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文公祠记 唐 · 潘滔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按邵阳图经。公姓文讳斤。晋咸康中为高平令。隐于此山。得道羽化。故名文仙山。又据湘川记云。山上有石床。长一丈有四尺。丛竹蒙密。随风飘扬。委于床侧。每遇亢阳。祈祷有应。洎唐贞元十年。上天愆旸。旱魃为虐。草木黄落。如惔如焚。于时州伯太原王公高县宰昌黎韩公谨辉至诚恳请曰。如神降临。膏雨霶霈。即为刻石记事。当时响应。云行雨施。年谷既登。仓廪充实。夫神灵无方。感而遂通。昔太公治灌坛。风雨不敢犯。刘昆牧宏农。猛虎为之去。岂非以德化所布。飘风鸷兽不敢侵界焉。以此观之。实由政之所及。德之所致。鬼神为之福祐。神功为之降泽。若乃德之不修。政之苛刻。而妖由此作。灾由此起。吉凶报应。如影随形。信矣夫。噫。人物迁变。未达诚愿。至元和三年。岁在戊子。灾患荐臻。旱又甚矣。州牧济阳丁公立邑君冯翊庄公齐命官启告。酬愿立碑。遂雨洒四溟。润泽九谷。山川鬼神。亦莫不宁。上凭神休之恩。下赖牧宰之政。野老荷蓑与笠。相对伫锸而歌曰。我圣君兮德巍巍。择良牧兮治边陲。感神功兮云雨施。稼穑如梁兮又如茨。无阶达天真兮。咸愿立乎丰碑。閤境耆老。稽颡告余。皆愿修文。以神圣德。刻之贞石。永传芳休。既无绝妙之词。难传至贞之迹。铭曰。
飞丹涸济冰雪溶。道成羽化神仙宫。几乘白鹤归旧峰。城郭是兮人不同。霓裳缥缈随天风。紫烟散尽祠堂空。山寂寞兮花木隆。石床空山留仙踪。微飙骚屑摇条丛。邑人祈祷清庙中。神功应化无不通。天旱暵兮云从龙。洒膏雨兮九谷丰。黎庶歌兮乐时雍。愿立碑兮表圣功。勒文字于坚石。与天地兮无穷。
成都府新建汉文公祠堂碑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宋景文集》卷五七、《宋元宪集》卷三六、《皇朝文鉴》卷七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四、《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锦江书院记略》卷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蜀之庙食千五百年不绝者,秦李公冰、汉文公翁两祠而已。冰为蜀凿离堆,逐悍水,以溉所及,常无旱年。西人德之,因言冰身与水怪斗,怪不胜死,自是江无暴流,蛟蜃怖藏,人恬以生。故侈大房殿,岁击羊豕雉鱼,伐鼓啸籥,倾数十州之人,人必侍祠,奔走鼓舞,以娱悦神,祝以传嘏,而后敢安。公之治蜀,开学校,以《诗》、《书》教人,澡刷故俗,长长少少,亲亲尊尊,百姓顺赖。其后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以文章倡,张宽以博闻显,严遵、李仲元以有道称,何武入为三公,汉家号令典章,赫然与三代等。蜀有儒自公始,班固言之既详。初,公为礼殿,以舍孔子及七十二子之像,殿右庑作石室,舍公像于中。晚汉学焚,有守曰高眣,能兴完之,后人又作眣像,进偶公室。岁时长吏率掾属诸生,奉笾豆饔醪荐之于前。虔跽谨洁,一再奠而退,辞无敢不信焉。冰以功,公以德,功易见,德难知,故祀虽偕而优狭异焉。嘉祐二年,予知益州,往款公祠。至则区位湫偪,埃蚀垢蒙,不称所闻。大惧礼益懈忽,神弗临享。其明年乃占学宫之西,攻位鸠工,弗亟弗迟。作堂三楹,张左右序及献庑,大抵若干间。布寻以度堂,累常以度庭,疏窗以快显,壮阖以严闭。采有青丹,陛有级夷。瓦密栋彊,若棘若飞。乃肖公像于宁间,绘相如等于东西壁。本古学之复莫若眣,本今学之盛莫若故枢密直学士蒋公堂,故绘二公于宦漏,皆配祠焉。于是择日告成于神,揖而升,簠斝果湆脯脩纷罗而有容,可以告虔;趋而降,罍樽巾洗席燎并施而不慁,可以尽仪。相者循循,任者舒舒。礼生于严广,灵妥于阒寂故也。噫!自公之来,蜀之人自视若邹鲁。宋兴,名臣钜公踵相逮于朝。先帝时,巨盗再作乱,弄库兵,争剑阁。是时蜀豪英无一污贼者,群顽愁窘,不容喘而灭。非人好忠、家知孝使然耶!所使然者,不自公欤!传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公在之矣,则是祠之作,愿自予而古,无俾壤息云。祠之兴,同尚之贤,则转运使赵抃及提点刑狱使者,凡三人;赞辅之勤,自通判军州事祝咨以降六人;营董之劳,自兵马都监毛永保而下二人。咸书象于西厢,列官里于石阴。铭曰:
公二千石兮守大邦,冠峨峨兮绂斯皇。出有瑞节兮车骑罗,石室孔卑兮人谓何。新堂翼翼兮耽耽,庭广直兮序岩岩。吏奉承兮不哗,神来徙兮此其家。俨群贤兮并陈,公所教兮如其仁。庖鱼挺兮俎肉鲜,神来享兮憺冤延。公教在人兮无有颇,蜀贤不乏兮才日多。俗祥顺兮孝慈,公祀百世兮庸可知。
治平四年记。
按:《宋元宪集》亦收此文,误,删彼存此。
送河间晁寺(明樊深嘉靖《河间府志》卷一作文天祥诗)丞 北宋 · 王安石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公孙富文墨,名字世多知。
谈笑取高第,弦歌当此时。
临河薪石费,近塞茧丝移。
缓急常愁此,看君有所为。
文公祠记 北宋 · 郑伸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
至和甲午岁,建文公祠堂。知州事郑伸、权监押史□、签判陈□、知县欧阳景、推官雷应昌落成之。时十二月初吉记。
按:光绪《海阳县志》卷三○,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翠玉楼晚雨(一作文天祥诗) 宋 · 曹勋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晚楼一曲转梅花,官事无多报放衙。
林木蔽亏烟断续,江流曲折雨横斜。
年华冉冉风前影,岁莫悠悠客里家。
一雁近从沙嘴落,更饶片雪入天涯。
拜婺源文公祠 宋 · 李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天肇文明赞治平,万年宗主赖先生。
经穷六籍开来学,道继诸儒集大成。
祠枕星源青嶂合,亭临虹井䌽云横。
乘骢远谒逢秋祀,瞻拜偏兴景仰情(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三七)。
挽文丞相 宋 · 黄继善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三百馀年乐育恩,晚从科目得斯人。
崎岖岭海期年国,零落毡毛万死身。
诸葛未亡犹有汉,包胥欲泣更无秦。
挑灯忼慨歌梁父,鬓发萧森𢥠鬼神(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题文公书院 宋 · 管御史
乘舟驻马览九曲,怪柏乔松映修竹。
水明山秀读书地,万古悠悠遗芳躅。
年深景怪公不来,淡雾衰草迷书台。
乌啼鹊噪暮林杪,明月夜夜穿空斋。
门轩岁月谁开闭,策杖登临令心碎。
无聊举棹便回路,闷倚船窗读周易(影印《诗渊》册五页三四○○)。
挽文山 其一 宋 · 胡斗南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裂指秋风感别离,乾坤人物太瑰琦。
生为孝子忠臣劝,死结皇天后土知。
万折江流鱼腹石,千年人立首阳碑。
一门史氏春秋笔,愁绝湖光入画时。
挽文山 其二 宋 · 胡斗南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金骨神仙玉色人,千霜万雪见吾真。
圣贤尽节心弥寿,天地为棺道不贫。
河汉横流豪杰泪,风霆怒发鬼神嗔。
先生出入骑箕尾,长现纲常四大身(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下)。
跋文忠烈公真迹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九、《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六
右,潞忠烈公三帖,皆元祐初公以师垣便章军国时也。帖所谓「腹疾」,则元年九月也,公以是久在告,不克陪宗祀。时年八十一,得疾稍间,而笔力遒劲若此。且其词气谦厚,惟恐失一士之心。卫武之诗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视其隅而有诸中者可知矣。后一帖虽史牍,而缄封乃公花书。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花书,如韦陟五云体是也。国朝大老亦多以名为押而圈其下,今其可考者如赵清献、王文公皆然,而熙宁间至有「花书尽作棬」之语,益可推见。今并存此幅,以识前辈典刑云。
文天祥除正字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七
抡魁登瀛,故事也。然始进大率以虚名,既久乃知其实践。尔则异是,初以远士奉董生之对,继以卑官上梅福之书,天下诵其言,高其风,知尔素志不在温饱矣。麟台之召,何来之迟!《语》有之,「居大名难」,又云「保晚节难」。尔其厚养而审发之,使舆论翕然曰朕所亲擢敢言之士。可。
文天祥除校书郎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莆阳文辑》卷五
新进士唱第前,举首必召,故事也。尔以陟岵之故,稽登瀛之擢,一旦来归,如麟获泰畤,凤集阿阁,甫翻黄本,俄映青藜,在他人为速,在汝为晚矣。昔人云不可及者年也,不磨者名也。至哉,天下乐者书也!朕将老汝之才而极其用焉。可。
看详魏国表所上进太极通书解忠烈节孝二传申省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三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一
某等窃见《通书》、《太极图说》,先儒下注脚者不知其几家也,至矣尽矣,不可以复加矣。国表于先儒注脚之外,又章分句解而成此编。乍见疑其好异求异者,徐读而详考之,皆因先儒之说,参合彼此,融液异同,归之于是而已。此等文字特不可离经畔注,若夫触之而长,演之而伸,及孔氏之门者用功亦不过如是。温陵之魏,素称多材,国表兄弟擢科第者数人,皆有姓氏于世。惟国表场屋顿挫,失身勇爵,非其志也。前太常少卿洪天锡每称其才学。尝为山阳宰,访求徐积遗事,为之立传,以劝忠臣孝子。其人著美名而负屈称,今垂老矣,与阮秀实事体一同。而国表又尝请福建漕司文解,兹迫省试,二人者材高技痒,各以其所著述叫阍笺天。某等披阅其书,信有可采。至于旌异其人,则在朝廷,或使之收场屋桑榆之功,或就成忠郎、步军司机宜上与升擢差遣,亦足以慰其老而能学之志。
回文天祥十月十三日牒 宋末元初 · 江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三、同治《永州府志》卷一七
万里承示循环历,读之纲目备具。公而几密之周防,私而文貌之简约,甚径便也。所当遵而守之。
十月十六日报十三日所批画如后:
一、来示前四画,备见临事好谋,详谨之至,已即语之帅参计议。其至明台,必亲从节下求商确也。
一、所谕张虎者,使台既闻其可用,必详审之矣。但其人为言路所劾,朝旨押下邕筦自效,本司若只求之桂阃,恐桂阃亦必以申取朝旨为辞。且桂阃若知其人可用,彼必自取而用之,亦应未必肯以与我也。但得其能办此贼,则州来在吴犹在楚,正不必付王环卫也。更惟高明裁之。
一、行师之道,亦须任事者择利而行,当令就节下决所向。
一、抽并桂路分一项军人付王环卫,此具见使司欲使归一之意。却亦须王环卫至使司熟议,然后听使司处分。
一、高节一项三百人,前此系听使司调用,亦合更俟王环卫议之,惟使司所处分。
右报如前,其详已共帅参计议筹之,当以面控也。
万里糊涂画鸦,不宜载之于椟,辄次第所为对,口占以授赞此笔者。肤率必在所恕也。万里。
按:《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二,四部丛刊本。
回文天祥十月二十二日牒 宋末元初 · 江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三、《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二、同治《永州府志》卷一七、光绪《湖南通志》卷八七
十月二十九报二十二所批教者,画一如后:
一、剿暴除凶,固在兵力之强,尤在心力之一。前此或招或捕,议论未一,故使此贼得延旦夕之命。今既一于讨矣,所谓选将、调兵、馈粮,本司当思一一措置。但司存于山前远,而使台为近,周匝体探,量度应酬,惟使司协一是望。来示以广西经宪为比,非所愿闻。郑丙为广西宪,激厉流人世坚立功赎罪,卒擒剧贼。章宪果以是为心,前所谓张虎者,岂不能率以自效?往往南窗不以是勉章宪耳。万里旧见胡致堂与张紫岩书云:「永明之寇未平,桂、郴之盗方作,帅司兵力不支,宪司计无从出」。未尝不叹当时既不强于力,又不一于谋,致使鼠辈猖獗。今官军气势已合,我辈心事素孚,崇台可径予决者,毋以迹嫌;本司所合施行者,却望赐报。庶不致久以贼贻中朝之忧。幸甚。
一、杜通判桂路分,各以处之兼职,见之公移矣。师克在和,更望严赐勉励。总统不总统,均是要立功;督捕同督捕,均是要敌忾。宇文参议及王环卫之行也,万里尝以是语之矣。
一、道州钱粮,前已申到,已劄令其于有系官钱内那融应副,却与备申朝省出豁。又考之前比,例系是运司措办,并告之公朝。其申检亦已见之公移矣。
一、宇文总督所携备用钱,特司存遣兵之旧比,政恐支遣未敷。见议措置桩管,俟其申到,便与科拨也。
一、山前事宜,凡有可以运掉扶植者,切望径自行下总督司。等是王事,等是僚属,政不必以本司差官为碍。馀有诲,日拱俟垂示。万里。
回文天祥十一月五日牒 宋末元初 · 江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三、《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二
十一月初七日领十一月初五日所批历备悉。本司去山前远,不若使司去差近,所报当得其实。一行出师,皆难坐筹隃制。向已申谕帅参及王环卫,在行者遇机应变,先申使司,一听行下。若一一从本司施行,则不贵巧迟矣。王事一家,政不必以形迹拘也。嗣有当从商确者,即垂示。如前所批,则高明自了了矣。万里冗,不及亲染。
回文天祥十一月十八日牒 宋末元初 · 江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三、《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二
十一月二十日答十八日所批画于后:
一、秦贼踪迹,两路皆不得其的。大率擒贼无出地脚之说,此李愬用李祐取吴元济之策也。以地分言之,广西督捕司体探为便。此中既出兵会合,亦不当专诿其责。须是重赏购募土人,为之向导间探,全在军前审察其人而用之。又恐因此反落贼计,故不欲见之公移。今使司因广中文移檄回竟上驻劄,固便于运饷,然若俟广西的报而后遣兵,使其果知秦贼所在,则彼欲自取之以为功,其肯先闻于我乎?回军竟上,以示持重,厚募土人,以图进取,二说并行,计之善者也。
一、广西所报义丁越界生事,恐或有之。但此项义丁,元与桂路分所部军参错,在彼不应纵容如此。借使桂路分受欺于其党,杜督捕亦岂得全然不知!本司颇疑其说,故只行下道州,密切契勘。或谓广西以我兵既入彼界,连日攻打,颇获贼徒,又无军前申说,广将陈明见贼不捕,遂为此说,不欲本司兵在彼,特借义丁骚扰之名,并欲退我师耳。盖在彼则自欲养寇,于我则欲害成,或出于此。今义丁既已放散,固西人之所欲,但恐自此脱有缓急,再调又难。惟高明审之。
一、道州钱粮,切切在念。且如军券增支一项,本司已行下总督司,于随军钱内移支。但所忧者,朝廷科降之命猝未得分晓,又拨一项钱赴军前,恐本州或有不继。今总督司与之暂时挨那支遣,近又从司存刬刷别项窠名,少应本州乏绝,以俟朝廷之命。方此降遣,已见之公移矣。兹承开谕,敢详以闻。
一、盐田峒近见军前所申,欲乘破竹之势,谈何容易!同官唐书记说:「盐田虽号曰峒,而实非峒,其间多是富人所居。今秋亦有领举者,只擒秦小九一人,政不须如此郑重」。今台谕土豪三说,已得要领矣。
一、永明之寇,自广阃易招安之说为会兵之举,其名甚正,且叠承谆谕,不容不发兵应之。桂去贼近,兵又先发,更不俟本军之至,故秦贼得以逃散。今广兵遇贼不捕,本司军连日攻打,终未得其要领。使司檄回境上,又抽回桂路分,放散义丁,而柯倅自径回舂陵,岂逆料此贼为终不可得,故示以班师之渐耶?重兵屯驻,不容越境而问可否之几,须要早决。若果不可以月日图,当早议撤戍。只虑撤戍之后,贼复猖獗,则本司有诸处戍寨之例,斟酌留兵,亦可行也。使司去山前稍近,事体必所深悉,幸细筹之。万里不克亲染,乞恕。
回文天祥十一月二十六日牒 宋末元初 · 江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三、《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二
二十九日答二十六日所批,画一于后:
一、承报军前所申事,与前日规模又异。大率兵难隃度,只得随机应变。使十八村村老果能任责,束缚渠贼以来,则撤戍可期,岂非深望?度此两日,必有捷报,尚快闻之,亦须密谕山前所认捉出秦贼者是真秦寇乃可。
一、留屯之议,本司固有旧比,今详公移,尤为缜密。不妨行下道州及宇文总督,一面商议,庶获贼之后,便可摘留兵将,伺其回报,又从而审订之。
一、科拨一事,已尝三申公朝,至今未准回降,见议申催。更得使司备道州所申,与之申请,亦一助也。
一、馀说不殊前禀,高明区画,已得其当矣。万里别已专布。
读文山诗 南宋 · 萧立之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退未能休进未前,英雄到此亦堪怜。
此心耿耿赤如日,吾道悠悠苍若天。
顾我尚堪输九死,观公端可愧诸贤。
新诗读罢无谁语,欲折梅花意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