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代谢赐御书周易尚书表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二、《容斋三笔》卷八、《洪文敏公集》卷八、《古俪府》卷九
八卦之说谓之索,奉以周旋;百篇之义莫得闻,坦然明白。
但惊奎壁之辉,从天而下;莫测龟龙之秘,行地无疆。
寄题庞宫使提举山斋二绝 其一 南宋 · 冯时行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才及中年便买山,山中何事可怡颜。
当时白傅登临眼,物色浑归几案间。
寄题庞宫使提举山斋二绝 其二 南宋 · 冯时行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白衣苍狗变浮云,过眼纷纷不可论。
晚岁逢迎真耐久,青山相对两忘言(同上书卷二五三九)。
责罚解彦祥等诏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三、《宋会要辑稿》兵一三之三一(第七册第六九八三页)
统制官解彦祥统领官梁嘉谋、张兴嗣,收捕茶寇调发乖谬,彦祥追三官,嘉谋、兴嗣各追两官,并勒停。
十三日饮俞园昌甫斯远彦章毕至 南宋 · 袁说友
六言诗 押灰韵
忽尔严冬设鲙,更于晴日观梅。
人道荒寻邂逅,我忻良集而来。
论解彦祥败茶寇之功书 南宋 · 彭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止堂集》卷一一
某此月十五日得陈丞书,传台旨,问解彦祥萍乡破茶寇始末。某时亦效职军前,颇知其事。是年八月二十六日,贼自安福由良子坑过萍乡,卜于大安之龙王祠。不得卜,遂以其众潜于东冈之周氏家。二十九日,解彦祥令四兵侦探,遇寇渔于周氏之塘,二人为寇所杀,二人脱走归报,乃管界巡检马熙所辖也。解知寇处,因以马熙之兵为乡导,亲提其众,即东冈与贼阵于周氏之门前田中。田皆淤泥,仅有径阔尺馀,寇据田上,我兵弓弩并发。一寇长而髯者奋身前格,彦祥一箭中之,寇坠淤泥中,兵因刎其首。已而又毙一寇无唇者,贼气遂索,我兵大振,自巳战至申酉,凡获十二级。贼稍稍引却,日昏乃遁,马熙袭之,贼自赤竹凹复入安福高峰寺。解以其众自萍乡之楼下越宜春仰山,复过安福讨贼,贼已从永新迤逦南奔向兴国矣。方贼去萍乡时,某以宪檄捕寇于安福之白云寺,去高峰二十里。某至白云时,寇新退,询之土人,皆云贼留高峰三日,被创者四五十人,疲不能起者,往往自毙之而行。小山有土豪彭道,以辛宪命往捕,因大搜高峰山中,得数尸木叶下,皆被重创而死,人始知茶寇衄于萍乡亦不细也。此贼自起湖南,与官军接屡矣,官军可数者仅有三四胜。其大者摧锋败之岭南,而势始衰;解彦祥却之萍乡,而力始困。然摧锋之功,人人皆知之,而彦祥之功,必待辨而后明者,萍乡数级之得,曷能困贼?曾不知此一战之后,贼所以不能复振,乃彦祥力也。今彦祥非惟不得赏,且因是镌官自效,赏罚如此,后万一有警,何以使人乎?顷萍乡黄主簿人杰尝条其事上之辛漕。辛漕报云:「已申朝庭」。未知今日施行,果繇此否,或别有知之者为讼其功耶?某所闻亦其大略,先生广加物色,傥得其实,为彦祥直之,不使此辈尚怀不满之意于清明公大之朝,不胜幸甚。
〔小贴子〕先生如物色彦祥破贼之功,不当止于袁州,向来备申诸司之文,即以为实。盖接战之地,止知彦祥所获数级,袁州所申,亦不越是。若仅得数级,岂足论功!先生试访之高峰左右,知贼困衄之状,乃知彦祥之功不可掩也。器成以火,火彻乃凝,矢发以弦,弦弛乃中,天下事固然,不可不察也。解彦祥事,先生若得其实,止能上之朝廷,其施行与否,先生固不得专。但管界巡检马熙及管界司兵级皆当时为乡导受敌者也,始袁州牒巡尉御贼时,备列功赏,云能败贼者,本官当如何受赏,兵级当如何受赏。及至事已,一切不问。如其他不受敌去处,盖不必言。若管界官卒,岂可负而不赏哉!此先生所可专者也,故并以申禀。
缴易祓郑挺各降两官辰郴州居住指挥状(得旨:祓更追三官,送融州;挺追两官,送南雄州。)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六、《育德堂奏议》卷二
臣闻同罪异罚,君子所讥;昏墨贼杀,古有明宪。陛下总揽权纲之始,除奸惩恶,所以风厉四方。如其罪之当轻,固不可过于苛刻;苟罪之当重者,尤不容以姑息也。易祓奋自诸生,有声场屋,稍自爱重,何患不达;而乃谄附苏师旦,侥求美官,为草节度使词命,搢绅耻之。学校之士为之语曰:「阳城毁裴延龄之麻,由谏官而改司业;易祓草苏师旦之制,由司业而迁谏官」。祓闻此言,宁不愧死?方韩侂胄欲启兵衅,邓友龙为侍御史,祓在谏垣,缔交合谋,更唱迭和,以排忠正之论。及友龙宣抚江淮,祓送以歌词,妄自张大,有「书盛事有椽笔」之语。祓固知书,岂不知自昔权臣弄兵作威,果为何事?正使一胜,遗祸方深,而反以为盛事乎?然则祓之逢迎侂胄,其罪亚于友龙。而但贬两官,置之近地,轻重殊绝,未厌舆言。郑挺庸鄙之夫,何足比数?侂胄以其佞己,使帅襄阳。时侂胄兴兵之谋犹未显也,而挺乃引惹边事,震动一方。本路漕臣及旁郡守皆恐其起衅,托疾丐归。挺外虽张皇,内实畏懦,亦复诡辞求脱,改守婺州。及起帅淮东,侂胄兵谋浸急,挺惶惑失措,遣家渡江,淮甸之民,惊迸流徙。侂胄始觉其缪,贬秩罢去,赃污狼籍,仅追两官。甫及踰年,复敢委曲干求,亟图甄复,侂胄已私许之。祖宗惩治赃吏,用法最严,虽侍从之臣,苟坐吏议,率谪散官。挺之罪愆,岂容轻恕?况其助开边隙,同于郭倪,今止追三官,犹以武德郎安处湖南,诚为佚罚。臣愚欲望圣明,更酌祓、挺二人之罪,重行贬窜,以协天下之公。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行。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 南宋 · 曹彦约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涵养书生二百春,为渠文物有经纶。
只今领袖贤关地,畴昔锱铢舍法人。
吾道年来多落落,士风从此却彬彬。
不应小折陈蕃角,谩谓朝家弃直臣。
论朝议大夫易祓朝请郎太常少卿兼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朱质朝奉大夫林行可乞赐镌斥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八、《后乐集》卷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五
臣恭惟陛下奋发英断,雷厉风行,元恶巨奸,一朝屏殪,兵民欣快,中外耸闻,宗社幸甚。然以侂胄、自强秉政日久,中外之士被其汲引,安于平进,无所阿附者,岂无其人?势亦难以尽责之。若夫朋奸罔上,长恶怙终,为天下所指目者,岂可置而不论乎?臣谨按朝议大夫易祓器识卑凡,贪躁嗜进。学舍优选,歆艳士林,使之稍加涵养,自可驯致通显。繇馆学而摄词垣,盖乡用矣。一旦侂胄畀苏师旦以节钺,犹有惮于物议,祓乃怀章诣师旦之门,极其褒美,「有文事武备,无智名勇功」之语,传者唾骂,形于讥诮。既而怀不自安,求居谏职,以钳众口。士行已扫地矣,遂愈无顾藉,凡可以投合者靡所不为。侂胄窃弄威福,怨嫉既多,密图兵柄,以固其位。邓友龙倡用兵之议,易祓和之,更互表里,专务诡随。去年之春,侂胄意虽已决,然未卜人心之从违。祓乃献说,张大贼中之事,使廷臣条具。易祓首言「敌国有必败之势,中国有必胜之理」,又白「敌国如外强中乾之人,仅延喘息」。易祓号为儒生,岂无见于利害之实?徒以意在逢迎,不复体国。侂胄始欲加罪异议,而廷臣言不可者什七八,卒亦无如之何。易祓果得为谏大夫,复力主兵说。方其遣从臣宣谕荆襄也,止以赈恤流民为词,人尚疑信。及易以宣抚,则中外始知其必妄动。同列有力争者,易祓、邓友龙相继论奏,遂至贬斥,而师已出境矣。逮友龙以丧师罢黜,祓自知其败露,佯为大言,以宣威自任,欲盖前日之缪妄。且师旦之麻,祓宁不知其不当草,侂胄亦不强其必从。祓谄附师旦,攫金而不见人,慨然援笔。师旦既败,侂胄每对客鄙笑之。主持用兵,本欲附会侂胄,以茍富贵,至诞谩之不可掩,则虽侂胄亦厌恶之矣。未几而果逐去。易祓知其权要而不恤国计,兵衅一动,贻祸生灵。祓偃然家居,坐享祠廪,其心亦自安乎?朝请郎、太常少卿、兼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朱质趣操回邪,心术倾险,策名高第,荣进素定。初任回改秩,即授学官,具有旧比。质既欲速,乃于任未满之前力求特荐,有审察之命,已不安分义矣。入朝甫阅四载,以著廷权郎。朝廷待遇不薄,不自爱重,日事奔竞,至投拜李士谨以结苏师旦。或谒不得入,则伺候终日,趑趄受命。阍人馆阁之彦,当如是乎?师旦虽揄扬于侂胄,而未有以中其意也。去岁正旦,北使来廷,偶閤门诏相差误,致北使举止周章,未为甚失礼也。质知侂胄意在寻衅,遽上章乞斩北使。师旦言于侂胄,谓质天下之奇材,且讶廷臣不知出此。质由是进见无阻,竟得谏官,遂与易祓更相附和,形于章奏,无非迎合。如曰:「方今指义旗以行天讨,吊遗黎而复旧疆,来苏徯望之久,云合响应之势,摧枯拉朽,指日可俟」。不知质何所见而云尔耶?丘崇之在督府,斟酌事势,尝遣小使往通和议。北使一再回答,指言侂胄,不及其他。侂胄怒其不与回护,直以上闻,讽质使言。质即上疏丑诋,务快其意,虽不厌公论,不恤也。质既盘据要地,自谓莫敢孰何,每肆劫持之言,谓可以聋瞽上下,而不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侂胄亦始觉其非矣,乃移之奉常。质盍自图去就,乃复乞怜于侂胄,自述其宿昔奉承之谨,求兼吏侍,仍厕经帷。前此卿监郎曹之兼讲读,或出于一时擢用者有之,其罢台谏而仍兼讲读者,惟陈谠尝冒处,旋即论去。质居之安焉,且以张栻自况,多见其不知量,又其大可罪者。近日陛下窜斥侂胄,质自以失所依赖,累若丧家之狗,荒废职事,奔趋他门,止复为庇身之所,至有拒而不纳者。夫子曰:「茍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有臣如此,尚可使居献纳之任,侍清閒之燕乎?至若朝奉大夫林行可者,状类鬼蜮,心同蛇虺,褊狭多忌,深崄莫测。两宰剧邑,觕有能称,而大体不正,贪荣嗜利,背君忘亲,其人之贤否可见矣。陈自强冒居政地,即引为六察,以为己助,二年之间,躐处台端,凡所论奏,无非奉行权臣风指。暨以忧去,书问交通,殆无虚月。每遇侂胄生日,馈献之礼不违时刻。侂胄亦拳拳于行可,率朝至暮报,常许还以旧物。夫居丧而通问于人,在礼必有甚不得已者。而行可念弗及此,一意趋媚,事亲不孝,其能移忠于君乎?去夏六月,苏师旦败,行可未及知,致书师旦,嘱浦城宰陈至和转达书题,称为「恩府节使相公」。至和急封还之,已为一士夫所见,相与传笑。行可身为台谏,顾称奴隶为恩府,其茍贱亡耻,抑可知矣。其居乡也,尝以旧台谏自处,纵容亲党,陵轹州县。福州因买银事,有亲戚占吝富室,无礼县官。邑宰林洽稍加惩治,行可大怒,师宪为之断遣数人,犹未快意,必欲作草大臣,上疏论奏,以欺胁愚民,摇撼邑宰,几至不免。夫台谏朝廷纪纲之任,岂可行恣睢乡曲之间乎?服阕被召,处以奉常清选,怏怏不乐,谄佞百出。一日见执政,忽言「平章可谓与天同心,众人以为当用兵则从而用兵,众人以为当议和亦从而议和」。夫兵,陛下之兵也,岂众人所得可否而侂胄所得专决?「与天同心」之语,岂所施于臣下乎?侂胄之擅开兵端,不特士大夫知之,闾阎小民亦知之,不特中国知之,敌人亦莫不知之。方丘崇之遣小使也,书词未尝不为之归过于邓友龙、皇甫斌辈,而北帅贻书,直谓侂胄既为太师、平章军国,使无意于用兵,则师旦辈岂敢专擅?由是言之,则首谋奸臣,其为侂胄明矣。夫远而敌国,亦知兵端起于侂胄,而行可独不知之?不过巧为谄辞,为侂胄文过而已。欺君负国,孰甚于斯!卒自奉常晋长谏省,又见众议籍籍,国事至此,咎将谁归?推所从来,将不利于自强、侂胄,必去异议者然后可安,遂有一网打尽之谋。夫侂胄专擅日久,自强依阿取容,人畏凶焰,莫敢指言,蒙蔽之祸,将不胜救。而行可又欲尽逐异议,是将使陛下左右皆侂胄、自强之人而后已。此其意欲何为耶?臣前所谓奸险之徒乐为之鹰犬者,易祓、朱质、行可其人是矣。夫侂胄之奸恶,易祓导之于前,朱质助之于后,行可成之于终。今侂胄既已窜殛,而三人者使得佚罚,则何以快人心之愤郁,昭国宪于陛下更化厉精之始乎?臣愚欲乞睿断,将易祓、朱质、林行可重赐镌斥,终身不齿,以为士而不顾行检,自弃名义,朋奸罔上,长恶怙终者之戒。取进止。
按:十一月十五日三省同奉圣旨,并依。
跋汪龙溪彦章殖斋记(周知丞,宗圣祖。)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北涧集》卷七
吾取诸老跋周氏殖斋记一语,云殖之时义大矣哉。惜哉!龙溪寓以耕也,遂以其子联翩擢第,为殖之效。回也好学,其志恐不及此,此汉儒所谓经明则取青紫如拾地芥。安得殆庶作于九原,与之论夫学。壬辰闰月二十夜漏下数十刻,北涧某书于殖斋诸孙季舒景魏甫家。
谒江州易彦章 南宋 · 度正
经帷谏阁竟云何,且著莲花峰下么。
书院凄凉安处问,庐山突兀为谁高。
依依松柏经年好,泛泛莺花逐日过。
万世清芬悬日月,元来得失一毫毛。
易祓封宁乡开国男诰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六
臣子之职,固在纳忠,而辅朕幼冲,尤为切纪。尔礼部尚书易祓历仕三朝,有功先帝,托孤七月,著绩当时。定两广而解忿息争,人民宁一;平安南而遵王奉朔,内外敉宁。诚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之臣也。宜加男爵,以慰勤劳。钦哉!
按:同治《续修宁乡县志》卷四二,同治六年刻本。
答易尚书(祓)书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五
某蜀之鄙人,诚不自意,初识风采于载笔著庭之日,再陪雅践于司成胄监之时。扶持奖饰,若不以众人待之者。衔戢恩意,至于今不忘。丙寅之秋八月,尚书卷收朝迹,而某偶亦以是月请外便亲,怀汉嘉印绶以去。繇是或召或辞,或麾或节,裴回蜀道,凡十有七年而后出蜀。各天一隅,绝不闻尚书起居状。丙戌之春道过长沙,谓必有再晤之便,寓城中数日,仅与王贰卿一再相见,则知从者久寓沩上之麓,敲门扫轨,绝少入城。近二百里,以求一见,本非难事,公家期程,亦恐不容太辽缓,则如已之。失此良遇,今犹恨恨。既来渠阳,则事体又异,有问斯答,不敢先施。故于托契受知之久如尚书,亦例成阔疏。敢图隆谦,首贻诲问,精神气貌,恍如二十五年前从容接侍之乐。且蒙辍遗五书,开儆愚陋,风谊之微,夐出流俗。《周礼》、《汉军制》,旧固见之,端足以补先儒传记之所未及。馀三书,则昉见乎此。是则流离困厄之久,天所以封植善身淑世之业也,是孰为得失哉?
通易尚书启 宋 · 朱复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九、《翰苑新书》续集卷二四、《古今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庚集卷二○、《启隽类函》卷四七、《八代四六全书》卷一三、《宋四六选》卷二○
候长沙之星,惭叨分阃;望尚书之斗,喜在鸣珂。已脂辖以首涂,亟擘笺而抒敬。恭惟某官轮囷奥识,绚烂高文。红锦赐袍,登仙仗鸾坡之上;紫荷持橐,在属车豹尾之中。颉颃飞霞,簸弄明月。方欲作郊祀之歌,以粉饰礼乐;抑且规帝王之制,而裁成典坟。忽观沧海之浮云,尽付黄粱于昨梦。诗书之教鴂舌,天令变于娵姬;吟咏之落鸟蛮,人竞传于欸乃。骑鲸过去,跨鹤俄还。窃惟平生讨论述作之工,实得前日寂寞宽閒之力。昆崙碣石,细笺《禹贡》之山川;乡遂井田,增释周官之制度。已骧腾于纸价,颇传习于经生。向使黄扉紫闼而益显其身,安得玉佩琼琚以大为不朽?殆天心之有属,岂世俗之所能知。舒卷随时,宁久箧中之团扇;论思有诏,即还坐上之青毡。某猥以庸才,荐膺重寄,继常侍湖南之咏,自顾非才;听任公户下之规,愿安承教。
寄苏上海彦祥兼简李教谕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梧溪集卷三
枫尽荻花乾,苍茫海国蟠。
莫穷三尺法,须贷一分宽。
集吏朝鸣鼓,忧时夜整冠。
高情继苏颋,应念广文寒。
留赠永川倅元彦伟 明 · 金诚一
押萧韵 出处:鹤峰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一
永阳太守风流客,远送故人河梁桥。
相逢握手却无言,但道好去凌海潮。
三杯长揖出门去,海山归路何迢迢。
次霁月堂壁上韵。赠永守元彦伟求和(十九日) 明 · 赵宪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二
治心专昧置渊冰,千尺龙门曷拟登。
昔友潜郎无貌敬,今闻贤守有威棱。
涤襟堂里留新客,明远楼中尚古朋。
把酒劝君加惠爱,龚黄卓鲁世争称(薪客。谓庆判李镇之也。)。
永川涤襟之筵。醉次主守元彦伟(士容)韵。赠庆判李镇之(从岳○十八日) 其一 明 · 赵宪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二
天寒在岐路,惟我独逢君。
何日归蓬邑,松阴咏古文。
永川涤襟之筵。醉次主守元彦伟(士容)韵。赠庆判李镇之(从岳○十八日) 其二 明 · 赵宪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二
客路初倾盖,临岐又别君。
最爱高烈武,防胡不用文。
庆判以居水之故。促鞭登途。不受州士追饯。余与彦伟饮而别之 明 · 赵宪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二
半剌望望去不回,行人替饮饯行杯。
谁知官柳悲鸣鸟,总诉张君去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