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闻翟义举兵上书 西汉 · 刘立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一
愿备军吏,为国讨贼,内报私怨(《汉书·翟方进传》:少子义为南阳都尉,宛令刘立轻义年少,义行县至宛,收缚立,传送邓狱。成帝以问丞相。方进遣吏敕义出宛令。闻义举兵,上书。)。
破翟义下诏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太皇太后遭家不造,国统三绝,绝辄复续,恩莫厚焉,信莫立焉。孝平皇帝短命蚤崩,幼嗣孺冲,诏予居摄。予承明诏,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养六尺之托,受天下之寄,战战兢兢,不敢安息。伏念太皇太后惟经艺分析,王道离散,汉家制作之业独未成就,故博徵儒士,大兴典制,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王道粲然,基业既著,千载之废,百世之遗,于今乃成,道德庶几于唐、虞,功烈比齐于殷、周。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贼害我孺子,罪深于管蔡,恶甚于禽兽。信父故东平王云,不孝不谨,亲毒杀其父思王,名曰钜鼠,后云竟坐大逆诛死。义父故丞相方进,险诐阴贼,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所杀乡邑汝南者数十人。今积恶二家,迷惑相得,此时命当殄,天所灭也。义始发兵,上书言宇、信等与东平相辅谋反,执捕械系,欲以威民,先自相被以反逆大恶,转相捕械,此其破殄之明證也。已捕斩断信二子谷乡侯章、德广侯鲔,义母练、兄宣,亲属二十四人皆磔暴于长安都市四通之衢。当其斩时,观者重叠,天气和清,可谓当矣。命遣大将军共行皇天之罚,讨海内之雠,功效著焉,予甚嘉之。《司马法》不云乎?「赏不踰时」。欲民速睹为善之利也。今先封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皆为列侯,户邑之数别下(《汉书·翟方进附传》)。
族诛翟义等下诏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盖闻古者伐不敬,取其鲸鲵筑武军,封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乃者反虏刘信、翟义悖逆作乱于东,而芒竹群盗赵明、霍鸿造逆西土,遣武将征讨,咸伏其辜。惟信、义等始发自濮阳,结奸无盐,殄灭于圉。赵明依阻槐里环堤,霍鸿负倚周至芒竹,咸用破碎,亡有馀类。其取反虏逆贼之鲸鲵,聚之通路之旁,濮阳、无盐、圉、槐里、盩厔凡五所,各方六丈,高八尺(本又作六尺,今从宋本。),筑为武军,封以为大戮,荐树之棘。建表木,高丈六尺。《书》曰「反虏逆贼鲸鲵」,在所长吏常以秋循行,勿令坏败,以惩淫慝焉(《汉书·翟方进附传》)。
上书言破翟义 西汉 · 陈崇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一
陛下奉天洪范,心合宝龟,膺受元命,豫知成败,感应兆占,是谓配天。配天之主,虑则移气,言则动物,旋则成化。臣崇伏读诏书下日,窃计其时,圣思始发,而反虏仍破;诏文始书,反虏大败;制书始下,反虏毕斩。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崇未及尽其愚虑,而事已决矣(《汉书·王莽传》上:居摄二十年十二月,王邑等破翟义于圉,司威陈崇使监军上书言。)。
汉忠臣翟义传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一、《范香溪文集》卷二一、《金华文徵》卷一七
汉忠臣曰翟义,字文仲,永始丞相方进少子。以父任为郎,稍迁诸曹,年二十,出为南阳都尉。宛令刘立与曲阳侯为婚,又素名州县,轻义年少。义行太守事,行县至宛。时丞相史在宛传舍,立载肴酒,过谒丞相史。饮未竟,而义亦至,外吏白立,立语自如,义内谒径入,立乃下走。义既还,大怒,案立主守盗十金,贼杀不辜,缚送邓狱。掾夏恢以宛大县,恐见篡夺,白义可因随后行县送邓。义曰:「欲令都尉自送,则如勿收邪」。载环宛市乃送,吏民不敢动,威震南阳。后为弘农太守,迁河内太守、青州牧,所居著名,有父风烈,而劲正实过之。徙为东郡太守。数岁,平帝崩,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谓姊子上蔡陈丰曰:「莽今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择宗室幼稚者以为孺子,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藩,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捍国难。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惭于先帝。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丰年十八,勇壮,许诺。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信弟武平侯璜等,结谋举兵,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大将军。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郡国皆震。北至山阳,众十馀万。莽闻之大惧,乃遣孙建、王邑等,与义会战。义败见杀。呜呼,莽之乱汉酷矣,弑君窃国,罪贯浮于田阎,汉廷群臣曾无一以忠愤闻者。刘歆、刘宏皆宗室,至为莽国师、将军,义兵之西,歆反为莽屯宛,宏反为莽将兵。刘氏若此,它姓臣复何望哉!莽始闻义起师,会汉群臣,宣言周公摄政,管、蔡挟禄父畔周事,以义挟刘信比之。汉群臣皆云,不遭此变,不章圣德。其佞媚乃尔,又岂复有以忠愤兴者乎?于斯时也,独一翟文仲,能凭区区东郡,建倡大义,欲戴汉宗,为国诛逆,功虽不遂,其意象为如何?抑又闻义兵初兴,三辅人霍鸿辈并起应义,谋攻长安,众至十馀万,亦不可谓无人助也。莽方惶惧,至不能食,日夜抱孺子,告祷高庙,放《大诰》作策,班行天下,谕当反政孺子意。使义此时得一战胜,则戮元凶如摧枯,复明辟如反手,功必成矣。不幸至于遽败,犹宜录其忠义大节,标表而旌明之。班氏作史,既不为义特书,而附见于方进传后,又讥义不量力以陨其宗,《春秋》褒贬之旨,固如是乎?义言「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惭于先帝」,情辞慷慨,固以陨宗殉国自期矣,不量力而死,孰与事汉贼而生乎?固之评于是为大失,因补其遗,作《汉忠臣翟义传》。
故东郡太守翟义为汉诛莽不胜而死其事甚伟而郡人不知祀之余始请祀于名宦祠为作翟义公歌 明 · 王世贞
押词韵第一部
东郡太守翟义公,欲嘘炎烬为长虹。
皇天未启赤符子,一寸血作千家红。
汝南殃及枯骨冢,濮阳改筑鲸鲵宫。
中原掩耳宣大诰,偷泪自咏平陵东。
侯王吏民四十万,何面死谒隆准翁。
昆阳雷动虎踪灭,太液波沸蛙声穷。
高庙不请政君罪,云台但书列宿功。
秪今魏守祀名绩,俎豆不载何其蒙。
尔曹只知狄司空,近闻依稀田侍中。
世间万事在反掌,成败那得论英雄。
椒浆一洒千古泪,灵旗忽若摇空濛。
忆昨彭城过廉里,里中老人誇大龚。
汉家九鼎二子在,呜呼岂系桐江风。
翟义 其一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汉书摘咏
义兵东郡怒如雷,孺子看他抱几回。
此事不宜成败论,真人白水惜迟来。
翟义 其二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汉书摘咏
移檄如何檄不传,当时四海失心肝。
可怜一段周公诰,抄与千年发指看。
翟义 其三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汉书摘咏
五侯十将几多时,择到刘婴事可知。
天下岂无人似我,伤心周孔诈群儿。
翟义 其四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汉书摘咏
只求先帝识名埋,臣父高陵骨尽灰。
道路不须重饮恨,同坑万鬼嚼奸来。
翟义 其五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汉书摘咏
再拜君前一炷香,报君一语笑应狂。
虞时匕首天边斗,此虏团团转未央。
翟义 其六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汉书摘咏
太息长安火赤眉,更无人记徙薪时。
新恩若准封闾墓,姊子陈丰亦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