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改葬杨邦乂祭文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四、《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七
嗟夫!不死子纠,孔子不病管仲之仁;而饿死首阳之下,则称伯夷、叔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天下不以死为难,而以得其死为不易。嗟夫,君之节壮矣!方虏之毒是邦也,闻以十万众而屈者矣,未闻以一身之微而能抗之者也(云云。)。君弃其生,不顾其家,既弃其家,不顾其身,尚何有此既腐之骴哉!惟天子正大义于天下,揭而示之曰:「吾有臣如此」!而后之人闻君之风而畏者,亦曰:「此吾大夫杨君之藏也」。则天子之宠与君之节,将与兹山并存而不泯也。
赠忠襄公二孙 宋 · 王庭圭
乃翁精忠贯日月,一门挺秀俱琅玕。
丹山飞来两雏凤,碧梧翠竹皆停鸾。
武陵溪边忽相遇,口角流涎诵诗句。
卢溪摩顶欲作语,他日云霄还记否。
澹孙定婚启(忠襄杨女)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卢溪文集》卷三九
闻公选婿,谓东床有坦腹之儿;属我问名,得青桂近嫦娥之女。不揆蓬蒿之室,素钦忠义之门,久接英游,敢求婚对。伏承某人小娘子早从姆傅,秀出闺门。而某孙某学始趋庭,室无举案。方卜蘋蘩之助,用为祢祀之光,默符设席之求,不待驻车而语。谨因媒氏,恭听佳音。
褒录杨邦乂制(绍兴七年)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七
故忠襄公(云云:)方胡马之绝江,以贰车而捍敌。守既屈膝,胁众士以偕降;尔独挺身,婴孤城而益厉。抗彼虎狼之众,奋乎锋镝之间。骂不绝音,死而后已。朕方规复土宇,进幸江滨。览万里之山川,考累朝之人物。舍生取义,如汝几人?故老兴悲,有叹息而谈者;英风激懦,思奋迅以从之。顾庙貌之具存,凛精爽之如在。虽已加于赠恤,念未究于哀荣。爰升次对之联,用彰仁者之勇。九原可作,其随会之与归;千载犹生,叹相如之不泯。
跋杨忠襄与乡人罗锷诗帖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八、《省斋文稿》卷一八、《益公题跋》卷一一、《江右文钞》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右忠襄杨公与友人罗锷士廉诗帖各二,罗之侄孙泌宝藏之。予闻杨司业告诸生曰:「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方政和中,二公同游太学,每以是相勉。不幸士廉年才三十一,死亲之丧,乡人推为孝子,名士胡份兼美实为之铭。厥后忠襄遂死于忠,国史书之,万世仰之。平生取友如此,贤矣哉!绍熙庚戌十月一日。
杨忠襄墓 南宋 · 游九言
山云起兮阴阴,木啸风兮萧森。
骨荒榛兮颓隧,野鸟怨兮清音。
噫丙午兮燕安,蔼荐绅兮多盘。
系苞桑兮弗戒,渝旧好兮开边。
衅生兮召戎,澒大地兮尘蒙。
粲承干兮百载,莽夷门兮庙宫。
我踰邠兮梁山,蛇荐食兮江干。
拥貔貅兮首鼠,纷雅拜兮后先。
独立兮慨陈,人自靖兮此身。
宁为鬼兮赵氏,肯涅缁兮虏庭。
肴醑饲兮苟哺,弗自知兮貌赪。
握玉麟兮拜犬豕,曾莫嗅兮膻腥。
岂曰余兮独死,汝尸坐兮偷生。
振英声兮阶下,气烈动兮清宁。
凛名义兮身世,九鼎重兮一羽轻。
翳翳兮幽藏,颓阳照兮山荒。
发毛爪齿兮一世同腐,庙貌圭衮兮千古之光。
春秋兮代谢,勿替兮烝尝(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四三)。
过杨忠襄墓哀辞 南宋 · 游九言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二
所贵乎大丈夫者,为其有耻心也。孰不好生而畏死?宁死弗顾者,为其所以自立于天地间,有重于生故也。如其不耻,则大丈夫不足为难,而名义不重矣。建炎己酉,金人寇江,驻军采石。先是车驾幸越,杜充以宰相总诸道兵镇江左,前执政李桷供饟事,显谟待制陈邦光守建康。充懦不能战,以军六万人列江岸,乃闭壁莫敢出。敌谍知,遂渡江,我师自溃,充与麾下数千人降金北去。金入建康,桷先降,邦光欲弃城,度不能遁,亦降。通判杨公邦乂独不从,大书其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授其仆,曰:「持此以见志,吾死矣」。桷、邦光惭谢,犹强拥公上马,即野次俱见金酋四太子者,命之拜。公叱曰:「我不降,何拜」?众莫敢迫,纵归。明日,遣其将张太师谕公,授以旧官。公以首触阶戺求死,虏大惊,止之。徐曰:「公所守固高,然势已去矣,第归审思之」。明日复来,公亟移书其酋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利动者?幸速杀我」!又明日,四太子觞二降人于堂上。乐作,召公立庭下。公注视桷、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贼至不能抗,又不守节,更与共宴乐,尚有面见我乎」?敌取幅纸书「死」「活」二字,谓曰:「无多言,即欲死,书『死』字下」。则顾旁吏有簪笔者,跃起夺而书曰「死」。于是众皆动色,又使引去。明日再以见,公遥望四太子,遂大骂:「若以狄而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万段,尚安得污我」!虏怒,使人疾击。梃交下,公骂不绝口,见杀,剖腹取其心。明年敌去,州以事上闻,诏赠直秘阁,官其子二人,即死旁为墓立庙,谥忠襄。九言尝谓节义者国家之元气也,人无元气则死,国无节义则亡。朝廷有伉直之风,则遇变多仗节之士。大丈夫临难不可免,遂以身死之,所以立君臣之义,明逆顺之理,使任人之事者晓然知废义背理决不可以立乎天地之间,其有功于名教也大矣。呜呼!我国家涵养二百年,自熙、丰一坏,蔓延以至政、宣,变起仓猝,当时京师不屈仅得数人,而继之者公也。使靖康之难一时在位人人如数公,金人安得谈笑而移城阙?又使靖康之难无公等数人,南渡何以中兴?然则有国家者,平时奖崇正直,扶持人心,其可忽乎?以建康论之,杜充辈皆宰执、侍从,相倡降贼;公以州佐贰,乃挺然若此,则官职又可轻予乎?傥朝廷以充之柄授公之手,城未必遽陷。今既败事,在公报国之义固已无负,而朝廷所失何如哉?此又为古今忠义之士所深叹也。公吉州人,政和乙未进士。后六十九年,建州游某为吏金陵,再拜墓道,嗟叹而为辞曰:
山云起兮阴阴,木啸风兮萧森。罥荒榛兮颓隧,野鸟怨兮清音。噫丙午兮晏安,蔼缙绅兮多盘。系苞桑兮弗戒,谕旧好兮开边。边衅生兮召戎,倾天地兮尘蒙。粲承平兮百载,莽夷门兮庙宫。我踰邠兮梁山,蛇荐食兮江干。拥貔貅兮首鼠,纷雅拜兮后先。公独立兮慨陈,人自靖兮此身。宁为鬼兮赵氏,肯涅淄兮虏庭?肴醑饲兮茍哺,弗自知兮貌赪。握玉麟兮拜犬豕,曾莫顾兮私情。岂曰余兮独死,汝尸坐兮偷生。振英声兮阶下,气烈动兮清宁。凛名义兮身世,九鼎重兮一羽轻。翳翳兮幽藏,颓阳照兮山荒。发毛爪齿兮一世同腐,庙貌圭衮兮千古之光。春秋兮代谢,勿替兮蒸尝(《默斋遗稿》卷下。又见《景定建康志》卷四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五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七四一,《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七,《南宋文录录》卷二四。)。
即:原无,据右引补。
程纯公杨忠襄公祠堂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六、《景定建康志》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予自督师召还,凡六上乞骸之请,寓建康待命。府学教授陶君过余言曰:「昔者明道先生程纯公以正学为诸儒倡,郡国祠事之惟谨。是邦以先生之尝簿正于上元也,学故有祠。炽也不佞,尝闻忠襄杨公通守是州日,会虏酋大入,杜充以宰相总诸道兵,望风迎降,自馀或辱或遁。惟公自矢一死,累与虏抗,唾骂不绝口,卒遭剖心之酷。公朝义之,易名忠襄,赐庙褒忠。今百有馀年,记于丽牲之碑,书于下栅之石,赫赫乎其与日星俪明也。炽也生长大江之东,习闻其事。今又稽诸志乘,则公又尝典校官,宰溧阳,有德于民士,而学未有祠也,不谓阙典欤?于是即纯公之祠之右,绘杨公以致敬焉,子为我识其事」。或以谂予曰:「二子匪其伦乎」?予曰:儗人者,以其道相似也。禹、稷、颜回、曾子、子思,穷达不相侔也,去就不相似也,而孟子同之,此岂世俗所儗伦者乎?夫学何为者也,所以志乎仁者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根于理者为仁义礼智之性,禀于气者为血肉口体之躯。而心焉者,理之会而气之帅,贯通古今,错综人物,莫不由之。学焉则求以不失其本心,进退在我,富贵不可淫也,死生在我,威武不可屈也。自夫学之不谋,非囿乎气质之偏则夺于利害之私,口欲味,目欲色,耳欲声,鼻欲臭,此性也。而不知命之有制,居则求其安矣,食则求其饱,是心之体肫肫其仁,充实流贯,可以参天地,可以为尧舜,而安与饱之是求,则小人之事,未之为丈夫也。以之为学则志于苟得、安于小成矣,以之居宦则见得忘义、见危幸免矣。彼庸夫贱隶不足责也,往往犹以一至之勇,蹈仁义为康庄。学之为何事?顾以口耳之读绐取利禄为足,所谓成物己无与吾事焉,斯不甚可耻乎!迹二公之所遇虽异,而其志于学、归于仁、能不失其本心则后先一揆,此尚可优劣乎?俗流世坏,狄祸方殷,余嘉陶君之为是举也,足以兴衰立懦,不失圣贤为己之意,为识岁月。公讳邦乂,字希稷,吉州吉水人,以政和上舍生赐第云。公之曾孙天麟,今为提领建康户部酒库所主管文字,执奉常事惟谨,公之泽深长矣。端平三年十二月癸巳,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临邛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寔封三百户魏了翁记。
杨邦乂画像赞 宋 · 杨长孺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四、《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七
面若严霜,目如电光,身作长江。
乾坤翳翳,衣冠毅毅,鈇钺易易。
栋桡鼎欹,无虎无貔,有轼有泥。
垂天贯日,惟忠惟一,青竹鸩笔。
犬羊虽粗,知大丈夫,此可革乎!
人谁无死,国尔斯伟,何千亿祀!
秘阁忠襄公杨希稷赞(邦乂。建炎知溧阳县,迁通判。) 南宋 · 冯去非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九、《景定建康志》卷三一
公长于县,敌至则战。
进贰于郡,我心不转。
小土寡民,力犹能兵。
凶氛压城,势则弗胜。
此赵氏之鬼也,敌安得而生之!
褒忠表祠,忠襄易名。
惟国之恩,匪公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