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遵”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秋七月皇子进封忠王遵故事具奏录进旧来所得圣语乞付史馆宝祐三年1248年 南宋 · 吴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一、《许国公奏议》卷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臣伏见朝廷故事,每行下前宰执之家,宣索自来所得圣语,录付史馆,所以备纪载,扬休烈也。
臣昨者恭睹皇帝陛下焕发神断,肇建皇储,增封王社,而皇子忠王德业日茂,令闻日章,薄海内外,莫不仰赞吾君之有子,实为社稷大庆。
臣夙叨简拔,久侍清光,前后所闻玉音,关于国本之大计者颇详。
窃以为圣谟睿算,素定渊衷,蚤计预图,奠安宗社,巍巍圣功,诚非前代帝王之所能髣髴。
臣所合纪述本末,缮录家藏,以俟他时朝廷宣索。
属臣频岁抱疴,近而转剧,深恐一旦溘先朝露,无以彰圣时之光明,谨具画一奏闻。
欲望圣慈宣付史馆,登之琬琰,以昭示万世,与宋无极。
臣无任踊跃忭蹈之至。
一、岁在丙午冬十月,臣蒙恩以兵部尚书召。
时皇子初除观察使赐名某
臣以十一月到阙,二十有一日蒙赐对于缉熙殿。
臣第一劄子专以《复》卦为说,其间有云:「国必有副,立爱惟亲,此为陛下家之复。
得无有以迁延犹豫滞吾之复者乎」!
玉音云:「朕已喻卿意,此事朕意已有定属」。
臣恭聆圣训,谨寘诸心。
一、岁在丁未,臣待罪枢府
七月初九日,同丞相郑清之参政王伯大奏事,玉音云:「昨日有江西布衣王其姓者上书,其言诡异,颇于国本有关。
莫须稍示惩戒,以昭意向」?
臣与王伯大皆合辞赞和。
至十一月郑清之谒告,臣与王伯大造朝,方坐漏舍,王伯大谓臣前日殿上所闻,可见主上圣谟高远,未尝顷刻忘天下大计。
吾辈何如将顺上意,因及国本正而后人心一之说,臣云甚善。
有顷奏事间,方稍稍敷陈,玉音即曰:「此事朕志已定。
但有两说,一则王夫人执谦,常有满盈之惧,犹未确许;
二则某年方八岁,饮食起居,皆王夫人亲自看视。
若正名,须便入宫。
万一起居饮食之间有失照管处,其间有多少事?
所以少迟岁月」。
臣与王伯大仰窥圣意之坚决,圣虑之深远,惟切赞诵。
玉音又云:「朕以此事挂怀,兼年来国事多艰,焦劳忧虑,饮食亦自减少。
向来每日遇子午时,常宴坐移晷,收拾身心,近亦未免作辍」。
臣与王伯大奏:陛下处崇高富贵之中,而能凝神习定如此,万寿无疆,于此可卜,臣不胜叹仰。
一、岁在庚戌,臣待罪政府,恭承陛下宣谕,郑清之等欲为皇子改赐嘉名。
一日玉音云:「朕欲于大字下寻一字」。
臣奏此乃老子《道德经》四大之义,蒙陛下首肯。
臣有以仰见陛下期属皇子之意,非臣下管窥之所及。
一、岁在辛亥,臣待罪政府闰十月二十有四日,同郑清之等奏事,恭奉玉音曰:「国本一事,朕志之定久矣。
外论不察,犹多进定国本之说。
殊不知正名少迟者,盖以其年尚稚,未能便入禁中。
况资善已建,更复何疑?
恐缙绅间未尽知此意,卿等可以此说谕之」。
臣与同列恭领圣训而退。
〔贴黄〕照对臣自丙午之冬,归文昌旧班,以至两登政地,迄于辛亥之冬,其闻玉音关于国本之重者,已备录在前。
继而叨尘次辅,垂及期年,虽已窥圣意,必不出宝祐改元之后,资善志学之年,孚号正名,然为大臣之体,则惟有谨默将顺而已。
不谓萧泰来忽生异论,近又见有轮对者,复祖其说而阴煽之。
臣窃以为陛下神谟睿烈,为社稷亿万年无疆之计,断在圣衷,岁月已久,皆非臣下一毫之力。
薄海内外之人,不论缙绅韦布,不论三军百姓,不论君子小人,向则延颈而企望,今则举手而欢欣,盖同此一心。
而憸人邪士,乃凿空造隙,自为纷纷,以疑惑天下之听,甚无谓也。
臣尝忝预宰司,休戚利害,与国同之,尤不可以不明言。
伏乞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