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维摩诘经序 东晋 · 支敏度
 出处:全晋文
维摩诘经者,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标也。
其文微而婉,厥旨幽而远,可谓唱高和寡,故举世罕览。
然斯经梵本,出自维邪离。
在昔汉兴,始流兹土。
于时有优婆塞、支恭明
逮及于晋,有法护叔
此三贤者,并博综稽古,研机极玄,殊方异音,兼通开解;
先后译传,别为三经。
同本人殊出异,或辞句出入,先后不同;
或有无离合,多少各异;
或方言训古,字乖趣同;
或其文梵越,其趣亦乖;
或文义混杂,在疑似之间。
若此之比,其涂非一。
若其偏执一经,同失兼通之功;
广披其三,则文烦难究,余是以合两令相附,以明所出为本,以所出为子,分章断句,使事类相从,令寻之者瞻上视下,读彼案此,足以释乖迂之劳,易则易知矣。
若能参考校异,极数通变,则万流同归,百虑一致,庶可以辟大通于未寤,阖同异于均致。
若其配不相畴,傥失其类者,俟后明哲君子,刊之从正(《释藏迹》八。)
维摩诘 东晋 · 支遁
 出处:全晋文
维摩体神性,陵化昭机庭。
无可无不可,流浪入形名。
民动则我疾,人恬我气平,恬动岂形影,形影应机情。
玄韶乘十哲,颉颓傲四英,忘期遇濡首,亹亹赞死生。
维摩诘经序 十六国 · 释僧肇
 出处:全晋文
维摩诘不思议经》者,盖是穷微尽化妙绝之称也。
其旨渊玄,非言像所测,道越三室,非二乘所议。
超群数之表,绝有心之境,渺漭无为,而无不为,罔知所以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
何则?
夫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
法身无像,而殊形并应;
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
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故能统济群方,开物成务,利见天下,于我无为。
而惑者睹感照因谓之智,观应形则谓之身,觌玄籍便谓之言,见变动乃谓之权。
夫道之极者,岂可以形言权智,而语其神域哉?
然群生长寝,非言莫晓。
道不孤运,弘之由人。
是以如来命文殊于异方,召维摩于他土,爰集毗邪,共弘斯道。
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言。
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
至若借座灯王,请饭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像,不思议之迹也。
然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不思议一也。
故命侍者,标以为名焉
大秦天王俊神超世,玄心独悟,弘至治于万机之上,扬道化于千载之下,每寻习兹典,以为栖神之宅,而恨支竺所出,理滞于文,常惧玄宗坠于译人,北天之运,运通有在也。
弘始八年岁次鹑火,命大将军常山左将军安城侯,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于常安大寺,请罗什法师重译正本。
什以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既尽寰中,又善方言,时手执梵文,口自宣译,道俗虔虔,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
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
余以闇短,时豫听次,虽思乏参玄,然庶得文意,辄顺所闻,而为注解,略记成言,述而无作,庶将来君子,异世同闻焉(《释藏迹》,八,又石一,又务)
润州江宁县瓦棺寺维摩诘画像碑 唐 · 黄元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六
夫魁北藏枢。秉三奇于紫掖。
昆西运轴。森万族于黄舆。
方领圆冠。棹九流而宗学海。
霓裳羽服。乘六甲而下仙岩
虽辰像微茫。不能味甘陈之识。
陬维窅邈。不能探章亥之功。
仁义与礼乐可遵。未出死生之境。
昏默与清虚可尚。才居天地之先。
且造化以六合为功。圣人以二门分教。
岂夫百千万劫。量其远近。
三十七品。语其功业者哉。
况性相之微。不可以名言得。
虚有之妙。不可以智力知。
三千之净土无边。八万之法门虚受。
能住不思义解脱者也。维摩诘者。
华言净名居士也。没于妙喜之国。
生于毗邪之域。大仙那提之子。
常修梵行。世号白衣居士焉
故总妙圆明。现身方丈。
无起无住。不去不来。
空色空而取真空。灭生灭而求寂灭。
或归之于无物。或得之于默然。
邪正于是路殊。语言由其道断。
居士真宗也。若乃家室不离而教传缁服。
子回向而身为白衣。让金之尊。
未即如来之位。晦玉毫之相。
空留长者之名。亦犹百谷之王。
以下莫能大。六虚之相。
居高而自卑。居士之洪谦也。
若乃移外方之诸佛。一室规乎四天。
对乐世之众生。一劫成乎七日。
毛孔之内。鼓大海之波涛。
芥子之中。郁须弥之巘崿。
掷世界于恒沙之外。不觉不知。
摄高堂于大会之前。同瞻同仰。
岚风动地。口吸莫以为难。
猛火燃天。腹贮但闻其一。
居士之神通也。若乃偫邪作梗。
诸恶延灾。众生茹焚溺之悲。
含识迫伤夷之患。由是骋自在之力。
纵无碍之威。破烦恼而击悭贪。
斩毒蛇而擒醉象。朦幢暂建。
面缚四魔。智剑才挥。
心降六贼。故使波旬振詟。
不能变帝释之容。外道摧残。
不能窃真如之业。居士之威力也。
若乃非相成光乎是相。故见于威仪。
无言假道于有言。方形于问答。
宏乞食之理。须菩提但觉茫然。
闻宴坐之谈。舍利佛不能加报。
摩诃迦叶息言于二乘。大目揵连吞声于四众。
亦由明镜内鉴。照之而不疲。
洪钟外发。扣之而必应。
是以五百弟子。同称我不堪任。
二千门人。尽得无生法忍。
居士灵辨也。若乃智总大雄。
心行菩萨。虽人我无相。
以拯救为怀。忧本无忧。
忧凡俗之忧。病本无病。
病众生之病。富室贫里。
等资其福田。酒肆淫房。
广谈其善诱。则知去重昏之小翳。
惠日而无私。□中根之大茎。
沾法雨而同润。居士之慈悲也。
若乃前际后际。无昧于因缘。
成时化时。不违于本愿。
光严悟矣。行念其道场。
新学豁然。坐知其宿命。
晨持乳钵。未息粗言。
中设饭盂。普均香气。
有疾菩萨。忧恼于是并除。
犯律比邱。疑悔由其倾盖。
居士之利益也。若乃恭承父训。
事方便以崇严。瞻望母仪。
奉智度而资受。结齐肩于法喜
坐咏宜家。期上足于尘劳。
行同入室。因风起对。
共赏慈悲。他日趋庭。
独推诚实。知识慕善。
道品所有居先。伴侣求真。
度法由其见托。居士之宗党也。
若乃上栋下宇。空寂为轮奂之资。
净服名衣。惭愧入裁缝之用。
开八正之路。则众马交驰。
坐四禅之床。则身心不动
智惠之果。秋垂无漏之林。
净妙之花。春发总持之苑。
禅悦为味。讵假珍羞。
解脱充浆。宁思玉液。
奏法音之乐。则丝竹藏声。
烧异品之香。则旃檀罢郁。
居士之游处也。于是随意所转。
觉路遐通。应缘而摄。
梁津尅济。恢勇猛之志。
则火□生莲。广□虚之因。
则水中现月。法本希有。
若都优昙之花。道之将行。
大备贝多之叶。举阎浮之国土。
礼敬忘疲。想毗耶之人天。
声尘不朽。居士之遗迹也。
得其道者。则三乘弟子。
羞称多闻。行其法者。
则七种学人。莫不爱乐。
是致四天赞仰而无暇。十地攀接而无阶。
王者资而九有清。偫生闻而六念作。
虽骊龙改地。共尊金粟之仪。
水土迁行。长奉宝台之供。
我国家神明造物。圣政调时。
涤瑕秽而玉镜清。刬浇讹而撝大朴。
牢笼七十七代。郁映万八千年。
率土之滨。罔有弗韪。
普天之下。共惟帝臣。
京坻积而铜爵鸣。钟鼓和而玉羊现。
将益四生之福。爰开十善之因。
精舍广祇陁之园。列郡扬净名之教。
万姓资其分别。八方畅其休明。
天地平成。于是乎汲引。
江宁县瓦棺寺变相者。晋虎头将军顾恺之所画也。
尔其上缠珠斗。下控金陵
六代为天子之都。三分入王孙之国。
礼让流行之地。英灵诞秀之乡。
鹫岩分虎踞之山。雁塔枕龙盘之水。
总幽閒与形胜。则瓦棺之寺焉。
昔有晋庄严净域。时梵侣以规模虽广。
雕饰未周。永念粹华。
每疚怀于须达。共成圆满。
而假力于檀那。凡厥施财。
莫匪鸣刹。顾君乃连扣资数百。
笇逾千万。大众眙愕。
不知其然。君习气精微。
洗心闲雅。虽缨弁混俗。
而缋素通神。乃白缁徒。
令其粉壁。于是登月殿。
掩云扉。考东汉之图。
西域之变。妙思运则冥会。
能事毕则功成。神光谢而昼夜明。
圣容开而道俗睹。振动世界。
谓弥勒菩萨下兜率之天。照耀虚空。
若多宝如来踊耆阇之地。由是士女骈比。
拥路争趋。车马轩轰。
倾都盛集。玉贝交献。
须臾而宝藏忽盈。青凫乱飞。
俄尔而铜山崛起。纳缯帛者继踵。
施衣布者架肩。当鸣刹而虽则可惊。
不崇朝而过其本数。非夫精义入神者。
孰能与于此乎。虽江山寂寥。
居处缅邈。年移代改。
留侯过隙之驹。郭是人非。
丁令辽城之鹤。由是观其道场妙矣。
谓应供而来仪。床枕俨然。
疑有怀于问疾。目若将视。
眉如忽嚬。口无言而似言。
鬓不动而疑动。岂丹青之所叹咏相好之有灵哉。
顶礼者肃如在之心。瞻仰者发归依之念。
信受演说之旨。大布于人天。
住持负荷之规。实存于牧宰。
刺史琛。怀轨物之量。
韫不伐之才。五服当列土之荣。
千里负专城之寄。移风易俗。
频垂董相之帷。揖道归真。
再拥文侯之彗。长史薛宏。
以仁贤雅望。迂德于仲举之舆。
司马成景贺。以卿相高才。
屈迹于士元之骥。俱游六艺。
籯金而常满。共逢三朋。
揽衣珠而永悟。县令陆彦恭。
风神俊迈。境宇恬虚。
虽驯雉巳彰。实割鸡焉用。
风亭月牖。还开见宝之词。
石冷泉清。颇恣分襟之赏。
修菩萨之行。则仰之弥高。
现宰官之身。则威而不猛。
相门出相。兹焉在兹。
伫闻抟击鹏衢。栖迟凤沼。
岂徒播兹风化。奏彼弦歌而已哉。
丞郑孝义。逸气飞腾。
英怀倜傥。擢命世之标干。
舍人之符彩。我之自出。
凤楼鸣五色之雏。家之积善。
牛渚降九派之族。宏才博学。
再阅康成之门。爱客好贤。
重睹当时之驿。朋友推其令誉。
人吏偃其高风。历州县而暂劳。
献盐梅而讵远。主簿于植。
才艺早著。水镜长悬。
将骋骥于高门。先渐鸿于下位。
尉史惟清。以雍容儒雅。
门专秉直之风。以磊落才雄。
岩引乘箕之宿。则知龙驹千里
非黄绶之所羁。鹤鸣九皋
惟青天之是瞩。家裘不坠。
望台铉而相辉。堂构克隆。
公侯而必复。寺主昙影及徒众并诸寺大德等。
并法身挺秀。觉意圆明。
屈拔提之尊号。怀盛明之忍辱。
四十二之贤圣。接踵比肩。
一十八之□虚。心持目想。
勇猛精进。将亿耳而齐驱。
博达多闻。与阿难而并骛。
言论辨了。有类鹏
体性利根。更嘉鸯掘。
故能经行不倦。拯济忘疲。
模楷四流。笙簧二谛。
邑人左补阙冯宗右拾遗孙处元等。并资忠履孝。
抱义怀仁。凝大江之精灵。
郁高山之景行。莫不衡门育德。
华省驰声。或长揖九徵。
或光膺八命。所以东南蓄宝。
江左有人焉。既而道俗披诚。
宾僚托款。滥见推于相质。
远不让于当仁。弟子谬忝词场。
频擢桂林之秀。言瞻法宇。
早从祗树之游。睹泡影之皆虚。
悟声色之非实。虽心为形役。
而志与道俱。思惟必在于佛乘。
梦想无忘于梵行。观居士之迹。
不可思议。阅居士之言。
得未曾有。恨不亲承圣旨。
捧袂于不二之门。躬奉尊颜。
跪履于大千之界。托菩萨之下位。
共拂天花。接比邱之末行。
同窥圣果。昔赞舞鸾之化。
每有愿于揄扬。今从问鹏之游。
岂得默而无述。尔时欲重宣此义。
是以敢作铭云。其词曰。
元气浩浩。大匠存存。
锤鞴精粹。折托乾坤。
四生有劫。六趣无门。
爱流夕涨。尘飞昼昏(其一)
巍哉世雄。应期来现。
妙矣居士。随缘利见。
大庇生灵。遂荒台殿。
劫尘遐邈。恒沙法遍(其二)
空床寂寂。虚室闲闲。
文殊奄至。波旬遽还。
拔毛沃海。剖藏山。
地分珠柱。天润玉颜(其三)
智惠无边。威灵具足。
广延宝座。高蹈金粟
振动人天。津梁道俗。
火宅垂荫。幽徒炳烛(其四)
于赫有晋。像教斯传。
缋事□矣。灵仪在焉。
神光夕照。瑞相朝圆。
赩如电掣。皎若星悬(其五)
我皇垂拱。诞膺宝位。
控引四流。陶钧万类。
法阐妙有。灵通梦寐。
政事以和。物无不利(其六)
天阴南斗。地拥东吴
江山作固。台垒称都。
俗富英俊。人多给孤。
庄严结构。炳焕规模(其七)
瞻彼邦邑。媚兹寮寀。
化偃一同。声驰四海。
王常莹。松筠不改。
乃眷道场。肃焉如在(其八)
薄游净域。永念毗耶。
香如致饭。衣似持花。
嚬容示疾。启齿降邪。
室怀方丈。会想无遮(其九)
杳杳三界。茫茫九有。
瞻仰睟容。思惟受手。
式刊贞石。佥图不朽。
盛烈鸿名。天长地久(其十)
许八拾遗江宁觐省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758年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北堂
诏许(一作天语)辞中禁,慈颜(一作家荣)(一作拜)北堂
圣朝新孝理,祖席(一作行子)倍辉(一作恩)光。
(一作赠)擎偏重,宫衣著更香。
淮阴(一作新)夜驿,京口渡江航。
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
赐书誇父老,寿酒乐城(一作竹引趋庭曙,山添扇枕凉。十年过父老,几日赛城隍)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一作限)淼茫。
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维摩诘813年 中唐 · 孟郊
四言诗 押侵韵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貌是古印,言是空音。
在酒不饮,在色不淫。
非独僧礼,亦使儒钦。
感此补亡,书谢悬金。
长安诸寺联句 平康坊菩萨寺(佛殿东西障日,及诸柱上图画,是东廊迹,旧郑法士画。开元中,因屋坏移入大佛殿内北壁食堂前,东壁上吴道玄画智度论,色偈、变偈是吴自题,笔迹遒劲,如磔鬼神毛发。次堵画礼骨仙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佛殿内后壁,吴道子画消灾经事,树石古险。元和中,上欲令移之,虑其摧坏,乃下诏择画手写进,佛殿内槽东壁维摩变,舍利弗角膝而转。元和末,俗讲僧文淑装之,笔迹尽矣。故兴元郑公尚书题此壁僧院诗曰:但虑彩色污,无虞臂胛肥。置寺碑阴,雕饰奇巧,相传郑法士所起样也。初会觉上人以利施起宅十馀亩,工毕,酿酒百石,列瓶瓮于两廊下,引吴道玄观之,因谓曰:檀越为我画,以是赏之。吴生嗜酒,且利赏,欣然而许。予以纵迹似不及景公寺画中三门内东门神,善继云:是吴生弟子王耐儿之手也。) 书事联句 唐 · 段成式
五言排律 押蒸韵
悉为无事者,任被俗流憎(符)
客异干时客,僧非出院僧成式
远闻疏牖磬,晓辨密龛灯希复
步触珠幡响,吟窥钵水澄(符)
句饶方外趣,游惬社中朋成式
静里已驯鸽,斋中亦好鹰希复
金涂笔是褧,彩溜纸非缯升上人
锡杖已剋锻,田衣从怀塍成式
占床暂一胁,卷箔赖长肱希复
佛日初开照,魔天破几层成式
咒中陈秘计,论处正先登希复
勇带绽针石,危防丘井升上人
维摩畅林居(一作题维摩畅上人房) 唐末 · 李洞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诸方游几腊,五夏五峰销。
越讲迎骑象,蕃斋忏射雕。
冷筇和(一作书)雪倚,朽栎带(一作蘖话)云烧。
从此西林老,瞥然三万朝。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1066年夏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一、《元丰类稿》卷一三、《曾文定公集》卷七、《曾子固集》卷二四、《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三、《皇朝文鉴》卷八八、《崇古文诀》卷二七、《文章正宗》续集卷二、《汴京遗迹志》卷一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一四、《八代文钞》第三二册、《名世文宗》卷二二、康熙《开封府志》卷三六、《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
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
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
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
噫!
何其烦且劳如是!
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
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
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
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
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虽然,此尚为有待于外者耳。
若夫三才万物之理,性命之际,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而斋戒以守之,以尽其才,成其德,至合于天地而后已者,又当得之于心,夫岂非难哉?
噫!
古之学者,其役之于内外以持其心、养其性者,至于如此,此君子所以爱日而自强不息,以求至乎极也。
然其习之有素,闲之有具如此,则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可谓易矣。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
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今学士大夫之于持其身、养其性,凡有待于外者,皆不能具,得之于内者,又皆略其事,可谓简且易矣。
然所以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岂不难哉?
此予所以惧不至于君子而入于小人也。
夫有待于外者,余既力不足,而于琴窃有志焉久矣,然患其莫余授也。
治平三年夏,得洪君于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相国寺维摩院。
洪君之于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者也。
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庶乎其有以自发也。
同舍之士,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希子中,而予曾巩子固也。
洪君名规,字方叔,以文学吏事称于世云。
维摩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八、《苏魏公文集》卷七二、魏公题跋、至大《金陵新志》卷一四、《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七八九、《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一
张彦远《古今名画记》所载《顾长康传》云:「兴宁中,瓦棺寺初置僧众,设刹会请朝贤鸣刹注其疏,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
长康素贫,打刹独注百万,众以为大言。
后请勾疏,长康曰:『宜备一壁』。
遂闭户。
往来一月馀,日画维摩诘一躯。
工毕将点眸子,乃谓僧曰:『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任例责施』。
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嗔咽。
俄而得钱百万」。
又《论画体工用》云:「顾生首创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
陆探微张僧繇效之,终不及」。
至唐寺废,杜紫微牧之为池州刺史,过金陵叹其将圮,募工拓写十馀本,以遗好事者。
其一乃汝阴太守某人也,不敢携去,至今置于州廨。
丞相晏临淄公镇颍日,尝语从事镵石以纪其始末。
嘉祐壬寅,予领郡事,暇日数取以观之。
案长康晋人,故所画服饰器用皆当时所尚,其意态位置,固非常画之比也。
云杜本已为后人窃取,今所存者,盖再经誊拓矣。
然而气象超远,彷佛如见当时之人物,已可爱也。
牧之所传乎!
长康之真迹乎!
想慕不足,因命工人即其本移写,藏之家楮,又题于像旁。
丹阳苏子容记。
维摩像赞 北宋 · 王安石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八
是身是像,无有二相。
三世诸佛,亦如是像。
若取真实,还成虚妄。
应持香花,如是供养。
凤翔刘明复龙图李茂正德政碑勒移维摩塑像文求诗因寄 北宋 · 韦骧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龟趺螭首势嵬然,轻重由来在所镌。
名削奸臣磨伪说,像迁居士记真诠。
精文本自精诚出,妙手幡因妙相传。
以善辟邪殊可敬,为公嗟叹作诗篇。
自跋石恪维摩赞鱼枕冠颂1088年8月29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二、三希堂法帖、《石渠宝笈续编》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仆在黄冈时,戏作此等语十数篇,渐复忘之。
元祐三年八月廿九日,同僚早出,独坐玉堂,忽忆此二首,聊复录之。
翰林学士眉山苏轼记。
石恪维摩108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我观众工工一师,人持一药疗一病。
风劳欲寒气欲暖,肺肝胃肾更相克。
方储药如丘山,卒无一药堪施用
有大医王拊掌笑,谢遣众工病随愈。
问大医王以何药,还是众工所用者。
我观三十二菩萨,各以意谈不二门
维摩诘默无语,三十二义一时堕。
我观此义亦不堕,维摩初不离是说。
譬如油蜡灯烛,不以火点终不明。
忽见默然无语处,三十二说皆光焰。
佛子若读《维摩经》,当作是念为正念。
我观维摩方丈室,能受九百万菩萨。
三万三千师子坐,皆悉容受不迫迮
又能分布一钵饭,餍饱十方无量众。
断取妙喜佛世界,如持针锋一枣叶
云是菩萨不思议,住大解脱神通力。
我观石子处士,麻鞋破帽露两肘。
能使笔端出维摩,神力又过维摩诘
若云此画无实相毗耶城中亦非实。
佛子若作维摩像,应作此观为正观(《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又见《东坡集》卷一。)
三希堂石刻「颂」作「赞」。
维摩诘画赞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押有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
维摩无病自灼灸,不二门开休闯首。
文殊赞叹辜负人,不如赵州放笤帚。
按:《山谷全书·别集》卷三。又见《豫章先生遗文》卷二。
胡藏之送栗鼠尾画维摩二首 其一 1102年 北宋 · 黄庭坚
六言诗 押真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五 仙佛类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貂尾珍材可笔,虎头墨妙疑(文集作凝)神。
颇知君尘外物,真是我眼中人。
胡藏之送栗鼠尾画维摩二首 其二 1102年 北宋 · 黄庭坚
六言诗 押东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五 仙佛类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丹青貌金粟影(文集、山谷集校:一作画图见金佛),毛物宜管城公。
只今为君落笔,他日听我谈空。
维摩诘画赞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不二法门无别路,诸方临水不敢渡。
鹙子怕沾天女花,花前竹外是谁家。
荐考君书维摩楞伽金光明观世音经疏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二
天乘梵乘,欲顿超于法界;
笔施墨施,可追助于冥涂。
而况谈尽不尽于毗耶之地,说俱不俱于楞迦之岭。
信相演偈于金鼓,无尽施法于宝珠。
皆为法藏之秘文,实亦如来之了义。
虔书梵庋,获福河沙。
先考特进伏愿避六贼之林,射四谛之的。
绝攀缘于骄幢幻蕊,期超度于法筏慈航。
正语正业之道支,速能證入;
无量无边之佛土,自在超升。
梦中题维摩诘象赞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七
竺仪华梦,瘴面囚首。
口虽不言,十分似九。
应笑舌覆大千,作狮子吼
不如抟取妙喜,如陶家手。
按:王敬之等刻《淮海集·补遗》。又见《冷斋夜话》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