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正民”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礼部侍郎李正民徽猷阁待制吉州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七、《北山小集》卷二六
敕:大官大邑,身之所庇,而使学者制焉,此古人之所戒也。
故汉之郎官,出宰百里;
唐以台省之士,迭守方州,俾更内外而习宪章,庶几免于墙面矣。
具官某蚤以科第,寖被选抡。
自陟从班,既阅岁序,次对之职,是惟渥恩。
试以一州,益观尔政。
毋以私情废公议,毋以谝言乱厥官,毋耻过作非,毋倚法以削。
祗若予训,往其钦哉!
可。
新除礼部侍郎李正民辞免恩命改授一閒慢职局不允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浮溪集》卷一四
朕惟典礼之在有司,非人莫济
秩宗之于省户,其选甚高。
卿辩博多闻,刚明不挠,践扬滋久,誉望益隆。
眷惟千古之弥文,宜付一时之俊彦,故从剧部,移寘清曹。
朕择地以处卿,可谓优矣;
卿抗章而辞朕,何其过哉?
新除吏部侍郎李正民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浮溪集》卷一四
朕惟孔子之门,虽文学、政事,别为二科。
西汉名臣列于九卿者,未尝不以儒术饰吏事也。
卿文章尔雅,直谅多闻,献纳之馀,敏于从政
乃擢天官之贰,俾专铨综之权。
命出惟行,毋烦逊避。
所请宜不允。
论差李公彦李正民权官不当劄子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三
臣闻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盖朝廷施设不问大小,当则人心服,否则人心离。
在庙堂跬步之间,而利害实系于四方万里之远,不可不慎也。
伏见太常少卿减为一员,近自外召黎确太常少卿,促赴行在;
视事之二日,又除李公彦太常少卿,交割职事,臣所未谕。
使公彦贤于,即当降旨罢,而用公彦,不然则是重叠除授也;
既知重叠除授,即当改正,今踰旬日,未闻施行。
若以罢为是耶,而亦久以行著名称,士论未以为非也。
又伏见中书舍人有阙,祖宗故事差起居舍人兼权,又阙即差它官。
董逌右史,而差左司员外郎李正民权中书舍人,臣所未谕。
使正民贤于,即当便用正民中书舍人,不然即是董逌不学无文也;
不学无文,则不当擢为右史
若曰不可权摄邪,而亦久以文学著称,士论亦未以为不可也。
无故罢黎确而用李公彦,疑其厚于公彦,然人必以为公彦攘之,恐非爱人以德之意也,亦恐攘夺之风自是起矣。
近舍董逌而远取李正民,未必薄于董逌,然人不能无疑,而亦无以自安,恐非以礼处人之意也,亦恐祖宗故事自是废矣。
方今号令不行,纪纲未立,举措之间,人心所系,伏乞诏大臣详酌,改正施行。
代答镇江李尚书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一、《毗陵集》卷九
伏审拜恩易镇,涓日开藩,凡窃芘庥,同增抃蹈。
恭惟某官学蚤窥于圣域,望夙著于贤关
亲逢黼扆之知,度越搢绅之右。
便蕃三接,清切九迁。
亟登八座之荣,久隆睿眷;
屡奉一麾之寄,弥著休称。
报政淮堧而莫遂借留,下车江国而已歌来暮
履声之既识,伫环召以遄归。
曾是衰迟,久兹暌逖,方结心旌之恋,复欣眉宇之瞻。
念庆牍之未驰,辱荣函之遽及,悚佩之素,叙陈曷殚。
李擢袁州李正民筠州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五、《竹溪先生文集》卷四
筠、袁之间,盗贼连壤,户口耗于剽掠,郡县为之绎骚。
必择循良之臣,以施安集之政。
具官某嘉猷敏济,懋德纯成。
被遇两朝,罄献纳论思之益;
周旋一纪,宣藩维屏翰之劳。
念方图旧而与之赴功,岂容遗贤而久于均逸?
往分郡寄,共拯民艰。
广汉之治在颍川,力回犷俗;
龚遂之安于渤海,坐致淳风。
其酌猛宽,以图治效。
十九叔墓志铭(假徽猷阁待制吉州李正民名衔 绍兴三年三月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一、《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三○
庐陵号天下士区,言著姓者实与胡氏。
君讳登臣,字正平,长厚人也。
曾祖湜、祖副,名隐君子,父谅任将仕郎
自上世皆累仁积善,勤俭保家。
君幼警敏,书经目成诵。
弱冠从诸兄游贤关,讲学祭酒皆贤之。
亲且老,丐归觐,未几复游宦钟陵
时著作刘公弇官尚席,门甚高,独进洪氏弟兄。
君后至,大见奖许,遂与齐名。
然数奇,年三十七方举进士
偶遘疾,又连丁怙恃忧。
服除,应试礼部,亲交强之行,则曰:「学以干禄,为亲屈;
今虽得禄,不洎矣。
一丘一壑吾将老焉」。
人莫不健其决。
初卜葬亲,或谓伯仲季有利不利,宜赂阴阳家者,君曰:「顾亲安宅兆不尔,馀视兄便,吾何计私」?
久之,二兄以门户事夥,议析业,君一切弗违,至膏腴便近,则悉归之兄,无难色。
是足羞庇焉而寻斧者。
君既脱世网,益观书,励子姓如束湿,使必趋孝弟绳检,以故悉力学自勉,至同时宾贡者三。
而其子份周游两学,艺屡占优等,遂解褐上舍
自是族里益劝,接踵与计偕,不十稔,胡氏连三人中第。
君家业儒者五六从,及是始大振,君义训功为多。
初,所居里颇殷实,寇窥觊,至建炎庚戌春,乘罅倍道进。
君发乡党家属亟行,己独后。
贼要之涂,君正色叱之,将加害,旁有走者曰:「天乎,善人亦不免耶」!
贼追诘走者,知为公也,因解去,且速君行,毋死他寇。
后数有遮列警。
君避地者再期,忽喟然曰:「吾老矣,先人敝庐仅存,倘先蒲柳,得易箦牖下为幸」。
其遂归也,时已七十,尚强健如许。
偶失仲兄,且平时长老行无一存者,居卒卒不乐,得疟痢疾。
一日,顾谓份:「吾生平自视无少愧,今瞑目何憾,第恨不及复见太平官府耳」。
言讫而逝,实绍兴壬子十二月壬寅也。
君性至孝,事长严馔,亲极丰旨,而自奉约,乡里庆吊必先。
操履刚正,常以己望人,然止责贤者备,喜善嫉恶,至铭肺肝。
学虽博,不阅佛书,曰:「西来大语,要教人善耳。
吾心与佛契,何至著文字相」?
雅好客,把酒赋诗,间谈及图史,琅然疾读,一字不差
寒士以书篇贽谒扳援,或非是,即从容训告,去则厚资之,人义利两得,莫不意满。
比岁兵革蜂午,谷贵艰食,君勇于市义,族姻朋旧不自存者,必我也始克衣食嫁娶丧葬。
至寡弱困于鱼敚,又经理其家。
及君亡,识不识皆出涕,尝德君者至缞临甚哀。
呜呼,《春秋》书澶渊之会,大救灾也,而宠名皆弃,恶其为惠不终,君固宜褒矣。
两娶欧阳文忠公族,前室朝散郎粲之女,归六年而亡。
继室儒林郎延寿之女,亦先一纪亡矣。
皆静顺,得妇道。
男一人,份也,今左从政郎、新差衡州州学教授
先是人谓君恬养,贵必以子,然份亦廉于进,尝官临江宜春,皆奉引以便养。
父令子恭,洗手就职,为大吏所知。
虽委领诸曹,不妄干荐,甘困选调,致君弗获生享褒封,可叹也。
女二人,长适进士罗端中,次适右迪功郎、权袁州分宜县尚仁,先卒。
孙男四人:昌朝昌时,皆早世,昌时尝被乡荐;
昌言、昌明,咸善读书。
孙女一人,适将仕郎张瓘
曾孙男一人、女四人,俱幼。
份卜以次年三月甲申葬于吉水县中鹄乡白莲塘之原祖茔之左,以从弟铨状来乞铭。
予尝第进士策,以直言□铨寘鼎甲,是当不妄,遂铭之。
铭曰:
仕而不淑,官也实污;
处而不窒,隐也何迂。
彼爵彼荣,我诗我书。
学殖肥家,籯金蔑如。
德厚流光,根膏实腴。
非此其身,尚其后之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