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上元帝书谏射猎 西汉 · 薛广德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陛下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臣诚悼之。今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愿陛下亟反宫,思与百姓同忧乐,天下幸甚(《汉书·薛广德传》)。
宜立丁姬为帝太后(《汉书·孝元傅昭仪传》) 西汉 · 董宏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六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丁姬宜上尊号(《汉书·王莽传》上)。
议上元帝庙号 东晋 · 荀崧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一
礼,祖有功,宗有德。元皇帝天纵圣哲,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功惠迈于汉宣。臣敢依前典,上号曰中宗(《晋书·荀崧传》。)。
论元皇帝祧迁状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礼器云。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又伊尹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此经典之明證也。七庙之外。则曰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故历代儒者制迭毁之礼。皆亲尽宜毁。伏以太宗文皇帝七代之祖。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所承。太祖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于唐。元本皆在不毁之典。代祖元皇帝地非开统。亲在七庙之外。代宗皇帝升祔有日。元皇帝神主礼合祧迁。或议者以祖宗之名。难于迭毁。昔汉朝近古。不敢以私灭公。故前汉十二帝。为祖宗者四而已。至后汉渐违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光武已下。皆有庙号。则祖宗之名。莫不建也。安帝信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后自建武以来无毁者。因以陵号称宗。至桓帝失德。尚有宗号。故初平中。左中郎蔡邕以和帝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差。不应为宗。及馀非宗者。追尊三代。皆奏毁之。是知祖有功。宗有德。存至公之义。非其人不居。盖三代立礼之本也。自东汉已来。则此道丧矣。魏明帝自称烈祖。论者以为逆自称祖宗。故近代此名悉为庙号。未有子孙践祚。而不祖宗先王者。以此明之。则不得独据两字而为不祧迁之證。假令传祚百代。岂可上崇百代。以为孝乎。请依三昭三穆之义。永为通典。宝应二年升祔元宗肃宗。则献祖懿祖已从迭毁。伏以代宗睿文孝皇帝卒哭而祔。则合上迁一室。元皇帝代数已远。其神主准礼当祧。至禘祫之时。然后飨祀。
汉元帝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汉元帝习武帝游宴后庭。又性好音乐。与宏恭石显图议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史臣赞曰。优游不断。汉宣之业衰焉。余以班固之言。未尽其癖(一作僻)。盖懦而不才。权移所嬖。非不断也。夫帝王者天也。天以刚健为气。粹精为体。气刚而健。则三光不昏。体粹而精。则四气不乱。刚也者。不息之谓也。故权衡独运。四时不忒。粹也者。不杂之谓也。故乖气消散。阴阳不谬。若运动不在于权轴(一作衡)。镕铸不由于大冶。荡荡上帝。复何为哉。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又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岂尧舜之时。上下皆公。谗说不行。人与其聪明哉。岂幽厉之君。上下尽邪。谗言相蔽。人不与其聪明哉。元帝自称淫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悟。天下安得危亡之君。元帝盖自以恭显为贤。而任之不疑也。
书汉元帝赞后 北宋 · 孙复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孙明复小集》卷一、《圣宋文选》卷八、《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五、《古今人物论》卷一一、《宋元学案》卷二
儒者长世御俗,宣教化之本也。宣帝不识帝王远略,故鄙之曰:「俗儒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及夫元帝即位,徒有好儒之名,复无用儒之实,虽外以贡、薛、韦、匡为宰相,而内以弘恭、石显为腹心。是时天下之政,皆自恭、显出,贡、薛之徒言不必行,计不必从,但具备位而已。自恭、显杀萧望之、京房之后,群臣侧足丧气,畏权惧诛。虽睹朝廷之失,刑政之滥,莫复敢有抗言于时者。元帝昏然不寤,益信显、恭。是故奸邪日进,纪纲日乱,风俗日坏,灾异日见。孝宣之业,职此而衰矣。而史固称上「少而好儒,及即位,登用儒生,委之以政,故贡、薛之徒,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噫,史固所谓牵文义者,非儒者之文义乎?昔宣帝尝怒元帝言用儒生,曰:「乱我家者,太子也」。今观史固之赞,宛是元帝用儒生乱其家者也,此史固不思之甚矣。向使元帝能纳萧望之、刘更生、京房、贾捐之之谋,退去憸人,进用硕老,与之讲求治道,以天下为心,则邦家之休,祖宗之烈,可垂于无穷矣,安有衰减者哉?史固笔削论定善恶之际,何不书「上即位,登用儒生,不能委之政。牵制佞倖,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如是则褒贬得其中矣。吾大惧后世继体守文之君,览史固之赞,以为自昔儒生之不足为用也,而委任佞倖,以致衰乱,祸不浅矣。
京房对汉元帝(庆历五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一、《司马公文集》卷七三
甚矣,闇君之不可与言也!天实剥丧汉室,而昏塞孝元之心,使如木石不可得入,至于此乎,哀哉!京房之言,如此其深切著明也,而曾不能谕,何哉?《诗》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又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噫,后之人可不以孝元为鉴乎?
刘奭閤门祗候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惟我神考,笃于将帅,生则厚其宠,死则恤其孤。将使识朝廷之仪,习军旅之事,无忝厥祖,以世其家,成汝之志,可谓至矣。将何以报之。可。
策问汉宣孝元王伯之道优劣异效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六、《云溪居士集》卷二七
问:昔汤居亳,地方不过七十里,德茂于内,淑闻四驰,天下望之,若云霓之在旱岁。遂及其身,享有大宝,传五六百载。其遗统馀绪,微而不绝。武丁因之,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周文王之治岐也,亦百里之国,端本正始,载于闺门,德教道化,远渐江汉。虽大勋未集,而三分天下有其二。武王绍兴,克承丕烈。后世厉王失道,天下板荡;幽王荒废,褒姒灭之。然而德泽之美,风俗善人心者,犹未卒斩。故《风》、《雅》之变,尚知止乎礼义,民之允怀,未能弭忘,子孙相承,复五百馀年然后已,何其懋哉!五伯桓公以元侯之重,据十二之地,挟王室以令诸侯,周旋数十年,而功名止乎九合,劫辱于曹沬,见欺于陶涂。智力之强,盛年有所不伸,宁足以传无穷而庇嗣续乎?王伯之道,优劣异效甚矣。汉宣帝持杂伯之说,鄙成周之政,元帝言之,愤然不以为是,其为论驳矣。考之前史,宣帝之起,实继昭帝,强明俊发,汉道复兴,为政之效,优于文景。孝元承中宗之后,尊儒重道,有意乎商周之为,卒之优柔纵弛,纲纪弗振。汉之衰微,乃自此始。王伯之效,何其悖于昔耶?诸君试详言之,庶有以质前世之事。
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效乐天体 南宋 · 周必大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昭君颜如花,万里度鸡漉。
古今罪画手,妍丑乱群目。
谁知汉天子,袨服自列屋。
有如公主亲,尚许穹庐辱。
况乃嫔嫱微,未得当獯鬻。
奈何弄文士,太息争度曲。
生传琵琶声,死对青冢哭。
向令老后宫,安得载简牍。
一时抱微恨,千古留剩馥。
因嗟当时事,贤佞手反覆。
守道萧傅死,效忠京房戮。
史臣一张纸,此外谁复录。
有琴何人操(自注:去声。),有冢何人肃。
重色不重德,聊以砭世俗(自注:古今赋昭君曲,虽大贤所不免,仆矫其说,无乃过乎。)。
次杨持平子由送朴掌令孝元韵 其一 明 · 金宗直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十二
决科早已登龙虎,谋国应须鄙管萧。
马鬣封前歌圣泽,乡闾争看惠文高。
次杨持平子由送朴掌令孝元韵 其二 明 · 金宗直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十二
林间帟幕觞诸老,醉里人人赋蓼萧。
恩洽幽明天罔极,几多臣节养成高。
寄朴伯仁(孝元) 明 · 洪贵达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虚白先生续集卷之二
忆昨居乡日,相思一日程。
丧亲方下泪,哭子又伤朋。
出处虽牛马,艰难则弟兄。
两家边一水,应各镜心情。
和朴伯仁(孝元) 明 · 曹伟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梅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万里无人问谪居,功名从古似竿鱼。
飘零身世五(一作三)更梦,萧散生涯数簏书。
得鹿由来真偶尔,亡羊毕竟亦何如。
莫言憔悴形容改,依旧元龙气不除。
友于亭(朴孝元忠元信元三昆季所筑) 明 · 曹伟
七言律诗 出处:梅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小亭新搆洛江涯,扁以佳名意所嘉。
二陆才名谁敢敌,三阳家法世无多。
春来长共吟荆树,醉后相将赋棣华。
更向鸰原闲骋望,碧云迢递雁行斜。
八月十六夜邀兆和民服民孝元叔乘潦泛月 明 · 吕时臣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雨歇秋方静,扶携上塌船。
共怜今夕好,不减昨宵圆。
绝潦浑无地,除山尽是天。
清光溢心眦,倾赏愈丁年。
西汉十二帝(高祖乙未入关,庚子即位,称十二年,实七年也。惠帝,七年。高后称制,八年。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武帝,五十四年。昭帝,十三年。宣帝,二十五年。元帝,十六年。成帝,二十六年。哀帝,六年。平帝,五年。孺子,三年;戊辰,莽废之。共二百九年。莽篡位十四年。更始二年。东汉嗣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纸韵
秦鹿既失,乃公马上得天下于五载,即位七年,创制显庸,虽日不暇给,规模弘远矣。惠帝亲亲敬大,有君人之德,而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牝鸡当御,白马坠盟;微北军左袒,侧子乘传,非其种者,孰锄而去之?文帝恭仁,专务德化,海内富康,几致兴措。景帝少恩,五伦胥斁;惟节俭惠育,前绪克遵。武帝大略雄才,功过自不相掩。昭帝以多智获嗣,委能烛奸,与民休息,可谓贤矣!享国不永,天所以开曾孙乎?宣帝综核名实,吏称民安,威信北夷,勋垂后嗣;然刑馀为周、召法律,为诗书杂霸,自甘三衅基祸,岂不惜欤!元、成委纲。哀、平短祚。巨君居摄,玩孺子于掌股之上。开四十八万馀之称功者何人?坠二百十四年之大业者何人?汉家老妇,虽惓惓于一玺;新室文母,称制太后,俱灭火之祸水矣!
秦嬴鹿失楚骓已,乃公马上空相侈。
威加海内悲故乡,四皓不来将易子。
左袒终归侧室儿,右相安刘功孰比。
天为一代启仁君,景残武纵叨馀美。
少子曾孙繇博陆,昭明宣核安遐迩。
杂霸贻谋初乱家,元成以下安足齿。
岂知伏莽在新都,漫愁飞燕为祸始。
麒麟罢禅金縢作,著石丹书符命起。
卯金孺子辞未央,新室文母空投玺。
白水真人弗绛衣,铜匮新皇何日止。
梁四主(萧衍以壬午篡齐,号梁高祖,在位四十八年。简文,二年,侯景弑之。孝元,三年,魏师入江陵,见杀。敬帝,三年,丁丑为陈所篡。共五十六年。后梁昭明子察,乙亥称帝江陵,八年。孝明岿,二十三年。后主琮,二年,丁未隋徵入朝,国废。三主统数郡,臣魏、周、隋,共三十三年。又永嘉王庄齐,以戊寅纳梁军,称帝,三年,伐陈,败奔齐)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阳韵
东昏不道,虎步襄阳。萧郎出三十,果贵不可言矣。昏主暴虐,与众除之,犹假吊伐之举。既北面南康,而废为巴陵,摺于姑熟,乃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天下之口,可尽缄乎?四十八年之宰制,非无善政可书,然而五经初置,四部无遮,三赎同泰。所舍仅区区一身,九里浮山;所漂没者,不啻十馀万户。以所不爱及所爱,仁者固如此欤?金瓯无缺,乱阶谁生?纳侯景之叛者,朱异也。阻羊侃之策者,朱异也。不恨失台城之自我,而惜覆邦家之佞人。其荷荷于净居,犹昧昧于同泰耳。数百枚之鸡子既终,亿万钱之群臣安在?武陵惟喜柱花,湘东都无下意。生儿悉如纪辈,何益嗣位?虽有太宗,若亡矣。孝元继佛以老,而残刻独甚。所读万卷,或不外五千言也。文武之道,尽于今夜书与剑之罪欤!察臣魏而帝,庄臣齐而王,方智易贞阳而复称藩于齐。嗟夫!寄生仰食之数主,俱飘飘云水之一衲耳。武帝子孙甚多,惟孝元能复雠耻。其子何罪而忍废?果由衷之谈哉?立晋安者何人?弑江阴者又何人哉?
姑熟醇醪了故王,江东正朔是萧梁。
五经博士初分遗,四部无遮复继扬。
十年淮堰劳三筑,无缺金瓯忍自伤。
谁使长鲸终跋扈,颇讶吴老薄心肠。
同泰舍身钱易赎,净居苦口蜜难尝。
自我台城休荷荷,将军宇宙日洋洋。
可怜太宝供虚席,旬日犹烦假豫章。
古今篡逆虽肩比,未闻此物肆狂猖。
传首江陵随尽骨,一目湘东始继纲。
岂知老佛垂弓冶,涅槃已罢又龙光。
图书漫付炎灰了,白马空衣紫气翔。
臣魏臣齐俱寄食,云水真成释氏乡。
明妃(苕雪作明妃诗,古人咏者多矣,不能复著笔。予有感于女有色而不见知,犹士怀忠而不见信,明妃能使元帝悔悟,犹未为不幸也。亦拟一首。)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苕雪作明妃诗,古人咏者多矣,不能复著笔。予有感于女有色而不见知,犹士怀忠而不见信,明妃能使元帝悔悟,犹未为不幸也。亦拟一首。
光影徘徊别汉宫,胡沙万里入春风。
丰容绝世身难赎,一顾惊天遇未穷。
沥血苌弘空化碧,蔽谗正则枉怀忠。
贞臣正色蒙知少,欺隐何须怨画工。
好事近·忆伯兄汉元 现当代 · 陈家庆
押词韵第十八部
又值暮春天,树树柳花飞雪。
一片池塘芳草,与愁苗争发。
望中何处是家山,莫向杜鹃说。
昨夜一丸如水,是他乡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