏退晴窗春睡足,牙签狼籍满床书。
王岩起乐斋1134年 宋 · 张元干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宦游适乐土,宴坐名乐斋
问君何独乐,胸中高崔嵬。
轩裳傥来物,世途吁可哀。
纷然鸡鹜争,陷阱成祸胎。
不如寻蠹鱼,简编阅兴衰。
万事付杯酒,百年俱劫灰。
支颐忽长啸,妙想从天回。
人生行乐耳,勿为华发催。
王岩起乐斋三首 其一 宋 · 刘子翚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数丛修竹拥斋居,兴味翛然乐有馀。
午枕睡酣窗寂寂,清风来去自翻书。
王岩起乐斋三首 其二 宋 · 刘子翚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怪底愁端生不已,劳心逐事事无穷。
陶然一点冲融趣,只在清虚淡泊中。
王岩起乐斋三首 其三 宋 · 刘子翚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我亦云根结小房,年来与世略相忘。
定知可蜕纷华事,不及弦歌气味长。
张钦夫小简 其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三
某伏承颁赐大丞相先生杰作,跪受正冠伏读,粲然动心骇目,端所谓变化若雷霆,浩汗若河汉,正声谐韶濩,劲气阻金石,丰而不馀一言,约而不失一辞,其事信,其理切者也。
端所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端所谓清明象天,广大象地,始终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生,终始相成者也。
夫制作之盛,至于包括天地四时,风雨之妙,礼乐之蕴,雷霆河汉,韶濩金石,万物之变,可谓至矣。
自非所养至大至刚,所学至纯至正,所得至浑至厚,决不能诣其极有如此者,决不能不阿世以违道有如此者。
顾不肖愚曷足以仰副期望之意,而骫骳之文何足以当华衮之饰!
古人冠玉之喻,诚不欺矣。
谨当写之琬琰,以传不朽,使千万年知尊吾圣人之道,不在斯文乎!
方丈遣人迫甚,不及胪缕,伏祈台照。
张钦夫小简 其二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三
某自二水拜违台范,转盼许时,跂仰德谊,不啻饥渴。
去夏抵里中,人事破头,加以连有功缌之制,记室之问,阔焉不讲,必辱照恕。
大丞相起镇大藩,天下歌思,归相天子,万方一概也。
议者皆谓用不用系天下重轻焉,某独谓实存亡所系,如孟轲氏所云不用则亡者,重轻不足言也。
僭越及此,不寒而栗。
张敬夫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五
愚无知,而贤者过听,以为似有所闻,可与论学,下问以为仁之方。
世衰道微,及此者鲜,过望,幸甚!
第某孤陋,不足以发贤者之深思也,然蒙谦下之诚,不敢虚辱,请试道愚见。
私意害仁,贤者之言是也。
令尹子文之忠,似不可谓之私意,而孔子不以仁许之;
陈文子之清,亦似不可谓之私意,而孔子亦不以仁许之。
仁之道大,须见大体,然后可以察己之偏而习于正。
乍见孺子入井之时,孟子举一隅耳。
若内交,若要誉,若恶其声,此浅陋之私,甚易见也。
若子文之忠、文子之清,而不得为仁,则难识也。
敬夫试思之。
此言或有理,幸深思之,则天地之纯全,古人之大体,庶几可见乎!
又,寻常士子讲学,举疑义,欲相滋益,其不复嗣音者多矣。
向以子文、文子不得为仁之义闻于左右,左右久而不忘,复以见教,此所以加于人一等也。
来教曰:「仁岂易言哉!
须会于言意之表,而的然有见焉可也」。
此言诚是也。
某反覆来教,以左右未能进于此者。
然则欲进于此,奈何左右试以身处子文、文子之地,按其事而绳以仲尼之道,则二子之未知者庶几可见,而仁之义可默识矣。
孤陋据所到而言,未必是也,惟留意裁察,幸甚!
又,示谕子文、文子之说,善矣。
然犹是缘文生义,非有见于言意之表者也。
子思曰:「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仁也者,人之所以为天也,须明得天理尽,然后克己以终之,以圣门实不与异端空言比也。
空言易晓,实际难到,所以颜回仲弓亚圣资质,必请事斯语,不敢以言下悟便为了也。
敬夫高明谦下,愚见及此,不敢不告,然亦未必便是极致也。
有以见教,却望毋惜。
又,学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
有体而无用,与异端何辨?
井田、封建、学校、军制,皆圣人竭心思致用之大者也。
秦、汉而下兴者,虽是英雄,亦岂能胜于圣人哉?
改制立法,出其私意,一世不如一世。
至于近世,坏乱极矣。
欲复古者,最是田制难得便合法,且井之可也。
封建,择可封者封之,错杂于郡县之间,民自不骇也。
古学校之法,今扫地矣,复古法与今法相增减,亦可也。
军制,今保伍之法犹在,就其由增脩循,使之合古,行之二十年,长征兵自减而农兵日盛。
但患人不识圣人因天理、合人情、均平精确、广大悠久之政,不肯行耳。
图尽是死法,无用也。
心之精微,笔舌岂能既哉?
法具在方册,只是散乱不成条理,精考精思,便自可见。
又,时蒙不弃,访以大道,殊激颓衷。
夫理不穷,则物情不尽;
物情不尽,则释义不精;
义不精,则用不妙;
用不妙,则不能所居而安;
居不安,则不能乐天
不能乐天,则不能成其身矣。
故学必以穷极物理为先也。
然非亲之,则不能知味。
惟不知味也,故终有疑,必待人印證也。
左右既进乎实弟,必敬以持之,高明博厚,日进无疆,圣门有人,幸甚幸甚!
又,不意尊夫人倾背,伏惟孺慕号绝,何以堪居!
然先王制礼,归于一者也,所以消息以道,毋过摧伤,勉襄大事。
古之人进德脩业,正在难处之间,要不失至理而已。
又,叠蒙相公亲翰之赐,又蒙特遣名医为之切脉察病,而叔父处又传致钧念之厚,下情感戴,不可言陈。
窃伏自念,所以得此者,岂不以其粗能安贫守道,或不玷其先人故乎!
大君子顾盼后进,成人之美,幸甚幸甚!
愚望相公推此心,广收天下真才实能忠信之士,使无遗弃,以俟明天子赫然震怒,欲匡天下,图仕旧勋,则拔茅连茹,使各尽其器用,临时无乏使之嗟,而中原可复矣。
此固相公之素有,区区之意,自不能已耳,不敢专札尘渎,告代次致此愚诚。
又,比得款论,窃识左右胸中正矣,大矣。
大体既是,正好用功,近察诸身,远察诸物,穷竟万理,一以贯之,直造寂然不动之地,然后吉凶与民同患,为天之所为矣。
此圣门事业也。
敬夫勉之哉!
则又有进于左右者。
尧授舜,舜授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微,言微妙也。
危,言无常也。
孔圣自十五志于学,积十五年工夫,然后敢以立自许。
自是而后,每积十年工夫而一进。
未至从心所欲不踰矩,则犹有人心消磨,未莹彻也;
及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才纯是道心,与天无二。
故《中庸》称孔子之德,终以「天地之所以为大」结之,更不称仲尼也。
今之学者少有所得,则欣然以天地之美为尽在己,自以为至足矣。
就世俗而言,亦可谓之君子;
论于圣人之门,乃是自暴自弃耳。
左右方妙年,所见大体已是,知至矣当至之,知终矣当终之,则曾、颜地位何患不到?
敬夫戒之哉!
乾乾不舍,工夫深后,自然已不得也,今且当以速成为戒耳。
某病渴已十馀年,又见中外兄弟皆不寿,心常不自保。
道学不明,卒至禽兽,逼人甚矣,未有能振起者。
敬夫资禀颖异,故乐以告,不自知其愚也。
有不中理,却幸指摘,当益思其所未至。
又,辱示《希颜录》,足见稽考之勤。
辄忘固陋,肆笔写其所闻,未必皆当也。
敬夫所得,却以见告,至望。
先贤之言,去取大是难事。
如《程子语录》,去颜子,合下完具,只是小要,渐渐充扩之。
此乃常人,非颜子也。
既是小,则如何谓之完具?
若论秉彝,则人人完具也,何独颜子
颜子所以资禀过人者,正以其大,便有一个合德于天地气象也。
此段正先生所谓「一两字错,便转了,只知得他意」,此类是矣。
又如《正蒙》云:「颜氏之进,则欲一朝而至焉,可谓好学也已」。
似如此迫切,亦说颜子未著也。
文中子之言诞漫不亲切,扬子云浅陋不精通,庄子坐忘,费力心齐,支离家语,如不容,然后见君子,恐亦未免于陋也。
敬夫猛勇精进,诸人有未到处,他日当自见。
以下喻谦勤,故不敢不摘其一二也。
又,庄子之书,世人狭隘执泥者,取其大略,亦不为无益。
若笃信君子,句句而求,字字而论,则其中无真实妙义,不可依而行也。
其说夫子奔轶绝尘事,类如此矣。
关西夫子颜子之叹,于颜子分上虽未精当,然正学者之所当有事也。
与「欲一朝而至」迫切之语,盖不同矣。
龟山如字之解,左右之论是也。
某之意,《希颜录》如《易》、《论语》、《中庸》之说不可瑕疵,亦须真实见得不可瑕疵,然后可也。
其他诸说,亦须玩味,于未精当中求精当。
此事是终身事,天地日月长久,断之以勇猛精进,持之以渐渍薰陶,升高自下,陟遐自迩,故能有常而日新,日新而有常,从容规矩,可以赞化育、参天地而不过也(《五峰集》卷二。又见《古文集成》卷二一。)
不能乐天:原无,据陆抄本补。
张丞相金陵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六
伏审光膺制綍,荣镇留都。
起自东山,盖素推于雅望;
图兹南土,遂益振于先声。
凡有知识,于胥鼓舞。
恭惟某官当朝元老,命世真儒。
学识东鲁之渊源,文擅西昆之气象。
方维奠位,仰八柱之承天;
海宇重光,瞻五龙之夹日。
关河响动,宗社奠安。
名遂功成,来游绿野;
神和志定,久伴赤松
唯用则行而舍则藏,斯进以礼而退以义。
果逢盛旦,图任元勋。
至公若冰,生理如洗。
鸾坡凤掖,载严秘殿之崇班
虎踞龙蟠,全畀上流之重地。
运奇兵于掌上,料强敌于目中。
百城咸肃于威声,四海顿周于和气。
江山增胜,疆埸愈安。
雕戈淑旂,允赖金城之势;
玄衮赤舄,即还玉铉之司。
某仰望光尘,拘縻职守。
潭潭公府,比幸遂于凫趋;
两两台阶,即莫谐于燕贺。
隆冬载候,景贶来宜,愿言茵鼎之调,仰副冕旒之眷。
张敬夫希颜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七、《五峰集》卷三
颜子资禀天然完具者,以其天地心大则高明,高明则物莫能蔽,故闻一知十,观听夫子言行,终日不违,更无疑义,亦可谓贤达之士,自足了一生矣。
然夫子必博之以文,使颜子求知所生而至之,约之以礼,使颜子既知所终,力进而终之,致颜子进德修业,与天同大,不止了其一生。
此圣人所以成就英才,欲与共代天工者也。
《论语》之所谓礼,即《中庸》之所为善。
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至明也,非物格者不能也。
「知之未尝复行」,至勇也,若非仁者不能也。
起居言语,无非妙道精义,自不可须臾离,故欲罢不能也。
既竭吾才,可用力处,颜子无不尽也。
「如有所立卓尔」,颜子见夫子妙处,卓然分明也。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非不能从也,妙处不可以才力进也。
要当加之以岁月,自然而化耳。
颜子之学所以为有准的也。
当时夫子循循善诱之方,今虽不可得而闻,然博之之文,约之之礼,具载于《易》、《诗》、《书》、《春秋》,粲然盈于天地日月之间,患在人由之而不知,或少知之而遂自画,不下颜子进退不已之功耳。
此圣学之所以鲜传,异端之所以横流,为可惧者也。
敬夫著《希颜录》,有志于道。
大哉志乎!
颜子欲为大舜,其所为者有始有终如是焉,终亦不已矣。
故夫子既许颜子以损益四代,而犹戒以「放郑声,远佞人」,不以人心为可恃也。
使敬夫而得是意,则玩是录可也,忘是录可也,庶几传之者广,而圣人可作,邪说可息,岂小补哉!
从事于斯,既专且久,故乐为敬夫道,不自知其愚也。
善最乐斋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六、《方舟集》卷一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二、《永乐大典》卷二五三六
善最乐斋者,吾友赵君书室也。
其自名者君之意,而欲揭其所自名者,于他人以为记,则答曰:昔两汉淳厚之化、忠质之教,所以大庇其子孙而纳之于无过之地,可谓至矣。
间有所不免者,皆自取于结客以固其垣墙,下士以借其声援。
所甚可贤者,虽诗书义训薰蒸于见闻服习,与白屋士子无异,然亦有所不能自别于膏粱富贵之族。
呜呼!
至汉末而汉之公族群公子由此岌岌矣。
东平王苍所以能以善自名者,非以是苟邀声誉,盖心有所惩而以善自全也。
今赵君父子以科第再世取富贵,人不以为过而以为当,然惴惴自封殖,日畏日忧,降心于东平,若慕用追逐而不可企及者,何也?
吾知之矣。
衣服饮食,人所共口甘而身美之。
至穷其所自得,于衣服饮食,则罔然有不知者。
且夫善者对恶之别,圣贤入道之候也。
今日我不为恶,是亦足为善矣,而乐之焉,乐之而取其最焉。
吾乃今知东平之所以自取者已侈,而于赵君之所自名一何廉也!
垤泽之呼,宋鲁之君,不谋而同,盖其声类感召,有不得不尔。
君何不比于而廉于善也哉?
吾将取孟子所论正子可欲之善以至于不可知之神,期君以益其所学而大施于世,次第由一善以行,不骤以须其成,不速以待其化,如《鸡鸣》之卒章者,果欣然有得于乐乎哉!
张栻 南宋 · 李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
复雠讨贼,天下之大义也。
然必正名定分,养威观衅,然后可图。
今议不出于督府,而出于诸将,则已为舆尸之凶矣。
况藩篱不固,储备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节制未允,议论不定,彼逸我劳,虽或有获,得地不守,未足多也。
按:《齐东野语》卷二,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校点本。又见《宋史》卷三八九《李椿传》。
张栻自代状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梅溪先生奏议》卷四、《张宣公年谱》卷一
准令节文:诸侍从官授讫三月内举官一员自代。
右伏睹右承务郎、试尚书左司员外郎、兼侍讲张栻,学术精深,气禀刚正。
久居经幄,宜赞青宫,举以代臣,寔允公议。
张丞相都督 宋 · 蔺敏修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八
畴咨元老,省冠鸿枢
自祖宗欲再相于旧臣,先施此典;
宜神圣又一新于督府,更举徽章。
国重以人,德浮于位。
恭惟某官道侔三代之佐,学关百世之师。
即之温然,乃名满寰区而不处;
识其小者,谓才兼文武而有馀。
国论万变而守如初,孤忠百炼而难于合。
代马南牧,折箠以覆其师;
衮衣东征,投戈而拜吾父。
与其淹恤于边闼,曷若遄归于庙堂。
盖欲倾海以洗乾坤,公之始愿;
则不以贼而遗君父,誓不俱生。
上勉徇于忠诚,礼始崇于宥密
关河响动,华夏气舒。
万口欢呼,孰不诵诸葛《出师》之表;
诸生延伫,又将赓武公入相之诗。
某吏最言还,邮传聿至。
语心独喜,尚见太平于桑阴未徙之间;
引颈非遥,行望馀光于荫已成之下。
张敬夫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九、《文定集》卷一四、《南宋文范》卷三二
伏承仆射相公再正台席,宗社之福,中外交庆。
吕正献当国,伊川先生以为原明之助为多,此亦今日善类所望于敬夫也。
辄有一事,虽已禀知丞相,尚有未尽。
广西之寇,久未平定,盖所以致寇者非一也。
说者以为百姓凋弊日甚,而官吏贪残无已,连年荒歉,饿殍满路,而州县不肯检放租税,官兵俸给数月不支,而帅守监司,争献羡馀
其他政事,大抵类此。
百姓嗷嗷,无所控诉,以为良民则坐而待死,为贼则生,此民之所以从贼也。
屠将官高居弁,执郡守刘长福,破高、雷、化三州,此其显然可见者。
而我之所遣,既非良将,又非精兵,粮又不给;
官司行移,贼皆前知,而我初不知贼之动息;
贼酣饫酒肉,而官军尝有饥色,所以每出辄败。
至于死事之后,无铢两之报,人皆以为战则死,退则生,此官之所以不能制贼也。
传闻之言如此,未知朝廷所闻如何。
或谓州县兵将,更相蒙蔽,帅守监司未必尽知一路之详,其所知者又不尽以告于朝廷也。
今若不究其病弊,更张而一洗之,则其患岂特如前而已哉?
近除何直阁静江,自此远方利害之实,必能尽以告于朝廷矣。
何帅之意,欲乞朝廷差官兵三千人,仍领将官之可委者,盖欲示以声势,使贼有所畏,庶几可以抚定。
又须应副钱粮,如度牒、官告之类无穷也。
广西见阙一漕,若得钟世明为之,可以协济。
又须明降指挥,以寇盗未息,促其之官,非独得免稽滞,又足示中外以用之之意也。
帅司旧有参议官,近年不除,欲得新知峡州吕令问为之,若朝廷径除固幸,不然当有所请矣,望一一禀知丞相也。
侬智高叛,初遣杨畋、曹修,再遣孙沔余靖,皆无功,至狄青出乃克。
人皆以为讨贼非书生事,而刘原父独以为前此诸人皆有所牵制,及之出,僚属得自辟除,官吏得自废置,财赋得自移用,将士得自诛赏,此其所以成功也。
况今日事体,种种皆非昔比,若朝廷不留意假借责任,则虽有能者亦无所施其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