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忠烈王庙碑记 宋 · 郑士懿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三
淳祐十年冬十月,敕封灵惠显应昭顺广利侯。诰下,越明年,驿至福宁府宁德县,县之大夫与士农工商缁黄之徒咸迎于郊,钲鼓轰豗,耄倪呼舞,奉祀备礼,妥于侯所,所以乐皇德、侈灵铄也。先是,侯于五代时以能致风雨雷电,裂黄崎大石,通港利,济舟楫,封永灵公。逮我朝嘉泰改元,部使者上侯数事于朝,更赐昭祐庙额。嘉定辛巳,封爵灵惠侯。绍定丁亥,加号显应,感响滋大。乃岁在辛卯,贼犯古田,虎视宁德,侯奋神旅,摧其凶锋,有旂见虚空中,白质而赤章。上有「敕封昭祐灵惠显应侯」大字,白昼万人见之若一,使者复上其事,乃更益封焉,猗欤盛哉!邑人属予纪其颠末,其何敢辞。盖尝深原鬼神之故,而参以精气游魂之说。窃以生死一理,人鬼一事,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圣人非绝人者,盖谓知生则知死,知人则知鬼矣。故凡为神而得庙食,肖像惟人为宜。后世上下礼乐不明,不知三才之殊,人物之异,天地山川而宫室之龙蛇异类而冕服之,此近世儒者所以力辨深非而卒不能开世之惑。至于人而神者,又或不以其道,特出于卒然祸福,惊动所为。如钟山蒋子文、罗池柳子厚,非不能自以不死者食其土,而其生平嗜酒好色,阿附匪人,不自修饰甚矣。未若侯之得正而祀,而人之乐之也。侯生季唐,巢寇入闽,避地者无所衣食,闻侯勤施有长者风,从之如归市,赖不死甚众。乾宁中,王审知节度威武军,屡辟侯,侯不为动。既而朱温僭禅,审知窃王号,必欲起侯,侯度无以拒,遂投于渊。此其杀身成仁,与蹈东海者何异!邦人哀侯之死,相与为庙于梅溪,岁时享祭,后重建于县郭,其故衣冠尚存。呜呼!侯之功惠在当时,忠义在万世,其威灵神泽在一方之民,所谓人而宜为神者非耶?所谓得正而祀,而人之乐之者非耶?何舍生于此土、福此人之专且笃耶?今兹宠赐频至,厥声益宏,迩昭远扬,香火所庇,又将不止于私笃吾土而已,是以不可无述,遂为书其概于石,而系以诗,使歌以祀侯。其诗曰:烈烈我侯,民之父母。是生飞鸾,乃建兹土。里有庙堂,家有香火。载卜载谋,民用无苦。大浸稽天,大旱石流,告于我侯,雨旸以休。大疠靡瘳,罪罟弗收,告于我侯,衎我百忧。航薄于危,我侯砥之;盗厄于巇,我侯饵之;螟螣蚀嘉,我侯已之;猛兽毒人,我侯毙之。匪繄我侯,我民畴依?民食侯功,害究侯始。嗜德如饴,逐义如水。再时小邦,擅命干纪,恬彼𬱃𬱃,致我贞士。矢身弗辱,卒抗以死。本硕支昌,山高水长。不随死亡,泽流无疆。声闻我皇,叠其宠光。繁降绥章,宜公宜王。迪自一邦,达于南荒,以赫于四方。
按:乾隆《宁德县志》卷二,乾隆四十六年刻本。又见道光《福建通志》卷二八。
跋忠烈王传后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九、《陵阳先生集》卷一五
天生非常之人,所以弭非常之变。光武当四七之际,中天而济大业,时则有二十八将;高宗值百六之阨,南渡而成再造,时则有十三处战功。君臣相得,岂非天之所授哉?高宗御将,同符光武。维张忠烈王,四将之首,战功之伟者也。考其本末,大类好畤侯耿弇。盖弇起扶风,而王家三阳,则乡里同;弇谒光武卢奴,而王首事大元帅府,则遇合同。弇言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听;王亦言蜡书从围城中来,此虏诈谋愿勿听,皆有关于利害。王郎骤至,夜渡呼沱,弇则合渔阳突骑,以拔邯郸;苗、刘甫诛,仓卒航海,王亦战明州城下,以挫兀术,皆有关于危急存亡。至于破五校、破李成,皆为平剧盗;破临菑、破刘豫,皆为败齐寇。大率英雄所见略同,非偶然者。克济中兴,不亦宜乎?予观光武审黄石、存包桑,而外无彊虏;不任三公,事归台阁,而内无权臣。然弇自克齐之后,功不再见,范蔚宗犹疑时之度数不足以相容。而况绍兴倡和,桧实误国,方且挟强虏而忌功臣,则王之处此,盖有难于弇者矣。江邈累疏,竟罢枢管,于是口绝言兵,全身远害而已。尚赖主知,获保晚节。虽英规伟画,或有未究,而苴茅胙土,延庆于后,子孙鼎贵,至今犹盛。要终而论,视耿氏累叶功名,与汉兴衰者何以异也!某曩侍先人,颇获窥金匮石室所藏建炎以来元功之次,每以副墨散落为叹。王之五世孙模,予倩也。卓有立志,能大其门而亢其宗。暇日采旧史、参家乘,为此《传》以示余,词约而备,事综而实。士大夫则知尊祖矣,盖深嘉之。惟论史得引古相方,因详著如左,以附于云台之列。史称「耿、贾鸿烈」,忠烈之名,要当相与并垂无穷焉。
送路吏张苍麓又别号养晦(循国忠烈王诸孙。) 元 · 潘纯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寂寞麒麟阁,浮沈雁鹜行。
已闻书上考,犹(一作应)不负前王。
古井宫槐冷,空山海桧长。
归心似潮水,日日向(一作问)钱塘。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一 射蜃湖(公所居在篁墩湖侧湖之神尝梦见于公曰吕湖蜃将恣陷篁墩诸村明当与之决战披白于肩者我也敢求助于公明日公俟于湖上顷之雾晦水声汹汹两牛角于湖上而肩白者屈公一矢中其黑者已而晴明湖水皆赤不踰夕有黑蜃毙于吉阳滩下)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王讳灵洗徽之休宁人当梁末以布衣起义兵禦侯景之乱州郡获全后为大将屡立战功封重安县公以卒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壮生子二十二人其胤愈盛凡徽之程皆祖之而土人德王之功者因相与庙祀至今宋号其额曰世忠累封广烈孚佑显应忠惠侯加封忠烈显惠灵顺善应公元时再拜进王封本朝载在祀典出处之详具于史传然其遗迹在乡郡最多而散出无纪敏政辄收萃之以便子孙观览其所未知者尚俟他日追补焉
青草湖阴路,神人迹尚留。
雕翎方出彀,蜃气不成楼。
乱石滩声急,连村树色稠。
英魂知不散,时向此中游。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二 白石阡(公射蜃后有黄冠叩门曰感公厚德无以为报引公至黄牢山下以白石志之曰迁此可暴贵也言讫不见公奉母夫人葬焉)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湖上妖氛灭,山前吉兆开。
黄冠离水府,白石定泉台。
墓碣龟仍在,冥仪兽半推。
年年寒食雨,时见远孙来。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三 相公木(射蜃湖中有巨木相传为射蜃时所立棚木也更代犹存渔者触之必有祸号曰相公木以公为开府仪同三司故云)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棚木长千尺,蜿蜒距水涯。
皴皮躔荇带,老色映蘋花。
雷雨春惊蛰,星河夜汎槎。
渔舠莫轻近,神物此为家。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四 鼓吹台(公起乡兵拒侯景时尝率诸少年习战湖上传闻风雨之夕犹有鼓吹声)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壮士昔登台,乡兵取次裁。
鸣鼙催阵起,吹角召军回。
旧事传遗老,荒台没草莱。
至今风雨夕,犹讶战声来。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五 铧卜桥(公破贼后散兵于农方自负铧入田而朝命适至公仓皇以铧置水中卜休咎得吉卜焉桥因以名)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荷锄方出郭,徵诏忽临身。
问吉占田具,祈灵拜水神。
风云曾得意,溪壑自生春。
伫立长桥下,悠悠迹未陈。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六 洗马池(公与侯景别将战后洗马于此)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山前收战后,洗马向晴波。
髀肉加鞭久,腰痕受箭多。
敌兵愁弃甲,征戍喜投戈。
旧迹无寻处,沙头剩绿莎。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七 射的山(公将兵过旌德抽矢射山誓平侯景故名)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空山崖石上,羽镞半留形。
鸟过不敢下,苔封疑有灵。
子孙传野史,守令刻新铭。
亦有南开府,忠勋继汗青。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八 歃血台(公与诸将讨侯景歃盟于此)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勤王初受命,仗剑即登坛。
左袒人争奋,中兴事不难。
令岩朱雀帜,盟重白鸡盘。
想像临戎处,荒山草木寒。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九 相公湖(公故宅尽为湖时有巨鱼出没人不敢取天气清晏时见宫室其下)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将军本龙种,居处化渊中。
变态时常见,真游路不通。
渚宫随烛显,海市向阳空。
不是多遗爱,人争说相公。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十 千年木(公自营兆域祝曰子孙能大吾门当生大木既而生槠木一株大且十围后为风雨所偃旁出二枝宋时犹合抱云)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嘉木何年种,巃嵷护古坟。
蛇皮斜溜雨,龙角上排云。
手植传乡土,神游隔世氛。
子孙今万派,冠佩日纷纷。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十一 相公坛(公薨后土人于千年木下为坛奉祀以社公配焉)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结坛嘉树下,村赛鼓逢逢。
老稚冠裳杂,鸡豚俎豆丰。
灵旗朝送雨,神马夜嘶风。
自是阴功厚,年年配社公。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十二 世忠庙(宋时乡人以公灵应请立庙朝议以公为赵忠臣婴之裔元累封忠烈王本朝载在祀典)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立孤人去远,孙子更流芳。
忠节高千古,神功被一方。
旧祠传异代,新爵换真王。
何幸南归便,焚香拜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