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因日蚀上言宜遣定陶王之国 西汉 · 王凤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三
日蚀阴盛之象,为非常异。
定陶王虽亲,于礼当奉藩在国。
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
宜遣王之国(《汉书·元后传》:会日蚀,凤因言。)
定陶王欣为皇太嘴动绥和元年二月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朕承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众,不蒙天佑,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
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繇斯焉。
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
其立皇太子,封中山王谏大夫冯参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
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汉书·成纪》)
奏徵定陶王封事 西汉 · 毋将隆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汉书·毋将隆传》:成帝末隆奏封事,其后上竟立定陶王太子。)
上书谏哀帝 西汉 · 鲍宣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且十,彗星四起。
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剧于前乎!
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论议通古今,喟然动众心,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也。
敦外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
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不能。
昔尧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众皆惑;
古刑人尚服,今赏人反惑。
请寄为奸,群小日进。
国家空虚,用度不足。
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岁增于前。
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
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
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
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
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
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
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
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
治狱深刻,二死也;
冤陷亡辜,三死也;
盗贼横发,四死也;
怨仇相残,五死也;
岁恶饥饿,六死也;
时气疾疫,七死也。
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
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
此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
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
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
以苟容曲从为,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
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豪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哉!
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诗。
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
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
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非天意也。
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
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
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说民服,岂不难哉!
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辩足以移众,强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或世尤剧者也,宜以时罢退。
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
急征故大司马傅喜,使领外亲。
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位皆历三公,智谋威信,可与建教化,图安危。
龚胜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可大委任也。
陛下前以小不忍退等,海内失望。
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众,曾不能忍等邪!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上之皇天见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谏争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恶臣,天下犹不听也。
臣虽愚戆,独不知多受禄赐,美食太官,广田宅,厚妻子,不与恶人结仇怨以安身邪?
诚迫大义,官以谏争为职,不敢不竭愚。
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
呐钝于辞,不胜眷眷,尽死节而已(《汉书·鲍宣传》: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上书谏。)
哀帝疏请复师丹邑爵 西汉末 · 唐林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一
窃见免大司空丹策书,泰深痛切,君子作文,为贤者讳。
丹经为世儒宗,德为国黄耇,亲傅圣躬,位在三公,所坐者微,海内未见其大过,事既已往,免爵太重,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复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唯陛下财览众心,有以尉复师傅之臣(《汉书·师丹传》:尚书令唐林上疏。)
哀皇后哀册文 唐 · 宋温璩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六
维开元六年岁次戊午夏五月甲午朔三日景申
哀皇后裴氏梓宫启自先殡。
将迁祔于恭陵之山茔。
礼也。
皇上御寰区而翼翼。
纂洪绪而亲亲。
感上仙于周嗣。
痛未从于虞嫔。
攀鹤驾于终古。
赠鹥辂而增新。
时无远而惟吉。
物有容而必陈。
纂芳伫思。
徵幽寄神。
载扬清懿之烈。
爰属有司之臣。
其词曰。
月丽云升。
灵叶爽冯。
乡茂族。
晋邑丕承。
土厚河广。
祥发庆膺。
公侯必复。
绂冕攸兴。
艮精兑象。
宜家化国。
昌冑延和。
荣门诞德。
淑问不已。
柔风允塞。
素里扬英。
清闺仰则。
一人元良
万邦大本。
天作之合。
兴能烈壶。
家本楙于汉封。
地先归于晋衮。
主馈旌善。
贺酒腾欢。
承晖养德。
奉景访安。
摇金羽之颎颎。
结环佩之珊珊。
贲日月之光色。
妙灵象而无端。
含章握文。
敬微慎独。
崇法服于翚组。
接懿筐于蚕簇。
皇英而上亲。
祗宵烛而下睦。
庶无违于信顺。
期有凭于福灵。
忽亏光于轮月。
奄落彩于前星。
爽仁寿于偕老。
遘夭祸而斯丁。
瞻神宇之惟漠。
感灵衣之靡形。
惊回风于虚殿。
宿众鸟于空庭。
顾长御以挥涕。
甘自殉于山扃。
制历时而遽终。
情徇节而恒苦。
草骄而绕砌。
虫吟而入户。
限百刻之不延。
调六脉其谁顾。
呜呼哀哉。
殂谢缅其永久。
气节漫以流换。
感窀穸之冥漠。
轸皇情以凄叹。
稽旧章之典礼。
崇新命之纶涣。
济天地而德合。
综神灵而道贯。
呜呼哀哉。
日吉兮辰良。
玉佩兮金章。
命骐校以进驾。
翊龙辀而上骧。
伐灵鼗于河鼓。
建参旗于太常
号宫女之嗷嗷
使臣之皇皇。
腾鱼轩兮背北渚。
乱凤管兮越南冈。
当赫曦之畏日。
如徙靡之秋光。
望层城而不返。
遵厚夜而何长。
呜呼哀哉。
神理惟昧。
万物同宅。
人生有终。
驷马过隙。
讯虞妃于前古。
闻宾帝于在昔。
感伊洛于山川。
怀灵仙之显迹。
彼宵形兮天壤。
云谁固兮金石。
惟彤管之芳辉。
与青史而无斁。
呜呼哀哉。
汉哀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栾城后集》卷八
汉哀帝自诸侯为天子,方其在国,好礼节俭,知成帝优容舅家,权夺于王氏。
及即位,收揽威柄,朝廷竦然,庶几于治。
既而傅太后侵侮王后,僭窃名号,始失天下心。
帝复宠任倖臣董贤,位至三公,富拟帝室。
虽欲贬损王氏,而身既失德,朝无名臣,所以资之者多矣。
《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二者帝皆失之,其若王氏何?
方帝之崩也,王太后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
内忧不能对,免冠谢。
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助君」。
顿首幸甚。
既至,使尚书劾免即日自杀
王氏代汉之祸实成于此。
高帝寝疾,有吕氏之忧。
吕后问以后事,曰:「陈平智有馀,然难独任。
王陵少戆,可以助之。
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也,可令为太尉」。
及产、禄之变,王陵争之于前,定之于,皆如高帝所虑。
文帝末年,有七国之忧,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
及吴楚之变,亚夫大将,破之数月之间,亦如文帝所虑。
今王氏之乱,与吕氏、七国等耳,而哀帝无其人,汉遂以亡。
非特天命,盖人谋也。
西汉十二帝高祖乙未入关,庚子即位,称十二年,实七年也。惠帝七年高后称制,八年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武帝,五十四年。昭帝,十三年。宣帝,二十五年。元帝,十六年。成帝,二十六年。哀帝,六年。平帝,五年。孺子,三年;戊辰,莽废之。共二百九年。莽篡位十四年。更始二年东汉嗣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纸韵
秦鹿既失,乃公马上得天下于五载,即位七年,创制显庸,虽日不暇给,规模弘远矣。惠帝亲亲敬大,有君人之德,而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牝鸡当御,白马坠盟;微北军左袒,侧子乘传,非其种者,孰锄而去之?文帝恭仁,专务德化,海内富康,几致兴措。景帝少恩,五伦胥斁;惟节俭惠育,前绪克遵。武帝大略雄才,功过自不相掩。昭帝以多智获嗣,委能烛奸,与民休息,可谓贤矣!享国不永,天所以开曾孙乎?宣帝综核名实,吏称民安,威信北夷,勋垂后嗣;然刑馀为周、召法律,为诗书杂霸,自甘三衅基祸,岂不惜欤!、成委纲。哀、平短祚。巨君居摄,玩孺子于掌股之上。开四十八万馀之称功者何人?坠二百十四年之大业者何人?汉家老妇,虽惓惓于一玺;新室文母,称制太后,俱灭火之祸水矣!
秦嬴鹿失楚骓已,乃公马上空相侈。
威加海内悲故乡,四皓不来将易子。
左袒终归侧室儿,右相安刘功孰比。
天为一代启仁君,景残武纵叨馀美。
少子曾孙繇博陆,昭明宣核安遐迩。
杂霸贻谋初乱家,元成以下安足齿。
岂知伏莽在新都,漫愁飞燕为祸始。
麒麟罢禅金縢作,著石丹书符命起。
卯金孺子辞未央,新室文母空投玺。
白水真人弗绛衣,铜匮新皇何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