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抱朴子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体乏进趣之才,偶好无为之业。
假令奋翅则能陵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犹欲戢劲翮于鹪鴳之群,藏逸迹于跛驴之伍,岂况大块禀我以寻常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驽之蹇足?
自卜者审,不能者止,又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
嫫母之笃陋,求媒阳之美谈;
推沙砾之贱质,索千金于和肆哉!
僬侥之步而企及夸父之踪,近才所以踬碍也;
要离之羸而强赴扛鼎之势,秦人所以断筋也。
是以望绝于荣华之途,而志安乎穷圮之域;
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荜有藻棁之乐也。
故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
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
考览奇书,既不少矣。
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
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
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咨。
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
其至妙者不得宣之于翰墨,盖粗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
岂谓暗塞必能穷微畅远乎,聊论其所先觉者耳。
世儒徒知服膺,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
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大凡内外一百一十六篇。
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
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
其馀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晋书·葛洪传》。又今本《抱朴子》有此序。)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一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葛仙翁为丹书符,投江中,顺流而下;
次投一符,逆流而上;
次又投一符,不上不下,停住。
而水中向二符,皆还就之(旧写本《北堂书钞》一百三)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二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魏武帝左慈为妖妄,欲杀之,使军人收之,故欲见而不去。
欲拷之,而狱中有七,形状如一,不知何者为真。
以白武帝,帝使人尽杀之。
须臾六尽化为札,而一慈径出,走赴羊群(旧写本《北堂书钞》一百四《札篇》,又《御览》六百六。)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三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魏武左慈走入市。
吏传言一目眇,葛巾单衣。
于是一市皆然也(《御览》七百四十)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四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城阳郤俭,少时行猎,堕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俯或仰。
俭亦素闻龟能导引,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
百馀日颇苦极。
后人有偶窥冢中,见俭而出之,后竟能咽气断谷。
魏王(《御览》作“拘”,又作“弃”。)置土室中闭试之,一年不食,颜色悦泽,气力自若(《艺文类聚》七十七,《御览》七百二十,又九百三十一。)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五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吴世有姚光者,有火术,吴主躬临试之,积数千束,坐其上。
又以数千束累之,因猛风燔之。
火尽,谓当已化为烟烬。
恬然端坐灰中,振衣而起,把一卷书。
吴主取而视之,不能解也(《艺文类聚》八十,又八十二,《御览》八百七十一,又一千。)
葛洪引谚 魏晋 · 无名氏
抱朴子》曰:凡为道。合药及避乱隐居者。入山不知法者。多遇祸害。故谚有之曰:
太华之下。白骨狼藉(○《抱朴子》登涉篇。)
葛洪引谚 魏晋 · 无名氏
 押麌韵
抱朴子》曰: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云云。此之谓也。
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抱朴子》遐览篇。意林四。)
抱朴子口诀 唐 · 无名氏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朱砂水银入华池,收得黄芽人不知。
本是仙人留口诀,世上喧喧乱言说。
七十年中付一人,分付还须有仙骨。
一一事须手眼传,采取只在片时间。
河车覆在丹田里,制伏只在黄芽边。
唐时有人入观源洞见石室壁间稚川 唐 · 宋人著作中所载唐五代神仙鬼怪诗
 押侵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松门石径茸芳草,落花满院香沉沉(见《罗浮志》卷四引南宋人郑介《续葛仙诗序》引。)
近自钟山松花和汤甚美(按《本草经》木部,上品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轻身疗病,云胜叶节及脂。松脂一名松肪,沦入地千年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又千年为瑿,一名茯菟,通神而致灵,和魂而鍊魄,明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荣而理卫,上品仙药也,久服延年陶隐居云:有脂润,又凌冬不凋,理为佳物。《金匮方书》,葛洪所撰仙经。曲晨丹,用琥珀鍊合)送汤一罂呈仲文学士 其一 北宋 · 张方平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青松北山麓,春蕊摘金团。
芳泽逾肪节,滋华本岁寒。
功传上品药,饵胜曲晨丹。
一泛彤霞液,天和入肺肝。
近自钟山松花和汤甚美(按《本草经》木部,上品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轻身疗病,云胜叶节及脂。松脂一名松肪,沦入地千年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又千年为瑿,一名茯菟,通神而致灵,和魂而鍊魄,明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荣而理卫,上品仙药也,久服延年陶隐居云:有脂润,又凌冬不凋,理为佳物。《金匮方书》,葛洪所撰仙经。曲晨丹,用琥珀鍊合)送汤一罂呈仲文学士 其二 北宋 · 张方平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日精月华所滋结,金匮琼笈称灵珍。
味胜仙人掌中露,色如游女衣上尘。
饵之伐邪鍊神魄,久且长年登高真。
轻瑿茯菟乃沦滓,嘉赏当问清遐人。
慈严院(在杨村风水洞太康间葛稚川舍宅为寺,上元间赐额恩德,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额) 北宋 · 祖无择
五言排律 押真韵
恩德传名久,慈严赐号新。
楼台□半(原缺,据《淳祐临安志》补)□,风水忆长春。
客有披襟者,时无洗耳人。
清音发钟磬,翠色混松筠。
住合登仙籍,来宜出俗尘。
经年嗟倥偬,半日喜逡巡。
席上诗情逸,樽中酒味醇。
匆匆又归去,自愧使君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七七)
葛洪 北宋 · 张璹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提司坑冶是新差,职比催纲胜一阶。
若发荐章求脚色,下官踪迹转沉埋清李廷锡道光安陆县志》卷二七)
葛洪 北宋 · 谢薖
 押宥韵
葛洪鍊丹砂,却老得遐寿。
鹤发安在哉,岩穴遗井旧。
劳生亦何为,荏苒度昏昼。
煌煌昆丘,未暇撷三秀。
寄谢浮丘翁,何由挹其袖。
移居南山寺寺有岩洞甚幽并葛稚川丹灶1129年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创作地点:广西贵港市
倚山高阁仰觚棱,洞穴嵌空屐可登。
丹灶旧传留袐药,仙岩今已属閒僧。
数峰削玉青如髻,群木参天翠作层。
小驻未妨幽兴发,野禽嘲弄醉瞢腾(以上《梁溪集》卷二三)
葛洪丹灶 宋 · 释清外
五言绝句 押东韵
羽客昔眷此,鍊液夺化功。
至今寒云色,挂树复凝空(《增广圣宋高僧诗选》续集)
葛仙 南宋 · 郑康佐
 押陌韵
乘云朝太清,烟霞锁故宅。
逍遥十洲上,遂与人寰隔。
泉石独泠泠,遗灶粲朱碧。
欲追汗漫游,安得生羽翮。
妙香院僧堂后路直临溪石台古松蟠其上之下有足迹及石穴三十馀浅容杯水问僧云自昔葛洪鍊丹种桃于此穴乃丹灶其数三十有二适与龟峰相应亦谓足迹为仙人迹又有云日光照石壁隐若青红盖影云作两绝 其一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台高十丈独株,下有仙人旧履踪。
三十二窠丹灶在,亦云数目应龟峰
妙香院僧堂后路直临溪石台古松蟠其上之下有足迹及石穴三十馀浅容杯水问僧云自昔葛洪鍊丹种桃于此穴乃丹灶其数三十有二适与龟峰相应亦谓足迹为仙人迹又有云日光照石壁隐若青红盖影云作两绝 其二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壁间石色隐青红,指似夭夭即此中。
金石著文犹叵信,况堪传者自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