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奏劾赵皇后姊娣 西汉 · 解光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六
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产子,子隐不见。
臣遣从事掾业史望验问知状者掖庭狱丞籍武,故中黄门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后数月,晓入殿中,见宫腹大,问宫。宫曰:「御幸有身」。其十月中,宫乳掖庭牛宫令舍,有婢六人。中黄门田客(《汉纪》作田闳)。持诏记,盛绿绨方底,封御史中丞印,予武曰:「取牛宫令舍妇人新产儿,婢六人,尽置暴室狱,毋问儿男女,谁儿也」!武迎置狱。宫曰:「善臧我儿胞,丞知是何等儿也」!后三日,客持诏记与武,问「儿死未?手书对牍背」。武即书对:「儿见在,未死」。有顷,客出曰:「上与昭仪大怒,奈何不杀」?武叩头啼曰:「不杀儿,自知当死;杀之,亦死」!即因客奏封事,曰:「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惟留意」!奏入,客复持诏记予武曰:「今夜漏上五刻,持儿与舜,会东交掖门」。武因问客:「陛下得武书,意何如」?曰:「瞠也」。武以儿付舜。舜受诏,内儿殿中,为择乳母,告:「善养儿,且有赏。毋令漏泄」!舜择弃为乳母,时儿生八九日。后三日,客复持诏记,封如前予武,中有封小绿箧,记曰:「告武以箧中物书予狱中妇人,武自临饮之」。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曰:「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女自知之」!伟能即宫。宫读书已,曰:「果也,欲姊弟擅天下!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今儿安在?危杀之矣!奈何令长信得闻之」?宫饮药死。后宫婢六人召入,出语武曰:「昭仪言女无过。宁自杀邪,若外家也?我曹言愿自杀」。即自缪死。武皆表奏状。弃所养儿十一日,宫长李南以诏书取儿去,不知所置。
许美人前在上林涿沐馆,数召入饰室中若舍,一岁再三召,留数月或半岁御幸。元延二年怀子,其十一月乳。诏使严持乳医及五种和药丸三,送美人所。呼客子、偏、兼闻昭仪谓成帝曰:「常绐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来,许美人儿何从生中?许氏竟当复立邪」!怼,以手自捣,以头击壁户柱,从床上自投地,啼泣不肯食,曰:「今当安置我,欲归耳」!帝曰:「今故告之,反怒为!殊不可晓也」。帝亦不食。昭仪曰:「陛下自知是,不食为何?陛下常自言『约不负女』,今美人有子,竟负约,谓何」?帝曰:「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使天下无出赵氏上者,毋忧也」!后诏使严持绿囊书予许美人,告严曰:「美人当有以予女,受来,置饰室中帘南」。美人从苇箧一合盛所生儿,缄封,及绿囊报书予严。严持箧书,置饰室帘南去。帝与昭仪坐,使客子解箧缄。未已,帝使客子、偏、兼皆出,自闭户,独与昭仪在,须臾开户,呼客子、偏、兼,使缄封箧及绿绨方底,推置屏风东。恭受诏,持箧方底予武,皆封以御史中丞印,曰:「告武:箧中有死儿,埋屏处,勿令人知」。武穿狱楼垣下为坎,埋其中。
故长定许贵人及故成都、平阿侯家婢王业、任㛤、公孙习前免为庶人,诏召入,属昭仪为私婢。成帝崩,未幸梓宫,仓卒悲哀之时,昭仪自知罪恶大,知丛等故许氏、王氏婢,恐事泄,而以大婢羊子等刚予业等各且十人,以慰其意,属无道我家过失。
元延二年五月,故掖庭令吾丘遵谓武曰:「掖庭丞吏以下皆与昭仪合通,无可与语者,独欲与武有所言。我无子,武有子,是家轻族人,得无不敢乎?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堕者无数,欲与武共言之大臣,票骑将军贪耆钱,不足计事,奈何令长信得闻之」?遵后病困,谓武:「今我已死,前所语事,武不能独为也,慎语」!
皆在今年四月丙辰赦令前。臣谨案永光三年男子忠等发长陵傅夫人冢。事更大赦,孝元皇帝下诏曰:「此朕不当所得赦也」。穷治,尽伏辜,天下以为当。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前平安刚侯夫人谒坐大逆,同产当坐,以蒙赦令,归故郡。今昭仪所犯尤悖逆,罪重于谒,而同产亲属皆在尊贵之位,迫近帷幄,群下寒心,非所以惩恶崇谊示四方也。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汉书·外戚》下《孝成赵皇后传》)。
贬徙赵太后诏(元寿二年七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哀帝崩,王莽白太后,诏有司。)。
废赵皇后诏(元寿二年八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失妇道,无共养之礼,而有狼虎之毒,宗室所怨,海内之雠也,而尚在小君之位,诚非皇天之心。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今废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汉书·外戚传》)。
答赵皇后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因阅来奏,喜庆交集。夫妻之私,义均一体;社稷之重,嗣续其先。妊体方初,保绥宜厚。药有性者勿举,食无毒者可亲。有恳求上,无烦笺奏,口授宫使可矣(秦醇《赵飞燕别传》)。
奏上赵皇后书贺正位 其一 西汉 · 赵昭仪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天地交畅,贵人姊及此令吉。光登正位,为先人休,不堪喜豫,谨奏上二十六物以贺:金屑组文茵一铺,沈水香莲心碗一面,五色同心大结一盘,鸳央万金锦一匹,琉璃屏风一张,枕前不夜珠一枚,含香绿毛狸藉一铺,通香虎皮檀象一座,龙香握鱼二首,独摇宝莲一铺,七出菱花镜一签,精金彄环四指,若亡绛绡单衣一袭,香文罗手藉三幅,七回光雄肪发泽一盎,紫金被褥香炉一枚,文犀辟毒箸一双,碧玉膏签一合(《赵飞燕外传》)。
奏上赵皇后书贺正位 其二 西汉 · 赵昭仪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金华紫轮帽,金华紫罗面衣,织成上襦,织成下裳(一作「下裾」),五色文绶,鸳鸯襦,鸳鸯被,鸳鸯褥,金错绣裆,七宝綦履,五色文玉环,同心七宝钗,黄金步摇,合欢(一作「合浦」)圆珰。琥珀枕,龟文枕,珊瑚玦,马瑙彄,云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华扇,五明扇,云母屏风,琉璃屏风,五层金博山香炉,回风扇(一作「席」),椰叶席,同心梅,合枝李,青木香,沈水香,香螺厄,九真雄麝香(一作「九真雄黄麝香」),七枝镫(《西京杂记》上)。
谏立赵皇后疏 西汉 · 王仁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三
臣闻立后妃者,王教之大端,三纲之本理,治道所由废兴也,社稷所以存亡也。故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妺嬉。殷之兴也以有娀,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文母,亡也以褒姒。夫三代安危,后主所观,是以圣王必审举措,察操行,以计胜色者昌,以色胜计者亡。无盐宿瘤,天下之丑女也,齐二君以计胜色,立为后,皆以折冲安国。今许后以罪废,遂事已往,于是欲立后妃,宜得殊异于前。上当奉宗庙,下令万民有所法则。河鲂河鲤,齐姜宋子,诗人所高,万乘之主,当持久长,非一切毕决目前者。骊姬乱晋,吴姬危赵,夫媵妾非天下之母,为玩弄可也。昔姜后崇礼,宣王中兴;樊姬正言,楚庄成霸,愿留思察小臣眷眷之心(荀悦《汉纪》二十六:永始元年六月,立皇后赵氏,先是谏议大夫王仁上疏言,上不听。案此疏班书未载。)。
赋得班去赵姬升诗 南北朝 · 徐湛
押东韵
《诗纪》云。鲍明远白头吟曰: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班姬与飞燕,俱侍汉王宫。
不意恩情歇,偏将衰草同。
香飞金辇外,苔上玉阶中。
今日悲团扇,非是为秋风(○《类聚》三十二。《诗纪》百七。)。
赵飞燕 北宋 · 张耒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苦心膏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
直使中流畏仙去,君王何啻似婴儿。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一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漫漫积雪被岗坻,宜主当时有暗期。
忽见梅花照夜发,祇疑犹待射雕儿。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二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九回沉水新为髻,故绣裙襦稳称身。
祸水歘来漂燎火,知几唯有淖夫人。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三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魏宫怅望杨花去,汉掖齐歌赤凤来。
淫蛊到头成底事,荒田野草但堪哀。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四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汉武馀威信未穷,单于来见未央宫。
如何运偶鸿嘉主,樊嫕宫中作女戎。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五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八部
燕燕承恩住远条,初能顺息度寒宵。
如何不以斯术进,却使甘心慎恤胶。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六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赤凤谩言最可伤,君王不谓有他肠。
并疑池上将仙去,祇恐留连为侍郎。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七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合德来嫔帝甚欢,温柔乡里胜求仙。
武皇虽被白云误,犹得垂衣到暮年。
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 其一 南宋 · 杨冠卿
饮飞挟宸舟,彩鹢粲云母。
波涵太液秋,影动灵鼍吼。
观云棹水撷菱蕖,冯夷击鼓群龙趍。
飘飘仙袂随风举,帝怜飞燕结缨裾。
当时得意更深眷,承恩日在昭阳殿。
兹游奇绝冠平生,三十六宫俱健羡(自注:太液结裾游。)。
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 其二 南宋 · 杨冠卿
瑶池翠水波粼粼,日暮寒生碧草春。
阿娇厌贮黄金屋,来歌送远归风曲。
仙乎去故而就新,歌声嘹亮遏行云。
黄鹄一去无消息,人间有情泪沾臆(自注:归风送远曲。)。
赵飞燕姊妹 南宋 · 赵崇嶓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甲帐初停燕子飞,小雏相趁共差池。
春风吹水粼粼长,又有披香博士知(《隐居通议》:汉成帝以淖方成为披香殿博士,时赵飞燕之妹赵昭仪方幸,方成见之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故白云翁之诗云云。)。
赵飞燕写真 金 · 党怀英
昭阳宫里千蛾眉,中有一人轻欲飞。
娣妹夤缘特新宠,六宫铅粉无光辉。
春回太液花如绣,花底轻风扶翠袖。
君恩不许作飞仙,襞积宫裙留浅皱。
君王贪宴温柔乡,木门不省摇仓琅。
避风台成略今古,空使遗妒惊霓裳。
当年倾城复倾国,谁写馀妍入丹碧。
背灯拥髻一潸然,不应尚有樊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