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一 761年 唐 · 杜甫
 押青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眼见(一作前)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一作飞)(一作从)造次,便觉(一作教)莺语太丁宁。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二 761年 唐 · 杜甫
 押麻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一作是)家。
恰似春风相(入声)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三 761年 唐 · 杜甫
 押真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一作耐)(一作孰如)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四 761年 唐 · 杜甫
 押灰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一杯酒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一作辞)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五 761年 唐 · 杜甫
 押尤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肠断春江(一作江春)欲尽(一作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六 761年 唐 · 杜甫
 押元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七 761年 唐 · 杜甫
 押先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一作累)青钱(一作钿)
(一作(一作雉)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八 761年 唐 · 杜甫
 押盐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不放香醪如蜜甜。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其九 761年 唐 · 杜甫
 押萧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隔户(一作户外)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送行和杨廷秀 宋 · 杨时
七言律诗 
学粗知方始为人,敢崇文貌独真诚。
意虽阿世非忘世,志不谋身岂误身。
逐遇宽恩犹得禄,归冲腊雪自生春。
君诗正似秋风快,及我征帆故起(同上书卷六)
诚斋 宋 · 刘安上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八、《刘给谏集》卷四
先妣倾丧,筑室墓下。
榜曰「诚斋」,作《诚斋铭》。(一章)

彼荒者庐,予昔所茇。
仅蔽风雨,苟完岁月。
唯诚则存,不诚无物。
勉哉厥修,没齿不辍。(二章)

跋周廷秀詶唱诗1123年2月1日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石门文字禅》卷二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宣和二月初吉日,予送客松下,浅丘纵望。
廷秀,一髯男子。
但是时湘西雪尽,众峰苍然,我与廷秀皆是画图。
廷秀袖出与张公詶唱之词,读之,便觉与众峰争秀,岂其愧从聚落中来,故以此句弹压清境耳。
次韵杨廷秀临安小楼不寐之什 宋 · 王庭圭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坐待银蟾上,寒禁酒力加。
霜清群动息,雁过几行斜。
楼角犹吹笛,天街又走车。
客眠终未稳,人语已争哗。
次韵杨廷秀求近诗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说学诗如学仙,怪来诗思渺无边。
自怜犹裹痴人骨,岂意妄得麻姑鞭。
(傅校作勇)似千军初入阵,清于三峡夜流泉。
只今老钝无新语,枫落吴江恐误传。
杨廷秀1163年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去岁获见清矩,慰十年怀想之诚。
少年登科,未足为左右贺;
一日相见,词学骤长,语有惊人,兹可贺也。
去冬之官,再经敝里,失于侦伺,辱留手墨,追见不及。
家仆回,又辱惠字,何其勤也!
尊丈过此匆匆,谕及文字,适除夕忙迫,寻藁未见。
上元后有客子之永缺专驰纳,政远晤言,更宜调啬,以副瞻祷。
不宣。
某再拜。
华严寺诚斋 北宋 · 欧阳澈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欲逃三伏叩禅关,净洗烦襟水石间。
炽景碧云俱掩断,凉飙绿竹顿招还。
龙涎一炷香清骨,琥珀盈樽笑解颜。
预约高僧名遂日,结茅来此伴长閒。
诚斋绍兴二十八年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八
为邑,于民最亲。
令职剧事丛,民病痛疴痒,或不暇尽省。
丞职简,得以究知民隐,凡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必闻,闻必以告令罢行之。
然必贤且仁者乃能耳,彼婉娈者,惟头会箕歛、米盐烦碎为急,视民休戚犹邻人肥瘠,漫不关意。
问其官则曰「亲民人」,失职则曰「非我也,令也」,是其心得为不欺乎哉?
丞之设,盖不若是恝。
庐陵杨侯庭秀,清白世其家,学问操履,有角立杰出之誉。
战其艺场屋,中丙科,则喟曰:「时方味谄言,吾乃得志,得毋以谄求合乎」?
则羞前之为,更隶宏博之学,以息劓补黥。
于是呻其呫哔,上窥姚姒,下逮羽陵、群玉之府,至于周柱、鲁壁、汲冢泰山、汉渠、唐馆之藏,奥篇隐帙,抉摘殆尽。
沈浸醲郁,撷葩咀英,词藻粲发。
往往钩章棘句,怪怪奇奇,可喜可愕。
业既成,则又喟曰:「是得毋类韩子所谓俳优者之辞耶」?
又尽弃其学,而为子思《中庸》之学。
绍兴戊寅,丞零陵,乞言于大丞相和国公以键其志,公报以正心诚意之说,则又喟曰:「夫与天地相似者,非诚矣乎?
公以是期吾,吾其敢不力」!
乃揭其藏修之斋而属予记之。
夫名生于实不足,昔有以尧名其门者,又有以尧名其堂者,尧岂可几及也哉,为是名者实不足也。
兹斋之名,毋乃浮于实乎?
曰:不然。
古者盘铭以德,不忘德也;
鼎铭以勤,不忘勤也。
今将朝夕于是,以无忘公之忠诲,而惟诚之
夫诚可能也,至为难。
诚而不至,便与天地不相似,名何有哉!
故予畏名如畏虎,非畏名也,畏窃其名而实不至焉者也。
然则侯之志笃矣,由是而充焉,岂止行一邑乎!
吾知其去是邑而翱翔于承明也必矣,遂刻之石。
诚斋夏日呈龟山先生二首 其一 南宋 · 陈渊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长者一床室,先生五柳门。
度人聊示病,观物欲忘言。
小圃池台足,薰风草树繁。
杖藜随处处,归鸟报黄昏。
诚斋夏日呈龟山先生二首 其二 南宋 · 陈渊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双桧轩之北,高梧户以南。
午阴临短梦,晓吹落清谈。
斗老三无喜,嵇生七不堪
天涯复相值,此意得重参。
诚斋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默堂集》卷二○
余尝问所以为道之方于龟山杨先生先生曰:「《大学》之书,圣学之门庭也,是可读而求之」。
余退而学焉。
观其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其本在于诚吾意而已。
其说简而尽,其理直而周,其用要而博,虽不敢疑,而未知其必可行也。
已而质之先生先生曰:「是固然」。
又辱教之,曰:「《中庸》之书,大道之渊源也。
是可读而知之」。
余又退而学焉。
至其论至诚不息,其极至于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则作而叹曰:「呜呼盛哉!
诚若此,天下国家其不足为也已」。
又从而考之,则天之所以高明,地之所以博厚,山岳之所以峙,江海之所以流,莫不以此。
盖尝收视反听,一尘之虑不萌于胸中,表里洞然,机心自息。
既自以为知之矣,又以谓:其致之也不凝,则其居之也必不安;
其养之也不熟,则其发之也必不粹。
斯道也,其可须臾离哉?
以其不可违也,而莫之违之,故吾诚尝存焉。
盖古之圣贤,未有释此而能至者,以余之不肖,幸与知之。
而数年之间,汩没于奔走,曾不得少暇,以休涤其心而坐进乎此,此余之所以久而不入于道也。
大观元年先生官于馀杭
夏四月,余自亲侧复来,因即县宇之东旧屋数椽,治为讲习之所,揭其榜曰「存诚斋」,盖有志乎力行其所知也。
自今而往,凡吾饮食起居、出处语默之际,必常见其所谓诚者,了然于吾心,然后出之,庶几日进于君子,而不为小人之归也。
则命名之意,可无愧矣。
既以自矢,且为之铭以自省。
铭曰:
天地之道,为物不贰。
君子养心,致一而已。
喜怒哀乐,未发其几。
意必固我,绝之于微。
正当此时,寂然不动。
有物感之,全体即用。
是之谓一,匪一无诚。
一日至焉,天下归仁。
我观圣贤,异域殊世。
惟是之存,若合符契。
敬以为宅,忠恕其门。
自我譬之,推而及人。
惟我与物,初无二体。
各私其私,则有彼己。
私智磨尽,成性浑然。
无物非我,其天守全。
天理所在,如镜如像。
有来斯应,不与俱往。
又如月影,散落万川
定相不分,处处皆圆。
相彼世儒,内外不一。
不胜其私,机变横出。
孰知至人,动莫非真。
饮食起居,诚无不形。
我作此斋,大可容膝。
宴坐其间,虚而不迫。
回光内照,隐几无言。
气专神凝,息调而渊。
表里俱融,焉有所倚。
或纷乎前,行以无事。
古人远矣,斯道莫传。
以铭存诚,其庶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