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与孙权书 其一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吴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又《艺文类聚》六十六,《御览》八百三十一)。
与孙权书 其二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东汉末 · 阮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三、文选卷四十二
离绝以来,于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孤怀此心,君岂同哉!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心忿意危,用成大变。若韩信伤心于失楚,彭宠积望于无异,卢绾嫌畏于已隙,英布忧迫于情漏,此事之缘也。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岂若淮阴捐旧之恨。抑遏刘馥,相厚益隆,宁放朱浮显露之奏。无匿张胜贷故之变,匪有阴构贲赫之告,固非燕王淮南之舋也。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示之以祸难,激之以耻辱,大丈夫雄心,能无愤发。昔苏秦说韩,羞以牛后,韩王按剑作色而怒,虽兵折地割,犹不为悔,人之情也。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既惧患至,兼怀忿恨,不能复远度孤心,近虑事势,遂赍见薄之决计,秉翻然之成议。加刘备相扇扬,事结舋连,推而行之。想畅本心,不愿于此也。孤之薄德,位高任重,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怀集异类,喜得全功,长享其福。而姻亲坐离,厚援生隙,常恐海内多以相责,以为老夫苞藏祸心,阴有郑武取胡之诈,乃使仁君翻然自绝。以是忿忿,怀惭反侧,常思除弃小事,更申前好,二族俱荣,流祚后嗣,以明雅素中诚之效。抱怀数年,未得散意。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尽谷殚,无所复据,徙民还师,又非瑜之所能败也。荆土本非己分,我尽与君,冀取其馀,非相侵肌肤,有所割损也。思计此变,无伤于孤,何心自遂于此,不复还之。高帝设爵以延田横,光武指河而誓朱鲔,君之负累,岂如二子?是以至情,愿闻德音。往年在谯,新造舟舡,取足自载,以至九江,贵欲观湖漅之形,定江滨之民耳,非有深入攻战之计。将恐议者大为己荣,自谓策得,长无西患,重以此故,未肯回情。然智者之虑,虑于未形;达者所规,规于未兆。是故子胥知姑苏之有麋鹿,辅果识智伯之为赵禽。穆生谢病,以免楚难;邹阳北游,不同吴祸。此四士者,岂圣人哉?徒通变思深,以微知著耳。以君之明,观孤术数,量君所据,相计土地,岂势少力乏,不能远举,割江之表,宴安而已哉?甚未然也!若恃水战,临江塞要,欲令王师终不得渡,亦未必也。夫水战千里,情巧万端。越为三军,吴曾不禦;汉潜夏阳,魏豹不意。江河虽广,其长难卫也。凡事有宜,不得尽言,将修旧好而张形势,更无以威胁重敌人。然有所恐,恐书无益。何则?往者军逼而自引还,今日在远而兴慰纳,辞逊意狭,谓其力尽,适以增骄,不足相动,但明效古,当自图之耳。昔淮南信左吴之策,汉隗嚣纳王元之言,彭宠受亲吏之计,三夫不寤,终为世笑。梁王不受诡胜,窦融斥逐张玄,二贤既觉,福亦随之。愿君少留意焉。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上令圣朝无东顾之劳,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快哉!若忽至诚以处侥幸,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所谓小人之仁,大仁之贼,大雅之人,不肯为此也。若怜子布,愿言俱存,亦能倾心去恨,顺君之情,更与从事,取其后善。但禽刘备,亦足为效。开设二者,审处一焉。闻荆杨诸将,并得降者,皆言交州为君所执,豫章距命,不承执事,疫旱并行,人兵减损,各求进军,其言云云。孤闻此言,未以为悦。然道路既远,降者难信,幸人之灾,君子不为。且又百姓国家之有,加怀区区,乐欲崇和,庶几明德,来见昭副,不劳而定,于孤益贵。是故按兵守次,遣书致意。古者兵交,使在其中,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复之义。濯鳞清流,飞翼天衢,良时在兹,勖之而已。
报孙权移书 东汉 · 李术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六
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吴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
为荀彧与孙权檄 东汉末 · 王粲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
故使周曜、管容、李恕、张涉、陈光勋之徒,将帅战士,就渤海七八百里阴习舟楫,四年之内,无日休解。今皆击棹若飞,回柁若环者也(《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七,又一百三十八)。
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建兴六年十一月)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勿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失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巨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宾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云: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
与吴王书(案:《诸葛氏集目录》「与孙权书」第十四)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所送白眊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一,《御览》三百四十一)。
拒答孙权 蜀汉 · 刘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七
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于操。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乘其隙,非长计也(《蜀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报孙权 其一 蜀汉 · 刘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七
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吴志·鲁肃传》)。
报孙权 其二 蜀汉 · 刘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七
益州不明,得罪左右。庶几将军高义,上匡汉朝,下辅宗室。若必寻干戈,备将放发于山林,未敢闻命(《华阳国志》六。案:此即《吴志》文,但小异耳。)。
诏答吴王(黄初三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老虏边窟,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罢弊,外困智力,故见身于鸡头,分兵拟西陵,其计不过谓可转是前迹以摇动江东。根未著地,摧折其支,虽未刳备五藏,使身首分离,其所降诛,亦足使虏部众凶惧。昔吴、汉先烧荆门,后发夷陵,而子阳无所逃其死;来歙始袭略阳,文叔喜之,而知隗嚣无所施其巧。今讨此虏,正似其事,将军勉建方略,务全独克(《吴志·吴王传》二注引《魏书》载诏答。)。
诏责孙权(黄初三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权前对浩周自陈,不敢自远,乐委质,长为外臣。又前后辞旨,头尾击地,此鼠子自知不能保尔许地也。又今与周书,请以十二月遣子,复欲遣孙长绪、张子布随子俱来,彼二人皆权股肱心腹也。又欲为子于京师求妇,此权异心之明效也(《吴志·大帝传》主引《魏略》)。
策命孙权九锡文(黄初二年十一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劳大者禄厚,德盛者礼丰。故叔旦有夹辅之勋,太公有鹰扬之功,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章元功,殊异贤哲也。近汉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也。朕以不德,承运革命,君临万国,秉统天机,思齐先代,坐而待旦。惟君天资忠亮,命世作佐,深睹历数,达见废兴,远遣行人,浮于潜汉。望风景附,抗疏称藩,兼纳纤絺南方之贡,普遣诸将来还本朝,忠肃内发,款诚外昭,信著金石,义盖山河,朕甚嘉焉。今封君为吴王,使使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锡君青土,苴以白茅,对扬朕命,以尹东夏。其上故骠骑将军南昌侯印绶符策。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君绶安东南,纲纪江外,民夷安业,无或携贰,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君务财劝农,仓庾盈积,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君化民以德,礼教兴行,敦义崇让,内外咸和(二语从《书钞》补。),是用锡君轩县之乐。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君运其才谋,官方任贤,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君显直厝枉,群善必举(二语从《书钞》补。),忠勇并奋,清除奸慝,是用锡君虎贲之士百人。君振威陵迈,宣力荆南,枭灭凶丑,罪人期得,是用锡君鈇钺各一。君文和于内,武信于外,禽讨逆节,折冲掩难(二语从《书钞》补。)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忠肃为基,恭勤为德,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钦哉!敬敷训典,以服朕命,以勖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吴志·大帝权传》二。《北堂书钞》三十,又《艺文类聚》五十三)。
报吴孙权(黄初三年正月癸亥)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昔隗嚣之毙,祸发枸邑;子阳之禽,变起捍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魏志·文帝纪》注引《魏书》)。
又报吴主孙权(黄初三年九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君生于扰攘之际,本有纵横之志,降身奉国,以享兹祚。自君策名已来,贡献盈路。讨备之功,国朝仰成。埋而掘之,古人之所耻。朕之与君,大义已定,岂乐劳师远临江汉?廊庙之议,王者所不得专。三公上君过失,皆有本末。朕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故先遣使者犒劳,又遗尚书、侍中践修前言,以定任子。君遂设辞,不欲使进,议者怪之。又前都尉浩周劝君遣子,乃实朝臣交谋,以此卜君,君果有辞,外引隗嚣遣子不终,内喻窦融守忠而已。世殊时异,人各有心。浩周之还,口陈指麾,益令议者发明众嫌,终始之本,无所据杖,故遂俯仰从群臣议。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凄怆动容。即日下诏,敕军但深沟高垒,不得妄进。若君必效忠节,以解疑议,登身朝到,夕召兵还。此言之诚,有如大江(《吴志·吴主权纪》黄武元年)!
与孙权书 其一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前使于禁及王惇去时所道吾纤骊马,本欲使禁自致之,念将军倘欲速得,今故先以付徐奉往。此二马朕之常所自乘,甚调良善,走数万匹之极选者,乘之真可乐也。中国虽饶马,其知名绝足,亦时有之耳(《艺文类聚》九十三,《御览》八百九十四)。
与孙权书 其二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知己选择见船,最大樟材者六艘,受五百石,从沔水送付樊口(《御览》七百七十)。
与孙权书 其三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今因赵咨致文马一匹,白鼲子裘一领,石蜜五斛,鳆鱼千枚(《御览》八百五十七,九百三十八)。
答太祖遣咨孙权称臣 曹魏 · 王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孙权前笺自诡,躬讨虏以补前愆;后疏称臣,以明无二。牙兽屈膝,言鸟告欢,明珠南金,远珍必至。情见乎辞,效著乎功。三江五湖,为沼于魏。西吴东越,化为国民。鄢郢既拔,荆门自开。席卷巴蜀,形势已成。重休累庆,杂沓相随。承旨之日,抚掌击节。情之畜者,辞不能宣(《魏志·王朗传》》注引《魏略》)。
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诗 西晋 · 陆机
皇储延髦俊,多士出幽遐。
过蒙时来运,与子游承华。
执笏崇贤内,振缨层城阿。
毕刘赞文武,潘生莅邦家。
感别怀远人,愿言叹以嗟(○《类聚》二十九。本集五。《诗纪》二十五。又《类聚》三十一及六十七引华、阿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