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贺陈签书贵谊除参政兼同知启(成都运司作)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九、《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六
升参大政,复翊洪枢。仲子之辞三公,夫固轻千钟之禄;曲逆之出六计,终当遂万物之宜。一贤得舆,多士举笏。恭惟某官直方而大,智勇且仁。早收麟角之科,夙负鳌头之望。读孔璋之檄,严严经国之文;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之略。四国茂蕃宣之绩,六条高澄按之功。登山有得于徐行,乘舟惟恐其偏重。禁中颇、牧,鼓舞号令之风雷;毡上唐、虞,缉熙光明之日月。迄由翰苑,进陟机庭。尊俎折冲,京观正鲸鲵之戮;郊圻申画,介胄无虮虱之生。立武事以有常,显真儒之无敌。今南北分庭,和战未一,则东西二府,谋虑宜同。爰籍前疑后丞之功,入摅经文纬武之智。迩人安,远人至,忧民正急于忧边;大臣法,小臣廉,正己不难于正物。相尊等耳,时来为之。无谓于我如浮云,当念迨天之未雨。不遐有佐,无竞维人。某学既拙疏,法当憔悴,十暑自安于絺葛,一寒谁与之绨袍!昔周旋元方之间,亦欲学屠龙之技;今疲敝益州之役,良难见流马之功。忻闻黄麻之六经,合入绣衣之九罭。燕雀贺夏,捲帘必念其差池;蟋蟀鸣秋,瑾户愿徐于穹窒。
中大夫参知政事陈贵谊特授正议大夫守参知政事致仕制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四、《平斋集》卷二一
敕:须股肱而治,甫新万化之更;乞骸骨而归,俄惜一贤之老。晋加异数,涣播明缗。具官某宽博而川涵,凝重而山立。道贯六学,足以羽翼乎圣传;文成一家,足以经纬乎国典。蚤华涂之遍历,亟迩列之延登。补衮于有阙之时,而胥训居多;改弦于不调之后,而同寅更力。允天民之先觉,蔚王佐之全材。况休然而有容,且澹乎而无欲。宜其俾艾,胡尔遗荣!维楫未施,朕方念乘航之势;辐轮俱壮,尔乃为税驾之图。眷委倚之素深,惜吁谟之未究,趣升峻秩,仍拓真畬。九老自娱,孰与绘乐天之社;五湖莫返,尚思铸范蠡之金。可。
故正议大夫守参知政事致仕陈贵谊特赠少保资政殿大学士制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四、《平斋集》卷二一
敕:抗章太紫之北,归志方新;占象尾箕之东,游魂已远。乃眷谟明弼谐之韫,未究辅相弥缝之功,茂锡恩徽,诞扬命綍。具官某学根乎正大,气备乎中和。德盛礼恭,《谦》九三君子之美;义方敬直,《坤》六二大臣之风。自仪禁路之华,趣践政涂之重。了无缁磷,具罄猷为。欲仁而仁斯至,则无念非公;不言而言必中,则有谋斯断。属更大化,共振颓纲。三千惟一心,正赖烝徒之助;五十不称夭,遽惊隆栋之摧。惟庆历之仲淹,暨元祐之苏辙,用俱不尽,命尚奚尤!万金之药虽施,何嗟及矣;十渐之屏犹在,如将见之。欲纾殄瘁之悲,庸侈褒崇之典。位外朝之列棘,班秘殿之鸿名。噫!亮天功而弼一人,讵止书棺之宠;质鬼神而俟百世,永为铭鼎之光。极而生死之荣,歆我始终之遇。可。
水调歌头 建康留守陈尚书韦华生日 南宋 · 魏了翁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
人才谁是,不肯随俗强追陪。
与我言兮我愿。
莫我知兮谁怨。
全仗帝为媒。
此意久寥阔,今见者留台。
笏围腰,书创屋,骑笼街。
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
更取堂名淇绿。
要把北山万竹。
一日倚云栽。
自处只如此,将相任时来。
跋陈中舍(贵谊)所藏杜正献草书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二
杜正献公尝为诗曰:「老来楷法不如初,试向閒斋习草书。落笔何曾见飞动,彫章早已过吹嘘」。公楷书端劲如其人,逮暮年始学草书,而欧、蔡、苏、黄皆盛许之,岂非大本先立则纵横造次无往不合邪!
赐陈贵谊等诏(绍定五年二月一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七、《咸淳临安志》卷一二、《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三二
朕即政以来,试士南宫者三矣,中间亲策于廷,见谓得士。今四方之彦、三学之隽云蒸雾集,咸欲各售所学以希官使,则夫精鉴裁示趋向,俾知科举取人,不但为爵禄之阶,而实为国家之计,先器识,后词藻,务忠实,斥浮伪,岂非取士之权衡、得人之径术乎?卿等固所深知,更希加勉,以副眷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