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黄潜厚户部尚书劄子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二
臣伏睹近降指挥黄潜厚户部尚书
除目始下,外议纷然,咸谓潜厚宰相潜善亲兄,迁拜亦既超踰,职事又为同省。
此为可略,理实未安。
臣蒙误恩,适在言责,虽欲默焉,不可得也。
窃惟官有亲嫌,义当回避,不独祖宗成宪,盖亦前世不易之制也。
今州县小官凡系内外之亲,稍有服属,则当引嫌求避,又况文昌六书,实隶宰相,而可兄弟并处者乎?
前此潜善中书门下省,而潜厚户部侍郎,理固无嫌。
既除宰相,而潜厚尚仍旧职,议者惑焉而未及论列者,岂非以其除授在前故耶?
今者忽从列侍进长地官,横恩骤迁,实骇观听。
窃闻潜善潜厚各有章奏乞行回避,臣愚欲望睿慈特从其请,一则示朝廷至公,不为贵近屈法,一则使天下知宰相不私所亲,以成潜善兄弟之美,所谓一举而两得也。
愿赐采择。
乞令黄潜厚回避第二劄子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二
臣昨具劄子,论列黄潜厚宰相潜善为亲兄,今来所除户部尚书实有亲嫌,其逐人各请回避,欲乞睿慈特从所请,以示至公,以成其兄弟之美。
至今未蒙施行。
臣闻法者,天下之法也,当与天下共守之,若朝廷先自违法,则何以责天下之不守法者哉?
且州县小官苟有亲嫌而不回避,则监司郡守必按劾之。
若朝廷之上,兄弟之亲不自请避,而谏官御史又不论列,是天下之法只行于郡县之间,而不行于朝廷之上也。
如此,欲望人心服而治功成,不亦难乎?
且使今日谏官御史畏避而不敢言。
然公议终不可掩也,它日必有言之者。
窃意陛下亦必追咎台谏阿附而不尽言也,故臣宁得罪于今日,不敢得罪于它日。
潜善亦累曾奏乞回避,陛下正宜从之。
是不独成潜善之美,亦使臣免它日罪戾。
不胜幸甚。
所有潜厚户部尚书指挥,伏乞改正,别与差遣
乞罢黄潜厚户部尚书建炎元年九月 宋 · 刘珏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中兴两朝圣政》卷二、《续资治通鉴》卷一○○
伏闻圣旨擢黄潜厚户部尚书
臣窃以潜厚右仆射潜善之亲兄,祖宗以来,未有弟为宰相,兄为八座,而同居一省者。
蔡京蔡卞蔡攸意则不然。
方绍圣閒,右丞,则翰林承旨,盖有所避也。
既专政,无所忌惮,左相,则元枢领三省,则密院
其说则曰出于上意,不可辞也。
当是之时,虽使蔡氏门人一言及此,上皇必以为异论,蔡氏必以为背己,必斥逐窜殛之而后已,其肯听之乎!
如其听之,则国家当无金人之祸,蔡氏当无峤南之患矣。
窃闻潜厚潜善皆有章疏力辞,潜善身为宰辅,必不肯私其兄以坏祖宗之法,潜厚身为法从,必不敢冒荣进而负天下之公论。
从而允之,亦所以全其谦抑守法之美,而不置之于有过之地。
陛下必以潜厚通于财计,熟于边事,不若优与之职名,使之总计巡幸财用,或命之密院承旨,亦足以示恩眷之厚于旧僚,示法之公于天下也。
乞永不收叙黄潜厚绍兴五年二月 北宋 · 张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五
向者潜善误国奸谋,多出此人,忠义之士扼腕愤怒。
望永不收叙,以为臣子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