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代赵景贤和林定庵韵 南宋 · 释善珍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闲携竹杖过横塘,碧藕无花叶更香。
斋后随僧同洗钵,醉中得句旋投囊。
鱼沈似厌池光静,禽语如欣树影凉。
更欲招邀鸥鹭伴,菰蒲深处共平章。
景贤字说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七、《则堂集》卷三
赵君景贤求余发明字义。余曰:「子之师命子以字,岂无意乎」?景贤曰:「某名从智,父命之也。师语之曰:『智有二,良心善性,与生俱生,清明内存,事至能应,此贤人君子之智也。机巧辩给,逐物而迁,此众人之智也。尔当从贤人君子之智,勿堕众人之智』。字之曰景贤,以是故尔」。余曰:子之师所以命子者尽之矣,余复何云?然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夫所谓德者,天所以与我,我之受于天而有诸己者也。然是德也,合而言之为明德,别而言之则为四端,仁也,义也,礼也,智也。而智者,又所以知夫三者,自明其明而有诸己也者。是其为德贤者,与众人同得于天,惟贤者能循其性分之固有,而加之以学问充拓之功,众人有不能然,是故《传》之首章援《康诰》之「克明德」、《太甲》之「顾諟明命」、《帝典》之「克明俊德」,而蔽以一言,曰「皆自明也」。明其性分之本,有不假外求,夫是之谓自明。学问之道,亦自明其明而已矣。自余来瀛今八九年,士之志学而向道者,辱从之游,余亦因是不废其讲习之益。景贤端愿谨恪,业其所业,不汲汲于外骛,余是以识其为受道之器。兹因发明字义而以《大学》之自明者为告,景贤则扣余以自明之要。余惟格物而致知,子曾子所以述圣师之意而垂训于后,自明之要也。人之此心,虚灵莹彻,万善毕备,是所谓本然之明也。然非即事即物,孳孳焉究极其理之所存,则本然之明有时而湮汩。所知不远,何以能自明其明而尽吾心体之用乎?或曰:「物物而格之,将不为玩物丧志者乎」?曰:否。此格之以其理,理在我,知在我,物至而格之,以尽吾心之用,非求之于外也。先儒谓读书为格物之事,余谓穷经所以穷理,理穷而物无不格矣。士笃志于道,及年岁之未迈,率以之三载日力而通一经,积二十之久,诸经皆通,天下义理触处洞然,吾之知有不致乎?《易》之《晋》,圣人于其象而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易》之自昭即《大学》之自明,「自」之一字,最圣贤吃𦂳为后人处。余为子扁书斋曰「自明」,勉之哉!
方景贤宋景濂夜坐观吴中杂诗遂及宣和博古图为赋此 元 · 吴莱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壮岁何心老一儒,东游饱食有江鲈。
诗宗鹤膝蜂腰体,礼象龙头豕腹图。
三士操琴知尔达,八公遗药忍吾臞。
吴中胜处多朋故,话尽寒宵燎叶炉。
方景贤回闻吴中水涝甚戏效方子清侬言 元 · 吴莱
客来自吴土,示我吴侬言。
吴侬岁苦水,谓是太湖翻。
太湖四万顷,三江下流泄。
疏瀹久无人,𡌧污与海绝。
东风一鼓荡,暴雪如颓城。
屋扉蚌蛤上,畦畎鱼龙争。
嘉种不得入,种亦悉烂死。
民事何所成,食天俱在水。
富豪仅藏蓄,官府更急粮。
贫窭徒艰馁,妻子易徙乡。
散行向淮壖,随处拾稆粟。
虽然远乡土,恐可完骨肉。
东吴本富盛,数岁偶彫残。
世非欲茧丝,官曷任虎冠?
国家自充实,财赋有渊薮。
给复当我及,安宁到鸡狗。
何人讲平准,何人议河渠。
荒政固有典,水利复有书。
龙蛇方未驱,鸿雁尚在泽。
纵令可还定,何计免沟壑。
何时水幸退,我得刈稻禾。
水退泥尽出,草屩更捞虾。
我思告朝廷,来岁不可待。
毋庸水争地,便放江达海。
客今听我言,我欲解侬忧。
所争但一水,民气庶今瘳。
自从唐季来,吴越无兵械。
至于宋南徙,淮蜀此都会。
大田连阡陌,居第拟侯王。
锦衣照车骑,玉食溢酒浆。
居然甲东南,遂以侈济侈。
掊克自此多,彫瘵亦以起。
天宁不汝恤,有此水潦淫。
要令沃土瘠,民得生善心。
岂惟生善心,且用戒掊克。
采诗观民风,愿踵太史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