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答周之才书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六、《陶山集》卷一二
某顿首:近辱手笔,问我以疑。区区多故,不即为报,实用愧惕。盖天子之巡守,大礼也,故凡大山川,于其所过则祀之。于是时,则歌《般》之颂以祭焉,故其序曰「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于其所至则望之,于是时,则歌《时迈》之颂以祭焉,故其序曰「巡守告祭柴望也」。盖过而祭之,则非至也;临而祭之,则非望也。故《般》之序言「祀四岳河海」而已,不言告、至,又不言望,与《时迈》之诗异焉。非柴止于一诗,而望有二诗也。若夫《柏舟》曰:「言仁而不遇」,独称「言」者,疑若有意。《樛木》之序曰「言能逮下」,《酌》之序曰「言能酌先祖之道」,而《北门》又曰「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如此者众矣。不皆有意,似无说也。古之言九州,《禹贡》始于冀,终于雍者,此禹之治洚水先后之序也。《周官》始于扬、终于并者,此周之列率土大小之序也。盖以古考之,言海岱及淮惟徐州,而后言淮海惟扬州,言荆及衡阳惟荆州,而后言荆河惟豫州。则所谓始于冀,终于雍者,禹之治洚水先后之序决矣。以今推之,扬之地在青之下,徐之地在并之下,则所谓始于扬,终于并者,周之列率土大小之序似矣。《尔雅》九州之序,则以夏周考之皆不合,郭璞以为盖殷制也。言「盖」者,璞亦疑之,则其真不可得而考矣,阙之可也。盖君子于其所不知,虽不敢忘,阙亦不可强通也。《书》曰:「佑贤辅德」。《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贤、德孰为而分者?盖德者,德而已矣,贤则又兼其行也。《记》曰:「君子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盖有德而无其行者有矣,未有有行而无其德者也。《诗》曰:「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而序《诗》者以为莫不好德。「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而序《诗》者以为贤人众多。此一證也。又《书》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遂」不如「显」之重,而言「忠」在「良」之上;「转」不如「佑」之重,而言「贤」在「德」之上。此又一證也。贤、德之所以有辨者如此也。《易》曰「正言断辞」,又曰「其辞文,其言曲而中」。「言」「辞」孰为而辨者?盖成句谓之言,成章谓之辞。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则成句谓之言明矣。《乾》之《彖》曰「大哉乾元」云云,《坤》之《彖》曰「至哉坤元」云云,而孔子谓之「彖辞」。《屯》之六二曰「屯如邅如」云云,《晋》之初六曰「晋如摧如」云云,而孔子谓之「系辞」。则成章谓之辞,又明矣。言、辞之所以有辨者如此也。孔子之论颜子曰「其殆庶几乎」者,此如先生之志深甫曰「其于为雄,几可以无悔」也。言「殆」,而又言「庶几」,则颜子之于「庶几」才近也;言「几」,而又言「可以」,则深甫之于「可以」才近也。君子之所以品藻,无者不敢诬,有者不敢略,盖如此。《夏官》之《职方》言贡而无远近之限者,此先王之为政,因赋而贡者也,故以法取之,不责于所无,不恕于所有,所谓「制其贡,各以其所有」者是也。《秋官》之《大行人》言贡而有远近之限者,此先王之为教,因朝而贡者也。故以教取之,而使近者贡以尊,远者贡以卑,所谓「侯服贡祀物,要服贡货物」者是也。《庄子》曰「德兼于道」,即《老子》所谓「天法道」也。《庄子》曰「道兼于天」,即《老子》所谓「道法自然」也。盖自然者,天中之天也。郭象曰:「天者,自然之谓」。而河上公曰:「天中复有天」。某取之希圣,以为聃、周之此言,宜若不同;乃如某所学则惟聃、周之此言,宜若不异也。又蒙谓某在越为学者说《诗》,而以不及听见慕。此似希圣惑于妄者之传,而殆非相悉之辞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之教者如此。孔子之弟子又记子路「未之能行」,不欲有闻;漆雕开「未之能信」,不愿有仕。古之学者如此。而今之不善教学者,多反此。好名者以说《书》为德,好利者以说《书》为功。而随之学者,闻之于不问,听之于不思,适如风之过耳,常自皮外而去,岂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此正《荀子》所谓口耳之学者也。教者道之所以不尊,学者功之所以不倍,由此之故耳。故某在此,未尝为人说《书》,而亦欲希圣慎之也。然不与希圣相见既久矣,恐所论尚不中,有所见焉,幸教我。蒙许见临,愿如前约,予日望之也。未间保重。
十六日。进讲周公之才之美一章 其一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六
矜誇鄙啬岂无尤,根叶相因势自周。
纵使多材似公旦,此人端的是恒流。
十六日。进讲周公之才之美一章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六
赤舄周公几几馀,风雷岁熟感枭书。
当时一点心平正,日月明明照大虚。
十六日。进讲周公之才之美一章 其三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六
礼乐文章盛一时,美哉制作在苍姬。
卜年卜世终明白,祗在初生哲命贻。