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成王冠辞 先秦 · 无名氏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家语》曰:武王崩。成王年十三而嗣立。周公摄政以治天下。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见诸侯。周公命祝雍作颂曰:
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服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考。永永无极(○《家语》冠颂解。《诗纪前集》六作成王冠颂。)。
成王冠辞 先秦 · 无名氏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大戴《礼》曰:成王冠。周公使祝雍曰达而勿多也。祝雍曰:
使王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亲贤使能(○大戴礼公符篇。博物志五。《诗纪前集》六。)。
国风·唐风 (今山西省太原一带
陆曰:唐者,周成王之母弟叔虞所封也。其地,帝尧、夏禹所都之墟,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其南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因改为晋侯。至六世孙僖侯名司徒,习尧俭约遗化,而不能以礼节之,今诗本其风俗,故云唐也。)蟋蟀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一章)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二章)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三章)
按:蟋蟀三章,章八句。
对成王问 西周初 · 尹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有令,信而不食言”。王曰:“其度安在”?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说苑。政理》)”?
成王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七
成王继武,贤圣保傅。年虽幼稚,岐嶷有素。初疑周公,终焉克寤。旦奭佐治,遂至刑错(《艺文类聚》十二)。
三代门 成王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成王有过伯禽笞,圣惠能新日自奇。
王道既成何所感,越裳呈瑞凤来仪。
周成王蒐岐阳颂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三、《盘洲文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周公既返政,成王始亲万几。于时宇内雍熙,朝廷豫暇。适当春田之际,草木荣茂,禽兽殖繁,王乃命大司马整六师,驭六飞,发镐京,幸岐阳,望岐下而税止。驻跸南山,翠华临幸,竖青凤之旗,伐灵鼍之鼓,悬汤网,设机阱,蒐禽兽之不孕字者,擒焉歼焉。所获之多,上杀者半。中下而生获者则有物焉,白虎黑文,生物不食,生虫不践,厖然不经于耳目。召康公拜稽首于王前曰:都俞王之仁风,远被驺虞,应瑞而生也。群臣咸呼万岁而献颂曰:
茁彼苍葭,青阳所育。林鸟不惊,鹿群不触。王在中田,张罗挟矢。网解三面,箭发双至。载蒐载擒,弋其不孕。王恩所播,泽及飞走。王仁所感,驺虞忽有。于戏仁恩,绵基裕后。垂历之多,卜年永久。
史称文帝比成康孝宣比商宗周宣当否何如(省试策第一道)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七、《省斋文稿》卷一○
对:欲知帝王之心者,必考其所学之道;欲知帝王之治者,必观其所任之人。在昔唐虞三代之君,以若稽古之学迭相授受。舜之用中,尧实畀之;禹之执中,舜实畀之。其在成汤,所学者建中而已;其在文武,所学者皇极而已。所谓变诈之术,惨刻之法,未尝著之于心,宣之于口。是以治效纯粹,名声彰闻,载祀千百,峣然不可企及,则其所学之道为何如耶?若皋、夔,若契、稷,若伊尹、周公,咸以圣贤之资居辅弼之任。或陈九德,或谐八音,五教于此而敷,百谷于此而播。一德足以致天心之格,大勋足以光盟府之藏。是以都俞而万邦乂,优游而百度举。经传之所载,先民之所谈,铿鍧炳耀,荡人耳目。由今望之,若神人然,则其所任之人为何如耶!帝王既息,降及西汉。言治者必以文帝、宣帝为先,一时治绩,著在史册,班班可考。观其亲饰子女,结匈奴和亲之好,大明信义,致单于渭上之朝,偃兵息民,人以宁谧,可谓有意于抚绥万方矣。闻贾生之贤,则前夜半之席;嘉黄霸之治,则增颍川之秩。才能类进,众职修理,可谓有意于任用之术矣。开籍田以劝农,举孝弟以善俗。综核名实,信赏必罚,可谓有意于设施之要矣。然究其始终,推其功效,往往得于此而失于彼,举其小而遗其大。故制度可修也,而文帝未尝修;德教可任也,而宣帝未尝任。彼岂惮于有为而甘于自弃与?盖其所学非帝王之道,而其所任非帝王之佐故也。何以言之?人君之所为系其所学,学于帝王则足以成帝王之治,学于驳杂则足以成驳杂之治。如符契之相合,如影响之相随,有不可掩者。文帝所学者何道也?刑名之道也。宣帝所学者何道也?杂霸之道也。夫惟二君所学如此,其能如帝王之存心乎?愚故曰:欲观帝王之心,必考其所学之道者此也。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必有贤哲焉为之左右,然后可以大有为于当世。如股肱元首之相资,如风虎云龙之相从,有不可废者。文帝所相者何人也?木讷之绛侯,任气之申屠嘉而已。宣帝所相者何人也?好严之魏相,不事事之丙吉而已。夫惟二君所任如此,岂能继帝王之圣治乎?愚故曰:欲知帝王之治,必观其所任之人者此也。夫文、宣之学既如此,文、宣之佐又如彼,其有愧于三代之事业,不必学士大夫乃能知之,虽三尺之童亦知之矣,孰谓班固负良史之才,当笔削之任,而昧于此乎!请为先生申其说。夫周家之治起于文、武,而大备于成、康之时。汉氏之业创于高、惠,而涵养于文帝之世。然则成、康也,文帝也,皆守成之君也。孟坚于是称之曰「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盖论其守成之时相类如此,非谓其心之所存,治之所致可以比夫成、康也。必欲责文帝以礼乐庶事之备,其如无成、康之学何?其如无成、康之佐何?商、周中否,王业扫地,赖高宗、宣王而中兴。汉武穷兵,海内虚耗,赖宣帝而复振。然则高宗也,宣王也,宣帝也,皆中兴之君也。孟坚于是赞之曰「可谓中兴,侔德商宗、周宣」,盖论其中兴之效相类如此,非谓其心之所存,治之所致可以比夫商、周也。必欲责宣帝以嘉靖商邦,明文、武之功业,其如无商、周之学何?其如无商、周之佐何?呜呼!世已远矣,二帝三王之不可复见矣。有君如文帝,如宣帝,犹以所学非其道,所任非其人,遂不足为纯粹之治,况于晋、唐之陵夷乎?必欲举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而又得皋、夔、稷、契、伊、周之臣,则千载一时,端在今日。恭惟主上扩帝王之量以抚宁方夏,体天地之德以覆育群生,绵宇固已阜安,民心固已爱戴。方且日与一德大臣,缉熙百度,润色洪业,可谓得帝王之道而又得帝王之佐矣。算功见效,岂炎刘之君敢冀其万一哉?是以执事先生推《天保》报上之诚,作为问目,俾诸生兼举而毕陈之。夫西汉抚绥之方,任用之术,设施之要,凡得失优劣之可言者,愚盖详言于前矣。至于今日之治可得而形容者,则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更仆未可终也。姑取诗人之颂以配当今之治,庶几乎美盛德形容之义。迹夫「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则《时迈》之颂可以形容矣。「多黍多稌,亦有高廪」,则《丰年》之颂可以形容矣。「郊祀天地,产祥降嘏」,则愿献《成命》之颂可乎?「设业设虡,肇新雅乐」,则愿献《有瞽》之颂可乎?籍田所以劝农也,何愧《载芟》之所作?原庙所以奉先也,何愧《丝衣》之所陈?兴崇太学,足以掩「在泮」之美。务农重谷,足以掩「在坰」之颂。至若躬祀太一,祈民福也;禁止渔捕,遂物性也;捐减田租,裕民力也;刊定法令,明国章也。是以仁增而益高,泽厚而愈深。欢颂沸腾,和气充溢。上焉日月星辰顺其序,下焉草木鸟兽安其生。自非吾君之仁,吾君之德,则何以臻兹?乃若运至化于一堂之上,纳生灵于太和之域,熙熙怡怡,使百姓日用而不知,谓帝力何有者,则又非诸生所能形容也。
问成王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圈点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后集卷一七
周成王以幼冲嗣位,四国流言,信任不明,内外交祸,几危周室。前辈谓成王本是中人之资,周、召二公尽力弼谐,考之《诗》、《书》可见。及其末年,聪明睿哲,师用贤圣,修立制度,兴行礼乐,以至张皇六师,四征不庭,海内率服,遂为三代之盛王。然则后世贤君少而昏主多,岂其得于天者有所不足耶?抑辅相师保之功不至也?
应制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 其一 明 · 李承召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九
周公摄政辅成王,一片丹诚贯彼苍。
身负冲人朝万国,手提神器镇多方。
风雷只是彰公德,瓜瓞终然引蔓长。
要识汉皇图画意,行将孺子付臣光。
应制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 其二 明 · 李承召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九
汉业相传至武皇,始模姬圣负成王。
每忧冲子居铜禁,却把新图赐霍光。
晚觉浮生流冉冉,始思身后事茫茫。
但嫌博陆非良弼,不比周家卜历长。
咸阳为秦所都周文武成康陵在焉载之祀典秦遗址蔓没无可考矣 明 · 郑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山斋文集卷六
潼关西下望咸阳,四塞山河古帝乡。
沃野桑麻环陆海,沿边川徼护金汤。
周陵古庙人犹拜,秦殿遗墟草已荒。
千古是非终自定,西风立马几徜徉。
成王 明 · 申光汉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企斋别集卷之一
周召何嫌略异同,流言能使圣居东。
王心一与金縢启,缘是聪明不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