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李固引语 汉 · 无名氏
 押寒韵
《后汉书》王龚传曰:深疾宦官专权。上书极言其状。请加放斥。诸黄门各使宾客诬奏罪。顺帝命亟自实。前据李固时为大将军梁商从事中郎。乃奏记梁商曰:宜加表救。济王以之艰难。语曰:
善人在患。饥不及餐(○《后汉书》王龚传。)
飞章虚诬李固顺帝时 东汉 · 马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八
臣闻君不稽古,无以承天;
臣不述旧,无以奉君。
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
斯所谓聿追来孝,不失臣子之节者。
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离间近戚,自隆支党。
至于表举荐达。
例皆门徒;
及所辟召,靡非先旧
或富室财赂,或子婿婚属,其列在官牒者,九四十九人。
又广选贾竖,以补令史,募求好马,临窗呈试。
出入逾侈,辎軿曜日。
大行在殡,路人掩涕,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
山陵未成,违矫旧政,善则称己,过则归君,斥逐近臣,不得侍送,作威作福,莫之甚臣闻台辅之位,实和阴阳,璇玑不平,寇贼奸轨,则责在太尉
受任之后,东南跋扈,两州数郡,千里萧条,兆人伤损,大化陵迟,而诋疵先主,苟肆狂狷
存无廷争之忠,没有诽谤之说。
夫子罪莫大于累父,臣恶莫深于毁君。
之过衅,事合诛辟(《后汉·李固传》按:《吴祐传》云:「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马融在坐,为草章。」《马融传》云:「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
李子坚 东汉 · 刘騊駼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下车负乘,剧贼未擒(《文选·范蔚宗后汉宦者传论》注)
吏民强犷,比屋为贼(又沈约《齐安陆昭王碑》注)
上书荐黄琼李固复条便宜四事 东汉 · 郎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
臣前对七事,要政急务,宜于今者,所当施用。
诚知愚浅,不合圣听,人贱言废,当受诛罚,怔营惶怖,靡知厝身。
臣闻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海也;
聘贤选助,将以安天下也。
昔唐尧在上,群龙为用,文、武创德,周、召作辅,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
《诗》云:「赫赫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宣王是赖,以致雍熙。
陛下践阼以来,勤心众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是以灾害屡臻,四国未宁。
臣考之国典,验之闻见,莫不以得贤为功,失士为败。
且贤者出处,翔而后集,爵以德进,则其情不苟,然后使君子耻贫贱而乐富贵矣。
若有德不报,有言不酬,来无所乐,进无所趋,则皆怀归薮泽,修其故志矣。
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
不用之,则逆天统,违人望。
天统则灾眚降,违人望则化不行。
灾眚降则下呼嗟,化不行则君道亏。
四始之缺,五际之厄,其咎由此。
岂可不刚健笃实,矜矜栗栗,以守天功盛德大业乎?
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乐道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又果于从政,明达变复。
朝廷前加优宠,宾于上位。
入朝日浅,谟谋未就,因以丧病,致命遂志。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善人为国,三年乃立。
天下莫不嘉朝廷有此良人,而复怪其不时还任。
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极养贤之礼,徵反京师,以慰天下。
处士汉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艺,履之仁。
洁白之节,情同皎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时莫及。
元精所生,王之佐臣,天之生,必为圣汉,宜蒙特徵,以示四方。
夫有出伦之才,不应限以官次。
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子奇稚齿,化阿有声。
若还,任以时政,伊尹、传说不足为比,则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臣顗明不知人,伏听众言,百姓所归,臧否共叹。
愿问百僚,核其名行,有一不合,则臣为欺国。
惟留圣神,不以人废言。
谨复条便宜四事,附奏于左:
一事:孔子作《春秋》,书「正月」者,敬岁之始也。
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顺助元气,含养庶类。
如此,则天文昭烂,星辰显列,五纬循轨,四时和睦。
不则太阳不光,天地溷浊,时气错逆,霾雾蔽日。
自立以来,累经旬朔,未见仁德有所施布,但闻罪罚考掠之声。
夫天之应人,疾于影响,而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
日者太阳,以象人君。
政变于下。
日应于天,清浊之占,随政抑扬。
天之见异,事无虚作。
岂独陛下倦于万机,帏幄之政有所阙欤?
何天戒之数见也?
臣愿陛下发扬乾刚,援引贤能,勤求机衡之寄,以获断金之利。
臣之所陈,辄以太阳为先者,明其不可久暗,急当改正。
其异虽微,其事甚重,臣言虽约,其旨甚广。
惟陛下乃眷臣章,深留明思。
二事:孔子曰:「雷之始发《大壮》始,君弱臣强从《解》起。
今月九日十四日,《大壮》用事,消息之卦也。
于此六日之中,雷当发声,发声则岁气和,王道兴也。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雷者,所以开发萌牙,辟阴除害。
万物须雷而解,资雨而润。
故《经》曰:「雷以动之,雨以润之」。
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雷应节,不则发动,当震反潜。
故《易传》曰:「当雷不雷,太阳弱也」。
今蒙气不除,日月变色,则其效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随时进退,应政得失。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璇玑动作,与天相应。
雷者号令,其德生养。
号令殆废,当生而杀,则雷反作,其时无岁。
陛下若欲除灾昭祉,顺天致和,宜察臣下尤酷害者,亟加斥黜,以安黎元,则太皓悦和,雷声乃发。
三事:去年十月二十日癸亥,太白与岁星合于房、心。
太白在北,岁星在南,相离数寸,光芒交接。
房、心者,天地明堂布政之宫。
《孝经钩命决》曰:「岁星守心,年谷丰登」,《尚书洪范记》曰:「月行中道,移节应期,德厚受福,重华留之」。
重华者,谓岁星在心也。
今太白从之,交合明堂,金木相贼,而反同合,此以阴陵阳,臣下专权之异也。
房、心东方,其国主宋。
《石氏经》曰:「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
今金木居东,岁星在南,是为出右,恐年谷不成,宋人饥也。
陛下宜审详明堂布政之务,然后妖异可消,五纬顺序矣。
四事:《易传》曰:「阳无德则旱,阴僭阳亦旱」。
阳无德者,人君恩泽不施于人也。
阴僭潜阳者,禄去公室,臣下专权也。
自冬涉,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
朝廷劳心,广为祷祈,荐祭山川,暴龙移布。
臣闻皇天感物,不为伪动,灾变应人,要在责己。
若令雨可请降,水可攘止,则岁无隔并,太平可待。
然而灾害不息者,患不在此也。
立春以来,未见朝廷赏录有功,表显有德,存问孤寡,赈恤贫弱,而但见洛阳都官奔车东西,收系纤介,牢狱充盈。
臣闻恭陵火处,比有光曜,明此天灾,非人之咎。
丁丑大风,掩蔽天地。
风者号令,天之威怒,皆所以感悟人君忠厚之戒。
又连月无雨,将害粟麦。
若一谷不登,则饥者十三四矣。
陛下诚宜广被恩泽,贷赡元元。
昔尧遭九年之水,人有十年之蓄者,简税防灾,为其方也。
愿陛下早宣德泽,以应天功。
若臣言不用,朝政不改者,立夏之后,乃有澍雨,于今之际,未可望也。
若政变于朝而天不雨,则臣为诬上,愚不知量,分当鼎镬(《后汉·郎顗传》)
赵峻太傅李固太尉建康元年八月丁丑,时冲帝初立) 东汉 · 顺烈梁后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
三公国之桢干,朝廷取正,以成断金。
太尉赵峻,贰掌枢衡,有匪石不二之心。
大司农李固,公族之苗,忠直不回,有史鱼之风。
其以太傅太尉,参录尚书(《艺文类聚》四十八,《御览》二百八,又二百八,又二百十,并引《汉官仪》)
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其一 764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六 山水类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简易高人意(一作体),匡床火炉。
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
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
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
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其二 764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六 山水类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范蠡舟 王乔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一作身老)恨空闻。
范蠡偏小,王乔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其三 764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六 山水类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
野桥(一作楼)子细,沙岸绕微茫。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浮查并坐得(一作相并坐),仙老暂相将。
李太尉 北宋 · 文同
 押词韵第五部
昏雺翳紫极,横霓势光大。
妖威集凶冀,忍秽实中赖。
奸铓日增剡,谁汝触取害。
骄根愈自固,所植利孱昧。
容容彼群辅,窜伏皆鼠辈。
侧视况未敢,肯复形叹慨。
太尉汉中士,气引八极外。
岌然处大麓,天下耸风采。
自开煮饼祸,贼意已莫快。
移书沥愤胆,语激益睚眦。
罹冤卒用此,数与六九会。
基兹被沈酷,燮免乃天贷。
高忠揭万古,宇宙莫能载。
垂晶耀简策,粪土视广戒。
归来葬硗埆,祠冢兹俨在。
宏垣敞深豁,巨木森晻暧。
神灵皎如日,过者知再拜。
同愚忝郡寄,公里曰境内。
心期款举像,所顾官有碍。
精衷托明酌,举手向东酹。
李固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栾城后集》卷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九
孔子颜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用而不行,则何以利人?
舍而不藏,则何以保身?
圣人之于天下,理极于是而已。
陈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宣淫于朝,泄冶强谏以死。
《春秋》书之曰:「陈杀其大夫泄冶」。
君虽无道,而泄冶亦名,以为无益于事而害其身,君子不为也。
李固立于顺、桓之间,内无愧于其心,外无负于其人。
东汉名臣,如一二人耳!
然事有可恨者。
冲帝之亡也,欲立清河王蒜梁冀不从而立质帝
质帝之亡也,复以清河为请,与胡广赵戒同谋。
广、戒惧而中变独与杜乔争之。
积怒愤发,策免而立桓帝
其后岁馀,刘文、刘鲔谋立清河遂诬与文、鲔通谋,杀之。
吾窃怪三公,再欲立而不克。
如豺狼,疾之如仇雠。
独一太后知其贤,欲宥之而不能。
虽贪立贤君、存汉社稷,势必无成矣。
一举不中,奉身而去,得免于祸,斯已幸矣。
再更大变,固守前议,迟迟不去,以陷于大戮,则之死,仅自取也。
不然,如之贤,吾何间然哉?
李固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二、《淮海集》卷二○、《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五一
取天下者必有功臣,守天下者必有名臣。
虽然,有国家者宁无功臣,不可以无名臣。
何则?
功臣以乘便逐利为能,名臣以伏节死义为任也。
西汉之末,海内承平,四夷宾服,而王氏窃持国柄,谈笑而辄移之;
东汉之季,奸雄崛起,中原大乱,而曹公睥睨神器,终身不敢取。
臣尝疑焉。
及读李固杜乔之诛,门生弟子贯械腰鈇锧,愿俱死者相属,然后始知其所以然也。
何则?
西汉功臣也。
西汉高祖马上得天下,不悦诸生,其取人也先器识,所以朝多功臣,则乘便逐利者众,形不便势不利彼不为也。
故晚节末路,王凤用事,王章以直言被诛,而天下靡然以苟患失之为风矣。
其大臣如张禹孔光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其清节之士,如龚胜郭钦蒋诩之徒,亦不过谢病免归而已。
其风如此,乱臣贼子奈何而有惧哉?
此王氏所以谈笑而移之也。
东汉光武不任功臣,锐意文士,其取人也先经术,所以朝多名臣,则伏节死义者众。
节之所在,义之所存,彼必为也。
故晚节末路,梁冀擅命,杜乔以死抗之,而天下靡然以杀身成仁为俗矣。
其大臣如陈蕃黄琬辈,皆捐覆宗族,以急国家之难。
党锢之士,如李膺、任密、范滂之徒,至连颈就诛而无愠色。
其俗如此,乱臣贼子柰何而不惧哉?
曹公之所以终身而不敢取也。
西汉易亡而复兴,东汉难亡而易绝者何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故三代之君,其始也,虽势强大,非有仁心则不兴。
及其季也,虽德失政乱,非有不仁之罪则不绝。
哀、成之君失德甚矣,然其事止于女宠佞幸而已,未犯不仁之罪也,故国亡而复兴。
桓、灵之时无道极矣,钩党之狱,忠臣义士死者百有馀人,诸所夷灭至不可胜数,则是不仁之罪已贯盈矣,故国亡而遂绝。
此亦理之必至,事之固然,无足怪也。
呜呼,国者天下之大器也,君臣者相与持此器者也。
视器之安危,则知人之能否;
视国之理乱,则知君臣之贤不肖。
以二汉论之,报施之道其不殊也如此,然则为君臣者可不戒哉?
李固道中怀寄杜邯郸(青堂在县廨中。辛酉三月赋)1081年3月 北宋 · 贺铸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魏县
西望丛台百尺间,车轮无角不知还。
大夫庭下长无讼,谁伴青堂整日闲。
李固乡偶书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五、《跨鳌集》卷三○
唐识者为谏大夫讳阳城馆,为隐君子讳浩然亭。
孔子邾仪父,贤纪季,贤季子、季友,故书字而不书名
贤公孙公子,故书氏而不书字。
宰孔,贤司马司城,故书官而不书氏。
夷伯,故书谥而不书官
夫贤者之名而不讳,是天下无可讳者。
某宦游至兹,窃念太尉之讳与其邑名同,自汉到今,千有馀岁。
学士大夫与夫走卒厮养,逮其乡之人,独不为公避,何哉?
太尉名节耀史牍,其忠义度越后世。
阳嘉初,对天子斥阿母,诃刺外戚,抨屏宦官,顺冲、质不永汉祚,三绝跋扈将军,利在幼弱,太尉专欲立清河王正议蹇蹇,迄无一人助。
胡赵媕婀,使狂澜倒翻,而群飞刺天,于是国纪断尽已矣。
天下事乃有如此者。
馀训遗烈,至其子复不肯立王,而其女又能戒变以远祸,门生故吏,亦守义不惑,虽千万世亡进矣。
噫!
桥玄墓下,宜沃酎以过车;
岘首山中,尝见碑而堕泪
终藉当涂之力,薄论事以回天;
庶令行道之人,知入门而问讳。
况如在之灵,虽则无求于当世,而好古之士,或将有感于斯文。
年月日书。
李固1170年 南宋 · 范成大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洪河万里界中州,倒捲银潢聒地流。
列弩燔梁那可渡,向来天数亦人谋。
李固杜乔所处如何论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七、《南轩集》卷一七、《南宋文范》卷五五
李、杜二公精忠劲节,不惮杀身,百世之下凛乎犹有生气,其视胡广赵戒辈真不翅如粪土也。
但恨于几会节目之间,处之未尽要,是于《春秋》提纲之法讲之不素耳。
李固方举于朝,即就梁商之辟。
商虽未有显过,然如之志业,其进也将以正邦,殆不可以苟也;
一为之属,即涉梁氏宾客,事必有牵制者矣,此其失之于前也。
方质帝之弑也,首相,又质帝忍死有语之以被毒之事,则任是责者非而谁?
质帝既不幸,便当召尚书发冀奸,正大义,显言于朝,则忠臣义士孰不应
冀虽势盛,然名其为贼,逆顺理殊,盖可诛也。
此间不容发之时,而昧夫大几,独推究侍医等,举动迂缓,使冀得以措手,大义不白,人心日以解弛。
其几既失,故身据大位,当大权,持大义,而返听命受制于贼,岂不惜哉!
此其失之于后也。
夫以冀之悖逆,而固且奏记与议所立,岂不知冀心之所存哉?
失太阿之柄,而陵迟至此耳。
之不白发冀罪,非党梁氏也,恐事之不成无益,故欲隐忍以待清河王之立,庶几可扶社稷。
而不知天下大变,己为冢宰,理当明义以正之,事之成与不成,盖非所问。
况如前所论逆顺之理,冀决无以逭死邪?
之隐忍乃所以成冀奸谋,杀身不足道,而社稷受害矣。
者,尽其忠国之心,而无克乱之才,可胜惜哉!
杜乔九卿中,若怀是见,必赞为之矣。
及继为相,已制命于冀矣。
相与就死,呜呼悲夫!
李固碑文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七、《浪语集》卷一五
兴元南郑,有汉故太尉李公之碑。
其刻文皆古佐书,遗汉之珉宝也。
绍兴中杨太尉安抚利州东路,其镇在兴元
作舍落成,求石为志甚亟。
尉无以塞命,磨是碑应之。
太尉闻而怒曰:「而岂不知李太尉先汉名臣,以予武人,寘诸有过地尔」!
谋黜尉,不果。
世以李公之正,汉碑之古,字书之法,刻画之妙,所宜传示来世,永永无穷,一旦没于庸人,可为碑吊。
走则异是,故以悱辞发之。
其辞曰:
太极浑浑,权舆地天兮,嘻!
品物流形,贞于本原兮,嘻!
总总林林,孰识其然兮,嘻!
顾之无后,望之无前兮,嘻!
窍心有九,莫适穷研兮,嘻!
开辟来今,胡得而言兮,嘻!
胡得而言,是以为全兮,嘻!
自古在昔,圣人有作兮,嘻!
无遵一行,无宗一学兮,嘻!
绝地通天,际充寥廓兮,嘻!
穷仁非仁,至乐非乐兮,嘻!
荡荡无名,无能以度,是以为先觉兮,嘻!
君子爱人,当以道兮,嘻!
皇极神人,玄灏灏兮,嘻!
万古无言,宁可考兮,嘻!
老也后天,名寿考兮,嘻!
惟后侯之修直兮,嘻!
亶降精于神极兮,嘻!
冠芙蓉而缨荪兮,嘻!
怀明珠而佩兰兮,嘻!
更汉祚之中衰兮,嘻!
蹇正揆而扶持兮,嘻!
纷萧艾之塞途兮,嘻!
抵党人于艰危兮,嘻!
名砾坯为美玉兮,嘻!
指骊珠为鱼目兮,嘻!
余执金而宁毙兮,嘻!
视衮章如牢狴兮,嘻!
䔾车余服有遗芳兮,嘻!
斐萋贝锦漫成章兮,嘻!
地久天长同久长兮,嘻!
美好善兮惟昔人,嘻!
丰碑勒铭兮颂成仁,嘻!
嗟嗟节义兮,等太虚之无垠,嘻!
是何为兮,为坚父之道信,嘻!
亘千龄而犹建兮,其谁知夫至贞?
嘻!
秉山石兮郑之尉,嘻!
李公兮达其意,嘻!
磨贞珉兮明至义,嘻!
惟公道兮不以兹而兴替,嘻!
子瞻伐于山东兮,嘻!
仲尼残于杏坛兮,嘻!
一圣二公何非兮,嘻!
树伐碑亡,行当不疑兮,嘻!
汉李固太尉 南宋 · 曹彦约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生死忠邪未易穷,其如国脉是非中。
谁知刺骨翻为福,不念捐躯有此忠。
一日太阿归跋扈,百年黄钺授奸雄。
不然彼亦何为者,敢肇兵端起邺宫。
李固 元 · 李谷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身在危邦有盛名,从来未免几公卿。
君今不去宁无罪,梁氏门生有马生。
李固(庆相) 明末清初 · 河溍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台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九月偏惊坡友逝,是冬谁料我公亡。
情因旧好增悲痛,念到时艰倍叹伤。
百里仁声闻玉陛,一方遗泽在桐乡
丹旌北向杨州路,哭望行云涕泪滂。
冬夜读后汉书李固杜乔戊午 晚清 · 李慈铭
 出处:白华绛柎阁诗丁
严冬夜气肃,坐读李杜传。
二公志违天,岂计死捍难。
危言留信史,寸心与不烂。
鬼神共回薄,金石立可贯。
中流悬一壶,万古竟长旦。
回复涕泗下,孤愤触羁贱。
悲风起中宵,静听万物战。
吾心出光明,短檠一灯敛。
奇节在天地,读书兆忧患。
名士固不祥,惨恻迫世乱。
杀身以成仁,卑末无自见。
紞紞更鼓终,掩卷起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