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送忠禅老(粤本作者)诣径山请普觉住天宁万寿新刹 北宋 · 李之仪
押词韵第十八部
我初游丛林,得人如满月。
细披云雾间,桂影若可掇。
旋转二十年,相半分会别。
暮途喜可掬,妙语等冰雪。
告我第一义,光艳忽振发。
老魔俱辟易,善类随击拂。
是真万里足,一举安能辍。
径山光暂韬,夜气尤昭彻。
异时摩聊老,荐藉意甚切。
子果识至人,指顾石必裂。
出我连城珍,郊庙冠前列。
无令刖足翁,二(粤本作三)献文为拙。
与大慧禅师书 北宋 · 释善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缁林尺牍》卷三六、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不续音问逾年,常思慕矣。游人所传,径山道旺,安众甚多,拙者常忧。古人云:「道旺则魔盛,城高则卫生」。今年中夏,忽闻难作,将谓小挠。秋来方得的音,乃知有此祸患,可谓教法凌迟,丛林凋丧,遂致祸及弘护者。赖吾仁久炼真空,顿明心地,不以为忧。世谛如电光,身心如梦幻,乐然随顺,那事无妨。善恶业报,今古难逃。以此段灵光独耀,想所至处,法法圆成,必有神明知鉴,互相安稳。唯望宽怀,一致度外。昔黄檗胜云居舜皆有此患。后得归源,传扬正法,心契佛祖,岂虚然耶!如来成道,魔难坚固。老拙暮景相侵,住世不久,今守残喘,待尽而已。汝正英锐,莫忘初志,料想此生难得再晤,馀宜保爱,以顺世缘。
梦立求轩名以其面莲池十许顷名之曰妙喜轩 北宋 · 邹浩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莲华千叶满前开,断取应从妙喜来。
色带日光飞缥缈,香乘风力转徘徊。
休寻物外庵罗果,且进池边鹦鹉杯。
一笑真能契无染,不妨游戏挟霆雷。
示宗杲住庵法语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大慧普觉禅师年谱》(宝祐四年径山明月堂刊本)
古德住山,率刀耕火种,不蓄长物,萧然布衲,粗衣粝食,将大有为也。慕义学道,兄弟相从,一切以宽量大度包纳之。不暴怒,不峻阻,慈悲喜舍,以身帅之。盖庵居五七间,不比丛林宽广,咳唾动静,无不与耳目相接。若一一责之以礼,则久久生怨,蓦地颜色相及,便见参商,即搅道义。岂不见药山数十年,上阑庵只七八人,其后皆为大法器。风元和尚单丁久之,只二三相从。后来麟象骈集,答问汪洋,谓之众吼。沩山十年煮橡栗吃,晚年大安,来者著五百众。大梅入深山幽谷,初不与世接,因盐官僧采拄杖乃逢之,问酬径截,后半千人。今既不得已作避世隐遁,正欲韬晦,俟时清平,然后行己之愿,岂可以小忍而乱大谋哉?一切但低细和合,先防自犯三业。提向上那一著子教兄弟,日有趣向,自然忘倦向前去也。俗谚所谓:「相见易得好,共住难为人」。要须廓落宽容,半见半不见,且图长久,断与常流异矣。教中道,如为一人,众多亦然。三家村里,数间茅屋,立成个本分规绳。不严不缓,凡百折衷,他日便更多多益办也。古人佩韦佩弦,各攻其偏,惟务中道而行。况辩智过人,不能照此细务,但患逞俊太过,一色便自性,久之便不好耳。此去有人议论,应当回转著,亦令赞叹,非常人所可及乃善。更有一个急要最后句,不免略说之:「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人」。
跋示宗杲法语后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杲首座昔游丛林,遍见大有道之士,轩昂腾踏,不可羁縻。曾于渚宫与无尽居士投契,公雅重其器,每嘱曰:应须见佛果。宣和中,会余被旨领天宁,渠即先一日入堂,已而造室中,发语果异。尝升座举诸佛出身处,薰风自南来,即大瞥然。自尔命于方丈侧,寅夕与之锻炼,以白云老师昔所示有句无句,渠尽伎俩,百种开展悉列下。几乎以为心倖移换,初无实地,因志诚语之。昔佛鉴与余正兴是谤,使更绝意探赜,当不较多。后来蓦然猛省,尽脱去机筹,知见玄妙,因为渠云「正好参禅」也。即踊跃向前,从头一一加针锥,始浩然大彻。余不喜得人,但喜此正法眼藏有觑得透底,可以起临济正宗,遂于稠人中,指令分座训徒。久之,会都下多故,理瓶锡出汴,临分书此以作别。间年馀,自平江虎丘得得上欧阜,再集至山之次日,入首座寮,阖山数百衲子耸动,屡作师子吼,揭示室中金圈、栗蓬、大钳锤本色,久参之流,靡不钦服。而德性愈恬稳,洪无诤之风,怗怗不较胜负。只欲深藏山谷,效古老火种刀耕,向钁头边收拾,攻苦食淡,兄弟木食涧饮,草衣茅舍,避世俟时清平,即发悲愿。真大丈夫慷慨英灵奇杰之人所𨀣步,因再为细书,仍作是跋焉。
书送宗杲持钵颂后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杲公妙喜,宣和末投诚于天宁密室四十二朝昏,而于一言之下领略。寻掌盂入廛市,发意甚锐,临行作偈以饯之,不惟以一期小缘,要欲结万人之志。洪荷此千二百斤担子,既已了能事,即入记室,椎拂之下,训徒四方,云衲骈臻。遽遭金人渝盟,彼彼拂衣出汴。相分岁华,聿会于云居,首众即持旧语,俾书之。
祭大慧禅师文 北宋 · 李琛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惟师道大德备,识明行洁,赫赫若大霆震一世,皎皎若碧潭莹秋月。视生死如去来,括造化于笔舌,真所谓临济之宗师,佛乘之人杰也。呜呼!予与师衡阳之相逢,屡奉于从容。握手露情实,同契开心胸,昭然发蔀屋而睹光辉,洒然执热恼而濯清风。岁在辛巳之春晚,振锡凌空于阳羡,予适值于造朝,偶参差于一面。迄侦伺以言还,遂欣然而获见。方将拔我于流俗之中,慰我于生平之愿。夫何尺书远寄,九祖下被,丹青俨然,偈言疏示,稠封而来,足以见意。遗墨未乾,遽尔长逝。感德惟勤,岂不兴涕。谓师之亡,神怪茫茫;谓师之存,白璧无痕。或隐或显,其道弥尊,掣金锁而碎玄关,取剑铓而掩昆崙。琛也辱在交旧,辄致其勤。备洁诚而尽意,庶不忘于妙喜老人。呜呼哀哉,伏惟尚享。
按:《大慧禅师语录》,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一册。
请圆悟住云居疏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石门文字禅》卷二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地号云居,非石梁隔分凡境;世传天上,有山神常护法幢。须求魁垒之耆年,来辖英灵之衲子。恭惟某人具竖亚顶门之眼,行全提祖令之权。舌覆大千,入语言之三昧;身分刹海,为游戏之神通。岂暇夺人境于笑中,何止分宾主于句内?愿垂巧便,俯徇时机。大震海潮之音,用祝后天之算。
呈大慧禅师偈 宋 · 计法真
押真韵
终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
莫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五灯会元》卷二○)。
同江彦文纬江仲嘉褒度菱湖岭游三衢诸山道灵真出入岩谷胜绝可骇杂然有卜筑之意然此地寥阒人所不争小隐不难致顾吾曹出处何如耳二公皆脩真养气精进不衰予晚闻此道又为忧病顿挫志倦体疲每思益友傥得静舍安馀年资二子以待老岂不乐哉作诗叙游且志本末岩谷之胜实自仲嘉发之予尝闻而赋诗所谓武陵迷汉魏妙喜断山川者也 宋 · 程俱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七贤堂
我昔未省事,伥伥如病狂。
仰规结绳初,下历汉魏唐。
谓此纸中语,卷舒在行藏。
功名戾契取,有志要必偿。
趼足方不暇,何由放洪荒。
行年冠而字,世故颇已尝。
试窥竺乾书,出入应帝王。
丘轲有妙蕴,合处如宫商。
形骸乃尘沫,笑唾却老方。
蹭蹬过二纪,身如浮海航。
风涛浩无际,寄命蛟鼍乡。
外为万绪婴,内以百虑戕。
摧颓不一偶,病骨无由强。
初心益乖迕,始觉计未良。
拟追赤松游,补我黥劓创。
惟时子真子,青衫尉南昌。
亦有虬须翁,种桃撷春芳。
不求飞霞佩,肯受紫锦囊。
至言无旁午,照用寂以忘。
尔来又十年,前却方徬徨。
何殊一日暴,正坐多歧亡。
虬须彼幽人,物化不可量。
子真日千里,似欲穷扶桑。
安知阡陌间,共此暇日长。
广文今稚川,腹有云笈章。
黄金傥可成,绿发不复苍。
养生百千门,一一登奥堂。
相从岩壑间,笑傲无羲皇。
衢山甚奇峭,不数三石梁。
嵚崎尽中空,玉室联珠房。
九日澬未落,洪波怒怀襄。
洄流荡沙壤,灵景忽以彰。
至今众玉聚,山骨堆琳琅。
峨空怒猊踞,出谷惊龙翔。
委蛇青童辙,散乱初平羊。
悬崖势欲坠,植笋森分行。
晨光乍映发,紫翠云霞张。
攀萝赵公岩,九土何茫茫。
岂无太平酒(四库本作醴),浣此膏谷肠。
侧身栖真洞,跼蹐仍跄踉。
深行得穹窿,陟降殊未央。
举头见空圆,歘若来飞光。
翠岩众山底,恍荡疑无旁。
故应却尘污,九垒苍屏障。
斯游固足乐,质象不可详。
要之大洞中,太山一毫芒。
回鞭灵真路,林涧森相望。
穷幽得岩谷,高青对峥嵘。
蛇行九锁中,宛转流泉声。
琤琮泻哀湍,力与乱石争。
悬瀑或寻丈,势汹洪河倾。
泠泠赴深窦,或如环佩鸣。
或于荟蘙中,琴筑时丁丁。
或穿嵌岩下,洄洑潴(原作储,据四库本改)深清。
或如铁堂硖,绝壁飞猿惊。
龙蛇走根干,薜蔓悬珠璎。
或如钴鉧西,竹树春冬荣。
低昂牛马饮,偃蹇熊罴登。
或如袁家渴,长阴昼冥冥。
草间兰茝香,石上楩楠青。
或如灊谷中,坡陀负崩腾。
或如三峡底,仰见匹练明。
联绵道林麓,左右临洮城。
行行川谷开,蔼蔼皋原平。
冥搜已复失,巧语未易名。
不意天壤间,云关敞金庭。
向来保幽遽,不挂世俗称。
轮蹄固无迹,樵牧或未经。
吾属岂神悟,权舆标地英。
昏嫁会当毕,衡茅兹可营。
二子早闻道,勤行得贞宁。
要收十年功,不止九府卿。
二树结佳实,五腴练飞琼。
处静已超静,留形要遗形。
我懒百不堪,寸田方力耕。
会从浮丘伯,及此洪崖生。
乘风御倒景,出入抚八纮。
下窥冰炭士,扰扰盘中蝇。
三人笑相视,事愿良难并。
此志不可负,无为滞尘缨。
清泉闻此言,白石相与盟。
作诗纪胜绝,亦用铭吾膺。
杲和尚画赞 宋 · 王庭圭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三
硉硉矹矹,如祝融太华,高不知其几千丈。
轩轩轰轰,如惊雷唳鹤,声彻乎九天之上。
道在真空,空即无相。
以相求之,如盲摸象。
乘机应物,河岳震响。
眼如掣电,舌如奔浪。
转大法轮,说无尽藏。
当恁么时有识之者,个是径山杲和尚。
按:《卢溪文集》卷四一。又见《增修云林寺志》卷五。
送云门妙喜游雪峰 其一 宋 · 韩驹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忆宰分宁日,逢师溪水头。
裁书访彭泽,倚杖话荆州(自注:时得天觉、莹中书,师与二公善。)。
幻世吾方梦,迷津子作洲(原校:一作舟)。
禅心如密付,更为小淹留。
送云门妙喜游雪峰 其二 宋 · 韩驹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不谓英灵汉,犹怜老病翁。
回舟残破(原校:一作雷焕)岸,驻锡涅槃(原校:一作梵王)宫。
复作千山去,真成一段空。
直愁林下乐,从此更谁同。
送云门妙喜游雪峰 其三 宋 · 韩驹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老子幽栖地,劳君久见存。
夜毡从栗爆,午碗看茶翻。
旧事时追忆,深禅得细论。
还应雪峰老,领众待云门。
答宗杲大师书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邂逅金陵,虽适我愿,然始不谓遽往庐山,故对床夜谈,不过四五。自离岸至今,不闻消息,极以忧悬。得书,乃知到山旬日,道路安稳,又知便首众僧与老和尚分座说法,良深慰喜。昨烦作《觉范行状》及出世入寂月日,欲为作一铭,托同安入石,切不可缓也。
按:《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第二二页,明刻本。
寄宗杲大师书(绍兴四年)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第二七页
昨颜知藏归,附书奉劝,以彼太阒寂,山下时有劫掠,似非禅定之所,不若与众来此。或须卓庵,极易事耳。不知何故,了不见听。今郡守钦仰道德,且采众论,特屈公高躅,说法广寿,不肖语之曰:「此公誓不出世,虽坚请,必不来」。然自闻议定,一方道俗无不延跂。昔汾阳累请不出,后来自要住院,乃知通人或出或处,岂尝固执?况今禅道颓坏,所以圜悟望公振起杨岐之风。若孤峰顶上,草衣木食,终不为人,此则独觉行也,岂圜悟之意哉!
答大慧禅师书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四
觌顷佛果于开宝时,公道价藉藉,满都国矣。靖康以还,崎岖兵乱,偶然不死,又罹罪苦,流窜岭海。仰瞻一世龙象,如有仙凡之隔,只自愧叹。
按:《径山寺志》卷八,明刻本。
上大慧禅师 其一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四
公高风绝尘,已出世外,而非意之干,同逐客放臣迁贬之例。正如痴儿搏空捕影,只堪一笑耳。然佛法遇厄而后奇胜,乃见所以化服同异也。
按:《径山志》卷八,明刻本。
上大慧禅师 其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四
自公入吴,一佛出世矣。侯王而下,皆获瞻礼,独觌尚未一诣,遂无以藉口。觌方欲上书谢事,得请后,书疏小间,当由临安入山,抠衣听法,一洗尘陋也。
按:《径山志》卷八,明刻本。
跋莹上人大慧禅师传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八、《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二○
大慧禅师塔成,少保张公为作铭,而莹上人又抚铭所不载者续一传,纪次详博,文义粲然,盖实录也。余曰:「剑已逝矣,尚区区刻舟记之耶」?莹曰:「释迦以文教必托于中国之世,而大慧为天人师,吾不欲其无传也」。隆兴甲申十一月既望,孙仲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