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宓公琴台诗三首 其一 盛唐 · 高适
押灰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琴台
甲申岁,适登子贱琴台,赋诗三首。首章怀宓公之德,千祀不朽;次章美太守李公,能嗣子贱之政,再造琴台;末章多邑宰崔公,能继子贱之理。
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临眺忽悽怆,人琴安在哉?
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
宓公琴台诗三首 其二 盛唐 · 高适
押阳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琴台
邦伯感遗事,慨然建琴堂。
乃知静者心,千载犹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门何茫茫。
唯见白云合,东临邹鲁乡。
宓公琴台诗三首 其三 盛唐 · 高适
押纸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琴台
皤皤邑(一作巴)中老,自誇邑中理。
何必升君堂,然后知君美。
开门无犬吠,早卧常晏起。
昔人不忍欺,今我还复尔。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盛唐 · 高适
押东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琴台
引用典故:二十四老翁 王仲宣诵碑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虙子贱碑颂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八
清静致理。中庸之德至。高明柔克。简易之体大。绎微旨而徵遗论。何先生道蔚其葳蕤者也。先生宣慈在躬。精义入神。德顺乎天。性根于仁。殷其如雷。暧然如春。始受业于仲尼。终委质于鲁君。尔乃周道凌迟。王风哀思。夷狄窃于位号。干戈乱于原野。则我鲁国无齐晋之强。定哀非桓文之主。三卿有僭虐之政。先生处此乱邦。从容理邑。平心气而全耳目。晏然跻富寿之域焉。自非知微知彰。变化无穷。孰能臻此。观夫为政之大。体元之要。恤孤哀丧。举事问吊。训之以悌。加之以孝。借五更而悟君。贤三老而禀教。然后燕居以夫其体。张乐以和其人。夜渔不戒而信。欺吏不威而息。是以宣尼惜君之理小。子期问君之政暇。何其远哉。向使移于有国之君。则陶唐之理也。施于有政之臣。则二南之化也。昔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理。周公殽膳在御。不解悬而四夷伏。小大则异。其揆则同。天宝初。至始以校书郎尉于单父。想先生行事。徵其颂声。而古碑残缺。苔篆磨灭。使立志之士。何以揖其遗风焉。呜呼。其道存而其事往。其人亡而其政息。哀哉。遂作颂曰。
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浇风化淳。霸俗致王。谁谓阳鱎。革而为鲂。皤皤黄发。或师或友。芃芃麦苗。不稂不莠。齐师已却。鲁俗斯阜。谏或剖心。伊人引肘。穆穆伊人。希圣之才。尧舜既往。孰为来哉。从时卷舒。与道徘徊。游泳孔门。取容定哀。泱泱千古。显显令德。声随悠牧。惠与顺息。人亡政弊。道播神默。寂寥夜川。惆怅旧国。荒祠尚扫。苔篆将磷。寻风聆韵。想见其人。年代邈殊。精诚闇亲。再表贞石。颂声惟新。
重建宓子贱碑阴记(太平兴国五年正月二十日)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徐公文集》卷二八、《永乐大典》卷一九七八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单父县宓子贱旧碑,贾至文,梁耿书,天宝十年四月四日柳载建。始致于故县北隅琴堂之上,光化二年,以县为郡署,县令李知杰移理于今所,碑亦随徙。措置不谨,风雨所摧,因折为数段,扶置垣墙之间,及今八十年矣。皇宋抚运,书轨大同,人文化成,清静为理。县令毛君名庶几,越自江左,来抚斯民,见贤思齐,好古博雅。以为宓子之化,人犹不忘;贾君之文,人共称赏。若弃之而不修,非所以训民事神也。于是再建隆碣,重书旧词。以铉尝学篆籀,见求运笔。梁氏之迹,本自非工,仍为倒薤之势,非八书之正也,而又字体讹俗,文词舛误。今以贾氏集校而正之,远拟秦李斯,改为玉箸。立于宓君之祠庭,事之宜也。以改作之意,附于碑阴云。太平兴国五年正月二十日记。
宓不齐字子贱鲁人赠单伯今进封单父侯赞 北宋 · 温仲舒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阙里志》一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曹南文献录》卷七四、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道光《滕县志》卷七、民国《单县志》卷一七
天生良材,为鲁君子。
堂上琴作,邑中民治。
五人致逸,受教成美。
展礼崇贤,疏爵有炜。
金菊对芙蓉 访单县(邑为宓子贱、巫马期旧治,台有二贤祠。)琴台 清 · 陈维崧
押阳韵
古树云平,荒台湍激,两贤留下祠堂。
见蛛丝网院,马苋围墙。
承尘画壁昏于梦,千年事、陈迹苍凉。
江南游子,无聊侧帽,有恨循廊。
迤逦渐下牛羊。
响落木西风,飒沓层冈。
怅琴声未杳,蘋藻谁将。
拟寻北地韩陵石,呼来语、相伴他乡。
那堪断碣,摩挲已遍,一笑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