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黜翰林学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王禹偁制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三
具官某,顷以文词,荐升科级,而徊徉台阁,颇历岁时。朕祗荷丕图,思皇多士,擢自纶阁,置于禁林。所宜体大雅以修身,蹈中庸而率性;而操履无取,行实有违,颇彰轻肆之名,殊异甄升之意。宜迁郎署,俾领方州。勉务省躬,聿图改节。可工部郎中、知滁州。
批王禹偁上言后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昔唐德宗犹屈拜风雨,且国朝典礼素定,岂可废也?朕为万民祈福,桑林之祷,犹无所惮,至于亲署,又何损焉!
送王司谏赴淮南转运 北宋 · 王禹偁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白兽樽前侍玉除,暂分邦计别宸居。
映淮风月供吟笔,拱极星辰伴使车。
别岸酒浓桑叶落,野亭霜薄菊花疏。
东南莫作三年调,红药香繁在直庐。
谢政事王侍郎伏日送冰 北宋 · 王禹偁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火云如山暑雨歇,天地炉烘三伏月。
玉皇教散阆苑冰,斲开北陆琼瑰窟。
峨峨贮向瑶花合,分命中官赐黄閤。
凤皇池上玉壶盛,温树风声顿萧飒。
台恩分与西垣士,纶诰稀疏方假寐。
卞和抱璞入直庐,从此惊忙不成睡。
怒蝇休向笔端飞,抵鹊浑疑山下坠。
寒生毛发清牙齿,脆若玉芝甘似醴。
炎风暑气都不知,空作狂歌谢知己。
王禹偁诔词 北宋 · 戚纶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涑水纪闻》卷三、《宋朝事实类苑》卷七
事上不曲邪,居下不谄佞。见善若己有,嫉恶过仇雠。
读王黄州诗集 北宋 · 林逋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坐吟行看对清秋,懒架仍移近枕头。
放达有唐惟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
左迁商岭题无数,三入承明兴(原缺,据正统本补)未休。
红药紫薇千一古(四库本作古一),又添杨子伴牢愁。
送王长洲禹偁赴阙 北宋 · 潘阆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蒿兰不并香,泾渭安同流。
小人有千险,君子生百忧。
名重圣主徵,道光史策收。
一鹗秋空飞,鸟雀徒啾啾。
赠李常李堂(王黄州禹偁、张尚书咏、高夫子、李相国皆濮人) 北宋 · 石介
押阳韵
颛顼宅帝丘,放勋葬成阳。
有虞渔雷泽,三帝声汪洋(自注:帝丘、成阳、雷泽皆属濮州。)。
圣人遗风烈,生民多材良。
吾宋八十年,贤杰近相望。
黄州号辞伯,两朝专文章。
尚书实大臣,朝廷畏雄刚。
堂堂高夫子,立言肩荀扬。
凛凛李丞相,功(原作均,据石本、剑本改)业齐萧张。
三人名未泯,相国方腾骧。
又生不世才,李常与李堂。
二子皆绝群,凤凰摩苍苍。
一举一万里,志气不可量。
新文各百首,寒金敲琳琅。
古音抱淳澹,云和与空桑。
豪气迈俦匹,騕袅与飞黄。
千里希一贤,四公乃同乡。
二子复颖耀,士风实深长。
遥知濮水上,千载流声光。
书王元之画像侧(在琅琊山 庆历六年)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四 写真类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偶然来继前贤迹,信矣皆如昔日言。
诸县丰登少公事,一家饱暖荷君恩。
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名姓已光青史上,壁间容貌任尘昏(自注:公贬滁州,谢上表云:诸县丰登,苦无公事;一家饱暖,共荷君恩。)。
答王内翰范舍人(原校:一本云叙怀谢景仁禹玉 至和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相从一笑欢无厌,屡获新篇喜可涯。
自昔居前诮糠秕,幸容相倚愧蒹葭。
白麻诏令追三代(原校:一本注,禹玉年前方入翰林),青史文章自一家(原校:一本注,景仁脩撰又同书局)。
我亦谏垣新忝命,君恩未报发先华(自注:禹玉新除学士,景仁新兼修撰。)。
送王学士赴两浙转运(原校:京本作送王胜之两浙运使 嘉祐八年)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汉家财利析秋毫,暂屈清才岂足劳。
邑屋连云盈万井,舳舻衔尾列千艘。
春寒欲尽黄梅雨,海浪高翻白鹭涛。
平昔壮心今在否,江山犹得助诗豪。
与王学士书(一)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五
某顿首。京师区区,自朝及夕,无益于公私。而思接贤者之论,亦不时得。近两辱见顾,皆不获迎候,岂胜为恨?寒阴,不审气体何似?旦夕当卜至门。未间,先此为谢,冀有以亮之而已。
与王学士书(二 熙宁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一
某启:急足至,辱书,喜承尊候万福,贵眷各安,甚慰企想。近入京衙校过颍,捧手教。寻于递中奉状,必达视听。某到此,以弊止未完固,少留以葺,然欲遂为挂冠之请。远近相知皆相督,以蔡是自乞,须且勉赴到任,徐请归休未迟。今遂治行,二十一、二间上道,三、四日至蔡,别拜状。恐久滞急足,忙中作书,不悉。
读王元之后集题于卷末(其集三卷,皆出黄州后所作诗) 北宋 · 祖无择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提笔几回书诰命,剖符长是守方州。
未能抗表分司去(自注:《五闲诗又题》云何当婚嫁了,抗表请分司。),终老为郎谪宦休。
歌舞懒呼寒食节(自注:《寒食宴郡客》诗云歌舞懒呼筵上妓,饥寒惭见狱中囚。),醉吟孤坐月波楼(自注:《月波楼咏诗独酌》诗云孤吟独酌送残春,坐久楼边白鸟驯。)。
文章独步成何事(自注:太宗尝曰王禹偁文章独步,异日垂名不朽。),空有离骚寄隐忧。
西帅(《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四引《西清诗话》谓系王禹偁诗。按:今查王禹偁《小畜集》未见此诗。)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
誓斩郅支聊出塞,生擒颉利始归朝。
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
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
晚春(龙舒本注:或云卢秉诗。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四引《西清诗话》及《冷斋夜话》,谓系王禹偁诗。今查《小畜集》未见此诗。)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斜倚屏风搔首坐,满簪华发一床书。
别老者王元之二 北宋 · 王令
押元韵
二夷(原作敌,据明本改)之来始何自,乘我中国方迷昏。
各投阴诬(原校:一本作设险张怪)张诞妄,寻附罅隙为株根。
例誇难能压甚畏,钓博天下要推尊。
其流汗漫已不制,尚自冲荡洪其源。
一戎(原作敌,据明本改)中侵欲内侮,犹遣万甲疆场屯。
何哉二戎(原作敌,据明本改)日内坏,不思刷去仍资存。
尝闻古人第气类,皆以夷敌禽兽(原作化外不足,据明本改)论。
惜乎无伦弗礼义,几希不得人相扪(明本作群)。
吾观世之陷此者,不啻火立足向燔。
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𨀛。
余方往就西北食,闻子亦整东南辕。
虽然去就固在子,安忍惜手(原作乎,据明本改)不试援。
道士王元之以诗为赠多见哀勉因以古诗为答 北宋 · 王令
押词韵第三部
利剑不刺鼠,大钓不联鲕。
天昏白日沉,剑决浮云披。
地荡海水摇,钓引九鲸縻。
固其用不常,安得易用为。
当其未效间,是亦铅与铍。
吾非小丈夫,胸中少翘奇。
少年嗜勇黠,跨压百雄低。
两眼皆豚羊,一腹千熊罴。
使气睨群辈,问今当我谁。
四海有守兵,谓予皆耻之。
左手将醢戎,右手期锄夷。
书足记姓名,剑亦弃不治(自注:平声。原校:一本作持)。
不愿当世是,不羞群曹嗤。
曰富贵在我,又何有年时。
块视勒山功,芥拾封侯龟。
一日忽自悟,吾岂虔强儿。
旧闻有六经,条(原校:一本作修)理两可师。
无不至圣人,有学中(嘉业堂本作终)自隳。
勿遂谓不及,吾由(原校:一本作犹)未尝追。
好勇不好道,吾将自诛非。
浩乎如有失,茫乎其若思。
望乎如未获,专乎如有期。
夜或不记寝,昼或忘其饥。
不以懦自却,不以庸自卑。
树而不可拔,山而不可移。
拒之不使杂,磨之不容疵。
孰为古之圣,孰为今之推。
孰远不可到,孰高不可訾。
置易攻其难,力险肆自夷。
上自太古先,跂(原作岐,据嘉业堂本改)轩而望羲。
下至三代来,尧舜禹汤姬。
周公汲汲劳,仲尼皇皇疲。
轲况比踵游,雄愈磨肩驰。
或示我使响,或导我使随。
或凿我未开,或完我已亏。
或退而我引,或坠而我提。
或辅而我夹,或颠而我支。
或砭我赘疣,或膏我疮痍。
浴我抆我垢,酝我酿我醨(原作离,据嘉业堂本改)。
计昔以较今,误是而恨迷。
固知于圣贤,实辱再造私。
道远致力多,功大收效迟。
今而所存者(原校:一本作有),财一毛于皮。
苟曰成不成,我有罪未知。
如夫用不用,敢系天为辞。
若寒馁贫贱,此于我何居。
若誇毁誉訾,此其如予奚。
王君异学者,见我加嗟咨。
叙其念惜心(原校:一本作情),投以吊勉诗。
语爱则然尔,烛理似或遗。
辄自讼由来,强答非所宜。
谢王内翰启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六、《启隽类函》卷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轼启:窃以取士之道,古难其全。欲求倜傥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或至于无度;欲求规矩尺寸之士,则病其龌龊,而不能有所为。进士之科,昔称浮剽。本朝更制,渐复古风。博观策论,以开天下豪俊之涂;精取诗赋,以折天下英雄之气。使龌龊者望而不敢进,放荡者退而有所裁。此圣人所以网罗天下之逸民,追复先王之旧迹。元臣大老,皆出此涂。伏惟内翰执事,天材俊丽,神气横溢。奇文高论,大或出于绳检;比声协句,小亦合于方圆。盖天下望为权衡,故明主委之黜陟。轼之不肖,与在下风。顾惟山野之见闻,安识朝廷之忌讳。轼亦恃有执事之英鉴,以为小节之何拘;执事亦将收天下之遗才,观其大纲之所在。骤置殊等,实闻四方。使知大国之选材,非顾当时之所悦。眇然陋器,虽不能胜多士之喧言;卓尔大贤,自足以破万人之浮议。方将奔走厥职,厉精乃心。茍庶几无朝夕之愆,以辱知己;亦万一有毛发之效,少答至仁。感惧之怀,不知所措。
王元之画像赞(并叙)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一、《皇朝文鉴》卷七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八、《崇古文诀》卷二五、《鹤林玉露》卷一、《文章类选》卷一七、《文编》卷三九、《文章辨体汇选》卷四六四、《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九、《四续古文奇赏》卷二九、《名世文宗》卷二七、《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古今图书集成》人事典卷二四、乾隆《虎邱山志》卷二四、乾隆《曹州府志》卷二○、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三八、道光《钜野县志》卷一七、《曹南文献录》卷七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余常三复斯言,未尝不流涕太息也。如汉汲黯、萧望之、李固,吴张昭,唐魏郑公、狄仁杰,皆以身徇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则豺狼狐狸,自相吞噬,故能消祸于未形,救危于将亡。使皆如公孙丞相、张禹、胡广,虽累千百,缓急岂可望哉!故翰林王公元之,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足以追配此六君子者。方是时,朝廷清明,无大奸慝。然公犹不容于中,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至于三黜以死。有如不幸而处于众邪之间,安危之际,则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岂特如此而已乎?始余过苏州虎丘寺,见公之画像,想其遗风馀烈,愿为执鞭而不可得。其后为徐州,而公之曾孙汾为兖州,以公墓碑示余,乃追为之赞,以附其家传云。
维昔圣贤,患莫己知。公遇太宗,允也其时。帝欲用公,公不少贬。三黜穷山,之死靡憾。咸平以来,独为名臣。一时之屈,万世之信。纷纷鄙夫,亦拜公像。何以占之,有泚其颡。公能泚之,不能已之。茫茫九原,爱莫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