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滕子济砚铭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七、《嵩山文集》卷一八
小塘之水澄以清,大手于焉翻四瀛。
问谁从尔与世鸣,墨作蓬莱笔蛟鲸。
次韵滕子济礼部考古图 北宋 · 赵鼎臣
 押词韵第四部
苍史失古法,赤刀有遗书。
经毁秦汉后,器追禹夏初
古人不吾接,有感(疑当作惑)谁与袪。
尚怜盲左生,文字记鲁壶。
哀哉泗水没,不复知鬼魖。
英英华省郎,捃摭收遗馀。
异书人不识,善本手自摸。
壁中发科斗,海底出珊瑚。
篆籀既识职,钟鼎各应图。
要当知百世,何止举一隅。
似逢东里生,张华与之俱。
谈倾河海江,下卷郑白渠。
我老尘埃中,牒诉惨不舒。
思陪种柳潜,愿逐耦耕沮。
锦囊不应开,欲和聊复徐。
颇怜平生心,用意真僻儒。
识字恨不博,块焉无与虞。
图书许借否,髯滕意何如。
莫作骊龙仙,靳吝五色珠。
鸱夷或未办,当奉酒一盂(自注:《诗序》虞与娱同。古语云借书是一鸱。鸱夷,酒器。古人虽假借,必有礼以将之。今流俗误以鸱为痴,非是。)
滕子济考古图 宋 · 程俱
 押词韵第四部
我生百无味,忘怀欲捐书。
翛然谢糟粕,傲睨万物初。
平生蠹鱼间,习气未尽袪。
朝来览千古,似历仙公壶。
权舆自四目,雨粟号灵魖。
天球周序陈,科斗鲁壁馀。
切玉有至理,足良模。
彭亨屹汉鼎,璀璨罗商瑚。
初疑鸟遗迹,忽若龟负图。
典刑尚可见,聊用举一隅。
翻思杨子云,语默与道俱。
岂无载酒人,相对时轩渠。
奇字决鱼鲁,微言折甄舒。
譬彼学耕稼,当从老长沮
滕侯饱今古,禀秀连青徐。
三年考聚讼,坐判墨与儒。
入眼烂珩玦,搜奇到黄虞。
端令宇宙中,俯仰纵所如。
我欲发其秘,联诗惭贯珠。
何殊穰田祝,豚蹄操酒盂。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一 曾祖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萧瑀事唐,八叶相传而益大;
王祥在晋,百年虽远而屡兴。
厥惟衣冠不绝之家,必有廊庙非常之器。
今吾滕氏,亦庶几焉。
具官某学道圣贤,传家忠孝。
遥遥谱牒,早为族党之华;
奕奕子孙,常出乡评之右。
既厥钟之茂盛,宜所报之绵长。
当此艰难,生吾英杰。
并属延登之始,爰加追锡之荣。
纳襚重泉,升班亚品。
尚焄蒿之不昧,知焜耀于无穷。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二 曾祖母陈氏王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妇人之德,其贤不出于闺门;
王者之恩,所报必通于泉壤。
非尔后昆之有立,安能数世而益光?
具封某氏,挺柔婉之资,配高明之族。
化行于内,既壸范之潜修;
庆衍其馀,遂家声之遐振。
因闻孙之入辅,择吉壤以增封。
正邦国小君之仪,焕宗祧初室之祀。
其祚乃后,永孚于休。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三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大夫之家,则知曾祖;
贤者之报,不必在身。
矧吾近辅之贤,出汝庆门之大,盍加异数,用发幽光。
具官某养志安恬,禔身孝谨。
力探载籍,自表于儒先;
漫仕周行,靡求于宦达。
观本支之相望,知朝夕之所存。
褒章以子而既穷,恤典因孙而更越。
储宫之峻秩,掩家牒之前休。
往体蜜章,永安泉穸。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四 祖母张氏郑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位之尊者,礼不可以不称;
功之茂者,报不可以不隆。
今吾二三执政大臣,非其材者莫得而居也,既在兹选矣,虽祖妣皆与荣焉,非称情文而为之报也哉?
具封某氏,闺风静专,母道慈懿
以子而贵,既参象服之朝;
至孙而昌,复侈脂田之赐。
爰因初命,载锡湛恩。
焕鱼轩之旧仪,明柱石之新纪。
九原虽邈,不显其承!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五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璧琮之璞,必出于方流;
之材,岂生于近阜?
注意功名之会,每求忠孝之家。
具官某识造几微,气函刚大。
知言之要,文章为后学之宗;
直道而行,议论得古人之正。
早挺险夷之节,晚齐得丧之心。
虽嗟颜驷之不逢,终喜臧孙之有后。
是生人杰,参预政机。
因其履位之初,懋以报亲之典。
正宫师之峻秩,隆庙祀之新仪。
旌而教子之忠,成朕得人之庆。
盍缘肸蚃,来对宠光。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六 母常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父母之有令子,犹国家之有良臣,皆人之所愿然也。
今吾用康任枢管之事,而实汝之所生,盖同其庆也。
其追封之典,顾可以不厚哉?
具封某氏,出于名家,端静有法。
黔娄之德,盖尝以道而相安;
生仲之材,非止于先而无愧。
既有柄朝之命,宜疏饰壤之恩。
荒千里之新封,发九原之潜懿。
荣魂如在,茂渥其承。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七 故妻张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朕闵士大夫之家同艰难于婚宦之初,而不得其贵宠也,于疏恩之际,既追荣其先,则并及焉。
所以正风化之端,厚人伦之本也。
具封某氏,世胄高华,嫔吾硕辅。
牛衣之泣,虽效于生前;
翟茀之朝,但荣于身后。
咸宁吉壤,兹谓新恩。
从汝舅姑,承休无斁。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八 妻朱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浮溪集》卷七
古者诸侯之妻必齐姜宋子,所以取其族出之大,闻见之华;
夙夜相成之道,称其服饰之盛,而与君子偕老也。
岂今公卿,室家为助于内者,其贤遽不如古哉?
具封某氏,以崇宁大臣之子,媲吾枢辅之贤,婉娈静专,壸仪甚著。
小君之号,非尔孰宜?
尔其勉夫子以功名忠孝之事,协济艰难,无愧周诗所云,则吾当屡封特封,不一封而已也,可不懋哉?
资政殿学士李邴滕康知三省枢密院事扈从大母往洪州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七、《浮溪集》卷一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
朕眷留近甸,规复中原,载惟南国之奥区,宜处东朝之严卫。
乃令近弼,恭扈遐征,既专留钥之权,仍总行台之政。
具官某刚明而沈邃,敦实而裕和,谋谟为至治之基,议论得大臣之体。
延登未久,已闻魏相之有声;
委任虽艰,所赖姚崇之知变。
兹属阽危之会,尤须倚重之才,孰副予求,莫如汝器
是用辍从四近之列,遣率百司之行。
朝长乐之宫,以日承于温凊;
周公之陕,其身任于安危。
稍戢干戈,即还廊庙。
滕康辞免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不允仍断来章批答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一、《浮溪集》卷一五
朕惟古者扶危持颠之世,必有任重致远之臣,天为时生,国因人定。
比讲戍屯之策,暂分台省之权,资硕辅之经纶,扈慈闱之跋履。
求之至矣,今乃得卿。
谓闻命以办严,反辞荣而继请。
勉遵朕指,勿复有言。
滕康辞免权同知省事不允口宣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一、《浮溪集》卷一五
卿总提台省,远去朝廷,顾委任之非轻,岂巽辞之可免?
往思长算,协济危机。
滕子济墓志铭1138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一、《浮溪集》卷二六、《黄氏日钞》卷六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滕,姬姓文王之昭也。
春秋时,以小国介齐、楚之交。
汉、魏、晋,世不乏人。
至唐有讳令琮,为国子司业者,子孙蝉联,绵十馀世,谱牒相传。
尧臣,任卫尉寺丞,于公为曾祖。
公绰,任宣德郎,于公为祖。
曰友,任朝请大夫,于公为皇考。
以公贵,皆赠东宫师傅官,妣、祖妣皆封郡夫人
公讳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人
年十六,补太学生,俊迈绝人,诸老生皆屈辈行与交。
既冠,擢崇宁五年进士第,调通州司理参军
秩满,升晋州观察推官
学官,中之,除兴元府府学教授
首冠词学兼茂科,入秘书省正字
公以轶材进,滞儒馆三年有馀,人为公不满,公处之裕如。
久之,迁著作佐郎尚书工部员外郎
入对,敷奏详明。
徽宗喜曰:「顷得卿词学,程文甚敏」。
盖有意用公,而不为当路所右。
岁馀,裁移礼部
又数年,为国子司业
连丁内外艰,服除,而靖康二年,金人至京师,时上开元帅府济州,即以檄召公,有「词学精赡,明习宪章」之语。
公至济州,率先群臣劝进,请筑坛如高邑故事。
乃除公太常少卿,相登极礼仪。
其告天及肆赦之文,皆出公笔,词旨激扬,闻者无不感动流涕。
寻擢起居舍人、权给事中,进起居郎,兼讨论祖宗法度检讨官,试中书舍人
公忠精出于天性,平时临事,未尝诡随。
及居论思之地,知无不言,见有未合,公论者必反复开陈,蒙上听纳而后已。
显谟阁直学士孟忠厚,乞用父任减年,转朝奉郎
公因言:「忠厚,隆祐太后之侄。
太祖太宗以来,无母后兄弟之子班侍从者,故日者给舍交章论列,乞换忠厚右列
陛下方色难以奉母后,故未即施行,其如中外之情未厌。
愿少垂省览,以毋违祖宗成宪」。
从之。
武义大夫康义用登极恩迁遥郡刺史,公封还词头,力陈「陛下即位以来,凡发号施令、立政造事,必法祖宗彝宪
惟能法祖宗,故能得人心而当天意。
邢焕中宫之父也,孟忠厚,隆祐太后之侄也,犹曲从人言,易戎班之秩。
康义何人,乃敢紊彝宪如此?
义者,内侍康履之父也。
自古召乱之源,不出于外戚之挠法,则出于内侍之干政,汉、唐可鉴。
登极恩各迁官一等,天下之至公也,祖宗以来,未之或改。
康义乃以御宝批降特旨迁一官,而暗升五等之秩,观此有异于墨敕斜封之时乎」?
凡再降旨令行下,终不从命,人莫不重公有守。
后军统制韩世忠以不能戢军赎金,公言:「世忠偏裨,无赫赫功,祗缘捕盗微劳,躐官数等,位亚节旄
人所以未有言者,以方群盗充斥,姑责其后效。
比卒伍背叛,至夺御器,逼谏臣于死地,恬不知罪,致臣僚论奏,乃止罚金,将何以惩后」?
世忠降一官。
江州陈彦文,用刘光世保奏,录其守城功,迁龙图阁待制
公以光世之章,前后牴牾,阁而未下。
宰相力主彦文,趣公行词,公言:「给舍缴驳,命以次官,行下两省,故事也。
陛下以臣言为是耶,当更下监司覈实,次第推赏,先及城守官兵,而后彦文进职。
以臣言为非,循国家故事可也」。
论列谆谆不已,大失宰相意。
会有布衣试后省者,不合体式,而公以文理优长取之。
谏官李处遁迎合论奏,遂除公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众论为之不平。
未几,车驾幸平江,再除中书舍人
及陛对,奏疏乞寅畏天命,固安人心。
其略曰:「去岁郊礼前数日,太阳示变,验之图史,为异甚大,而日官不以闻,廷臣不知告,使陛下修厥事以应天者未至。
比逆臣敢萌不轨,天之示象,前已著明,惜朝廷不知先事而戒也。
陛下即位,行再岁矣,恩倖敛怨而几蹈覆辙,奸宄犯顺而未即授首,陛下盍察人心所向,而少留圣意乎?
今恻怛爱民之政徒为空言,而百姓不以为恩;
哀痛责躬之诏不著事实,而四方不以为信。
忠佞并驰而多士解体,刑赏失当而三军沮气。
臣愿陛下取建炎初元以来所下诏书、所举政事,熟思审度,得无一二类臣言者,望参稽得失而罢行之」。
上褒谕有谏臣之风,除左谏议大夫
公在谏省旬日,封章屡上。
上称其知大体,遂有意登用,擢翰林学士,面奖再三:「卿言甚忠,非卿孰为朕言者」?
翌日,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建炎三年,天子反正,宰相吕颐浩建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还建康,又建欲尽弃中原,焚室庐,徙居民于东南。
公力持不可。
时在谏省,语御史中丞张守曰:「吾曹当以死争」。
执政,又恳言之,上悟而止。
颐浩叹曰:「公真执政之才也,孰能受命二日而决此大计乎」?
谏官袁植请诛黄潜善汪伯彦,公言:「傥如植言,伤陛下好生之德矣」。
上首肯久之,即批出罢谏职。
翌日见上曰:「昨日观罢袁植之命,有『忠厚之言未闻,杀戮之事可戒』。
大哉,王言也!
太祖以来,未尝戮一大臣,国家历祚绵长,过于两汉者,此也」。
上大悦。
李成遣属官至金陵,力求淮南吕颐浩欲从之。
公曰:「此养虎遗患也。
已命知徐州,迁延不赴,莫若趣其之任,使远迩闻之,知朝廷之命必行。
既情得,靡然退听」。
陕西进马,上择其一良者独赐公,且诏应恩数并依同知枢密院事
无何,诏恭太后奉神主之江表,以参知政事李邴知三省枢密院事,公为资政殿学士,同之从卫以行。
辞疾,则又命公权知,刘珏为贰。
赐公亲笔手诏,凡百四十六言,极褒嘉之辞,许缀宰执班奏事,寓治都堂
公从卫至洪,刘光世统大军为屏翰。
光世不能,金人渡江,乃退保虔州
殿中侍御史张延寿不知曲折,极口诋公,于是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
延寿言之不已,又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
未期年,许自便。
其年九月,复左朝请大夫,依前宫祠
绍兴二年九月某甲子,薨于江西,春秋四十有八。
元室常氏,赠右谏议大夫安民之女,封咸宁郡夫人
一子曰珙,某官。
二女,为某官管镇、某官梁兴祖之妻。
孙男女六人。
有文集二十卷、《翰墨丛记》五卷、《韶武遗音》三卷。
绍兴三年四月某甲子,珙奉公葬平江府吴县至德乡华山
绍兴八年三月,追复龙图阁学士
藻与公同为建炎元年中书舍人者也,闻公立朝吁谟献替之馀,莫详于藻。
谨择其大者书之,而系之以铭。
铭曰:
自古明盛,繇臣纳忠。
靡怀不陈,无壅不通。
在贞观世,贤哉郑公。
封章敢言,日沃帝聪。
政否斯替,卒成治功。
至诚爱君,夫孰与同?
公兴其后,独绍乃风。
造膝衮衮,略无隐衷。
言听谏行,帝旌匪躬。
遂参兵柄,颇牧禁中。
折冲销萌,应变不穷。
国以兴起,宛如镐丰。
上方畴咨,分陕忽东。
天胡中夺,年未及翁。
邦国殄瘁,筹帷一空。
应期而来,神复返崧。
琢词于阡,用赫厥终。
滕子济所藏唐人出游图宋之问 王维 李白 高适 史 岑参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昔人深于画者,得意忘象,其形模位置有不可以常法观者,顾、陆、王、吴之迹时有若此。
如雪与蕉同景,桃李与芙蓉并秀;
或手大于面,或车阔于门。
使俗工睨之,未免随变,安于拙目。
九方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驵俊,惟真赏者独知之。
此卷写唐人出游状,据其名题,或有弗同时者,而扬镳并驱,睇眄相语,岂亦于世得意忘象者乎?
求画者主名弗可知,要非俗手作也。
政和甲午岁四月二十四日,观于道山东序
滕子济所藏貘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九、《东观馀论》卷下
案《山海经图》,南方山谷中有兽曰貘,象鼻犀目,牛尾虎足。
人寝其皮辟温,图其形辟邪。
嗜铜铁,弗食它物。
白乐天尝作小屏卫首,据此像图而赞之,载于集中。
今观此画,夷考其形,与《山海经》、《乐天集》所载同,岂非白屏画迹之遗范乎?
政和丁酉岁十二月十日武阳黄某长孺观于子济之书斋。
永建石章辨(与滕子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垂示永建石章,珍荷!
是年龙集辛未,故书「太岁在未」也。
「我有之」者,恐与「君子有之」之意同,谓不以其魂无知而忘之,尚冀其疾来归也,故云「我有之」。
「来归」上一字于隶法疑是「疾」字。
意谓尔,未审果否。
资政殿学士朝请大夫知三省枢密院事滕康可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资政殿学士朝散大夫同知三省枢密院刘珏可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1130年1月25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北海集》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敕:朕以边尘未靖,江戍方严,式图近辅之臣,往总行台之务。
豫章之便郡,奉长乐之安居,分釐政事之常,期固邦家之本。
苟辜委遇,曷逭谴诃?
具官某等各以时名,扬于禁路,偶承人乏,进视柄司,俾陪侍从之行,冀副艰难之托。
既同责任,罔克寅恭,或狠愎而无远谋,或烦碎而失大体。
两执所短,交诋其非。
弗思备禦之图,旋致奔逃之祸。
敌兵既逼,军伍皆离。
慈闱宁免于惊惶,宫掖半遭于劫辱。
衣冠顿仆,黎庶伤残。
谋实尔乖,咎将谁执?
览彼台臣之奏,劳予旰食之忧。
其镌秘殿之华资,尚假真祠之优禄。
往加循省,毋重悔尤。
可。
滕康知三省枢密院事 宋 · 李正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七、《大隐集》卷三
敕:朕遭时艰难,法古巡狩。
念长乐六宫之重,必安处于善邦;
惟百司庶府之繁,难久稽于常务。
思讲变通之策,预图忽眇之几。
欲寄朝纲,式资时杰。
具官材堪大受,学富多闻。
厚德足以镇浮,懿文足以华国
遍仪禁路,殚献可替否之忠;
入赞枢廷,有厌难折冲之略。
比分江表之寄,共持廊庙之权。
念久服于股肱,实备昭于悃愊。
载隆柄任,允出朕怀。
东朝之尊,宜益严于羽卫;
总行台之政,当躬治于文书。
时乃之休,宽予忧顾。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