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贺陈丞相兼都督仍兼宣抚启 宋 · 朱震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
伏审畴咨上相,经略中原。运动神机,董虎貔之诸帅;布宣天泽,吊鸿雁之遗民。威声闻节斧之临,喜色见箪壶之迓。窃以陈平尽护诸将,果收破楚之勋;裴度往釐征夫,迄厎平淮之绩。以帷幄之杰而授戎略,以庙堂之宰而敷帝恩。考之古今,仅有一二。况文昌之左辅,总天讨之中权。盖虞帝东巡,方慰岱宗之望;故宣王北伐,独资吉甫之猷。事有至难,时不可失。恭惟都督宣抚仆射相公经邦任大,济世才高。武王诞将,天威有若闳夭;高帝能用,人杰不如子房。陪清跸之时巡,致穹庐之宵遁。天旋日转,王曰还归;霆扫风除,虏期殄灭。属吾元老,成此大功。方将俘馘酋豪,洒扫陵庙,遣戎兵以陟禹迹,使吏士复见汉仪。某驰传所縻,拜尘伊阻。路车乘马而遣申伯,逖仰宣威;衮衣绣裳而迎周公,伫聆奏恺。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八,清抄一百五十卷本。
御赐陈康伯金线谱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四、《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三○、康熙《广信府志》卷三三、康熙《西江志》卷一七七
吏部尚书、左仆射、进封福国公陈康伯请于朝而作家谱,上赐诰以褒之,命史臣汪藻以叙之。藻端拜而言曰:夫六朝以来,家有谱系之学,又有谱系之书。隋《经籍志》载天下郡县国氏族谱若干卷,唐世此学此书盛行。五季淆乱,四方割据,马殷在湖南,独能薄赋轻徭,又招纳贤者,故中州士多归之。后以希声兄弟争国,士稍稍散去。今观陈氏之谱,其先世系出颍川陈乡。晋永嘉之乱,太尉广陵郡公准之六世孙步兵校尉鼎南迁,分为五大支。太尉十九世孙云骑将军真,二十二世孙常侍将军峤、沆,迁于睦州,宗系载于碑碣国史,为官族。二十四世孙太监太公逵,自睦州因官担簦而来,乃息肩于信之辉光黄銮社。后五年,徙居怀玉山下隐浆社居焉。生三子,长材析居于前,号曰前陈;次林析居于后,号曰后陈;三为僧。但缘山水秀奇,风气完固,陈氏又世多积德,泽及子孙,由是英杰辈出,开科业儒者一百三十馀人,蕃衍盛大。析居于祥符九年,分二十有一支。三十二世孙仁瑞遭难避地于亳州谯县三里,后迁于弋之峦山下,爱山水之胜,遂迁居焉。生一子钦,拜官莆田尉,寻擢承直郎,判信州,谥明道,以明堂及以孙贵恩,赠太师,追封英国公,实起家之祖。生二子,长文义,早年高尚,晚以礼聘玉山书院山长,谥学正,以孙贵赠太保,追封镇国公;次文清,以文荐知东阳尉。文义生仕尧,以孙贵赠太师,追封越国公,谥孝靖。生三子,长林仲,以皇恩赠上骑军都尉;次荣仲,以力名封上骑轻车都尉;次亨仲,登绍圣甲戌进士,拜左承议郎,寻擢江浙提举、转运副使,以子贵赠太师,追封秦国公,谥忠肃。生二子,长康侯,登建炎己酉进士,授迪功郎,累擢防禦支使、大中大夫、统制;次康伯,登宣和丙午进士,拜左右仆射,进封福国公。家声世范,赫赫播扬,世不乏人。夫木之茂者必盛,流之远者必深。兹谱之作,上不忘其所自,下不忘其所传,又所以收人心暴怒之性,为尊尊亲亲之念,昭穆以之而明,亲疏以之而辨,庆吊以之而往来,患难以之而矜恤,服虽尽而情不尽。后之子孙继述而起者,溯流而寻源,斯谱之所以不可不作焉。方今圣皇在上,天成地平,相协厥居,彝伦攸叙,时乃化行于上而俗美于下也。吁!陈氏之子若孙,能体是心而勿替引之,则世泽之衍,世德之深,有以光于前,而谱之传愈远而无穷矣。藻承圣上命,俾书其端,不敢以不文辞。
贺陈左相启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
某启:大庭作命,揆路升华。鼎铉不移,首冠九官之右;台符增焕,益隆四海之瞻。某闻解琴瑟之弦,所以正五音;调鼎鼐之实,所以齐众口。盖习治久安之弊,而玩岁愒日之多?蚁穿弗填,有溃堤抉石之忧;蔓草不图,为错节盘根之患。悼折肱之已误,顾反掌而奚难?戒覆车之辙则安焉,易败者之棋则胜矣。恭惟仆射相公受天大任,为国元臣。属当宁旰食之物,承前人覆餗之后。鍊五色之石而欲试补天之手,储万金之药而共推医国之工。剔除邦蠹而复睹清明,救疗民瘼而一苏疲瘵。丕冒惟新之化,独高再造之勋。书郭中令之考,而与国均休;享卫武公之年,而与民偕乐。讼言如此,舆论所同。某枯朽陈人,伶俜末路。久托林居之陋,侧闻廷涣之传;倍深喜跃之情,实谓知怜之素。惟宰路播洪钧之大,每怀藜藿不采之恩;而神山隔弱水之遥,讵复鸡犬同升之望?
司勋员外郎陈康伯关升郎中制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八、《杉溪居士集》卷四
敕具官陈康伯:天官之属,冠于郎选,叙其正位,是惟旧章。爰因积阅之劳,兹举陟明之典。以尔风猷宁远,操履端良,学有渊源,才惟通敏,备更事任,蔼著声华,宜稽辨等之文,俾陟正员之任。列职虽旧,申命维新,其务钦承,益隆誉处。可。
赐陈康伯辞免兼修玉牒恩命不允诏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一、《杉溪居士集》卷六
敕康伯:省所奏辞免兼修玉牒恩命事,具悉。朕惟文字之职,史才实难,况备纪于仙源,且丕昭于伟绩,是为大典,尤在得人。卿器度深闳,风猷凝远。耸禁涂之重望,擢艺苑之英标。识造精微,文推瞻蔚。洞贯古今之体,灼分疑信之传。断自朕心,俾兼撰述。方资秉笔,忽览露章。选任既宜,谦词难徇,亟祗成命,用副眷怀。所请宜不允。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陈长卿凌季文自弋阳寄酒曲以诗谢之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六十行年两鬓苍,兴来犹爱引杯长。
黄翁垆下山河远,酒母车来驿传香。
碧落侍郎烧鼎诀,粉闱仙客驻颜方。
三斟卯饮心无事,一枕亡何是故乡。
挽黄夫人(向奉使姻家陈长卿姑,黄簿妻。)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官栖枳棘莫消魂,身托丝萝在德门。
三后姻联门户重,贰卿阅阀德名尊。
伤心结蚁灵轜远,保室鸣鸠道化存。
为问如何慰冥漠,饱闻中外有兰孙。
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 其一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落落虚怀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
摇风捲起窗铺月,滴雨惊回梦怆神。
荔子丹时陪献豆,丁香结处共愁尘。
本无颜色争韶艳,野老由来不怨春。
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 其二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一幅青天世外珍,诗人得句共清新。
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巴峡神。
长恐天寒凭日暮,不将翠袖染缁尘。
世间荷叶并蕉叶,不与红芳竞占春。
和陈长卿五人同集韵 宋 · 王洋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受廛均宅亩,寸矩渐经营。
湖泛轻舟遁,峰排老岫嵘。
牧之推上第,吏部绝心兵。
列爵分全服,和声奏大庭。
暂辞侯马贵,聊抚帝弦清。
黍在谷为重,鸡缘德胜鲭。
无功须满斗,仲雅计全升。
顾我穷难送,如公福正荣。
惠施书已富,陵也句初鸣。
径醉相逢乐,亡聊一洗平。
借笠泽丛书于陈长卿以诗还之 宋 · 王洋
亲见子云貌不飏,迟以岁月名自彰。
松江笠泽几多地,古今三作胜士场。
鸱夷已去乘海航,季鹰抚事惊秋霜。
五百年间天随子,汀洲杜若齐芬芳。
笔床茶灶湖光里,欸乃声中弄清泚。
有厨无烟釜爨空,过午悬箪藜苋美。
诗穷文怪两奇绝,造化别分闲日月。
一峰下岭晚当门,四颊寒鲈夜飞雪。
甘同世上伏腊勤,肯作人间觞豆客。
辟书不为救口忙,衔命终辞一官热。
借书当借物外书,洗除尘坌观浮虚。
异时曾此一过眼,故人相遇诚欢娱。
翩然好去追黄鹄,酒无两瓻歌一曲。
陈长卿以诗见别依韵 宋 · 王洋
朱弦之琴三人叹,此曲宜传广陵散。
要知太上乃忘情,山上婴儿是雷电。
情钟我辈才力中,路傍野草年年丰。
原头火烧去不尽,天外春意来无穷。
西方真人言可恃,爱断有情如爱子。
暮年收足欲依僧,一钵一瓶聊止止。
西台仙客传风流,细说闲情宽我愁。
此身已分松窗下,衲被无人自𧛾头。
陈长卿侍郎以玉友末利见饷并示长言已酬再示一篇再此次韵 宋 · 王洋
少常仙伯词翰光,天鹅绶带连天香。
崆峒之人瞻北斗,假面不敢呈西凉。
浮名于我亦何有,不爱热官能炙手。
诗参祖律品度高,饮遇故人情分久。
梦中不踏肥马尘,觉来惊看琼树新。
只愁三叠诗更好,有如恩爱成烦恼。
答陈长卿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北山文集》卷二○
某顿首再拜。即刻台候万福。某前日蒙临过,喻以令祖铭文事,中怀感愧,殆不胜言。累日念之,终不敢承命。窃读行状,见所以种德遗后之道,汪洋深厚,非文气盖世者未易发扬。顾此穷悴衰老之笔,出语芜陋,自盖藏不暇,敢承命乎?又念辛亥岁,公考兰省进士,某以举子被选,宜有诸生礼。今欲论撰先世之令猷,不仰求名手,而反下须之,某所以尤不敢者此也。怀二不敢不以告诸执事,则轻率不揆之羞,实自贻之,愿赐孚察。行状藏之箧中,他时閒坐,韨濯开卷,欲与古人同过目,故不以归纳。并幸裁照,区区尚几面言。
笺陈参政(长卿)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双溪集》卷一四
伏审光膺诏策,延贰台司,命布幅员,誉洽朝野。伏惟庆慰。窃以往谐邦柄,卓哉注意之贤;参秉国成,允矣济时之杰。副代工之三事,必赉钜儒;择圣教之中庸,莫非至道。泥运钧而俾乂,石投水以罔艰。同符《虞典》以咨俞,合契周家于盛际。恭惟参政皇图极挚,圣奥思融。斟酌研几,照微虑远;笼罩当世,度宏识优。阅机务輗軏而敏详,诵典故渊源而弗厌。出入金华之闼,从容玉笋之班。称职当官,陪銮扈跸。绝域缔好之辩,邻壤绥怀;常伯铨综之精,台阁宠剧。曩者区区外转,去严密迩联;汲汲本朝,复鉴裁重任。须赖新画,柬记旧劳。岩瞻觖于小知,佥议期于大受。调燮中和有体,咨度正始高风。揽听清门,进读裨益。有言有绩,无党无偏。处心存忠恕之怀,除吏廓思皇之量。赞教化而美风俗,兴礼乐而弭兵戎。方且钟鼎勒铭,表勋阀之显赫;麒麟图绘,著辅佐之隆平。术业范世之全人,率履稽古之能躅。远猷明著,盛美鲜侪。妄祈洪钧,僭越愚分。尪孱朽惫,险阻长涂;乏劣孤穷,攀跻无计。居二浙七旬之叟,惮九江三峡之行。敢萌叨窃之心,实欲便私之计。愿徙寘于近地,轸老病而恫矜。觊沐生成之慈,庶脱颠沛之患。故称贺之末简,陈悃款之鄙情。惭蕞尔兮鲰生,仰伟哉乎造物。意念倾吐,笔牍荒芜,颂向之归,敷输奚既。
陈康伯右仆射制(绍兴二十九年九月)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九
天地交而万物泰,故君子长而小人消;明良合而庶事康,故股肱喜而元首起。时我贤辅,夙推本朝。念久预于政机,用峻登于相府。诞扬休命,敷告明廷。具官陈康伯,才赡而气和,望高而实茂。羽仪一世,森玉笋之清班;出入十年,佩紫荷之禁橐。方剖符而作牧,亟赐环而造朝。副予求旧之诚,佐我图新之治。老而益壮,凛松柏之后凋;知无不为,判蓍龟之先见。冠中台之常伯,侍便坐之经帷。处心近厚而有容,遇事至刚而不挠。爰自论思之列,径跻丞辖之司。文武兼资,所临底绩。安危注意,何适不宜?朕以眇躬,获承大统。久选于众,思得其人。式符岩石之瞻,遂正台衡之拜。荣开侯社,光陟文阶。侈次辅之登庸,隆大君之体貌。于戏!上帝复高祖之德,永怀继述之为难;皇天付中国之民,所念安全之不易。惟同寅协恭可以洪至化,惟任重致远可以迪成功。兹厉谋猷,往承眷瞩。
陈康伯回授封祖居仁制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三、《斐然集》卷一二
人道以祖为本,惟仁者不忘其本,惟学士大夫则知尊祖矣。尔怀德居善,既寿而康。燕及其孙,位于朝列。加上封秩,应吾禋赉之命,赞书申劝,并为尔宠。里居称道,尚及耄期。
与陈长卿小简 其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三
某乙亥冬蒙恩移衡,丙子秋始获北渡,再涉鲸波,方抵雷阳。寄命一叶万仞之中,脱风涛万死一生之地,崎岖万里,踰年乃克至徙所。获保首领,再见华风,天地鬼神实相之。然非大君子不遗旧物,力借牙颊,嘘枯吹生,万万无更生之理以至于此。佩刻风义,沦肌入骨,何日忘之!某在岛上时,侧闻舆议,窃知昨来衔命出境,不挠节于虏庭,有识增快,固可羞妾妇之颜而夺之气。敢丐益坚雅志,始末不渝,俾含灵之类复见太平官府,天下幸甚,天下幸甚。无由瞻承,伏乞倍保钧重,即膺考慎,副海宇苍生之望。
与陈长卿小简 其二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三、《永乐大典》卷三一四八
某自戊午冬获谴来南,己未春伏被钧翰,曲敦曩契,开慰绸缪,不替畴昔。感篆盛德,至于流涕。落南岁久,母兄继亡,生不得养,死不得葬,不孝不弟之罪,九死莫赎。戚戚嗟嗟,抱恨穷岛,无复生理。重惟父兄师友之诲,不敢失坠,惧一旦先朝露填沟壑,则此志永已,是终无一藉手报先人于地下,辄妄意集诸家之善,缀缉尘言,解《易》《春秋》《戴记》,得百馀卷。平生精力尽于此矣,念非得当世大贤一加品题,表而出之,则粪土之言,决不能有立,以为子孙不腐之传,是二十年焦心劳思,唇腐齿豁,竟奚益哉?以是日夜惕厉,卧薪髁雪,食檗尝胆,燥舌炙眉,拉肾擢胸,而不皇须臾宁处也。重念今世间知己无如丈人厚且善,而当今挺不世出之才,为天子大臣,负天下重望,宜莫如丈人。某也倘不一矫首而乞言焉,是二十年之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殆将与草木俱腐朽坏共尽矣。是用不避斧钺之戮,万里走书于门下,仰丐片言之褒。大政之暇,苟怜其区区之志而赐以片言,荣当年而垂后世,则破甑敝帚,增九鼎云雷之重,顾不伟哉!干冒钧严,下诚不任皇悚之至。
赐特进尚书左仆射陈康伯等乞解机政检会前奏速赐罢免不允诏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一、《汉滨集》卷三
敕康伯等:省劄子所奏,乞解机政,检会前奏,速赐罢免,事具悉。机会之来,安危所系;议论之际,可否是资。卿等宜协定谋猷,切磋利害,宏济于大事,俾无有于后艰。胡恤异同,轻为去就,非朕之所望于大臣者也。备礼要君之请,在自信以何嫌;解纷排难之功,顾仰成之方切。所请宜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