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复李昴英劄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一、《文溪集》卷二○、《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二、民国《增城县志》卷二八
惟时初夏,气清而和,新恩朝议乡兄稽古策勋,有物作助,台候动止万福。某属厌德声,其日久矣。自西戍南归,谓有一见之便,而抱病简出,披睹犹未见快。兹聆擢隽南宫,岿乎充选,亶为盛事,用壮老怀,枌榆亦为之改色。伏惟天才甚颖,月评所推,文章有经世之宏模,道义得尊王之大体,再鼓而气益壮,一呼而人皆惊。因思士以得时而为难,名者造物之所惜。山川清淑之气蕴蓄几百年,钟此间出之奇。况年不可及,自守甚坚,即其中之所存,自此而充之,远到岂易量耶!颇闻春风得意,初声容光不露,盛名之下,谦以将之。夫所养益厚,则所受必大,区区赞美,正为是也。某以疾丐闲,幸得请,屈伏牖下,馀息厌厌,忽闻捷音,不知夙疴。方图致庆,乃为故人所先,三复不胜慰满。锦还谅在秋中。初筮不必择官择地,荣进素定,兹为发轫指快。某衰惫布此,虽词意肤浅,不逮所施,而情则真矣,尚希孚炤。右谨具呈。四月日,焕章阁直学士、中奉大夫、提举崇福宫崔某劄。
按:《广东文献》卷二,同治刻本。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 南宋 · 戴复古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今日病方起,君来喜可知。
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门外雪三尺,窗前梅数枝。
野夫饥欲死,谁与办晨炊。
李昴英直秘阁知赣州制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东涧集》卷五
章贡素号雄藩,比年以来绿林屡警,殊费捍防,必资随机应变之才,庶底和众安民之绩。以尔鼎魁重望,实德醇儒,再入周行,荐膺清选。虽禁闼当用于汲生,而渤海尤资于龚遂。晋升邃阁,出镇大邦。昨赞画于帅垣,克平群丑;今往膺于郡寄,必有壮犹。勉务拊绥,以宽忧顾。
李昴英前任广东机宜说谕叛卒有劳转一官制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二、《东涧集》卷六
凶徒倡乱,声势鸱张,直抵广城,阖郡震恐。尔忠于体国,勇不顾身,径造贼营,谕以逆顺。继居机幕,复赞筹谋,遣兵捍防,迄臻平定。厥绩甚茂,盍进一阶,以示褒宠。
李昴英除大理寺司直兼广东经略司机宜文字制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五、《平斋集》卷二二
敕具官某:东广弗靖,朕起壮犹之老于其乡以镇绥之,简僚必谨。尔抱迈往之气而有贤声,月评所重。进列棘廷,就参幕画。云川飞泳,熟讲长算,恩威得兼济之方,海峤息桴鼓之警,谓尔来矣。可。
同李文溪游通天窍 南宋 · 包恢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石如红玉间乌金,上与天通直下临。
中似室庐犹短浅,外多窟宅却幽深。
公真清献游同昔,我匪元公趣异今。
但幸附名镌在石,当坚一介不移心。
送俊明李提举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有美羊城一钜儒,菊坡气脉最关渠。
村高懒宿郎官被,色养姑乘使者车。
曩日绿林功未赏,今年清社事堪书。
福星何事轻移去,久矣世无公毁誉。
送俊明李提举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幸甚联台馀五月(此首原连上作一首,据四库本《铁庵集》改),户庭微细事皆知。
山中菊径多归思,膝下莱衣少脱时。
吏散庭空无滞牒,客来酒尽只新诗。
耳闻眼见谁虚实,写与行人作口碑。
送俊明李提举 其三 南宋 · 方大琮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时贤落落甚晨星,世事如棋局又新。
赤白交驰边面急,腐红销尽国中贫。
谁令野有横舟者,应是朝无惜宝人。
握手不堪离思满,愿公自爱庙堂身。
通端明李尚书启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七
莆垒一寒,曾煖帅藩之襦裤;江乡列属,密依吏部之门墙。天借幸于及瓜,地可阶而御李。摄齐趋进,衔袖贽恭。某官望穹三朝,名殿诸老。声华跨灶,传豹尾之箕裘;议论对床,居雁行之领袖。谓受用简编也大,萃平生精力其间。辨皇朝典故疑,玉音嘉叹;每怡轩表笺出,纸价为高。匪徒见之空言,凛可观其大节。在绍熙留谏臣之去,当庆元斥用事者非,禁橐有华,得勉益肃。穹庐相语,彼揆实来;属改政弦,宜参国柄。乃徘徊于方岳,几历遍于文昌。陶士元八为都督以辄迁,司马安四至九卿而求去,上留甚切,词苦莫回。佚以真宫,华之紫殿。惟中外宦游昼绣之日少,故儿童迎笑野服之乐真。耆英社相从,孺子亭可款。若非系君民之念,未有易泉石之清。传闻丹宸,咨问华发。卫公经济大业,窃陋进士之卑;司马辅相初元,亦自端明而召。家风具在,国典可稽。某冷绪冰寒,名场浪战。偶然金帖南宫之涴榜,时则玉季上坡之司衡。二老生春,一官在泮。人或谓之耗钱糜廪,穷未至于不饭无毡。退而需徯之戍长,是则饥寒之实见。耐穷不屈,鬼笑吾亦笑之;赞馈此来,上获下斯获矣。思之未得其成说,拱而愿师于大贤。凡立身行己之方,与事长居官之要,前言往行之孰可佩服,先达后进之相为榷扬,有斋乃心,敢请其目。举一隅而不反,何所取材;或三语之偶奇,敢请荐掾。布之典记,惕甚负芒(《铁庵集》卷八。)。
亟:原缺,据四库本补。
与李吏部(昴英)书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四、《铁庵集》卷二一
某早上舣舟泊头镇,将登罗浮,有持所赐宝墨相示者,歛衽端诵,字字皆相警策意,与前二治之语同。然曰吏云者,刻木而已乎?士大夫入南,人便把作一眼看,故必皎然有以异于人,而后可以免过。必大吏自饬其身,而后可以教人,郎中必以为然。迫夜下山,呼灯裁答。引企䌽云萦回处,曰此仙石也;又南斗若有避焉者,曰此文溪也。远来不及见菊坡丞相,见其所与,如见菊坡也,言之喜不能寐。
通福建李提举(昴英)启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三、壶山四六、《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四
蹑路鹓鸾,尝望魁躔之色;叨荣牡骆,得亲使节之华。平生素见许以襟期,联事又相关于脉络,喜而不寐,辞以见情。恭惟某官贯日忠精,弥天声价。夺龙头而鼓馀勇,早尝空冀北之群;执牛耳而主齐盟,今见推十万之一。顷乡邻之有斗,入帷幄以赞谋。迄今五年之境安,全藉六整之名重。其出处进退之际,乃理乱安危所关。遂上蓬山,胸著青藜之刘向;至跻粉省,眼空皓首之冯唐。干魁柄姑少迟之,扈属车岂不可者。属时皇上,惠顾闽中,润四方霖雨之恩,普一道福星之照。公举刺而吏贪之墨洗,薄征敛而民力之赪苏。凛然如大行台,欢焉号真刺史。然而时尚多故,事有至难,百年之局面转危,诸贤之国手可想。力不弘固无以胜此任,用未尽亦何以责其功?世道如斯,公等安在。伫由肤使,径拜头厅。永留槐位之芬芳,大究菊坡之事业。某去国三暑,锢身一寒,懒再乞于镜湖,欲永寻于于盘谷。忽叨乘传,莫许循墙。顾筋力之支离,且聪明之殚浅。非得使者体,何为驰原隰之车;正恐好事人,欲勒回山林之驾。幸是观风之部,最为近水之台,甘苦必均,休戚必同,有无相通,缓急相应。与故人饮,惟非廉访之所宜;为君子僚,惟愿箴规之乐告。
路祭端明李尚书文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铁庵集》卷四○
呜呼!涉世故多,是谓华发。处世故多,斯见其节。公仕淳熙,主知自结。大编两进,补史之阙。先帝曰俞,乃寘于列。中更绍熙,值天降割。言者踵至,公留之切。历举纲常,几至流血。开禧弄柄,风涛溃裂。嘉定更化,天日昭揭。雍容其间,亶曰明哲。如柏斯劲,如玉斯洁。帝眷世臣,宠之睿札。召棠蔽芾,荆湖闽浙。惟忠惟信,毡裘诵说。正元朝士,日就消歇。嗟尔老成,有疑资决。煌煌紫殿,王之喉舌。二十七疏,期于屣脱。问讯泉石,曾未逾月。胡惨彼苍,一老竟夺。曰福之脩,曰尊之达。曰名之全,何愧碑碣。某等同任通德,密迩名阀。仅见典刑,巍然故笏。送车千两,遮道执绋。何以寓哀,蘋馨泉冽。
文溪先生致仕大夫陈公夫人黄氏墓碣 南宋 · 陈元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五、《渔墅类稿》卷六
先君文溪先生讳凯,字仲高,世占籍抚之崇仁。曾祖光道,祖耕,乡里称善人。宣、政间以财雄,号陈、乐二家。父命世有隐德,尝从龙溪汪公藻、陵阳韩公驹、尚书孙公觌得诗文关键。晚与德闲吴公曾、敬斋吴公镒、月湖吴公异为诗社。简肃林公栗作尉主学,登门三请,乃出直学事。先君其第三子也。生绍兴辛未十二月初四日,娶同邑善士黄君寅之女,生绍兴壬午十月十五日。子男二人:长元晋,登嘉定四年第,朝请郎,前差知融州。次梦荐,同元晋举于乡,后更名元白,入太学。女三人:长适林天休、袁策、文林郎南恩州军事判官罗梦昱。孙男四人:少潜蚤世,纯中、同祖、怀祖。女孙五人:四乙娘许嫁乡贡进士罗章,未行而卒;四二娘适程约;四三娘适曾次鲁;酉女、细娘未笄。先君生而端重,不妄言笑。少长,读书颖悟,能自寻绎师教之外,直学深器之。乡校月试,先君论在选中。时陈公刚馆敬斋,覆校诸卷,独谓先君所论有识趣,且令诸生传诵为矜式。先君于群献精微之理,世道兴衰之故,古今人物议论之本末,研究精到,讲析贯穿。平日不自表暴,退然似不能言者,为诸生辩说至夜分,则泉涌风生,听者兴起无倦容。数奇连枉,乃不能得一举。至元晋兄弟涉场屋,即日弃去笔研,日以奕棋自娱乐。元晋随牒江浙,远走岭海,皆迎侍就养。盖后元晋尘忝二十年,至绍定辛卯十一月初六日,而先君卒,享年八十有一。又后七年,至嘉熙丁酉正月十八日,而先妣卒,享年七十有六。先君中该大礼、登极、庆寿恩,封赠至朝请郎,先妣安人。先君恳款诚实,表里洞然,不知有世间所谓机械隐谲事。与人交,薰然其和,使人亲之,久而不厌。至义有不当然者,临事一语不相徇。生平足迹不一诣富儿门,虽乡贵,自庆吊外无往来,独笃于故旧之谊,死不相背负。开门受徒,咿唔终日,不问家有无,泊如也。阃内事皆先妣任之,米盐酒醯、储贮细碎、箱箧匕箸,次序整比,皆有法度。岁时享祀,必躬必亲。姻戚将迎聚会,不以约废礼。或急难丐贷,时随力周之。先君喜市书,解衣脱簪无吝色。居间缉绩纫缀,至晚年不辍,盖能以勤俭相先君,而先君赖之自适者。初,先君葬于县东木原,或谓土薄非便,及是得卜于惠安乡神前渡之东溪山之原,将以十二月朔庚申合窆焉。惟不肖孤大惧不克自拔,负考妣教,无以塞显扬之责,他日尚当追缉行实,求铭于世之大手笔以表于墓,姑识岁月,藏之幽云。嘉熙四年前葬七日,孤哀子元晋泣血谨识。朝奉大夫、直宝谟阁、前知潭州、主管湖南安抚司公事项寅孙填讳。
李昴英右正言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
国无法家拂士,何以倚毗;官曰补阙拾遗,赖其箴儆。乃登俊望,俾列贤班。尔负伦魁之名,在胜流之目。生也邻曲江公之里,钟此瑰奇;长而客博陵相之门,接其文献。每雍容于离合去就之际,亦激昂于言议风旨之间。朕改调胶弦,收还威柄,朝纲暂肃而窥伺者众,国是粗定而坚凝之难。肆求直谅之臣,庶赖切劘之益。昔汲长孺愿为中郎将入禁闼,自信其孤忠;王仲舒尝与诸谏官伏延英,力争于大事。益陈剀论,勉继前修。可。
文溪曾氏五君图赞 南宋 · 徐鹿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五、《清正存稿》卷五
西昌曾肃温夫,嘉祐进士。山谷宰邑,以清高处士目之。有子四人:长安辞长吉,三举,与大观三年特奏名,辟室以居,绘古逸士十人于壁,而徜徉其间,号十一居士。次安上移忠,熙宁中两中第,仕止彭泽令,号屠龙君,尝著《禾谱》,东坡所为作《秧马歌》者。次峄舜和,元符二年进士,仕止清川丞,号青城山人。次安强南夫,第元和三年一科,仕至湖南常平使者,号秀溪居士。是为文溪曾氏五君子,其曾孙待举绘为图,求赞。赞曰:
超然一翁,四子仪之。孝友之风,见于须眉。穷不失义,达不离道。问胡为然,从吾所好。落落难合,皓皓易污。岁晚松桧,独不我疏。父子一家,矩矱千古。勖哉云仍,祖乃厥祖。
和李文溪送青云道人归杭韵 南宋 · 徐元杰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丹成会见君身蜕,我欲从之更问天。
唤醒横江孤鹤梦,凭君持此叩坡仙。
与李宪使书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四、《黄氏日钞》卷八四
公田省劄纷至沓来,令人心烦。友朋多劝以此正力行好事之秋,宽之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某谓此尧夫之说也。天下道理虽自去斟酌,如何只信人说?此事譬如救人落水,自家立在乾岸上,撩得他起来方才好;若透下水救人,自家性命尚保未得,如何救人?此个道理亦非深远,祇是《论语》「井有仁焉」一段可以推广,且当以孔子之说为正。某今日决不为此官,头可断,匹夫之志不可夺,但欲乘机纳忠,或可救万分之一。廿九日一状、初二日一状,只得渐渐著紧,期于感悟,不敢矫激。疏远小吏,渐渐进言,体当如此。或人微言轻,不能感动,罪固甘之矣。
书李文溪吴城山龙王庙诗后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五、《雪坡舍人集》卷四一
此宝祐甲寅文溪解章贡节,舟过吴城山而作是诗也。文溪于是横野水之舟,又三年矣。余读是诗,有感焉,乃集骚辞四句,书其后见意。「灵胡为兮水中,载云旗兮驾飞龙。望美人兮未来,极劳心兮忡忡」。
文溪存稿序 宋 · 李春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三、《东莞遗民录》卷二、广东文徵
天地之精英,人得之以为文,可以黼黻朝廷,芬芳宇宙。存乎胸中,必有浩然独立乎万物之表者,此天地之正气也。故论人之文,当先观其人之所养。先生昭代伟人,年弱冠,以雄文魁天下,追风绝尘之资,刷燕秣越,其进也孰禦?而居官守、当言责,则宁为国死,宁以言去,身与家不遑恤,何官爵崇卑足计哉!则其所养可知矣。居官多惠政及民,未易缕数,姑以立其大者观之。初筮汀幕,适有军变,郡侯束手就执,僚属鼠窜不暇,公独奋身直前,谕以祸福,脱郡侯于虎口,不崇朝而大难立解。后数岁,家食循阳,戍卒倡众直捣广城,震撼一道。清献崔公判乡郡,选幕下士谕贼,人人相顾股栗,公以廷绅赞阃画,毅然请行。缒城诣贼垒,言未竟,联事者已血刃颈,儗刃向公,恬不为动,从容陈义,以调伏其心,贼为逡巡退却,卒敛兵去,城赖以完。探虎穴,料虎头,设不幸则男儿死耳,岂全躯保妻子之为者,真丈夫哉!既而入乌府立朝,若少屈意,穹班可以一武至,公方碎首玉阶,与天子争是非、辩可否;出袖中弹文,对仗斥宰相,借尚方剑斩佞臣。苟利国家,虽鼎镬不避,一言枘凿,拂衣径归,视轩冕去来,太虚一微尘耳。孤忠突兀,凛然与冰雪争严。三学诸生送行诗有「庾岭梅花清似玉,一番香要一番寒」之句,闻者壮之。刚方正大之气,蟠郁胸次,泄而为文,光芒自不可掩,大者中圭瓒,小者锵佩环,奇峭者如怪石之倚断崖,清丽者如明星之炯秋汉。进而立朝,则论奏丹青,言言药石,皆足以裨主德,格君心;而深衣独乐,则嬉笑怒骂,字字箴规,皆足以植民彝,垂世范。盖忠义以为之骨,学识以为之根,故芬郁葩华,烂熳宣吐,不自知其为文也,而文益工。天收其声,山颓笔绝,遗编散落,浩不可收。仆从先生游旧矣,赐墙及肩,未睹阃域。方将拟集大成,以俟识者,世运中更,衣冠祸烈,主家十二楼竟堕昆明劫火中,斯文何辜,例坐此厄,噫,尚忍言哉!先生有子五人,今中峰独存,诸孙竞爽,追抱往恨,皇皇乎赤水元珠之求。春叟耄矣,于师门无能为役,大惧放失,永负夙心。于是勉收烬馀,仅得奏藁杂文一百二十二篇,诗词一百二十五首,编次成集,命之曰《文溪存稿》。卷饬而归之群玉府,俾登诸梓,以寿其传。尝鼎一脔,知味者有遗恨焉。虽不幸而不得其全也,犹幸斯文之未尽丧也。杲日行天,照映穹壤,先生之节,卓乎不可尚已;先生之文,泰华之毫芒耳,所可传者仅止此,其所不传者,又孰得而窥其际哉!掩涕濡毫,抚卷长叹。九原不可作,吾谁与归!先生名昴英,字俊明,宋朝赐之谥曰忠简,文溪则其自号云。时至元三十一年甲午中元节,门人李春叟百拜敬书。
按:《文溪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