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代祖母祭八叔文 宋 · 刘安上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八、《刘给谏集》卷四
惟我长史,兄弟三人,叔氏之后,惟汝独存。
汝于诸房,既长且贤,顾我犹存,情均至亲。
岁时问劳,有味其言,岂无他人,莫如汝勤。
呜呼吾宗,繄汝克敦,唇齿相依,枝叶附根。
吾老已衰,尔才六旬。
冀汝康宁,以庇弟昆。
如何不淑,乃弃而先。
吾孙罹忧,自京而旋。
汝犯霜雪,迓于江堧。
得疾而归,谓宜少痊。
曾不浃旬,遽隔九泉。
命也天只,莫知其原。
寓哀以辞,荐此芳尊。
祭二十叔文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五○
水部,官于平阳
中更五季,混乱八荒。
艺祖受命,统临万方。
屯田自衢,乃还故乡。
年尚童稚,其归母将。
四海初定,俗罕簪裳。
起家刀笔,恭靖敦良。
始教子书,人知义方
校理决科,于家有光。
阅今五世,其德弥芳。
仕亦未艾,处亦有常。
里居侨寓,千指五房。
皆幸饱燠,无或流亡。
惟后之大,匪流之长。
永嘉三祖,五位最昌。
三一四三,五五同堂。
八父既逝,叔少且强。
惟吾叔父,吾父之行。
吾父既殁,叔父惟藏。
今又逝矣,念其可忘。
连体共气,一安百康。
岂有疏戚,莫不痛伤。
累累诸孤,将谁之望。
觊从父祖,降家百祥。
孝心惟微,德报惟彰。
哀今弗见,涕零其瀼。
薄奠侑之,傒其来飨。
祭四十四叔文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二、《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二
维绍兴九年某月某日,从子份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叔四十四承事之灵曰:呜呼吾叔,可谓大不幸也。
自古皆有死,命之短长天也,而份以为大不幸,非痛吾叔之死,痛其死而不克葬也。
吾叔死以丙辰冬十二月,时适有寇至,仅卒大殓,侧于里之西偏莱区,雨淫水滋,上漏旁穿,至于今三年矣。
不识黄土煖,可谓真不幸也。
《春秋》士踰月不葬,则以为无良子也。
吾叔固无子,无所归咎;
份等犹子也,就令不克襄事,独不能选一宗、择一焉以奉禋祀、藏窀穸?
而令鼠辈睢盱,旁若无人,份等诚《春秋》罪人也,不能逃责。
虽然,则亦有辞矣。
自三四年来,寇连不解,人无一日奠居,族党闾里,扶携以走,至空其乡。
生无以养,则死者宜无以葬。
族家有禄者,今惟份与,实受教以至于此,责宜益
也位于朝,今年始克归,份亦迫于禄,奔走内史者数月。
惟是群从日夜念举吾叔之丧,会份、之归,则合谋以季父承祖之子后吾叔,于是出棺以葬。
尚闻此言,所乏吾叔之祀者,有如酒。
景韦兄投宇文枢密 其一 宋 · 郑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三、《夹漈遗稿》卷三、《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二九、嘉庆《双流县志》卷四
厚生天地间,藜藿二十有八年矣,生二十有四矣。
为儿时,楚楚便有脱略流俗志。
君子长者风,即规绳矩履,不避风雨,一求见马首而还。
视闾阎轻薄年少,蹴蹑千百辈,若躏秋毫。
始读古人书,而性真率,不一一记忆。
惮作时下文章,喜盘诘聱牙,风雅古淡,《易》、《春秋》邃迈,欲效之而未能也。
家贫无文籍,闻人家有书,直造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
读已则罢,去住曾不吝情。
寒月一窗,残灯一席,讽诵达旦,而喉舌不罢劳,才不读,便觉舌本倔强。
或掩卷推灯就席,杜目而坐,耳不属,口不诵而心通,人或呼之再三莫觉。
春风二三月间,弟兄二人,手挈饭囊酒瓮,贸贸深山中,遇奇泉怪石、茂林修竹,凡可以可人意向者,即释然坐卧,一觞一咏,累月忘归。
山林蓊荟,禽鸟不知,人来争食,挥之不退。
牧子樵夫,泽薮相逢,呼而不就坐,即疑为神仙怪物,不问姓名,睨睨而去。
或采食橡,浇花种药,随渔狎猎,优游山谷间,自得名教中乐地。
故夏不亦凉,冬不袍亦温,肠不饭亦饱,头发经月不栉,面目衣裳垢腻相重不洗,而贞粹之地油然,礼义充足。
弟兄亲戚、乡党僚友谓为痴,为愚,为妄,不相辈行也。
而土木形质,又好冲介自守,不广交游以求闻达,用是见斥于世,弥旷宇宙,若无所容焉。
一见阁下,便开怀许可,推阶前盈尺之地,与之吐气,激昂青云,且熟视详听,了无难色。
已而旌节顾蘩中,挑剔其所不知,裁抑其所未及,使山野之士,闻之色寒,尽戴白汗四匝,胸中觉无膏肓疾。
不知周公吐握,何以过此?
而机宜学士落落穆穆,精神满腹,居然是出群之气,其名家驹也。
不鄙寒微,两屈舆从,手授忠恪康济大略千万馀言。
承颜接词,调款移时,布衣受知,于此极矣!
倘犬马之骨未坠于地,当效首领以报。
故不敢不尽其所能,亦不敢不尽道其所能。
厚也、樵也,嵚崎历落,可笑人也。
眷言文赋体物浏亮,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春云秋月,无下手处,疑不若
凭凌造化,檃括风云,所得惊迈,绝去翰墨溪径,语出山间,笔归图画,田夫女子讽道不容口,疑不若、李、杜。
回既倒之狂澜,支已颓之岱岳澄世所不能澄,裁世所不能裁,千条析理,一绪连文,捍壁,俾申、韩、杨、墨、佛、老重足而立,疑不若、扬、韩。
天才英俊,豪拔不群,朝野挹其风俗,人物推其表烛,落笔作文,言语妙天下,干将莫邪,难于争锋,如日出冰融,焜耀人耳目,若不敢正视者,疑不若王、杨、卢、骆。
或掉三寸舌,抃缚王公,或清持公论,收降物议,如扣钟,如悬河,如玉屑,如琴瑟,听之洒洒,令人忘倦,疑不若、裴、乐。
练达宏博,捃摭古今,出入羲皇,驱驰绵邈,如经笥,如肉谱,如五总龟,如人物志,如入宗庙观礼乐器,疑不若、向、歆。
经纶韬略,嵂理窟,画地布棋,岌不可犯,如入武库中,但见五兵纵横,疑不若孙、吴、英、卫。
乃若义分明于霜,信行直如弦,平生之言,握手入地,不轶毛发,厚也、樵也,仇牧荀息其人也。
利不可回,威不可却,义存友道,视死如归,瑟然英魄,与秋霜争严,厚也、樵也,程婴杵臼其人也。
仗节奉使,有死无二,直挫彪虎而夺之气,其英姿激奋,动人毛发,厚也、樵也,毛遂蔺相如其人也。
岩岩清奇,壁立万仞,精神动天,威毅贯日,其义气凛凛逼人,若有寒色,厚也、樵也,荆轲聂政其人也。
孤城围急,飞鸟不敢度,独能身质鈇钺,拯危亡于菹醢中,壮图谅节,颓嵩华不吾压,使英烈之命,不委于草莽,厚也、樵也,解扬其人也。
铁肠石心,勒忠孝,身全君父,衔笑就刑,生为万夫雄,死为壮士规,厚也樵也,纪信其人也。
抱松筠之节,岁寒不凋,堂堂直道,詟恶豺狼,若象牙,若犀角,嶷若有不可拔气,厚也、樵也,苏武其人也。
胆干应辨,隐有城府,搴歙侯之旂,斩郅支之首,悬旌万里,扬威昆西,何其壮哉!
厚也、樵也,陈汤其人也。
不封侯,死不庙食,非丈夫也,勃勃雄飞,气吞勍敌,期以革裹尸而后已,厚也、樵也,马援其人也。
标格逸亮,洒出物表,台阁生风,奸雄敛手,砥砺名节,慨然有澄清天下志,厚也、樵也,范滂其人也。
褰裳赴义,掷足轻生,虽白刃砧骨而峰距不顿,呕肝沥血,号呼欲绝,天地闻之,无置颜处,厚也、樵也,向、雄其人也。
主忧以辱,主辱以死,笃在三之义,虽则崎岖晋阳,而端冕缱绻,臣节愈恭,义血点点,模糊御服,诚疾风中劲草,厚也、樵也,嵇绍其人也。
张胆厉声,羯首夺色,临刀锯鼎镬而言词益壮,吐忠饮愤,含胡而绝,在今与古,盖千一焉,厚也、樵也,颜杲卿其人也。
一腔义气,刳奸剔邪而其燄万丈,使蜂毒狼威,赩然疑阻而不得逞其祸害,厚也、樵也,何蕃其人也。
拥疲卒,婴孤墉,抗方张不测之敌,梗其喉牙,掣其首尾,生虽不能报君,死当为鬼以击贼,背裂面血,叠尸通道,古之烈丈夫也,厚也、樵也,张巡许远其人也。
此志不展,则栖迟林野,长啸泉石,负耒而耕,破北陇春烟,叩角而歌,残南山夜月,一丘一壑,一山一云,便足了一生事,下视势利而胸怀洒洒然者,厚也、樵也,向子平窦孝威其人也。
然则厚也、樵也,何人也?
沉寂人也,仁勇人也,古所谓能死义之士也。
谓人生世间一死耳,得功而死,死无悔;
得名而死,死无悔;
得义而死,死无悔;
得知己而死,死无悔。
死固无难,恨未得死所耳。
今天子蒙尘,苍生鼎沸,典午兴亡,卜在深源一人耳。
厚兄弟用甘一死,以售功、售名、售义、售知己,故比见阁下以求其所也。
王彦章有言:「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史臣谓其真忠,盖天性也。
厚、樵自卜其云为,虽决绝中庸绳墨,非常人行检,奈天性有不可矫激云。
其不知者谓为狂生,其知者谓为义士,知与不知,等不知耳。
盖其酝藉在我,舒卷惟时,生平用心有独到处,不敢于阁下讳也。
幼君,临大节,义形于色,隐然社稷之臣,霍光金日磾其师也。
兼资文武,出入将相,勋烈盖世,为中兴功臣表,寇恂邓禹其师也。
枕戈待旦,志枭强敌,飞英腾茂,竞著鞭于中原,刘琨祖逖其师也。
戮力奸回,再造王室,名垂竹帛,功勒鼎彝,郭子仪李光弼其师也。
其如毛颖未脱,尚穷,使霜松雪桧,杞质姿,摧颓林薄,泣露悲风,蝼蚁窖溜,荆苇杂阴,几殆于薪荛苏爨者数矣。
傥一得题品于大匠手,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保有栋梁之用。
惟阁下亮之,惟阁下矜之。
景韦兄投宇文枢密 其二 宋 · 郑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三、《夹漈遗稿》卷三、《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二九、嘉庆《双流县志》卷四、《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六
、生长山野,幼不学犁锄,慨然有读书志,胸中便以古人自期,每于史册见一传而高风凛凛者,必读之再三,通即掩卷长思,跻仰其为人,抃搏气槩以从之游,若骤若驰,及之而后已。
性清达而规模宏远,慕王导之为人;
性豁荡而慷慨有节尚,慕祖逖之为人。
沧海横流,处不安,故终夜振衣,达旦不寐,跋涉山川,蒙犯风雨,仗天下安危大计,以求见一时通人为人望所归而论之。
与其饥饿蓬蒿中,老死而比屋不闻,曷若推心授首于忠义之域,俾天地日月所共知者。
阁下一时通人,用不用为朝廷重轻,实人望所归也。
兄弟不自疑愚且贱,袖所著文,凡三进阁下之门。
每进而貌愈怡,言愈温,情愈密,进席促膝移晷,而初情不吝。
且谓议论文章皆可人用,经纶韬略,缓急足倚,正当求之古人,近世未见其比者。
无何,钧翰左授,辞旨稠委,间以自爱一言为诲。
虽父兄提耳谆谆,其抚怜固不过是。
乃若器其朽陋而纳之前脩轨躅,则品题过情,若怀千钧之璧,弗克负荷者。
昔人有言曰:「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
王济王湛同居三十年,若胡越相视,则知人岂真易哉?
阁下筦枢庭,为天子大臣,风尘布衣,在天地间一蝼蚁。
数当代文伯,阁下寔司之,未许籍衙官列。
阁下出入三朝,为时元老,黄嘴经生耳。
且闽蜀相距弥万里,远近之相悬,贵贱之相悬,贤不肖之相悬,先进、后学之相悬,其间事宜百数驲,举烽燧传呼不相及者,何以三见问而分不间毛发?
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今既蜗吝蠡浅,不逃鉴裁,当展尽底里,以俟采择。
逸迈而痴,幽邃而愚;
痴绝,愚绝;
于世俗有领袖于人物有林薮。
见理如破竹,迎刃而解,初无留手;
见理如攻坚木,终自擘折,稍迟耳。
于文如狂澜怒涛,滚滚不绝;
于文如悬崖绝壁,向之瑟然,寒人毛骨。
仰视韩愈如不及,下视李白如常人。
下笔如迅马历陇陂,终日驰骋而足不顿,且无蹶失;
下笔如大匠抡材,胸中暗有绳墨,每作文,文成自不晓其义,必求为之解说,然后胸中晓然者。
常曰:「吾弟文章,合有神助,不然,何得乃尔」?
得之易,得而后峻;
得之纷,得而后理。
而城壁固,而朱紫分。
贞粹之地可容千万辈,而峰岠孤峭,自出厚之右。
应辨多方略迟钝有隐思。
临仓卒若素成,绰有馀波;
临仓卒,若暴疾昏黄,徐而图之,了无一尘相累。
使司台谏,则世无豺虎迹;
使直史苑,则地下无冤人。
智解文锋,气挫虓虎,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则厚优于
正固干事,不避镆铘,能辛苦其身,为纪纲先,亦优于
当官正色,不畏强御,则厚优于
小心事君,缱绻朝夕,亦优于
至当庙廊,拥幼君,当大节而不可夺,则能之,亦能之。
临财廉,取与义,出入无私交之行,可为百僚,则能之,亦能之。
斟酌治体,如扁鹊治疾,尽见五脏凝结,解纷排难,如庖丁鼓刀,无少留刃,能之,亦能之。
也、也,平昔囊匮中短长不出此耳。
推短论长,于阁下有望焉。
古者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萧何之于韩信羊祜之于杜预王导之于纪赡,李绩之于戴胄,皆相首尾,以成功名。
生平用心于古人,阁下亦以古人许可,幸犬马之齿未在桑榆,正当戮力周旋,阁下著一鞭于中原,使白骨更生,寒灰复燃,特反掌耳。
惟阁下置之肝臆而终始之。
景韦兄投江给事 宋 · 郑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三
国有可贺而吊,可吊而贺者;
士有若达而穷,若穷而达者。
此理甚明而甚幽,甚微而甚著,知者或失之十五,愚者或得之十一。
得失之机,间不容发,请为阁下开叙其端。
莆阳田家子也,亦经生也。
非愚非智,所恃者胸中无膏肓之疾,解纷排难,洞肝彻臆。
遇不平事则热中振衣,达旦不寐,奔往掉赴,若将后时。
用持此说,蹑屩担簦,不避风雨,求见通人而论之。
得通人则论,不得通人则不论也。
当海宇晏清,方隅宁谧,长扬羽猎,斗鹰走狗,吴姝荆艳,尽态极妍时也,人以为可贺,以为可吊。
白刃云屯,苍生鼎沸,天子蒙尘,百官连颈,宫中生棘,雨露沾衣时也,人以为可贺,以为可贺。
冯道驰马之喻,得之矣。
怀黄金,带紫绶,乘肥马,荫广厦,美食大观,重门高第,凡此之辈,人以为达,以为穷。
面色黧黑,形神潦倒,朝夕藜藿,不计饱煖,凡此之辈,人以为穷,以为达。
韩退之《放荆潭诗序》得之矣。
冯道河东掌书记时,奉使山中,过井陉之险,跃马蹶踬不敢怠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此无他,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人之情也。
请以建武天宝之事以明之。
开元之际,太平之日,梨园穷丝桐之妙,骊山极土木之役,自以为太平磐石之固,子孙万世帝王之业也。
岂意祸起萧墙,奸生帷幄,嫔嫱鱼肉,乘舆播迁,蜀山秋草,相对何心?
所谓可贺而吊,盖已然之明验也。
火德中微,贼臣内擅,黄巾、赤眉连山亘谷,四方之盗如云而起,人谓汉家血食于此已矣。
世祖赫愤南阳,徒步奋呼,天下不约而从者,总百万之师,使高祖之业不绝如线,未几建武之隆,颂声洋溢,岂天意哉?
或人力也。
所谓可吊而贺,已然之明验也。
退之尝曰:「和平之声淡泊,哀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言易好」。
此无他,憔悴起哀思,膏粱生痼疾,人情之常也。
请借诸葛、王衍之事以明之。
典午衣冠,以浮虚相诞,而夷甫以风流儒雅独成门户,雍容风格,洒落人耳目间,以为云天上人矣。
及临小患害,低头畏避,莫敢支吾,颓墙之祸,殒身赤族。
夷甫之达,得而穷之也。
诸葛武侯琅琊田翁也。
躬耕陇亩,风日刺其肌,蔬粝攻其肠,茕茕然旷四海若不容其躯;
一旦感会于草庐中,谈笑而取岷蜀,君臣相遇,以鱼水为不若。
何其一身计之而不足,天下计之而有馀!
武侯之穷,得而达之也。
以往鉴今,正国家可贺之辰,而羁旅求达之
然黠虏未羁,亭障未肃,皇图未复,调发未弭,父兄之耻未洒,天地愤容,日月夺色,至尊宵旰,貔虎枕戈,亦上下愁蹙之时也。
观之,劲敌不足忧,弱卒足忧;
贫贱不足忧,富贵足忧。
则为计者易,为阁下计者难矣。
盖艰难之主,勤勤则易晓;
战胜之兵,骄骄则易败。
厌乱之俗易成,饥渴之民易得。
况以夷狄之五,不当中国之一。
驱饮愤之民,仗义奉辞,以吾多算,制彼无算;
以吾重地,制彼散地;
以吾锐气,犯彼归气。
吾专为一,彼分为十。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险其势,短其节,如转圜石于千仞之山,纵不能正藁街之戮、长缨之羁,亦足以摅生灵之愤,刷祖宗之辱。
两宫帐殿,必不寥寥于穹庐沙漠之乡也。
为国计者,不亦易乎?
若今日之兵,教导不明,典刑不正,溺于疲将之手,持之失其纪律,进无锐意,军有乱心,驭之则乱,不驭亦乱。
驭之其乱速,不驭其乱迟,信乎为兵计之不易也。
,野人也,身不纡君之绂,口不膏君之,得志则行其义,不得志则肥遁山林,一丘一壑,一觞一咏,下视势利,如摆脱鸿毛耳。
计者,不亦易乎?
若阁下衣人之衣,怀人之忧,乘人之车,载人之患,食人之禄,死人之事。
当此时也,不能垂尺寸功名以自效,使国家无环视之责,而臣子之心所以自为者宜何如?
信乎为阁下之难也。
然人之所以忧者,亦不足忧。
为国计固易,为兵计不难;
计固易,为阁下计亦不难。
与其进也,则狂瞽之见,庶裨万一,以所为难者而为易,若反手耳。
奈德厚信至而未达,不敢躁辞以求媚。
如其不遇,则天也命也,夫复何言!
且为阁下言之。
峨冠带,曳裾投刺者,或挟亲而见,或挟故而见,或阶缘亲故先容而后见也,迹相仍,袂相属也。
然有画一奇、吐一策,为阁下计者乎?
有人于此,亲非崔卢,故非王贡,又无左右介绍为之先容,敢仗天下大计,堂堂求见阁下,谓此人胸中当何如哉?
世有非常之难,又有非常之功,又有非常之人,岂常人所能赏鉴哉?
见今之士大夫龌龊不图远略,无足与计者,用自献于阁下。
萧何韩信于行伍,邓禹寇恂偏裨周瑜定交鲁肃于闾阎,元直推毂孔明于陇亩,诚有望焉。
呜呼!
羽毛既成,因风而腾;
鳞甲已就,待云而兴。
风云,阁下实司牧之(《夹漈遗稿》卷三。)
计:原阙,据鲍校本补。
祭公叙十叔文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默堂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四○五○
维绍兴十四年岁次甲子十月戊寅朔二十一日戊戌,侄具位渊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叔父承事之灵。
呜呼!
我曾叔祖特进公之盛德,上配尚书公勋业之富为无忝,下启谏议公名节之重为有光,辉今映古,无与伦拟。
则以负荷之于前,而诱掖之于后者,得其道故也。
故其钟之为陂泽,发之为泉源者,特进公之力为多。
此其后世子孙蕃衍盛大,世守家法,愈久而弗坠也欤。
惟我叔父乃特进公之嗣孙,贤而有才者也。
特进公平生好施不倦,晚无馀资,而其子孙有散于异乡,而不能以自存者。
公独以俭自持,幻贫为富,且聚其弟侄,归保桑梓,若婚若嫁,俾之各得其所,守坟墓而不去。
又以其馀力进诸子于学问,有以文章取科第者。
天之报施,其不可信耶!
盖公生则安逸,殁以寿考,凡人之所难得者,在公皆可以无憾。
而于特进公诸孙之列,独能无愧者,诚有自也。
渊也不肖,少从公游,以至于老。
其戚疏无间,则父子之仁也;
其尊卑忘分,则朋友之义也。
其疑有质,其行有导,其缓急有所赴愬,今其亡矣,凡利害忧乐,莫与同者。
追慕之极,何可言耶?
念公避寇东去,以为即返吾里也,不果远送。
及公属纩之际,又不闻付嘱之音。
以至复土,犹以衰病不能任责。
抑惟爱子之厚,何以为报?
有泪如雨,莫明此心。
聊陈薄奠,侑以斯文,以泄其哀,公其鉴之哉。
郑叔友题真如 南宋 · 黄公度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南郡趋新幕,微官愧野人。
客怀投寺晚,归梦到家频。
岁月看蓬鬓,尘埃听葛巾。
相随一杯酒,且慰百年身。
郑察推叔友罢官之潮阳二首 其一 南宋 · 黄公度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官达身何补,才名陆未沉。
不妨吾道在,休较吏文深。
城郭春将暮,风云晚更阴。
相看炎海阔,魂断欲分襟。
郑察推叔友罢官之潮阳二首 其二 南宋 · 黄公度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春草故人去,落花离绪多。
芙蓉少颜色,薏苡尽风波。
尘土非长策,功名一醉歌。
周南留滞,莫改岁寒柯。
再别郑叔友兼寄方次云 南宋 · 黄公度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鞍马侵三伏,萍蓬寄一身。
及秋归计早,到日附书频。
炎岭休长客,清漳有故人。
过逢如问信,为道各埃尘。
郑湘乡叔友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八、《艾轩先生文集》卷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五四
林某赵伯达方秉白刘朔四月既浃,越三日丙辰,哭湘乡先生之柩于西郭,以杯酒盘飧敬酹之。
呜呼!
海内豪杰,没灭不返。
酸痛冤惜,其在我辈。
湘乡文律如石鼓泥蟠,前者不及识;
湘乡道真如峄山野火,后来不及见。
湘乡之名,百代凌腾。
屈原贾谊,文非不足,而蹈道则未也。
客有过长沙者,谇之乎三,先生亦欲相与破夫褊迫之度,而为是冲扬眇冥者乎?
我其大招,江潭之滨,一夕卮酒,我思古人。
尚飨!
代祭郑湘乡父文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五○
呜呼!
今海内以为有子如郑原者,若是而足矣。
空山送死,吾伯氏不可见。
前者吾母推柩未及堩,而衣冠毕来。
昨者来,今不来,取觞大叫,何言而可道也,不孝苍天!
景韦赴调还家见寄 南宋 · 洪适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迎归乌鹊竟传声,摆落埃尘襟宇清。
薪桂岂容留帝阙,幕莲且得近乡城
眼边触处争破,陌上分行向荣。
如约速来春可探,肩舆须去静中行(自注:韦弟乘车频有可笑,故云。)
祭三十三司户叔文1178年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南涧甲乙稿》卷一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年月日,具位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族叔父、前处州司户三十三迪功之坟。
某再叨守州,始克访叔茔厝,仅乃得之。
追念昔者叔摄事于兹,相与甚款,遂三十年。
祖航为僧,四十八娘远嫁龙泉,无为叔后者,感伤之怀,如何可述?
祭四十四抚干叔文1181年5月25日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南涧甲乙稿》卷一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淳熙八年岁次辛丑五月二十五日庚子,族侄易、族孙元吉元修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叔公四十四抚干韩公之灵。
呜呼!
古先圣人,谓葬曰归,死或未葬,魂犹如羁。
惟公之丧,远来自夔。
旅泊万里,踰三十期。
匪有仕者,归曷可期!
既续公后,人皆涕洟。
某等咸寓是邦,逢车载驰。
禅寂之山,母弟所栖,公其往焉,庶安于斯。
代陈景韦李监仓 南宋 · 林亦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一、《网山集》卷六
四年夏四月既望越九日甲寅,陈处厚以卮酒一食,敬致酹于故监仓从事李丈之灵。
呜呼!
人命危脆,如草头露
顷刻可玩,忽焉灭去。
所蕲如公,岂曰寸尺。
一日不见,便为陈迹。
公来海渚,曾是通家。
上堂拜母,情好无涯。
哭公之丧,不独余身。
吾母吾妇,涕泪沾巾。
公之嗜好,曾非世俗。
所得俸钱,买书满屋。
如此人物,所谓金玉。
不愧昔人,可以瞑目。
我来哭公,龙山之旁。
追念昔游,历历悲伤。
壁上新诗,手迹未乾。
胡忍视之,摧折肺肝。
平生之怀,寓以杯酒。
公不忘旧,公其来否。
郑湘乡孙出示诸公诗后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四、《复斋集》卷一○
某龆龀时,闻先君正献尚论人物,未尝不以溪东、西二先生为称首。
时某已有窃窥其书之志,及得其书而观之,则知溪东之文雄健温醇,怒涛衮衮,追韩愈而作也;
溪西之文峻厉清逸,悬崖绝壁,向之竦然,追李白而作也。
万山驰秀,磅礴郁积,不知几百年而得此人。
冰霜为之节,金玉为之行,锦绣肝肠,箫韶其吞吐,天地之生斯人不易也如此。
富其材而啬其用,此邦之人至今恨之。
东溪闻孙一日出所藏吾乡先生诗示某,先君之作实书在纸。
某感先君下世且二十年,手泽如生,慨二贤之已远,而先生之后至今犹未振显,歔欷流涕,为之书其末以勉焉。
忠肃王田于铁原。上孤石亭留诗一绝。时按部郑公子厚书于客馆。后有三藏法师赵顺庵依韵应制。谷不能嘿嘿。敬书二绝 其一 元 · 李谷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覆辙谁能后戒前,泰封遗迹旧山川。
劝王远狩非良策,只为奸臣不畏天。
忠肃王田于铁原。上孤石亭留诗一绝。时按部郑公子厚书于客馆。后有三藏法师赵顺庵依韵应制。谷不能嘿嘿。敬书二绝 其二 元 · 李谷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背山官舍画屏前,跬步登临百里川。
置酒更逢贤太守,胜游佳节正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