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陈良翰”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陈良翰不当为广东提刑绍兴三十年八月 南宋 · 汪澈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五
良翰顷居棘寺,阿附秦桧,戕害良善,持节江东,公行贿赂。
其妻内通关节,人谓之「女提刑」。
使居远方,民何以愬?
陈大谏良翰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公居言路望非轻,天下人皆侧耳听。
方欲携书责阳子,忽闻有疏论延龄。
危言已落奸邪胆,正色潜消魍魉形。
天听未回争以力(一作须力争),从兹受责亦芬馨。
陈良翰江东提刑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一、《海陵集》卷一五
凡抱功修职之吏,必善用其所长。
如扁之斲轮,良之执靶,非智专者不能精也。
况乎典庶狱于外,观五刑之中,敷求吉人,意固有在。
尔之为吾理官也,练习文法,决疑以审,请谳以明。
践更职司,贰于廷尉,是尝处天下平矣。
今付汝以揽辔之任,责汝以平反之功。
盖因其能,敷惠一路。
当使彤帏问俗之意,不减丹笔泣囚之时。
往哉惟钦,咸庶中正
可。
敷文阁直学士陈公良翰神道碑嘉泰元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三、《平园续稿》卷二六、《永乐大典》卷三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绍兴壬午乾道壬辰十年之间,士大夫举端人正士,陈公邦彦必在焉。
盖其议论专以格君非,定国是,扶持公道,斥远奸佞为本。
高宗内禅前二日,寘之六察以遗孝宗
作其即位,遍历给谏,每行其言。
立储之初,召长宫寮,期大用于他日。
二圣相遗如此,而岁不我与,公则逝矣,天下至今惜之。
其子耆寿等以书谓某曰:「先人即世三十年,侍讲朱公熹尝状其行,而墓碑未立。
乌台、虎观之僚道同志合惟公独在,敢固以请」。
予虽老悖,尚能追记大略,乃序而铭之。
公讳良翰邦彦字也,世居台州临海县。
曾祖咸宁,妣吴氏。
祖怀渐,妣朱氏。
父守中,赠奉直大夫,妣硕人洪氏。
公幼孤,天资庄重,读书辄会要旨,为文气槩不凡。
绍兴五年进士第,以左迪功郎绍兴府会稽县簿
秩满,升从仕郎、知明州慈溪县事,导德门三乡渠溉田利民。
宣教郎、知温州瑞安县,转奉议郎,俗号彊梗,吏治尚严,公独抚之以宽,租赋揭示名物,人竞乐输,听讼率得其情。
或问何术,公曰:「清水明镜不可形逃,心澄亦犹是矣」。
丁内艰
服除,充衢州教授,转承议郎
三十一年冬,用殿中侍御史吴芾荐,入御史台为检察官。
明年六月,擢监察御史
孝宗覃恩,转朝奉郎,赐绯鱼袋。
虏主完颜褒新立求和,中原旧人多来归,诏问何以处之。
公言:「议和复受降皆非是,自治可也」。
复询时务,公请明阶级以修军政,核军实以丰财用,禁折变以苏民力,省堂选以抑奔竞。
官当久任,赏罚当合众心。
隆兴元年七月,除左正言,首陈纳谏、修德、畏天、恤民,语极剀切。
虏移书取海、泗、唐、邓,且邀岁币。
公持不可。
诏遣小使卢仲贤李拭,公言:「仲贤轻儇,北来难信」。
又言:「庙堂督府异议,恐失事机。
杨存中久擅兵权,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付以边事」?
上皆嘉纳。
公因言:「权宜与虏和,名分不可不正,陵寝不可不归,四州不可复与,降附不可遣,边防不可弛」。
上曰:「朕志已定」。
于是书用敌国礼,而降附不复遣。
俄以户部侍郎王之望知閤门事龙大渊往议四郡、陵寝及岁币事。
公与侍御史周操复言:「四郡固不当议,若归陵寝乃予岁币,聘使未应出境」。
有诏侍从台谏集议,多附公说。
上为罢使,第命小臣胡昉杨由义充审议官
十二月左司谏
成恭皇后受册,录内外亲属二十五人,公论其泛,诏减七人。
由义既辱命,宰相犹议和不止,至欲罢督府右正言尹穑助之。
公言绌不用,以直敷文阁建宁府二年四月也。
两淮已彻备,虏遂大入,上深悔之。
太学生数百人伏阙,乞召用公等,不报。
用治最就升本路转运副使,作《观风九咏》,谕厚本善俗之意。
行部不许治道,供帐例馈皆却之。
提点江东刑狱,又徙浙西,历朝散、朝请郎
乾道四年十一月,以宗正少卿召还。
五年权太常,又权侍立官,又兼权给事中
四月兵部侍郎,赐服金紫。
浙东风水败秋稼,州县隐蔽,公白遣漕臣按视振恤,官吏多抵罪。
同修国史,转朝奉大夫
十二月,除左谏议大夫
临安帅多创摄局,私亲故,秀守遣吏市灯中都,闻公除目,皆惧而辍。
公入对,以敬天、爱民、修政、官人四事为献。
六年正月戊辰大雨震电,庚午大雨雪。
公请畏天戒,正庶事。
储位未正,手疏言之。
先是上虽勉从和好,志存恢复。
有王天觉者用聚敛击刺之术迎合为图册,因近习以进,得枢密院编修官
言者交攻未听,因公极论始去之。
史正志惮守成都,创发运使得留。
公奏:「祖宗立国于汴,兵屯西北,故运东南之
今军国就食东南,此职安用」?
疏累上,面再三,继以求去。
上还其奏,公论列不已,正志竟罢。
公尝言:「蜀汉之师下关陕,由荆襄趋韩魏,江淮捣青、徐,今日大计也。
四川既命大臣宣抚,荆淮自当一体」。
又言:「中兴初刘光世之部落、韩世忠之背嵬、张浚之亲随皆择骁锐,优其廪犒以励诸军,故能所至成功,愿取以为法」。
上然之,下其疏于诸将。
宗正寺玉牒书成,转朝散大夫
七月给事中,才两月,节度使成闵冒请真俸,有司坐获谴;
閤门王抃矫诏遣妄人谢显出境,显抵罪,而置不问。
公并封敕还之。
明日,改除礼部侍郎,固辞不拜,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七年,起知婺州
未上,召为太子詹事,连诏趋行,仍命州郡礼遣。
既对,上劳勉甚至。
未几,命公与某同对选德殿,手录唐太宗魏郑公论德仁功利之说,批圣语于后,使极陈今日之未至者。
公退而上疏曰:「仁德治之本,功利治之效,务其本则效自至。
今水旱数千里,流殍万计,是承天意者未至也。
金陵创营寨,役夫冻馁不聊生,是结民心者未至也。
欲任贤能,而张栻一言遽从外补;
欲退小人,而正志方逐,张松继之,韩玉又进矣;
欲择将帅,而朘剥交结如初;
欲收军情而老幼困于移戍;
至如详刑参用,武臣久任,乃复数易。
诚能革此八弊,则仁德无累,功利自致」。
疏奏,上悦,以示辅臣。
旋命公及某并兼侍讲
俄以足疾乞去,诏听五日一朝,力辞不允。
十二月遂告老,上知公果病,除敷文阁直学士,再提举兴国宫,就赐告身衣带。
八年四月,转朝请大夫致仕,癸丑卒于正寝,享年六十五。
临海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特赠太中大夫
是岁十月壬申,葬县之义城乡叠石山之原。
诸子升朝,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硕人朱氏,累赠鲁国夫人,后公二十五年薨。
四男:元寿通直郎福建安抚司干办公事后十九年卒;
耆寿,朝请郎、新权发遣常州
寿朝请郎通判沅州
广寿朝奉大夫,行太常丞,兼权仓部郎官,修身好学,皆有家法。
女二:朝散郎通判抚州黄朴宣教郎前兼两浙转运司务解官吴洎,其婿也。
孙男十八人:文之,奉议郎、知隆兴府新建县,前卒;
振之,国子进士
扬之、厚之、方之,国子进士
择之、嗣之;
奇之,迪功郎、新饶州司户参军
谦之文林郎、新袁州军事判官
孚之、诚之,太学生
说之、拱之淳之、咏之、挺之、存之、仔之。
孙女八人:长迪功郎南剑州尤溪县大雅
进士黄如阜、石继时、迪功郎抚州金溪县主簿赵师羔、文林郎潭州湘潭县赵汝适
次在室;
将仕郎赵希贤;
次尚幼。
曾孙男女二十一人。
公质直好义,气和而守正,早为族父礼部侍郎公辅所知,期以远器,自寒素至通显,奉养如一。
内难后不复入私室,用度悉出禄赐,未尝问产业,诲督子孙。
接诱后进,孜孜不倦,人有片善,力加称奖,不善即规正之。
既葬十八年,光宗践祚,追思旧僚,官未应谥,特以「献」易其名。
礼部尚书尤袤之守台也,邦人乞祠公于学。
尤公以为宜,绘公与提刑罗适及族父小宗伯合而祠之,榜曰「三老」。
所著有奏议、文集二十卷。
铭曰:
三圣相授,精一惟心。
大政所咨,左右惟人。
侃侃陈公,端谅清醇。
鸿渐于朝,遹宏厥声。
尧老欲传,寘诸台评。
重华继承,地禁职亲。
献可替否,尽忠竭诚。
身有进退,道无诎信。
继在震方,温文日新。
宫尹孰宜,公惟当仁。
胡不万年,遂都四邻。
天以遗直,成其令名。
我为铭诗,式谷来今。
不显臣良,于昭君明。
陈良翰詹事1170年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六、《黄氏日钞》卷六七、《范成大佚著辑存》第九四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太子正而天下定,方妙简于宫僚
有进德而朝廷尊,喜来趋于驿召。
旌表门闾安人陈氏挽词詹事良翰之姊) 其一 南宋 · 楼钥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妇德高千古,乡评彻九重。
柏舟终自誓,石窌启新封。
孙子传清白,闺门慕肃雍。
死生无憾处,了不愧三从。
旌表门闾安人陈氏挽词詹事良翰之姊) 其二 南宋 · 楼钥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族姓朱陈盛,夫人事愈明。
老姑俱上寿,难弟各清名。
节行辉彤管,门闾照赤城
宝邻方有托,何忍送铭旌。
陈安人文詹事良翰女兄,旌表门闾。同守倅。)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攻愧集》卷八四
台之著姓,朱陈是推。
既生自陈,朱子诚归。
一门孝友,累世不亏。
夫人赞之,室家具宜。
之死靡他,面割耳倅。
夫人视之,妇道与稽。
夫人之姑,年登期颐。
孝养既勤,寿祉孔齐。
夫人之弟,名德峨巍。
同气是似,为家门楣。
月评升闻,宠光陆离。
旌表高门,彤史有辉。
某兹叨假守,钦叹壸彝。
思播清风,以励幽闺。
爰设菲奠,来瞻繐帷。
节孝有闾,过者式之
相士陈邦彦觅诗 南宋 · 张镃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眼力知君已绝伦,奉传一法更通神。
看渠天爵高人爵,方是人间富贵人
代请陈詹事良翰谥状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二、《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一三(第二册第一六六八页)
臣等孤远小臣,微比蝼蚁,辄干万死,仰叩九阍。
臣窃以荣亲者人子之至情,章善者朝廷之令典,矧逢际会,敢从控陈。
伏念臣等先父敷文阁直学士左朝请大夫致仕、临海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左太中大夫良翰,早以儒生,进陪国论。
乾道己丑岁,任左谏议大夫,方皇帝陛下潜德朱邸,而东宫虚位,天下属心。
惟先臣尝手疏面陈,愿早定议,以系国本。
寿皇圣帝察其朴忠,开怀奖纳,以为人所难言。
明年,下诏建储。
先臣已奉祠里居,首与故从臣王十朋并膺妙简,除领詹事,两降诏旨趣行,仍令州郡礼遣。
暨入,陛对,慰谕隆渥,专委调护,不兼他官。
先臣亦感激自幸,每事罄竭。
仰蒙皇帝陛下礼接尤重,度越常算。
其冬,以疾求去,有诏特听五日一参,问谁可代卿者。
先臣即以故从臣胡沂周操为对,寻即相继召用。
病剧告甚,俾职领祠,遣使劳抚,赐以衣带还家。
踰年,无禄即世。
遗奏赠秩具如彝章。
惟是易名之请,限于阶品,未敢上列。
兹者恭遇皇帝陛下继舜受历,龙飞御天,振古大庆,恩施周普,至若官寮庶尹,并蒙超奖,荣耀联属,为千载一时之会。
臣等私自慨念,先臣于诸旧僚名在第一,事迹本末如前所陈,已不及身见今日之盛,理势隔绝,万无他觊。
唯有饰终一节,独可望赐九泉。
臣等不以此时吁天有请,大惧先臣有善弗传,孤负圣明当时任遇之意。
兼臣又睹著令,诸官不应得谥,而声称显著者,亦许定谥。
载念先臣平生正色立朝,直道事主,公论所与,信史所载,未可一二缕数。
初任言责,论舍淮防江之非计,争唐、邓、海、泗之不可损,辩张浚精忠老谋,汤思退奸邪误国,反复剀切,天下韪之。
太学诸生伏阙上疏,请复召用。
去国未几,还陟从列,封駮论谏,排抑权倖,益无所顾避。
进退去就,截然明白。
寿皇圣帝素加器遇,尝有「卿以正直,为朕所知」之褒。
晓职端尹,尤号得人。
至于事亲处乡,牧民察吏,行谊风绩,靡不可书。
揆之「声称显著」之文,实亦无愧。
臣等不敢欺罔,昧死以闻。
伏望皇帝陛下天地垂仁,不遗细微,日月委照,罔间幽潜。
推念旧之恩,可以示天下之厚;
举劝贤之义,亦以明天下之公。
使先臣蒙节惠之荣,则臣等虽就戮不恨。
所有知漳州朱熹前任迪功郎日撰先臣行状一通,谨缮写成册,随状投进。
欲乞圣慈降付有司,特赐定谥施行
臣等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