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泗州僧伽大师加号普照明觉大师伽字公私文字不得指斥诏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三
能仁阐教,敷佑于群生;等觉储灵,流慈于应物。顾丕功而莫大,在钦尚以攸宜。眷彼清淮,峙兹妙塔,示圆明之惠力,存妙寂之法身,俾荐名称,用申严奉。泗州僧伽大师宜加号曰普照明觉大师,其「伽」字公私文字不得指斥。仍遣屯田员外郎孟隆说往彼致告。
泗州普照明觉大师等处祈福祝文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
伏以能仁阐教,大士应机,迹著西乾,化行震旦。肆惟眇质,获绍宝图,忝护真乘,资凭法荫。人正居始,王岁启元,用驰奉于斋诚,冀导迎于福顺。伏冀慈云覃润,惠日融晖,保寿嘏于绵长,资庆缘之固护。
按:《文恭集》卷三四,四库传抄本。
泗州普照明觉大师祝文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
伏以国家景至揆辰,亲郊讲礼,抑为旧典,已戒有司。钦惟真觉之慈,大庇含生之命,敢伸祗告,冀锡灵休。
按:《文恭集》卷三四,四库传抄本。
雪窦和尚明觉大师瀑泉集序(天圣八年八月) 北宋 · 释圆应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明觉禅师语录》卷四、《雪窦寺志》卷九上
师自两处道场、多应机语句,门人集之,离三已行于世。斯所纪者,乃垂带自答,及古今因缘,朝暮提唱。辞意旷险,而学党未喻,复致之请益。师盖不获已,随所疑问,以此以彼,乍放乍收,或抑或扬,或代或别,近百五十则,实一时之能事也。况圆应忝预参承,宁忘捃拾?然多闻未益,诚有愧于宗师;必记诸善言,谅无讥于弟子。可命曰《瀑泉集》,意以飞流无尽为义。凡知我者幸同味焉。时天圣八年八月十五日,圆应序。
按:雪窦《瀑泉集》卷首,四部丛刊续编本。
雪窦禅师真赞(重显) 北宋 · 张方平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乐全集》卷三四
本何从来?今则非去。
不舍众生,示诸空聚。
诸漏已尽,万法无住。
金刚妙身,曷形绘素?
明堂预告泗州普照明觉大师道场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九、《华阳集》卷一五、《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六
国家躬三岁之祠,会五精之气,因严以教人之孝,反始以为民之祈。瞻胜迹之有来,济能仁之无尽。告诚先事,垂保后祥。
西京竺法三藏泗州普照明觉大师前开启祈雨道场斋文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华阳集》卷一六
伏以春夏之交,雨不时降。宿麦将瘁,民咨亡聊。顾守邦图,永思厥咎。大慈济物,通于至忱。弥沴为祥,期布嘉泽。
明州雪窦山资圣寺第六祖明觉大师塔铭 宋 · 吕夏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明觉禅师语录、《延祐四明志》卷一七、《四明图经》卷一一、《雪窦寺志》卷六
夫真空不空,是有无證;寂灭不灭,是往来相。佛以权实一法,开顿渐之径,使随器而趋之,有不离道场得大智慧,有难行苦行为人天业。日月为明矣,而盲者不见睫毛;舟枻可济矣,而溺者沦于波浪。人之未有恶明而忘济者,其心一也,其途异矣。昆蚑之性,群行食啄,倦则息,触则避,求所以安乐,不待教而能也。人之于贵贱贫富寿夭得丧,不知自然之分,爱恶悲欣,廉贫静躁,纠缠桎梏,无所解脱。昼劳形骸,夜动梦寝,至于老死,且不知息。彼昆蚑知所以安乐,人顾不能也。佛之教人,推性命之际,以极天地之外,乃至观身如掌中物。传付法宝,不寓文字,是谓禅那。山岳之大,有时而泐,金石之刚,有时而刓,形器之用也。我则异于是,无去无住,无取无离,不见于内,不见于外,不见中间。自利义也,利他仁也。是谓涅槃妙心诸佛法印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佛以授摩诃迦叶,传僧伽梨衣,以待补处出世,为成道之符。自是衣法相传,二十有七世香。至王子初入中国,谥曰圆觉。圆觉传大祖,大祖传鉴智,鉴智传大医,大医传大满,大满传大鉴,大鉴藏衣传法而已,大慧继之,大寂承之,其后皆以所居称。若天皇、龙潭、德山,雪峰、云门、香林、智门,其世次也。禅师讳重显,字隐之,大寂九世之孙,智门之法嗣也。俗姓李氏,母文氏,以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大师于遂州。始生瞑目若寐,三日既浴,乃豁然而寤,屏去荤血,不习戏弄。七岁,有僧过其门,挽持袈裟,喜不自胜。闻梵呗之声,辄泣下。父母问其故,恳请出家。父母执不可,师不食者累日。咸平中终父母丧,诣益州普安院仁铣师,落发为弟子。大慈寺僧元莹,讲《定慧圆觉疏》,师执卷质问大义。至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伺夜入室请益,往复数四,莹不能屈。乃拱手称谢曰:「子非滞教者,吾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子其从之,彼待子之求也久矣」。师于是东出襄阳,至石门聪禅师之席。居三岁,机缘不谐,聪谕之曰:「此事非思量分别所解。随州智门祚禅师,子之师也」。师乃徙锡而诣之,一夕问祚曰:「古人不起一念,云何有过」?祚招师前席,师摄衣趋进,祚以拂子击之,师未晓其旨,祚曰:「解么」?师拟答次,祚又击之,师由是顿悟。寻往庐山林禅师道场,问之曰:「法尔不尔,云何指南」?林曰:「只为法尔不尔」。师遂拂衣而退,众皆股栗。有毁于林者,林谕众曰:「此如来广大三昧也,非汝等辈以取舍心可了别也」。师辞往池州景德寺为首座,为众解肇法师《般若论》。知州曾公会以果子抵于地曰:「古人云,不离当处常湛然,即今在何许」?师指景德长老曰:「只此长老亦不知落处」。曾公云:「上座知也,不得无过」。师曰:「明眼人难瞒」。师南游杭州,住持苏州洞庭翠峰,嗣智门也。未几,曾公出守明州,手疏请师住持雪窦资圣。苏人固留不可,师曰:「出家人止如孤鹤翘松,去若片云过顶,何彼此之有」?雪窦本智觉禅师道场,智觉亦雪峰五世孙,备传琛,琛传益,益传韶,而寿继之,智觉其号也。一法同源,而地有盈虚,师之至犹家焉。决潢污,变清泚,掖躄偃,争迅驰,州邦远近,辐辏座下。驸马都尉和文李公表锡紫方袍,侍中贾公又奏加明觉之号。师住持三十一载,度僧七十八人。先是,门弟子建寿塔于寺之西南五百馀步,一日命侍者洒扫塔亭,行至山椒,历览久之,曰:「自今过此,何日复至」?左右皆大惊。众迎师还,师坚指塔所,众皆号泣。随至塔前,或曰:「师无颂辞世耶」?师曰:「吾平生患语之多矣」。翌日出杖屦衣盂,散遗其徒。有问疾者,留食,殷勤与之约曰:「七月七日复来相见。其夜盥浴整衣,侧卧而灭。时皇祐四年六月十日,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夏。以七月初六日入塔,如师之约。呜呼,师得妙用善机,不敢诸法,能知去来、达性命。故方是时升堂皇、游墙藩者,悟性相体空,顿息万缘,为大乘法器,曰义怀、在和,凡百五十人,传其法于天下。彼遮护意根,网绊初心,背觉合尘,逐念流徙,得少为多,妄立知见,虽三诣投子,九陟洞山,师亦援手濡足,而无以救之。是犹孔子之有宰我,孟子之有盆成括,非其师之过也。自师出世,门人惟益、文轸、圆应、文政、远尘、允诚、子环,相与裒记提唱语句诗颂,为《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录》,凡七集。师患语之多,而其徒怆然犹以为编捃有遗,盖利他之谓也。余得其书而读之,二十馀年,虽瞻仰高行,而录利所縻,无由亲近。使得稽首避席,沾彼法雨,觉悟尘劳,庶几可教者,今蔑如之何。师辞世十有三年,碑表未立,馀杭僧惠思撰《行业录》,与其徒元圭、觉济大师悟朋继踵,褒文请铭。以予跂慕之心,重之以门人之请之勤,抑有待耶?愚公叩壤以移山,虽不量力,其诚则至矣。谨焚香再拜,系之以铭曰:
噫惷愚,背本源。一念,生二根。胜与劣,驷马奔。嗜所得,自诈谖。失大道,南北辕。艾至老,愉朝昏。正遍觉,人天尊。迷者挽,溺者掀。朝暾出,彗霾云。渴得浆,寒得薪。悟报化,知非真。趣安隐,摆客尘。王叔生,广佛事。破六宗,应弹指。法来东,非会际。信衣传,只履逝。顶五山,真法器。立积雪,殊其臂。忍非忍,得法髓。债必偿,有裔嗣。皖公潜,佛日翳。翩南游,立如椔。乞解脱,彊哉慧。攘蜂虿,神兵卫。破头峰,众云从。横六气,酾二宗。教任意,任懒融。黄梅儿,陌上童。阙七相,了诸空。圣服劳,杵臼佣。和心偈,掊争锋。夜南骛,怀是逢。帝稽首,晞下风。舟复新,叶归丛。有道得,无心通。世有承,四众依。灯相绩,埙应篪。师异禀,自孩提。斥腴隽,蹈圣梯。慈固挋,不得施。起恭孝,终苴缞。铣落发,莹质疑。汉之东,得我师。抉盲瞆,柞荒菑。昔无有,今委蛇。遇沾洽,发萌荑。淫蛙鸣,钟未簴。鱼目藏,明珠吐。岿二山,下担负。来万里,足茧踽。訇春雷,披蛰户。辩缚解,诀去住。沃醍醐,𣂏甘露。百五十,胄蕃庑。穷车辙,诵句语。瞻骨肉,轴绘素。远胡越,近杖屦。捐粗相,悉开悟。山茀郁,泉咿幽。虎迹交,鼪猱啾。塔门閟,松柏樛。天南垂,海彪彪。囊破褐,笈单裯。来环绕,五体投。名彊身,禄饱喉。狃怨憎,甘鲍鱐。睨真乘,等赘疣。庆我生,辩蕃莸。蕲诱掖,邈无由,瑑坚石,摅我忧。
治平二年乙巳岁二月五日。
雨中过明觉招上人辄留小诗 北宋 · 李之仪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雨路如投洗,山行似踏绳。
深閒逢竹院,欢喜得诗僧。
语款疑缫茧,心明自有灯。
难忘惜别处,高义等丘陵。
雪窦明觉禅师赞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七、《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太湖三万六千顷之渺茫,即师之口也;洞庭七十一二朵之巍峭,即师之舌也。不动口,不摇舌,已说现说当说,无少无剩也。回狂澜,起既倒,活必死之疾于膏肓,即师荷担大法而主盟此道也。至于飞鲲鹏于藕丝窍中,置须弥卢于蟭螟睫上,而无宽旷迫隘之量也。我生师之后而不识师,今睹师之遗像而作是言者,盖欲一类阐提毛道凡夫与夫败善根非器众生,使其知有吾门单传直指之妙而已也。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 宋 · 王铚
押词韵第十八部
急晷驰轮岁将歇,我更荒村转冰辙。
凝岩万物冻无姿,水墨陂塘葭苇折。
是谁向背(小集本作背向)此间来,破萼梅花伴幽绝。
遥山谁恨天作愁,澹尽(小集本作画)眉峰半明灭。
清香自满不因风,玉色素高非斗雪。
竹篱凝睇一凄凉,沙水澄鲜两明洁。
天仙谪自广寒宫,定与桂娥新作别。
尚怜孀独各相望,多情与照黄昏月。
从来耐冷月中人,一任北风吹石裂。
漫劳粉镜学妆迟,欲写冰肤画工拙。
千古无人识岁寒,独有广平心似铁。
我因花意拂埃尘,尚恐人传向城阙。
诗成火煖夜堂深,地炉细与山僧说(自注:皮日(原作石,据李本、初本、小集本改)休曰:“宋广平铁心石肠,乃作梅赋,有徐庾风格。”予谓梅花高绝,非广平一等人物不足以赋咏。)。
明觉大师赞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八、《方舟集》卷一四
世界无有魔,谁以魔自碍?是故名魔者,浴我香水海。
雪窦显和尚明觉大师颂古集序 宋 · 释昙玉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
昔雪峰以吾佛之道唱于闽,云门继而和于韶,自此而降,赓厥声者夥矣,然皆未甚燀赫于世也。天禧中,雪窦始以是道宏其音、高其调,蔼然鼓之于吴。繇是吴之学佛辈,翕然鲁变,格于正始,迨今洋洋焉,不可胜计。大哉,真谛之为言也!视焉而无际,徇焉而无朕,非夫至神洞照者,虽复历于世数,勤以求之,劳形骸,竭思虑,曾莫得其髣髴焉。必藉先觉为之启发,不一瞬间而妙圆已极。今雪窦应昌期以挺其粹,嗣智门以恢其宗,软语微言,固已盛行于世矣。今又采古圣机缘之妙者凡百则,发言以为颂,由颂以宣义,由义以垂裕,俾夫昧者明,窒者通,泥而不能致远者咸有所救焉。且夫静以虚其应,动以利于物,此先圣人之能事也。揭是事而行之于浇季,循循而不怠,愚未见有如雪窦者矣。门弟子远尘既缮录之,小子昙玉复继而序之。岁摄提格月仲壮哉生魄。
按:《雪窦显和尚明觉大师颂古集》卷首,四部丛刊续编本。
辞显禅师题壁 宋 · 释善暹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不是无心继祖灯,道惭未厕岭南能。
三更月下离岩窦,眷眷无言恋碧层(《宋诗纪事》卷九一引《补续高僧传》)。
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 南宋 · 陆游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明觉院
我自何山来,觅路占楼钟。
联翩两葛巾,跌宕一短筇。
深谷已曛黑,夕阳犹半峰。
堂中千岁师,磊砢如古松。
残僧三四辈,斗粟各自舂。
长廊久寂寞,香火亦阙供。
颇闻在世时,一钵制恶龙。
时时出雷雨,百里常年丰。
宿缘忽云尽,献供无春农。
馋乌晨攫饭,饥鼠夜穿墉。
而况我辈人,生世本不逢。
胡不安汝分,终年抗尘容。
静观兴废事,可洗芥蒂胸。
一笑下山去,村坞烟重重。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 其一 南宋 · 范成大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孤云野鹤本无求,刚被差充粥饭头。
担负一𥰭牙齿债,钟鸣鼓响几时休。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 其二 南宋 · 范成大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冒雪敲冰乞米回,斋堂如海钵单开。
众中若有知恩者,一粒何曾咬破来。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 其三 南宋 · 范成大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千里驱驰出为人,颜容消瘦老于真。
食轮转后无馀事,莫学诸方转法轮。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 其四 南宋 · 范成大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何时平地起浮图,化得冬粮但付厨。
推倒禅床并拄杖,饥来吃饭看西湖。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 其五 南宋 · 范成大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殿中泥佛已丹青,堂上禅师也画成。
笑我形骸枯木样,无禅无佛太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