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张温之等九人可充转运使副奏庆历三年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宋名臣奏议》卷六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近曾两奏,乞令中书枢密院通选诸路转运使副,令逐路转运选辖下知州,逐州选部内知县、县令
若此三种官一一得人,则天下自然无事,朝廷不劳而治矣。
然欲知民细微利病,须要好县官
欲得好县官,须先择好知州
欲得好知州,须先择好转运使副;
欲得好转运使副,须是辅弼大臣用心至公,精加拣选。
亲戚故旧者不得盖蔽,可去者必去之;
仇雠疏远者不得抑塞,可用者必用之。
去之者勿避其怨谤,用之者勿求其感激。
不邀恩于己,不推过于人。
若能如此,则天下贤者才者可以尽为朝廷之用,何患不得诸路转运二三十人而已!
伏缘国家之事,莫非至公,须是辅弼大臣,用心精选。
当黜则黜,则退黜之人以谓朝廷公行,自然无怨。
人既无怨,事乃平贴。
若有大臣不存公共之心,推过与人,则退黜者以谓朝廷本不退我,只是某人私相见排,遂生怨怒,架造谗谤。
君听既惑,事乃破坏。
此于朝政为害之大者也。
今既委逐路转运使副升黜一路知州,其权甚重,其事亦大,须是有才识,能分别善恶,仍须推心至公,而行事果敢,然后可当转运之任。
今逐路见任及新差下未到任转运使副共二十八员,其间的有才识、能分别善恶、推心至公、行事果敢者,无三两人而已。
其馀虽别无显过可黜,奈何碌碌常才,缓急无用。
其间亦有作过之人,但未败露,或已败不行。
若不更张,必难集事。
臣今来于众论得九人,皆谓堪充转运使副,可以委付,选择辖下知州
必得尽公,不负朝廷差委
谨具名次如左:
三司盐铁副使张温之/知杂御史鱼周询/史馆修撰王质/知谏院王素/三司判官沈邈/知潍州董储/江南东路提点刑狱杨纮/权三司判官杜杞/权三司判官燕度/右九人皆搢绅之选,今来且充诸路转运,久而皆可拔擢任使,更乞令两府同共铨量施行。
董储宰臣晏殊远亲,然其人实有才用,但年齿稍高,而心力不退,不可以大臣亲嫌而废也。
臣又虑诸处见任转运使副例各未满,或别无显过,恐中书以谓替罢无名。
臣今欲乞特降诏书告谕天下,备陈转运使职任非轻,自来有失精选,致职事废弛,物论大以为非。
昨据枢密副使富弼上疏,乞澄汰天下不才转运使副,使下中书枢密院,令同共用心,推择中外有才识堪任转运使副。
臣寮今据两司条奏到某人已下若干人,堪充转运使副,已令差赴逐路充职干当,务在称职,以副朝廷委任之意。
又据两司条奏到见任转运使副某人以下若干,不闻显效,并仰中书门下就便别与差遣
若降此诏告谕天下,则退者以两府公黜,自当无词;
进者以两府选差,孰敢不勉?
如此行遣,不是无名,使天下之人耳目一变,谓朝廷进善退恶,政令清明,守官者各知恐惧,不敢因循,岂不美哉!
岂不善哉!
河北都转运使工部郎中张温之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三司户部副使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皇朝文鉴》卷三七
唐自开元以还,王室多故,行在之所,不能备官,而从军兴之期,顾多应卒之事。
爰从权便置诸使,而天下庶政,始不归于尚书省
今之会府,乃在三司,盖自中台至于寺监之务,凡关出纳,无不总者。
故建其长以治要,立其贰以治凡,设其考以治目
以言乎三司之副,是犹文昌之丞辖,助上率下,举纲振目,常出高选,以赞大计。
具官张温之才识器用,政事风采,称于朝廷,著于方面。
边候多警,戎车未脱,凡物力之充屈,生齿之耗登,职司版图,必藉精力,故谋于众,还尔外台
尚悉乃心,以集吾事。
寄题张景山大卿园池1061年 北宋 · 蔡襄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人仰公才世吏师,更甘归老旧林池。
门阑清似当官处,心力强于少壮时。
物理自冥非寄酒,兵谋犹在却因棋。
濠边风月如招隐,愿拂尘裾从所之(以上《蔡忠惠集》卷六)
尚书刑部郎中天章待制张温之光禄卿致仕制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七、《蔡忠惠集》卷一一、《皇朝文鉴》卷三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七
敕:朕于群臣进退之际,曷尝不缅然思之!
方其强仕,发智能以济务,则有官赏,以楙其材;
逮其谢归,养志意以自佚,则有恩渥以宠其行。
宦者岂不欢然得其所耶?
具官某,立节清峻,无缁磷之茍;
临事明敏,有批导之利。
恤民以惠,屏奸以严,循吏之风,闻于当世。
自升禁近之列,屡委宣藩之重。
老聃之言而知止,蹑疏广之迹而告老。
尔其还上官事,秩以列卿,休于而家,尚体朕意。
光禄卿致仕张温之孙基将作监主簿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九、《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敕某:尔祖尝为侍从之臣,而有公忠之节。
今其亡矣,秩尔以官。
能善似之,乃其无悔!
可。
张景山康州 北宋 · 郑獬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遂溪张太守,恳意乞南州
家在白云下,郡当沧海头。
旌旗泷水晚,风雨瘴山秋。
解却淮西印,轻为万里游(自注:择甫初授蔡州确山知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